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3136发布日期:2019-11-01 21:00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



背景技术:

近来,窗帘不仅是功能,也很看重美观上的要素,因此折叠形态美丽的罗马帘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罗马帘基本上根据窗帘部折叠上去形成多个层次,具有美丽的外观的特征。

众所周知的罗马帘是通过一拉绳收拉提起,达到帘体的上收的目的,帘体上收呈现多层层次感,帘体后安装套管,套管外侧夹持安装有提拉绳的管夹,但现有罗马帘的缺点在于:套管夹持的帘体处容易从套管中脱出,因此,需要增大套管的夹持力,而套管夹持力过大会造成夹持处的帘体开裂,且管夹的夹持端抵靠在帘体的一侧同样容易顶起帘体造成帘体破裂。

因此,开发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以解决现有罗马帘在套管处容易破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包括上框、设置在上框内的卷轴及安装在卷轴端部的收线器,所述收线器带动卷轴旋转,另有帘体的上端安装到上框中,所述帘体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安装有帘体提升部件,所述卷轴中安装有与帘体提升部件连动并使其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的连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帘体提升部件包括内部横轴、包覆在横轴外侧的部分帘体及包覆在帘体外侧的外覆管,所述横轴横向设置在帘体屋内一侧,所述外覆管通过沿轴向开设的侧开放端包覆在帘体及横轴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覆管其开放端的端壁水平设置,且外覆管的开放端夹紧帘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覆管的横向两端部外侧套装端部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动机构包括连动绳及等距安装在连动绳上并安装到帘体提升部件中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上设有穿绳孔,所述连动绳穿过穿绳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夹包括圆弧状的主夹体及从主夹体延伸出的两夹持臂,所述主夹体内设有从其端面沿弧度向内设置的安装槽,夹持臂的插装端伸入安装槽内,且夹持臂的插装端与安装槽槽底之间连接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夹持臂的插装端具有凸出端壁的外缘,所述安装槽具有与外缘的半径相匹配的定位段。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覆管夹持处的外壁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夹持臂的夹持端部插入固定槽中,所述夹持臂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夹持臂张开轴。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穿绳孔中设置环绕在绳体外侧的绳体紧固气囊,所述绳体紧固气囊通过穿过固定夹的连接管与位于固定夹外侧的充气囊相连,所述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帘体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包括双层布料,分别为第一层布料和第二层布料;所述第一层布料依序包括第一纳米阻燃层、第一基布层、纳米遮光层;所述第二层布料依序包括第二基布层和第二纳米阻燃层;将所述第一层布料与所述第二层布料进行复合,形成所述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其中,所述纳米遮光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相贴合。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基布层和所述第二基布层均由涤麻混纺丝线织造而成,且所述涤麻混纺丝线中涤和麻的重量比为3:2~4: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基布层和所述第二基布层采用100D/48F~150D/72F的涤麻混纺丝线作为经纱,采用250/96F~300D/144F的涤麻混纺丝线作为纬纱,上机密度采用(640~860)×(240~360)根/10c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纳米遮光层所用浆料的配方按照重量配比为:

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发泡浆料:80~90份;

填充材料TiO2:10~20份;

发泡稳定剂:2~3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发泡浆料的配方,按照重量配比为:

钠基蒙脱土:4~7份;

丙烯酸酯类软单体:50~80份;

丙烯酸酯类硬单体:25~40份;

交联剂:1~3份;

亲水剂:2~4份;

柔软剂:1~2份;

发泡剂:1~2份;

引发剂:0.3~0.7份;

去离子水:80~130份;

其中所述钠基蒙脱土的粒径为50~80n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发泡稳定剂为硬脂酸胺;所述丙烯酸酯类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丙烯酸酯类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其重量比为(1~2):2:(1~4);所述交联剂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或丙烯酸羟乙酯;所述亲水剂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所述柔软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和苯乙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纳米遮光层所用浆料的制备步骤为:

S01、按照重量配比份数,将钠基蒙脱土中加入去离子水,并利用硅酸钠调节pH值至11~12,搅拌、静置,除去底层杂质;

S02、加入柔软剂,水浴逐渐升温至70~90℃,搅拌,将产物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和抽滤;

S03、将发泡剂和引发剂混合搅拌均匀;

S04、在55~75℃的温度下,将所述丙烯酸酯类软单体、丙烯酸酯类软硬体、亲水剂以及步骤S03所制备的混合溶液滴加至步骤S02所制备的溶液中,搅拌均匀,以氨水调节pH值至8.5,通气发泡至泡沫密度为0.15~0.2g/cm3,黏度达20~25Pa·s,最后加入交联剂,维持反应温度在70~80℃、时间1~3h,即得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发泡浆料;

S05、按照重量配比份数将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发泡浆料、填充材料TiO2和发泡稳定剂混合均匀,即得纳米遮光层所用浆料。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纳米阻燃层和所述第二纳米阻燃层所用浆料的配方,按照重量配比为:十溴乙烷40~60份;纳米三氧化二锑10~20份;分散剂硬脂酰胺5~10份;去离子水20~30份;

所述第一纳米阻燃层和所述第二纳米阻燃层所用浆料的制备方法为:将三氧化二锑粉放入密封加热容器内压实,抽真空,使其真空度维持在30Pa,并使温度上升到610~630℃,制得粒径为40~45nm的纳米三氧化二锑,按照上述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将十溴乙烷、纳米三氧化二锑、分散剂硬脂酰胺及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得第一纳米阻燃层和第二纳米阻燃层所用浆料。

作为一种改进,将所述纳米遮光层所用浆料和所述纳米阻燃层所用浆料采用直接涂层的方式刮涂至所述第一基布层上,形成第一层布料;将所述纳米阻燃层所用浆料采用直接涂层的方式刮涂至所述第二基布层上,形成第二层布料;最后将所述第一层布料和第二层布料采用双胶槽网带复合机进行复合,形成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套管内设置横轴,横轴和外覆管分设在帘体两侧并套装在一起将帘体夹紧,避免帘体从外覆管中脱出,且无需增大外覆管的夹持力,避免帘体在夹持处破裂,延长帘体的使用寿命。

(2)环绕在外敷管外侧的固定夹的夹持端插入设置在外覆管上的固定槽中,避免固定夹的夹持端接触帘体,从而顶起帘体或将帘体戳破。

(3)夹持臂上设置夹持臂张开轴,通过拉动张开轴使夹持臂张开,可将固定夹取下,进行更换或维修。

(4)所述连动绳穿入固定夹后,将紧固气囊充气使连动绳固定在固定夹中,避免绳体晃动移位,且绳体穿入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帘体提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绳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框,2、卷轴,3、收线器,4、帘体,5、连动绳,6、穿绳孔,7、横轴,8、外覆管,10、主夹体,11、夹持臂,12、安装槽,13、弹簧,15、定位段,17、紧固气囊,18、充气囊,19、连接管,20、张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纳米全遮光阻燃窗帘布的罗马帘,包括上框1、设置在上框内的卷轴2及安装在卷轴2端部的收线器3,所述上框1为安装在帘体上方的框架状壳体,所述上框固定在窗框上方的墙体上,所述卷轴2用于收卷,卷轴可转动的安装在上框1内,收线器3安装在卷轴2一端,且收线器3带动卷轴旋转,将线收在卷轴2上,收线器3具有串珠状拉绳,拉绳垂在帘体一侧,这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在此不再详细叙述收线器3及卷轴2的具体结构。

所述收线器3带动卷轴2旋转,另有帘体4的上端安装到上框1中,帘体4垂直设置在窗体内侧,所述帘体4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安装有帘体提升部件,所述帘体提升部件沿帘体的宽度方向安装,所述卷轴2中安装有与帘体提升部件连动并使其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的连动机构,连动机构连接在卷轴2与帘体提升部件之间,并将多个帘体提升部件连接,罗马帘在提升后呈堆叠状态,具有层次感。

所述帘体提升部件包括内部横轴7、包覆在横轴7外侧的部分帘体4及包覆在帘体4外侧的外覆管8,所述横轴7及外覆管8分别安装在帘体4的两相对侧,外覆管8具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包覆开口,外覆管8通过包覆开口将所隔帘体及横轴7包覆在外覆管8内,所述外覆管8的内管径与横轴7的外径相匹配,使横轴7无法在外覆管8内移动,为方便包覆,可讲外覆管8从横轴7的横向端部推进,所述横轴7横向设置在帘体4屋内一侧,所述外覆管8通过沿轴向开设的侧开放端包覆在帘体4及横轴7的外侧。

所述外覆管8其开放端的端壁水平设置,且外覆管8的开放端夹紧帘体4。

所述外覆管8的横向两端部外侧套装端部封盖,以免横轴7从外覆管8的两端部脱出。

所述连动机构包括连动绳5及等距安装在连动绳5上并安装到帘体提升部件中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上设有穿绳孔6,所述连动绳5穿过穿绳孔6设置。

所述固定夹包括圆弧状的主夹体10及从主夹体10延伸出的两夹持臂11,所述主夹体10的内环面的直径与外覆管8的外径相匹配,主夹体10为具有一定弹性变形量的材质,固定夹夹持在外覆管8外侧时,主夹体10的内壁贴合外覆管8的外壁设置,所述主夹体10内设有从其端面沿弧度向内设置的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与主夹体10同轴线设置,夹持臂11的插装端伸入安装槽12内,夹持臂11可在安装槽12内移动,且夹持臂11的插装端与安装槽12槽底之间连接弹簧13,弹簧13限定夹持臂11插入安装槽12的深度,所述外覆管8夹持处的外壁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夹持臂11的夹持端部插入固定槽中,避免所述夹持臂11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夹持臂张开轴20。

使用时,拉动张开轴20,使夹持臂11后撤,夹持臂11后端深入安装槽12内,两夹持臂11的张开距离增大,将固定夹夹持到外覆管8外侧,松开张开轴20,在弹簧13的作用下夹持臂11外移,夹持臂11的夹持端插入固定槽内。

所述夹持臂11的插装端具有凸出端壁的外缘,所述安装槽12具有与外缘的半径相匹配的定位段15,外缘卡在定位段15中,且外缘只能在定位段15中移动,避免夹持臂11的插装端脱出。

所述穿绳孔6中设置环绕在绳体外侧的绳体紧固气囊17,所述绳体紧固气囊17通过穿过固定夹的连接管19与位于固定夹外侧的充气囊18相连,所述连接管19内设有单向阀,单向气阀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例如单向橡胶阀板等,在此不再赘述,将连动绳穿入穿绳孔6中,通过充气囊18向紧固气囊17中充气,紧固气囊17胀大使连动绳固定在穿绳孔6,紧固气囊17的内壁可设置凸起或采用摩擦力较大的材质,增大紧固气囊17与连动绳之间的紧固作用力,避免连动绳移动。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