凸形底板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3718发布日期:2019-12-13 18:05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凸形底板蒸笼的制作方法

该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是一种用来蒸馒头、蒸包的蒸笼。



背景技术:

根据材质的不同,蒸笼可以分为竹篾蒸笼、不锈钢蒸笼和铝蒸笼。

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为不锈钢蒸笼,其中,针对不锈钢蒸笼,可参考的技术如下: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814411u中公开的技术,一种能避免用水蒸气加热食品时被冷凝水浸泡的蒸笼。它是把蒸笼的底部由水平面改为与水平夹角为3-10度的斜面。用水蒸气加热食品的过程中生成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斜滑入附近的小孔,以期能够达到食品避免被水浸泡的目的。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964521u中公开了一种蒸笼锅,包括底锅、蒸笼组件以及锅盖;所述蒸笼组件包括蒸笼座和设置在蒸笼座内的蒸盘;所述蒸笼座上下贯通,蒸笼座的底部为多级台阶状折边,蒸笼座的顶部为可与上一层蒸笼座折边底部嵌合的翻边,所述折边的上表面托住蒸盘的边缘,所述蒸盘的边缘为设有托边,所述托边置放于折边的上部,所述托边的上表面由内至外向下倾斜,所述托边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本实用新型将蒸盘托边设置成倾斜状,使得冷凝在锅盖和蒸笼座内壁的水珠沿着折边往下流,不会进入蒸盘内,避免了包子被浸泡。

以上两个技术的本质都在于,将底部水平面改为斜面,以便排水。

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仅仅涉及如何将蒸笼篦子上产生的水排出,没有涉及如何避免水汽的产生。

事实上。蒸笼是通过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并通过高温水蒸气加热包子。使用时,将包子放置在蒸笼内,在底锅内添加适量的水,加热一定时间,包子便可以蒸熟。蒸笼内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后,遇到冷的锅盖、篦子会产生水汽凝结现象,通常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伴随着水滴出现的,也就是说,以水滴的形式滴在篦子或者包子上,造成包子被水长时间浸泡,失去包子原有的味道。

同时,多层的蒸笼锅由于密闭性能差,导致各层的加热效果不同,容易出现包子夹生的情况;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996352u中公开的技术,蒸笼,包括笼隔、上筒和下筒三部分,其特征在于下筒的上部压制成夹套,笼隔与上筒压制成一体,上筒边制成一个具弹性的内有空腔的双层边,上筒边外层的下部向外折成直角边,夹紧在下筒上部的夹套中构成蒸笼。增加了蒸笼的使用寿命,由于上筒边是内有空腔的双层结构,具有较好的弹性,上下层蒸笼使用中套合卡紧度高,严密不透气,从而使笼内热量集中,得到充分利用。该文献技术就是用于解决密封不足的问题。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方案,无论如何都没有彻底解决蒸包被水滴浸泡的问题。且由于蒸笼内部的蒸汽温度高,造成篦子与馒头接触部位发干加重粘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笼,通过改善与控制内部的循环,解决蒸笼内部包子、馒头等容易被轻易浸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凸形底板蒸笼,包括上沿、壁部、下沿和托板,其特征在于,

上沿,在上沿处有断面为“l”形的托肩;

托板,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向上拱起轮廓,且在托板上设置有圆孔或圆孔系列;

下沿,具有断面为“u”形的集水槽,其中,所述托板在集水槽的内侧沿,且所述集水槽内侧沿处设置有溢流孔,在集水槽的外侧沿处向上延伸并形成壁部;

所述壁部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筒状结构,且连接上沿和下沿。

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壁部的外侧。

所述托板部位的上表面有防粘层。

所述蒸笼整体冲压成型。

所述蒸笼整体精铸成型。

所述蒸笼采用分体冲压再二次焊接成型的方式进行成型。

所述托板与集水槽内边沿处为圆滑倒角。

所述圆孔系列是均匀的、大小规格一致的系列圆孔。

所述圆孔系列是由中间位置向边沿部位逐渐变大的、增大的圆孔系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集水槽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托板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使得其温度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避免托板与食物发生过干粘结,改善出锅时食物的品相。

托板的中心部分向上微微的凸起,配合周边低矮处的集水槽,使得冷凝水可以沿着蒸笼的内壁流淌,避免滴到食物上,改善食物的品相,尤其是包子被水浸泡。

蒸笼的上沿和下沿配合,为面配合,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蒸汽的外漏,提高内部蒸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蒸笼的立体图。

图2为蒸笼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上、下蒸笼叠加局部示意图。

图6为蒸笼的半剖视图角度一。

图7为蒸笼的半剖视图角度二。

图8为蒸笼的叠加效果。

图9为蒸笼的使用状态。

图中:

10上沿,11托肩,

20壁部,

30下沿,31集水槽,32溢流孔,

40托板,41圆孔系列,42防粘层,

5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蒸笼,整体为不锈钢材质,按照组成区域划分,包括上沿10、壁部20、下沿30和托板40,整体上,属于一个有机组成,可以采用整体冲压,或者采用分体冲压再二次焊接成型的方式进行成型。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蒸笼的成型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9,分别对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构造和作用进行分别的阐述。

上沿10,在上沿处具有局部的l形的折弯形成的托肩11,用于支撑上部的蒸笼或者锅盖。

下沿30,在此处具有断面为u形的集水槽31,该集水槽沿着蒸笼的周向设置形成一个环状体。该集水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其中,托板在集水槽的两侧沿的内侧沿,也就是说,托板是自集水槽的内侧边沿处向内部延伸的。在集水槽的外侧沿处向上延伸并形成壁部。

其中上述的壁部20为上小下大的锥筒状结构,也就是,为了适应上下沿的尺寸差,将壁部设计为圆锥筒状。参考图3,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同样规格的蒸笼之间的扣合配合关系,也就是,上部的蒸笼可以顺利的、完全的扣合在下部的蒸笼上,并保证上下蒸笼之间的完美、无缝隙配合。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案,将把手50设置在壁部的外侧,用于手持,实现其搬运。

上述的托板40与集水槽内边沿之间是通过圆滑的冲压倒角进行过度的。

托板40,整体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向上微微凸起、拱起,这种结构可以在冲压过程中一次成型。在托板上设置有圆孔、圆孔系列41,上述的圆孔可以是均匀的、大小规格一致的系列圆孔,也可以为非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圆孔系列,是实施例中的附图中所展示的,为中间的尺寸小,且由中间位置向边沿部位逐渐变大的、增大的圆孔系列41,这种渐变的结构更加有利于内部的蒸汽的流动和蒸煮效果的实现,具体的效果在后续的循环中有所交代。

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较优秀的方式,在集水槽的内边沿,也就是靠近托板一侧的集水槽31内侧设置有溢流孔32,也就是说该溢流孔设置在集水槽的内侧边沿处,本实施例中的溢流孔既是这种结构的表述,其作用在于,为集水槽中的集水提供一个溢流通道。

更进一步地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托板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防粘层42,该防粘层可以采用现有锅具中的防粘技术,这种防粘技术在锅具中广泛的以涂层的形式存在,关于防粘涂层的技术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参考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锅具内部蒸汽大部分通过托板部的圆孔上升,上升的过程中对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由于锅盖、壁部等部位的温度低于内部托板处的温度,蒸汽会首先在此进行凝结成水雾、水滴,水滴沿着锅盖、壁部向下流,然后,汇集在集水槽中,集水槽内的水可以使得托板整体处于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例如,一个不超过100℃的温度,可以避免托板温度过高造成的食物底部发干、粘接,也就是说,保证托板处于一个合理的温度,避免馒头底部发生过干,引发粘接,多余的集水槽内的水可自溢流孔进行溢出,使得集水槽内的水保持在稳定的液面。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