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4908发布日期:2019-11-20 01: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饮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给液体饮料与空气的混合饮料的饮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咖啡机,包括:牛奶容器,该牛奶容器储存牛奶;泵,该泵设于上述牛奶容器与饮料的出口之间的配管中途,对牛奶容器内的牛奶进行抽吸并搬运;以及空气量调节器,该空气量调节器设于连接到上述牛奶容器与上述泵之间的配管的送气管,并能对在上述送气管中流通的空气流量进行调节。在上述咖啡机中,通过经由上述送气管和上述空气量调节器将规定量的空气混合到上述牛奶容器与上述泵之间的配管内的牛奶中,并且驱动上述泵,从而生成发泡后的牛奶泡沫(也称作奶泡,以下,称为奶泡)以作为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并将上述混合饮料经由上述出口供给至杯子内。

在此,接受咖啡等饮料的提供的人们对饮料的喜好正在不断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由上述这种饮料供给装置供给的上述混合饮料,也要求对应上述喜好的多样化作出调节。

针对这一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构成为能通过利用上述空气量调节器对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量进行调节,以对上述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换言之上述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比例)进行调节,并能为了发泡而将特定量的空气混合到牛奶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08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中,将空气混合到牛奶中形成的上述奶泡被注入到杯子内的咖啡饮料之上,例如被供给以作为卡布奇诺等的表层的牛奶,该奶泡几乎没有粘性,而且不会像酥皮那样立起棱角程度的黏稠度。以下,将像酥皮那样立起棱角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记为黏稠度相对较高且硬的混合饮料(换言之,硬泡沫),将上述奶泡记为黏稠度相对较低且软(松软)的混合饮料(换言之,软泡沫)。

在此,为了能适应近年来的上述饮料的喜好的进一步多样化,本申请的发明人试验性地进行了如下尝试:将牛奶与空气混合生成具有比上述奶泡的黏稠度更高的黏稠度的(像酥皮那样立起棱角)的混合饮料。,其结果是,本申请的发明人试验性地确认了如下情况:越增大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则上述混合饮料的黏稠度越大,以及为了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需要高精度地设定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确认到如下情况:例如若用于供给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空气供给泵自身的吐出压力和吐出流量的性能过剩,则即使假设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咖啡机那样将上述空气量调节器设于上述送气管并对空气的量进行调节,也很难或者无法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此外,并不局限于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在供给其他的液体饮料与空气的适当的混合饮料的装置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能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具有:罐,上述罐对液体饮料进行储存;饮料流通路径,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对上述罐与饮料吐出口之间进行连接;饮料搬运用泵,上述饮料搬运用泵设于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空气流通路径,上述空气流通路径用于使经由上述饮料流通路径中的、位于上述罐与上述饮料搬运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的空气流通;以及空气供给用泵,上述空气供给用泵设于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通过驱动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将空气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内,并且驱动上述饮料搬运用泵,以将上述液体饮料与上述空气的混合饮料从上述饮料吐出口吐出并供给,上述饮料供给装置包括释放路径,上述释放路径用于将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上述释放路径的一端部连接到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一个方面的上述饮料供给装置,构成为通过一端部连接到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位于饮料流通路径侧端部与上述空气供给用泵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的释放路径,以能将在上述空气流通路径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也就是说,通过驱动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将空气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内,并且驱动上述饮料搬运用泵,以在将上述液体饮料与上述空气的混合饮料从上述饮料吐出口吐出并供给的、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从上述空气供给用泵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上述释放路径释放到外部。

由此,即使在例如无法选定具有用于生成具有规定的黏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的恰当的吐出压力、吐出流量的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泵,而不得不采用具有过剩的上述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泵的情况下,也能将从上述空气供给泵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上述释放路径释放,并将剩余的空气经由上述释放部位下游的上述空气流通路径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因此,例如仅通过根据具有过剩的上述性能的上述空气供给泵的上述吐出流量适当地设定上述释放路径的流路截面积,便能将与规定的黏稠度对应的量的空气供给至上述饮料流通路径。其结果是,即使在不得不采用具有过剩的上述性能的空气供给泵的情况下,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也能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

如此,能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能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上述混合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是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配管回路图。

图3是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上述饮料供给装置供给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饮料供给装置的第一流量调节阀的阀开度与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变形例的局部配管回路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局部配管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饮料供给装置的基本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的框图,图2是饮料供给装置100的配管回路图。

以下,列举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00如图1所示与咖啡服务器50相邻设置,并用作咖啡服务器50的选择装置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

咖啡服务器50例如是使用咖啡粉末抽出咖啡并将抽出的咖啡放入到杯子c后提供的设备。咖啡服务器50构成为根据顾客等的要求将作为液体饮料的液状牛奶(以下,简称为牛奶)、奶泡(也就是说,黏稠度相对较低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或牛乳(也就是说,黏稠度高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加入到抽出的咖啡中,以提供喜好的咖啡。

另外,奶泡与牛乳的区分的界限并不明确。以下,在无需对上述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奶泡和牛乳统称为混合饮料。此外,在对上述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奶泡适当地记为黏稠度相对较低的混合饮料、软的混合饮料、松软的混合饮料或软奶泡,将牛乳适当记为黏稠度相对较高的混合饮料、硬的混合饮料、立起棱角的混合饮料或硬泡沫。

饮料供给装置100是能分别在加温后的状态或是在冷却后的状态下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的装置,其具有控制部1和装置主体部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与咖啡服务器50相邻设置,并将牛奶或混合饮料供给至设于咖啡服务器50的杯子c内。

如图1所示,控制部1对装置主体部2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咖啡服务器50的指令,对装置主体部2的各设备(后述的冷藏室4、加热装置6、各泵7~9,各阀v1~v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分别在加温后的状态或冷却后的状态下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饮料供给装置100对各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在控制部1中输入温热牛奶的供给指令s1的情况下供给温热牛奶,在控制部1中输入温热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2的情况下供给温热的混合饮料,在控制部1中输入冷牛奶的供给指令s3的情况下供给冷牛奶,在控制部1中输入冷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4的情况下供给冷混合饮料。此外,饮料供给装置100在控制部1中未输入供给指令(s1~s4)中任一个的情况下,处于待机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部2构成为:包括奶罐3、冷藏室4、水罐5、加热装置6、第一泵7、第二泵8和第三泵9,并通过驱动第三泵9而将空气供给至后述的牛奶流通路径l3内,同时驱动第一泵7,以将牛奶与空气的上述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而供给。

奶罐3是储存作为液体饮料的牛奶的罐。在本实施方式中,奶罐3收容于冷藏室4内,并构成为能在适当的低温下储存牛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奶罐3相当于本发明的“罐”。

冷藏库4将至少奶罐3收容于内部,并构成为能将库内温度保持为适当的低温设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藏库4内,除了配置有奶罐3之外,还配置有第一泵7等各设备。冷藏库4的库内温度例如控制为低于10℃,详细而言保持在2~3℃的范围内。

水罐5是储存水的罐。在水罐5内,经由被例如电磁驱动式的第一开闭阀v1打开、关闭的水补给路径l1供给来自水源的水。此外,构成为来自水罐5的溢流水能经由溢流管路l2排出。

加热装置6是用于对牛奶或混合饮料进行加温的装置,其构成为对加温管l31进行加热,上述加温管l31构成将奶罐3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连接的牛奶流通路径l3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牛奶流通路径l3相当于本发明的“饮料流通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6在从咖啡服务器50输入有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1~s4)的状态以及在未输入供给指令(s1~s4)的待机状态的任意状态下,均对加温管l31进行加热,以维持规定的加热设定温度。具体而言,在饮料供给装置100启动的状态(主电源接通)下,加热装置6始终向后述的电热加热器6b供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牛奶流通路径l3是将配置于奶罐3内的过滤器(日文:ストレーナ)11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连接并主要使牛奶及混合饮料流通的流路。牛奶流通路径l3例如包括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出口管l33和旁通管l34。

流入管l30配置于加热装置6的上游侧,其一端部与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连接,另一端部与加温管l31的后述的入口侧端部l31b连接。加温管l31如后所述设于加热装置6内。吐出管l32配置于加热装置6的下游侧,其一端部与加温管l31的出口侧端部l31a连接,另一端部与后述的第二切换阀v4连接。出口管l33将吐出管l32的出口侧端部(在图2中为连接有后述的第二切换阀v4的部位)与饮料吐出口10之间连接。旁通管l34设置成绕过加温管l31。此外,排水管l4与吐出管l32的上述出口侧端部连接。此外,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除了加温管l31之外的部分例如由硅软管、氟软管构成。另一方面,加温管l31例如由呈螺旋状卷绕的不锈钢制的配管构成。饮料吐出口10是例如吐出牛奶、混合饮料的喷嘴部,其配置于杯子c的上方。

图3是加热装置6的侧视图。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6例如构成为包括主体6a、u字状的电热加热器6b和温度检测传感器6c,其中,上述主体6a由长方体状的铝块铸件构成,上述电热加热器6b铸入到主体6a内,上述温度检测传感器6c插通在设于主体6a的上侧部的孔中。

在主体6a内铸入有加温管l31和电热加热器6b。加温管l31的出口侧端部l31a从主体6a的一侧部的铅锤方向上方的规定部位向外侧突出,加温管l31的入口侧端部l31b从主体6a的与上述一侧部相对的侧部的铅锤方向下方的规定部位向外侧突出。主体6a内的温度被温度检测传感器6c检测,并例如输入到控制部1。控制部1基于来自温度检测传感器6c的检测温度,对电热加热器6b的输入电流等进行控制,以控制成使主体6a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加热设定温度。当主体6a被电热加热器6b加热时,铸入到主体6a内的加温管l31也被加热。当在加热装置6的加热设定温度大致设定为75℃的状态下,使冷牛奶或冷混合饮料在加温管l31内流通时,被加温至饮用程度的温度的温热牛奶或温热混合饮料从出口侧端部l31a流出。

第一泵7是主要从奶罐3抽吸牛奶并吐出的泵,其设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加温管l31更靠奶罐3一侧的规定部位。详细而言,第一泵7设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向旁通管l34分岔的分岔部(在图2中为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更靠上游侧且冷藏库4内的牛奶流通路径l3的规定部位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7相当于本发明的“饮料搬运用泵”。

第二泵8是从水罐5抽吸水并吐出的泵,其设于水流通路径l5上。第二泵8是供给用于在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待机状态下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用于在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之后对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清洗的水(冲刷水)的泵。

水流通路径l5的一端部与设于水罐5底部的出口部5a连接,另一端部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过滤器11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1)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旁通管l51,上述旁通管l51从水流通路径l5的比第二泵8更靠下游侧(连接部z1侧)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2)分岔。上述旁通管l51的一端部与连接部z2连接,另一端部连接到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分岔出流入管l30和旁通管l34的分岔部(图2中为后述的第一切换阀v3)与第一泵7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3)。在对包括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冷藏库4内的部分(即库内配管)的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时,将水经由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此外,在对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冷藏库4之外的部分(库外配管)进行冲刷时,将水经由旁通管l51以及连接部z3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流通路径l5中,以绕过第二泵8的方式设有回流管l52。上述回流管l52的一端部连接到位于连接部z2与第二泵8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4),另一端部连接到位于第二泵8与水罐5的出口部5a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5)。

第三泵9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其是抽吸空气并吐出的泵。第三泵9供给用于混合饮料的生成、牛奶流通路径l3内等的空气吹扫等的空气。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个第三泵9同时用作供给用于混合饮料的生成的空气的泵和供给用于空气吹扫的空气的泵,第三泵9是吐出规定的吐出流量的空气的吐出流量固定的泵。饮料供给装置100通过驱动上述第三泵9而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同时驱动第一泵7,以生成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并将上述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而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相当于本发明的“空气供给用泵”。

空气流通路径l6是主要用于使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流通的流路。空气流通路径l6例如一端部连接到朝外部开口的空气吸入口12,另一端部连接到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1与连接部z2之间的规定部位(以下,称作连接部z6)。从上述连接部z6供给至水流通路径l5内的空气在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6与连接部z1之间的流路中流通,并最终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过滤器11之间的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如此,构成了空气流通路径l6,该空气流通路径l6用于使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奶罐3与第一泵7之间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流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旁通管l61,该旁通管l61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比第三泵9更靠下游侧的分岔部z7分岔。上述旁通管l61的一端部与分岔部z7连接,另一端部与水流通路径l5中的连接部z2连接。空气流通路径l6主要使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流通,旁通管l61使空气吹扫用的空气流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流通路径l6的中途连接有释放路径(逸散流路)l7,该释放路径用于将在空气流通路径l6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释放路径l7的一端部连接到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牛奶流通路径侧端部(在图2中为连接部z6的部位)与第三泵9之间的规定部位即释放部位z8,另一端部朝外部开放。

接着,对设于牛奶流通路径l3、水流通路径l5、旁通管l51、回流管l52、空气流通路径l6、旁通管l61以及释放路径l7的各设备进行详细叙述。

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从奶罐3一侧朝向饮料吐出口10依次设有过滤器11、牛奶用流量计13、第二开闭阀v2、第一泵7、膨胀部14、第一切换阀v3、加热装置6以及第二切换阀v4。连接部z1位于第二开闭阀v2与第一泵7之间,连接部z3位于膨胀部14与第一切换阀v3之间。

牛奶用流量计13例如为螺旋旋转式的流量计,其构成为:每旋转一次向控制部1输出脉冲信号。在控制部1中,其构成为能基于上述脉冲信号的次数,对通过第一泵7吐出的牛奶的吐出容量进行监控。

第二开闭阀v2是将牛奶流通路径l3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

第一切换阀v3是用于将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牛奶等的流通路径选择性地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或是经由旁通管l34的阀,例如由电磁驱动式的三通阀构成。第一切换阀v3例如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使连接部z3与旁通管l34之间连通,同时阻止连接部z3与加温管l31(详细而言流入管l30)之间的连通,在通电状态(电源接通)下,阻止连接部z3与旁通管l34之间的连通,同时使连接部z3与加温管l31(详细而言为流入管l30)之间连通。

第二切换阀v4是用于将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流通的牛奶等的吐出目的地选择性地切换为饮料吐出口10(出口管l33)或排水管l4的阀,例如由电磁驱动式的三通阀构成。也就是说,第二切换阀v4是将吐出管l32的连接目的地选择性地切换为与饮料吐出口10连接的出口管l33或是排水管l4的阀。第二切换阀v4例如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使吐出管l32与排水管l4之间连通,同时阻止吐出管l32与出口管l33之间的连通,在通电状态(电源接通)下,阻止吐出管l32与排水管l4之间的连通,同时使吐出管l32与出口管l33之间连通。

在水流通路径l5中从水罐5的出口部5a一侧向连接部z1依次设有过滤器15、水用流量计16、第二泵8、第一止回阀c1、第三开闭阀v5、第二止回阀c2和第三止回阀c3。连接部z2位于第一止回阀c1与第三开闭阀v5之间的规定部位,连接部z4位于第一止回阀c1与连接部z2之间,连接部z5位于水用流量计16与第二泵8之间,连接部z6位于第二止回阀c2与第三止回阀c3之间。

水用流量计16与牛奶用流量计13同样地,例如为螺旋旋转式的流量计,其构成为每旋转一圈,向控制部1输出脉冲信号。在控制部1中,构成为能基于上述脉冲信号的次数,对通过第二泵8吐出的水的吐出容量进行监控。

第三开闭阀v5是将水流通路径l5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第一止回阀c1、第二止回阀c2以及第三止回阀c3分别允许从出口部5a向连接部z1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1向出口部5a的流动。上述各止回阀(c1、c2、c3)的释放压力设定为当第二泵8工作时迅速地打开。

在旁通管l51中,从连接部z2向连接部z3依次设有第四开闭阀v6和第四止回阀c4。

第四开闭阀v6是将旁通管l51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

第四止回阀c4允许从连接部z2向连接部z3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3向连接部z2的流动。第四止回阀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与设于水流通路径l5的各止回阀(c1~c3)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相同。

在回流管l52中设有第五止回阀c5,上述第五止回阀c5允许从连接部z4向连接部z5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5向连接部z4的流动。上述第五止回阀c5的释放压力设定得比第二泵8的通常运转时产生的压力更高。也就是说,第五止回阀c5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比设于水流通路径l5以及旁通管l51的各止回阀(c1~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高。第五止回阀c5构成为在第二泵8的下游侧产生异常的情况下释放,以能使水经由回流管l52循环。

在空气流通路径l6从空气吸入口12向连接部z6依次设有过滤器17、第三泵9、第一流路调节阀v7以及第六止回阀c6。分岔部z7位于第三泵9与第一流量调节阀v7之间的规定部位,释放部位z8位于分岔部z7与第一流量调节阀v7之间。此外,在从空气流通路径l6的分岔部z7分岔出的旁通管l61中,从分岔部z7向连接部z2依次设有第五开闭阀v8和第七止回阀c7。

第一流量调节阀v7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对在上述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量(以下,称作空气流量)f进行调节,例如为能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连续地对阀开度g进行调节的控制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量调节阀v7例如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将阀开度g从全闭状态连续地调节为全开状态,并构成为能对在空气流通路径l6(详细而言,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进行调节。通过适当地对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进行调节,以能对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即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进行调节。另外,关于上述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与混合饮料的黏稠度的关系以及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与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第五开闭阀v8是将旁通管l61打开、关闭的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

第六止回阀c6允许从分岔部z7向连接部z6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6向分岔部z7的流动。第七止回阀c7允许从分岔部z7向连接部z2的流动,同时阻止从连接部z2向分岔部z7的流动。第六止回阀c6和第七止回阀c7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与设于水流通路径l5以及旁通管l51的各止回阀(c1~c4)的释放压力的设定值相同,并且设定为当第三泵9工作时迅速地打开。

在释放路径l7设有第六开闭阀(逸散阀)v9。第六开闭阀v9是将释放路径l7打开、关闭的开闭阀,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开闭阀v9相当于本发明的“释放路径开闭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构成为通过将空气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并且驱动第一泵7,从而能使冷牛奶与空气混合,并将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进行供给。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通过将被第三泵9抽吸的空气经由空气流通路径l6、连接部z6、水流通路径l5以及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并与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牛奶适当地混合,且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以生成混合饮料。

(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和混合饮料的黏稠度)

图4是用于说明由饮料供给装置100供给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的概念图,图4的(a)~图4的(d)分别表示将牛奶的流量设为一定并使混合到上述牛奶的空气的比率变化时的混合饮料的状态。空气的比率以图4的(a)、图4的(b)、图4的(c)、图4的(d)的顺序增加。

可以明确,在图4的(a)中,混合饮料以覆盖杯子c内的咖啡的表层的方式大致平坦地扩展,松软且几乎没有粘性。可以明确,在图4的(b)中,混合饮料覆盖咖啡的表层,并且其中央部分稍微隆起,并具有粘性。而且,可以明确,随着从图4的(b)进入到图4的(d),混合饮料的中央部分的隆起高度(角的高度)h增加,粘性增加。也就是说,越增加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流量以增加混合饮料内的空气的比率,则混合饮料的黏稠度越增加,其结果是,在外观上,混合饮料的隆起高度h增大。因此,为了将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规定的隆起高度h的混合饮料供给至咖啡的表层,需要生成与上述规定的隆起高度h对应的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而且,为了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需要高还原性地将与上述黏稠度对应的比率(流量)的空气混合到牛奶中。也就是说,越加大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空气流量f),则混合饮料的黏稠度越上升、隆起高度h越增大,为了生成规定的黏稠度(规定的隆起高度h)的混合饮料,需要高精度地设定混合到牛奶中的空气的量(空气流量f)。

(第一流量调节阀的阀开度与空气的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构成为在执行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并结束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之后,执行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等中流通的空气吹扫运转(详细而言,后述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空气吹扫用的空气与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由一个第三泵9供给。

在此,上述空气吹扫运转是通过驱动第三泵9和第一泵7以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等的配管内大力地流通,以吹散配管内的水等为目的执行的。因此,上述空气吹扫用所需的空气的量(流量)以及吐出压力比混合饮料用所需的空气的量(流量)以及吐出压力大(高)。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由一个第三泵9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和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以及吐出压力相对于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基于供给指令s2或s4的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过剩。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过剩的吐出流量以及吐出压力的空气就这样引导至第一流量调节阀v7,并对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进行调节,基于以下说明的理由,有时也很难或无法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与规定的黏稠度(规定的隆起高度h)对应的规定的目标空气流量fc。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g0、g1)、与被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v7调节并在比第一流量调节阀v7更靠下游侧的空气流通路径l6中流通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横轴表示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g0、g1),纵轴表示被第一流量调节阀v7调节后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而且,在图中,两点划线所示的曲线w0表示在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过剩的吐出流量以及吐出压力的空气就这样引导至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情况(也就是说,没有释放路径l7的以往的情况)下的阀开度g0与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在图中,实线所示的曲线w1表示在打开第一开闭阀v9而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的情况(也就是说,存在释放路径l7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阀开度g1与空气流量f之间的关系。

如图5所示,曲线w0(以往的情况)中的、空气流量f相对于阀开度g0的变化量的增加斜率(例如,δf/δg0)为比曲线w1(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的空气流量f相对于阀开度g1的变化量的增加斜率(例如δf/δg1)更大幅且更急剧的斜率。也就是说,在上述增加斜率急剧的以往情况下,控制对象(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阀开度g0的变化的灵敏度过高,因此,只要使阀开度g0稍稍变化便会使空气流量f大幅变化。其结果是,只要使阀开度g从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阀开度g0c稍稍变化,空气流量f便会从目标空气流量fc开始大幅偏移,因而,有时很难或无法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及其附近。此外,与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混合饮料的黏稠度的范围对应的空气流量f的流量调节范围δf(上限空气流量fmax、下限空气流量fmin)被预先假设。因此,在上述增加斜率急剧的以往情况下,与上述流量调节范围δf对应的阀开度g的调节范围δg0为相对较窄的范围。其结果是,很难或无法在上述窄的调节范围δg0内对阀开度g0进行调节,并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过剩的吐出流量以及吐出压力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而使朝向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空气的流量比以往减少。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能使曲线w1的上述增加斜率比以往的情况更平缓,并能使空气流量f的变化相对于阀开度g1的变化的灵敏度比以往更低。因此,即使阀开度g从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阀开度g1c稍稍偏移,通过使空气流量f位于目标空气流量fc附近,并进一步对阀开度g进行微调,也能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此外,在上述增加斜率平缓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扩大与上述流量调节范围δf对应的阀开度g的调节范围δg1,并能在上述大的调节范围δg1内对阀开度g1进行调节,以能容易且恰当地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开闭阀v9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供给指令s2或s4的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的情况)下打开,并在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结束后(详细而言,基于供给指令s1~s4的后述的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使空气在牛奶流通路径l3等中流通的空气吹扫运转时(后述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时)全闭。此外,第一流量调节阀v7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对阀开度g1进行调节,以将规定的流量(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等,并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列举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的阀开度g1设定为与满足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利用者的要求的混合饮料的黏稠度对应的规定的值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设置用于供利用者等选择混合饮料的黏稠度的黏稠度选择按钮,并能根据由利用者等选出的黏稠度,通过控制部1控制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的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1。

(饮料供给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对在初始状态下,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包括至少加温管l31以及吐出管l32的规定长度的配管(例如,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连接部z1与第二切换阀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填满水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初始状态下,各开闭阀(v1、v2、v5、v6、v8、v9)以及第一流量调节阀v7分别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切换阀v3在旁通管l34一侧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切换阀v4在排水管l4一侧处于打开状态。因此,控制部1通过执行在使水经由连接部z1、第一切换阀v3、旁通管l34以及排水管l4通水之后使第一切换阀v3工作,以使水经由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以及排水管l4通水的初始动作,从而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连接部z1与第二切换阀v4之间的区域,详细而言,连接部z1与第一切换阀v3之间、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旁通管l34)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以下,为了简化说明,对于各阀(v1~v9),省略其名称而仅以符号(v1~v9)表示来进行说明。

控制部1主要对用于供给装置主体部2中的牛奶或混合饮料的“饮料供给动作”和用于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填充动作”进行控制。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连接部z1至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填满水。在上述状态下,v4朝排水管l4一侧打开,但由于填满水的配管的上游侧的各阀(v2、v5、v6以及v7)关闭,同时在水流通路径l5适当设有第三止回阀c3和第四止回阀c4,因此,防止或抑制初始状态下的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等的水从排水管l4排出。

(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排水工序))

控制部1以基于来自咖啡服务器50的供给指令(s1~s4),对装置主体部2(冷藏库4、加热装置6、各泵7~8、各阀v1~v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温热牛奶、温热混合饮料、冷牛奶、冷混合饮料中的任一种,并供给至杯子c内。

详细而言,当例如从咖啡服务器50向控制部1输入冷牛奶或冷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3或s4)时,控制部1首先打开v5以及v8,同时驱动(启动)第一泵7和第三泵9。由此,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经由分岔部z7、v8、连接部z2、v5、连接部z6、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其结果是,通过上述供给来的空气,主要从水流通路径l5的连接部z2将连接部z1内的水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压出,并作为废水经由旁通管l34以及排水管l4排出到外部(排水罐或排水口)。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流入管l30内、加温管l31内以及吐出管l32中的、位于出口侧端部l31a与连接部z9之间的部分配管内的水就此残留。在上述状态下,输入了供给指令s3或s4的情况下的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中的排水工序结束。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1中输入有温热牛奶或温热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1或s2)时,控制部1首先打开v5和v8,且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同时驱动第一泵7和第三泵9。由此,通过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空气,主要从水流通路径l5的连接部z2将连接部z1内的水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压出,并作为废水经由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以及排水管l4排出到外部。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旁通管l34内的水就此残留。在上述状态下,输入了供给指令s1或s2的情况下的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中的排水工序结束。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针对仅供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配管执行上述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中的排水工序。换言之,控制部1根据温热饮料(供给指令s1或s2)或冷饮料(供给指令s3或s4)的类别,来选择执行上述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中的排水工序的配管管线。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上述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之前或之后,将v6代替v5并与v8一起打开,从而使旁通管l51内的水也经由排水管l4排出。在从打开v8、v5或v6后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候,控制部1关闭v8、v5或v6,并且停止第一泵7和第三泵9,排水工序结束。

(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饮料吐出工序))

接着,控制部1打开v2,并且使v4工作,以将吐出管l32的连接目的地切换至出口管l33,随后,驱动第一泵7。接着,控制部1根据输入的供给指令(s1~s4)来判断是否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以及判断是否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而且,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输入有供给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2或s4)的情况下打开v9,同时以使v7的阀开度g1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阀开度g1c一致、或是位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详细而言,在供给冷牛奶的情况(供给指令s3)下,控制部1不使v3工作,且维持v7的关闭。由此,装置主体部2将从奶罐3抽吸来的规定量q1的冷牛奶经由旁通管l34、吐出管l32中的、位于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部位以及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流入管l30内、加温管l31内以及吐出管l32中的、位于出口侧端部l31a与连接部z9之间的部分配管内的水就此残留。

在供给冷的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的情况(供给指令s4)下,控制部1将v9打开,并且驱动第三泵9。在上述状态下,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v7的阀开度g1和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阀开度g1c一致或位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由此,装置主体部2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使冷牛奶与空气混合,以生成规定量q2且规定的黏稠度的冷的混合饮料,并将上述冷的混合饮料就此经由旁通管l34、吐出管l32中的、位于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部位以及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流入管l30内、加温管l31内以及吐出管l32中的、位于出口侧端部l31a与连接部z9之间的部分配管内的水也就此残留。

在供给温热牛奶的情况(供给指令s1)下,控制部1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由此,装置主体部2通过驱动第一泵7而使从奶罐3抽吸来的冷牛奶在流入管l30、被加热装置6加热后的加温管l31、吐出管l32中流通,从而将规定量q1的温热牛奶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并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旁通管l34内的水就此残留。

在供给温热的规定黏稠度的混合饮料的情况(供给指令s2)下,控制部1使v3工作,以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至经由加温管l31,并且将v9打开并驱动第三泵9。在上述状态下,控制部1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v7的阀开度g1和与目标空气流量fc对应的阀开度g1c一致或位于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由此,装置主体部2使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将空气与冷牛奶混合而生成的冷混合饮料经由加温管l31流通,从而将规定量q2且规定的黏稠度的温热混合饮料从饮料吐出口10供给至杯子c内。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旁通管l34内的水也就此残留。

在此,通过第一泵7吐出的牛奶的吐出容量(抽吸容量)qm基于从牛奶用流量计13输入到控制部1的脉冲信号而在控制部1中被监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规定量q1的牛奶供给至杯子c内的情况(供给指令s1或s3)下,控制部1在监控着的牛奶的吐出容量qm达到上述规定量q1时,例如停止第一泵7,并且关闭v2。在上述状态下,在杯子c内仅供给有从上述规定量q1中减去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容积qx后的容量(q1-qx)的牛奶,杯子c内的牛奶的容量未达到上述规定量q1。因而,控制部1在停止第一泵7并且关闭v2之后,通过在供给指令s1或s3的情况下,例如将v8和v5打开(在供给指令s1的情况下,进一步使v3工作,并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并且驱动第三泵9和第一泵7,以用空气将残留于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牛奶压出,从而将上述规定量q1的牛奶供给至杯子c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将规定量q2的混合饮料供给至杯子c内的情况(供给指令s2或s4)下,控制部1在监控着的牛奶的吐出容量qm达到与预先确定的混合饮料的上述规定量q2对应的规定量qc的时候,例如停止第一泵7并且关闭v2。在上述状态下,在杯子c内仅供给有从上述规定量q2中减去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容积qx后的容量(q2-qx)的混合饮料,杯子c内的混合饮料的容量并未达到上述规定量q2。因而,控制部1也可以在停止第一泵7并且关闭v2之后,通过在供给指令s2或s4的情况下,例如将v8和v5打开(在供给指令s2的情况下,进一步使v3工作,并将牛奶流通路径l3的流通路径切换为经由加温管l31),并且驱动第三泵9和第一泵7,并用空气将残留于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混合饮料和牛奶压出,从而将规定量q2的混合饮料供给至杯子c内。

接着,控制部1在打开v8、v5、v9以及v7后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候,关闭v8、v5、v9以及v7,并且使通过v4吐出的吐出管l32的连接目的地恢复至排水管l4一侧,然后停止第一泵7和第三泵9,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接着,控制部1进入接下来的水填充动作。

(水填充动作的基本动作(水填充工序))

在上述规定量q1的牛奶或上述规定量q2的混合饮料的供给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与上述初始状态同样地,对各阀(v1~v9)和各泵(7~9)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包括至少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规定长度的配管(例如,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填满水。

详细而言,当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时,控制部1例如打开v5,并且驱动第一泵7和第二泵8。由此,通过第二泵8供给来的水经由水流通路径l5而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接着,在驱动第一泵7和第二泵8之后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候,控制部1停止第一泵7和第二泵8,并且关闭v5。其结果是,饮料供给装置100与上述初始状态同样地成为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填满水的待机状态。

更为详细而言,在由供给指令s1或s2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时,在旁通管l34内残留有水。因此,通过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中的、连接部z1与v3之间、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内,从而与初始状态同样地变成在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填满水的状态。由此,由供给指令s1或s2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水填充工序结束。此外,在由供给指令s3或s4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时,在流入管l30内、加温管l31内以及吐出管l32中的、位于出口侧端部l31a与连接部z9之间的部分的配管内残留有水。因而,通过在旁通管l34内填满水,从而与上述初始状态同样地成为在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填满水的状态。由此,由供给指令s3或s4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水填充工序结束。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重新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仅供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配管管线。

然而,在通过上述饮料吐出工序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并将牛奶或混合饮料从牛奶流通路径l3内压出的状态下,存在牛奶、混合饮料未从牛奶流通路径l3内完全去除干净的情况。因此,当在上述状态下,执行上述水填充动作的基本动作(水填充工序)以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内时,存在牛奶流通路径l3准确来说被稀的牛奶水溶液填满的可能性。在此,加温管l31被加热装置6加热成高温,因此,纵然微生物等杂菌混入到上述稀的牛奶水溶液内,在高温的加温管l31内,微生物等杂菌也不会繁殖。另一方面,在由供给指令s1或s1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待机状态下,特别是吐出管l32中距加温管l31的出口侧端部l31a较远的部分的配管内的上述稀的牛奶水溶液的温度可能会成为会使微生物等杂菌以蛋白质等为养分而易于繁殖的温度(例如,30℃左右)。此外,虽然在由供给指令s3或s4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的旁通管l34内的温度、由供给指令s1或s2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的流入管l30中的、距加温管l31的入口侧端部l31b较远的部分的配管内的温度比吐出管l32内的温度低,但仍可能成为微生物等杂菌会繁殖的温度。

(待机状态下的水再填充动作)

以下,对用于对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的流入管l30、吐出管l32和旁通管l34内的上述杂菌的繁殖进行防止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构成为在上述待机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经由排水管l4排出之后,执行重新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再填充动作。

详细而言,控制部1在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中包括至少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规定长度的配管(例如,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详细而言,连接部z1与v3之间的区域、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旁通管l34)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并且没有输入任何供给指令(s1~s4),而上述待机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首先,执行上述排水工序。上述水再填充动作中的排水工序(空气吹扫工序、空气吹扫运转)例如是针对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水流通路径l5和排水管l4执行的,由此,填满在这些配管内的水被排出。当上述排水工序结束时,控制部1执行上述水填充工序。上述水再填充动作中的水填充工序是针对执行了排水工序的配管执行的,由此,在这些配管内全部填满有新水。由此,在牛奶流通路径l3中包括至少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水流通路径l5内和排水管l4内重新填满水。接着,由控制部1实现的上述水再填充动作结束。

另外,上述水再填充动作也可以在由供给指令s1或s2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针对连接部z1与v3之间的区域内、流入管l30内、加温管l31内、吐出管l32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执行的,在由供给指令s3或s4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之后,针对连接部z1与v3之间的区域内、旁通管l34内、吐出管l32中的、位于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区域内、水流通路径l5内、排水管l4内执行的。在上述情况下,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构成为区分未输入供给指令s1或s2的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和未输入供给指令s3或s4的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并分别执行上述水再填充动作。

此外,如上所述,在温热饮料(供给指令s1或s2)的情况和冷饮料(供给指令s3或s4)的情况下,区分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并分别执行上述水再填充动作的情况下,用于执行上述再填充动作的上述待机状态的持续时间的阈值(上述规定时间)例如也可以使温热饮料时的上述阈值比冷饮料时的上述阈值小(短)。详细而言,在待机状态下,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的温度比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的温度高,因此,微生物等杂菌在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繁殖的可能性比微生物等杂菌在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繁殖的可能性高。因而,最好使温热饮料用的上述阈值比冷饮料用的上述阈值短。由此,能将针对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的上述水填充动作的次数减少到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能减少废水量。

(冲刷工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构成为在上述水填充工序之前执行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冲刷工序。

详细而言,在上述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在执行使水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向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规定时间,以对牛奶流通路径l3内进行冲刷,并且将冲刷后的水经由排水管l4排出的冲刷工序之后,执行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上述水填充工序。

更具体而言,当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时,控制部1例如打开v5,并且使v3适当地工作,且驱动第一泵7和第二泵8。由此,通过第二泵8供给来的水经由水流通路径l5而从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第一泵7与奶罐3之间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z1)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其结果是,水流通路径l5内的水、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的水、排水管l4内的水被由第二泵8供给来的水压出,并经由排水管l4排出。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v3与v4之间的配管的冲刷详细而言是针对仅通过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使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配管执行的。也就是说,在供给指令s3或s4之后,水经由旁通管l34流通,在供给指令s1或s2之后,水经由加温管l31流通。控制部1例如在设定为能充分地对水流通路径l5内、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位于连接部z1与v4之间的区域内和排水管l4内进行冲刷清洗的规定时间的期间内,驱动第一泵7和第二泵8,并在经过上述规定时间之后停止第一泵7和第二泵8,并且关闭v5。如此,控制部1执行在上述水填充工序之前对配管内进行冲刷清洗的冲刷工序。由此,能防止或抑制牛奶或混合饮料残存于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杂菌的繁殖。

另外,控制部1控制成在上述冲刷工序中使水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规定时间,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上述冲刷工序中使水在牛奶流通路径l3内流通规定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基于来自水用流量计16的脉冲信号对第一泵7、第二泵8和v5的动作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将一个第三泵9同时用作供给混合饮料的生成用的空气的泵和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泵的情况下,能通过释放路径l7将在空气流通路径l6内流通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详细而言,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设于释放路径l7的第六开闭阀v9打开,并经由释放路径l7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到外部,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将上述第六开闭阀v9全闭,并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有效地用于空气吹扫用。

由此,即使在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和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从上述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并将剩余的空气经由释放部位z8下游的空气流通路径l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因此,例如,仅通过根据具有相对于混合饮料生成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适当地设定释放路径l7的流路截面积,便能高精度地将与规定的黏稠度对应的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其结果是,即使在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和空气吹扫用的空气,并采用相对于混合饮料生成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的情况下,饮料供给装置100也能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v7,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阀v7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流通路径侧端部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对在上述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进行调节。由此,能更恰当地供给满足利用者等的要求或喜好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六开闭阀v9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打开,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第一流量调节阀v7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对阀开度g1进行调节,以将规定流量的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等,并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

由此,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并使朝向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空气的流量与以往相比减少,从而能高精度地对空气流量f进行调节。此外,通过在空气吹扫运转时使第六开闭阀v9以及第一流量调节阀v7全闭,从而能有效地利用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而且,能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与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因此,能抑制成本增加,同时能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待机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将牛奶流通路径l3中包括至少被加热装置6加热的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的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经由排水管l4排出之后,重新将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由此,在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即使在吐出管l32内的温度成为微生物等杂菌容易繁殖的温度的情况下,也能每隔适当的时间更换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包括吐出管l32的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因此,防止在上述待机状态下,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析出并固化,并且能防止在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内的杂菌的繁殖。这样,能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卫生方面的安全性以供给高品质的饮料的饮料供给装置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针对上述旁通管l34,也能通过上述水再填充工序更换水。因此,能防止在上述饮料吐出工序结束后的上述待机状态下,旁通管l34内的杂菌的繁殖。

此外,若上述待机状态长时间持续,则通过上述水填充工序填满配管内的水被从排水管l4逐渐排出(漏出),在加温管l31内的上方区域可能生成空气层(空气滞留)。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中,在上述待机状态长时间持续以在加温管l31内的上方区域生成上述空气层之前的规定时刻,通过自动地再填充水,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由空气层的产生导致的牛奶成分的析出和固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6构成为:在输入了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1~s4)的状态以及供给指令(s1~s4)未被输入到控制部1的待机状态中的任意状态下,均对加温管l31进行加热,以维持规定的加热设定温度。由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或抑制上述待机状态下的杂菌的繁殖,并且能在输入了温热牛奶或混合饮料的供给指令(s1或s2)时,不等待加温管l31的升温,便迅速地供给温热牛奶或混合饮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释放路径l7的第六开闭阀v9为全开或全闭的单纯的开闭阀,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具有对在释放路径l7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节功能的流量调节阀。由此,能分别对第一流量调节阀v7和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第六开闭阀v9的阀开度g进行调节,并能通过牛奶流通路径l3高精度地供给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

接着,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饮料供给装置100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二流量调节阀v9’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开闭阀v9,并且设置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量调节阀v7,对于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二流量调节阀v9’设于释放路径l7,并对在上述释放路径l7中流通并排出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其例如为能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连续地调节阀开度的控制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量调节阀v9’例如构成为能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将阀开度从全闭状态连续地调节到全开状态,并对在释放路径l7中流通并排出的空气的排气流量进行调节。通过适当地调节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阀v9’的阀开度,从而能对混合饮料内的牛奶与空气的混合比进行调节。

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是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牛奶流通路径侧端部(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将上述流通路径打开、关闭的开闭阀。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例如由在初始状态(电源断开)下关闭(nc)的电磁驱动式夹管阀构成。

详细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打开,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此外,第二流量调节阀v9’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对阀开度进行调节,以排出规定流量的空气,并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流过第二流量调节阀v9’并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设定为:使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在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中流通并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等。换言之,第二流量调节阀v9’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对其阀开度进行调节,以将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等。

由此,通过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对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释放路径l7释放到外部的量(排气流量)进行调节,以使朝向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的空气的流量减少,从而能间接地对空气流量f进行调节。此外,通过在空气吹扫运转时使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阀v9’全闭,从而能有效地利用从第三泵9吐出的大流量的空气。而且,能通过一个第三泵9供给空气吹扫用的空气与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因此,能抑制成本增加,同时能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在此,在第二流量调节阀v9’中,来自第三泵9的大流量的空气不会就此流通,而是仅其一部分流通。因此,与图5的曲线w1所示的第一流量调节阀v7同样地,能降低排气流量的变化相对于第二流量调节阀v9’的阀开度的变化的灵感度。其结果是,能经由第二流量调节阀v9’而与第一流量调节阀v7同样地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

另外,如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变形例1)的局部配管回路图即图7所示,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也可以具有节流部18。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打开,并且使与节流部18的节流流路截面积对应的规定流量的空气流通,并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节流部18例如设于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的主体的吸入口一侧,并具有规定的节流流路截面积的节流通路。

由此,能通过节流部18的节流流路截面积的设定和第二流量调节阀v9’的阀开度的调节来高效且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量调节阀v7,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不设置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如图8所示构成为简单地设置节流部18’以代替第一流量调节阀v7。也就是说,节流部18’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的牛奶流通路径侧端部(连接部z6)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流通路径,并具有规定的节流流路截面积的节流通路。详细而言,节流部18’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以及空气吹扫运转时中的任何时候,均使与上述节流流路截面积对应的规定流量的空气流通。第二流量调节阀v9’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对阀开度进行调节,以排出规定流量的空气,并在空气吹扫运转时全闭。

由此,在空气流通路径l6不设置开闭阀,而简单地仅通过节流部18’的节流流路截面积的设定和第二流量调节阀v9’的阀开度的调节,便能高效且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在这种情况下,在空气吹扫运转时,空气以流过节流部18’的方式流通,但由于其空气量微小,因此,能将从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大部分有效地利用于水流通路径l5等的空气吹扫用。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泵9是吐出规定的吐出流量的空气的吐出流量固定的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基于规定的输入信号改变空气的吐出流量的吐出流量可变的泵。详细而言,第三泵9也可以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通过改变泵转速以能使上述第三泵9的能力(吐出流量等)可变。由此,能与第一流量调节阀v7的阀开度g、第二流量调节阀v9’的阀开度的调节匹配地,更为高精度地将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空气的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另外,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的量(流量)比空气吹扫用的空气的量(流量)小,且为极少量,因此,在混合饮料生成时,有时很难仅通过第三泵9的能力调节来高精度地将空气流量f设定为目标空气流量fc。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在采用吐出流量可变的泵作为第三泵9的情况下,依然优选构成为将第一流量调节阀v7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或者构成为将第二流量调节阀v9’设于释放路径l7。

在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量调节阀v7基于来自饮料供给装置100所包括的控制部1的输入信号对阀开度g进行调节,上述输入信号的发送源并不局限于此。上述输入信号的发送源既可以为咖啡服务器50内的控制部,也可以为独立的外部控制装置。

在各实施方式中,列举执行空气吹扫运转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在不执行空气吹扫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设置第六开闭阀v9、第一流量调节阀v7、第二流量调节阀v9’、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7’以及旁通管l61。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将释放路径l7设于空气流通路径l6即可。由此,例如即使在无法选定具有用于实施混合饮料生成的恰当的吐出压力和吐出流量的性能的第三泵9,而不得不采用过剩性能的第三泵9的情况下,也能经由释放路径l7将从上述第三泵9吐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释放,并将剩余的空气经由释放部位z8下游的空气流通路径l6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因此,例如,仅通过根据具有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的吐出流量适当地设定释放路径l7的流路截面积,便能高精度地将目标空气流量fc的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其结果是,即使在不得不采用具有过剩的性能的第三泵9的情况下,饮料供给装置100也能高还原性地生成规定的黏稠度的混合饮料。

在各实施方式中,对混合饮料生成用的空气经由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比第一泵7更靠上游侧的规定部位(连接部z1)而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构成为:将从空气流通路径l6中的、位于第三泵9与释放部位z8之间的规定部位(分岔部z7)分岔出的分岔空气流通路径连接到第一泵7的下游侧(例如,第一泵7与膨胀部14之间的规定部位),并且在混合饮料的供给运转时,经由空气流通路径l6和上述分岔空气流通路径中的任一方将空气供给至牛奶流通路径l3内。

在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仅针对供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配管执行上述饮料供给的基本动作中的排水工序,但并不局限于此。控制部1也可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输入了温热饮料的供给指令(s1或s2)的情况下,不仅将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排出,还将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排出,在输入了冷饮料的供给指令(s3或s4)的情况下,不仅将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排出,还将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排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通过上述水填充工序重新将水填满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仅供牛奶或混合饮料流通的配管管线,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重新将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水全部填满。例如,在由温热饮料的供给指令(s1或s2)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之后,将水填满空的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并且将已经填满到冷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更换为新水,在由冷饮料的供给指令(s3或s4)实现的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之后,将已经填满到温热饮料用的配管内的水更换为新水,并且将水填满空的冷饮料用的配管内。

在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构成为:执行上述水再填充工序,并防止或抑制牛奶流通路径l3内的微生物等杂菌的繁殖,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代替上述水再填充工序而如以下说明的变形例那样执行杂菌混入防止动作。

在不执行上述水再填充工序的情况下,上述待机状态长时间持续,在吐出管l32内的水中微生物等杂菌可能会繁殖。在这种状态下,即使输入供给指令s1或s2,并通过上述排水工序从排水管l4将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经由加温管l31和吐出管l32排出,杂菌也可能会残留于上述配管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加温管l31等中流通而变温热的牛奶或混合饮料中的﹑先经过吐出管l32的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中可能会混入残留于吐出管l32内的杂菌。此外,即使在输入供给指令s3或s4并执行上述排水工序的情况下,杂菌也可能会残留于旁通管l34内,从而存在相同的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控制部1执行以下详细叙述的杂菌混入防止动作。

(饮料吐出工序中的杂菌混入防止动作)

在本变形例中构成为当在上述待机状态下输入供给指令(s1~s4)时,控制部1执行将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经由排水管l4排出(上述排水工序),并且执行将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从排水管l4排出的杂菌混入防止动作,然后将牛奶或混合饮料经由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也就是说,当在水填满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状态下输入供给指令(s1~s4)时,将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的水和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从排水管l4排出,然后将牛奶或混合饮料经由出口管l33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

详细而言,当在上述待机状态下输入供给指令(s1~s4)时,控制部1根据供给指令的类别执行上述排水工序并结束。随后,控制部1开始上述饮料吐出工序。而且,在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中,控制部1在开始上述饮料吐出工序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使v4工作。也就是说,使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中的v4的工作时刻延迟。由此,在开始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之后至v4工作为止的期间内,即使在上述待机状态下杂菌在吐出管l32等的配管内繁殖,也使可能包含上述杂菌的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经由排水管l4排出。随后,控制部1使v4工作而经由出口管l33将牛奶或混合饮料供给至杯子c内。

另外,控制部1通过在从开始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使v4工作,从而将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排出。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开始上述饮料吐出工序之后,在基于来自牛奶用流量计13的脉冲信号的时刻使v4工作,以排出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

这样,本变形例的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对于先经过吐出管l32中的、连接部z9与v4之间的部位的最初规定量的牛奶或混合饮料,使其经由排水管l4排出,而不从饮料吐出口10吐出。因而,根据饮料供给装置100,即使上述待机状态持续了长时间,并且杂菌在吐出管l32等配管内繁殖,也能在不使该杂菌混入牛奶或混合饮料的情况下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此外,在本变形例的饮料供给装置100中,由于在上述待机状态下将水填满至少上述规定长度的配管内,因此,能防止饮料成分析出并固化。这样,能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卫生方面的安全性以供给高品质的饮料的饮料供给装置100。此外,根据本变形例的饮料供给装置100,能防止无法通过上述排水工序完全从牛奶流通路径l3内去除干净的微量的水混入到牛奶或混合饮料中,并被供给至杯子c。由此,能在不被水稀释的情况下,供给更高品质的牛奶或混合饮料。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冲刷工序中,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库内配管的部分也作为冲刷的对象区域,但并不局限于此,冲刷的对象区域也可以为牛奶流通路径l3中的仅库外配管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冲刷工序中,控制部1只要代替v5将v6打开即可。由此,能减少冲刷水的排出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旁通管l51,但也可以不设置旁通管l51。在这种情况下,旁通管l61只要一端部与分岔部z7连接,另一端部与水流通路径l5中的、位于第二止回阀c2与连接部z6之间的规定部位连接即可。

在各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构成为能供给温热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和冷饮料(牛奶或混合饮料),但并不局限于此,既可以供给仅温热饮料,也可以供给仅冷饮料。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除了能供给混合饮料之外还能供给牛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供给仅混合饮料。另外,在不供给温热饮料的情况下,无需从v3至连接部z9的流入管l30、加温管l31、吐出管l32的各配管以及加热装置6,在不供给冷饮料的情况下,无需旁通管l34。

在各实施方式中,饮料供给装置100能选择性地供给牛奶或混合饮料,但并不局限于此,既可以针对一个供给指令连续供给牛奶和混合饮料,也可以供给仅牛奶,还可以供给仅混合饮料。此外,既可以不局限于牛奶而供给适当的液体饮料,也可以不局限于牛奶与空气的混合饮料而供给适当的液体饮料与空气的混合饮料。此外,饮料供给装置100与咖啡服务器50相邻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上述饮料供给装置100的整体或局部组装到咖啡服务器50内。另外,饮料供给装置100用作咖啡服务器50的选择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能用作适当的饮料的供给装置的选择装置,还能单独用作供给饮料的装置。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及改变。

(符号说明)

3奶罐(罐);7第一泵(饮料搬运用泵);9第三泵(空气供给用泵);10饮料吐出口;18节流部;18’节流部;100饮料供给装置;l3牛奶流通路径(饮料流通路径);l6空气流通路径;l7释放路径;z8释放部位;v7第一流量调节阀;v7’空气流通路径开闭阀;v9释放路径开闭阀(第六开闭阀);v9’第二流量调节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