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282发布日期:2019-10-13 00:3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寝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温控床垫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提高温度:一种是在床垫内植入发热器件进行加热,如电热丝等;另一种是将发热器件外置,通过外接送风装置(或通过密布管道输送加热的液体)进行加热。

在床垫内置发热器件,存在电器安全隐患;而通过热风(热液)管道进行加热,采用一个加热源,对整个床垫加热均匀,但是导致温度上升较慢,加热到预设温度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体验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即安全又提高了体验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周围空气,产生热气流;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每组气囊均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至少两个温度调节区,通过气囊内部的热气流对床体预热;气泵,其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元件相连,其出气口与气囊组件管道连接且出气口侧设有总控电磁阀,用于将热气流输送至气囊组件内,气囊组件内的每一气囊与气泵之间相连的气管上均设有一分控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元件上,用于检测加热元件的温度;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与加热元件、气泵、总控电磁阀和分控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气泵启动,并控制总控电磁阀和其中一分控电磁阀打开,对床体上某一温度调节区进行预热;在总控电磁阀打开时,所述气囊组件内每一气囊上的分控电磁阀逐一并轮流打开,气泵与气囊组件内每一气囊逐一相连通并输送热气流;所述气囊组件内气囊上的分控电磁阀有且仅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且每一分控电磁阀打开后均维持打开状态一段时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在床垫上设置气囊组件,将加热元件、气泵及控制装置外置,提高了安全性;改变现有对床体整体加热的方式,采用逐一对独立的气囊加热,可以划分区域优先对床体某一区域(如床尾)进行加热,升温迅速且提供了用户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组件上,其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检测床尾的初始温度;所述分控电磁阀打开后维持打开状态的持续时间与所述初始温度呈负相关。室温越低,加热时间越长,室温越高,加热的时间越短,根据室温和预设温度的差值灵活控制分控电磁阀打开状态的维持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预热时,与首个打开的分控电磁阀连通的气囊设置在床体尾部;并优先对床尾局部加热,避免用户因赤脚感到寒冷,在床尾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再对床体整体加热,提升在冬天时用户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加热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且达到报警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元件断路;当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回归到预设范围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元件通路。尽可能保证加热元件位于合适的工作环境下,异常温度时能及时断电,提高了安全性且能使温度尽可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加热元件设于一热交换机构中,热交换机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控温层、导温层和保温层;气囊组件的每组气囊均经热交换机构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若干温度调节区。保温层能锁住热量,减少热量流失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每组气囊的末端连有用于回流管,回流管的出气口靠近朝向加热元件。对尾气中的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气囊内设有支撑物。支撑物为管状或网孔状,以便气流通过,防止气囊受压而阻塞气流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导温层内设有金属导热片,金属导热片。提高热传递效率,进而缩短床垫达到预热温度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温层内设有石英棉,减少热量流失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丝、PTC加热片或电热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仅在床垫上设置气囊组件,将加热元件、气泵及控制装置外置,提高了安全性;改变现有对床体整体加热的方式,采用逐一对独立的气囊加热,可以划分区域优先对床体某一区域(如床尾)进行加热,升温迅速且提供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预热时两传感器所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中:1、加热元件;2、气囊组件;21、温度调节区;23、第二温度传感器;3、控制装置;4、热交换机构;41、控温层;42、导温层;43、保温层;5、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多路气囊床垫的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元件1、气囊组件2、气泵5、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23和控制装置3。

加热元件1为电热丝、PTC加热片或电热膜,用于加热周围空气,产生热气流。

气囊组件2,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每组气囊均与气泵5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至少两个温度调节区21,通过气囊内部的热气流对床体预热。

气泵5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元件1相连,气泵5的其出气口与气囊组件2管道连接且出气口侧设有总控电磁阀,用于将热气流输送至气囊组件2内,气囊组件2内的每一气囊与气泵5之间相连的气管上均设有一分控电磁阀。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元件1上,用于检测加热元件1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3设置在气囊组件2上,其与控制装置3信号连接,用于检测床尾的初始温度。

控制装置3的芯片设置在PCB电路板上,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信号连接,其信号输出端经外围驱动电路分别与加热元件1、气泵5、总控电磁阀和分控电磁阀控制连接,外围驱动电路根据加热元件1、气泵5、总控电磁阀和分控电磁阀的选型而定,具体参考各元器件的使用说明书,此处不再详述。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3控制气泵5启动,并控制总控电磁阀和其中一分控电磁阀打开,对床体上某一温度调节区21进行预热。

在总控电磁阀打开时,气囊组件2内每一气囊上的分控电磁阀逐一并轮流打开,气泵5与气囊组件2内每一气囊逐一相连通并输送热气流。在预热时,与首个打开的分控电磁阀连通的气囊设置在床体尾部。

气囊组件2内气囊上的分控电磁阀有且仅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且每一分控电磁阀打开后均维持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分控电磁阀打开后维持打开状态的持续时间与初始温度呈负相关。

在加热的过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且达到报警温度时,控制装置3控制加热元件1断路;当加热元件1的温度回归到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3控制加热元件1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设于一热交换机构4中,热交换机构4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控温层41、导温层42和保温层43,加热元件1在控温层41中,导温层42内设有金属导热片,金属导热片,保温层43内设有石英棉。

控制装置3、气泵5以及热交换机构4均集成在一外置的控制盒内。

气囊组件2的每组气囊均经热交换机构4与气泵5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若干温度调节区21。气囊内设有支撑物。每组气囊的末端连有用于回流管,回流管的出气口靠近朝向加热元件1,本实施例中回流管与气泵5的进气口相连,尾气经气泵5进入热交换机构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