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0067发布日期:2021-10-09 17:2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滑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动单元,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滑动单元:对内侧轨道及滚珠结构进行改善,将内侧轨道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并将内侧轨道的应力集中最小化,通过简单的多层轧制工序来制造内侧轨道,从而提高生产性。


背景技术:

2.在一般情况下,抽屉引导用轨道部件设于主体与抽屉之间,当使用者开闭抽屉时,使抽屉容易地从主体拉出或拉回。这样的抽屉引导用轨道部件例如有二段式折叠和三段式折叠等,其中,在三段式折叠的情况下,主体侧固定轨道固定于冰箱内侧壁面、一般家具等内侧面,抽屉侧移动轨道固定于收纳体(抽屉)。
3.另外,这样的抽屉引导用轨道部件具备在主体侧固定轨道与抽屉侧移动轨道之间配置有中间滑轨,并且在主体侧固定轨道与中间滑轨之间及抽屉侧固定轨道与中间滑轨之间配置有多个滑动滚珠的形态。
4.但是,以往的中间滑轨形成为平板形态,并根据抽屉的拉出或拉回而在中间滑轨集中应力,由此存在中间滑轨被破损及变形的问题。
5.另外,以往中间滑轨通过复杂的辊式成型工序而成型,因此导致制造费用上升及生产性下降的问题。并且,在侧表面部分不容易进行镀覆,因此可能发生腐蚀,由此导致耐久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技术课题
7.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内侧轨道的扭转角度及应力集中最小化的滑动单元。
8.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9.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包括:固定轨道100,其固定于主体10,且在内侧形成有第1收纳空间110;移动轨道200,其连接于收纳体20,以使上述收纳体20相对于上述主体10而拉回或拉出,且在内侧形成有第2收纳空间210,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轨道100而滑动;内侧轨道300,其一端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内,另一端插入到上述第2收纳空间210内,使上述移动轨道200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轨道100而滑动;及多个滑动滚珠400,它们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内而配置于上述固定轨道1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并插入到上述第2收纳空间210内而配置于上述移动轨道2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
10.上述滑动滚珠400包括直径彼此不同的第1滑动滚珠410及第2滑动滚珠420,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直径大于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直径。
11.上述内侧轨道300包括:插入部310,其分别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及上述第2收纳空间的内部;及连接部320,其对上述插入部310之间进行连接,且以向一侧突出的方式折弯。
12.上述插入部310包括:一对第1滚动面311,其从上述插入部310的末端两侧向内侧弯曲而形成,且安装有一对第1滑动滚珠410;一对第2滚动面312,其在从上述第1滚动面311向上述连接部320侧分开一定间隔的位置向内侧弯曲而形成,且安装有一对第2滑动滚珠420;及加强台阶面313,其将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上述连接部320连接,且形成为随着从上述第2滚动面312朝向上述连接部320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形态。
13.上述连接部320包括:延伸部321,其从上述插入部310延伸而形成;折弯部322,其从上述延伸部321的末端向一侧折弯而延伸;及中心部323,其将上述折弯部322彼此连接。
14.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80
°

15.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40
°

16.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为100
°

17.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及上述移动轨道200的外侧面连接的外侧线b之间。
18.上述中心部323的内侧面323

2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上。
19.上述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比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宽,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比上述延伸部321的宽度t3宽。
20.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关系满足以下数式:
21.0.7<a

/b

<0.9。
22.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关系满足以下数式:
23.a

/b

=0.8。
24.上述移动轨道200在下部支承上述收纳体20。
25.上述内侧轨道300是通过多层轧制成型而形成的。
26.上述固定轨道100还包括辅助框架120,该辅助框架120用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固定于上述主体10。
27.上述中心部323还包括多个通孔323

3,它们沿着长度方向彼此分开而形成。
28.上述内侧轨道300还包括:多个凹槽340,它们形成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且彼此分开而配置,上述凹槽340沿着上述内侧轨道30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形成。
29.上述内侧轨道300还包括:多个滚动突起350,它们形成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且彼此分开而配置,上述滚动突起350沿着上述内侧轨道30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形成。
30.实用新型效果
31.如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将内侧轨道的扭转角度及应力集中最小化,防止内侧轨道的破损及变形。
32.另外,对固定轨道,利用多层轧制方式而将可在移动轨道滑动的内侧轨道成型,从而将制造工序简单化,由此降低制造费用并提高生产性。
33.另外,利用多层轧制方式而对内侧轨道成型,从而更均匀地对整个内侧轨道表面
涂布镀液,因此进一步防止腐蚀,提高耐久性。
34.另外,以在内侧轨道的板沿着长度方向宽幅地延伸,并沿着宽度方向彼此分开地设置多个加强肋,从而加大内侧轨道的强度,由此进一步防止通过外力导致形状变形。
35.另外,包括在多个滚动面分别彼此分开而设置的至少一个凹槽或在多个滚动面分别彼此分开而设置的至少一个滚动突起而构成,从而减小多个滑动滚珠与内侧轨道的彼此的滚动接触面积,从而不仅能够使移动轨道相对于内侧轨道而更加顺利地滑动,而且能够使内侧轨道相对于固定轨道顺利地滑动。
36.另外,将可实现滑动的滑动滚珠的直径设为不同大小,由此在重量大的物体位于收纳体而对滑动单元施加相当大的荷重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内侧轨道的耐久性,并提高滑动滚珠的滚动性。
附图说明
37.图1至图5是示出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状态的图。
38.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通孔323

3进行说明的图。
39.图7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凹槽340进行说明的图。
40.图8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滚动突起350进行说明的图。
41.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的模式图。
42.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时的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
43.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时的解析条件。
44.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1的模式图。
45.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1的实验结果。
46.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2的模式图。
47.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2的实验结果。
48.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3的模式图。
49.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3的实验结果。
50.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4的模式图。
51.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模拟实验4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52.关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或词语,不应限定为一般的或词典上的意思,实用新型人为了用最佳的方法来说明其自己的实用新型,基于可适当定义用语的概念的原则,以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来进行解释。
53.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的实施例,并非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思想,因此应理解为在本技术时点可以存在能够取而代之的各种均等物和变形例。另外,对于导致本实用新型的要旨不清楚的公知功能及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54.图1至图5是示出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状态的图。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包括固定轨道100、移动轨道200、内侧轨道300及滑动滚珠400。
55.固定轨道100固定于主体10,在内侧形成有第1收纳空间110。固定轨道100可利用螺丝等而固定于冰箱或家具的内侧壁面等各个部分,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以安装于冰箱的情况为基准进行说明。
56.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轨道100大致形成为折弯的

u'字形态,可通过冲压工序而成型,但并非仅限于此。
57.另外,上述固定轨道100还包括用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固定于上述主体10的辅助框架120,此时固定轨道100和辅助框架120通过点焊、铆钉接合、螺丝结合方式等而彼此被固定结合。
58.这样,固定轨道100既可以直接固定到主体10,也可以借助于辅助框架120而固定于主体10。在固定轨道100直接固定于主体10的情况下,相对地,构件的数量也减少,无需彼此接合的工序,因此具有减少制造费用并提高生产性的效果。另外,在固定轨道100借助于辅助框架120而固定于主体10的情况下,可确保主体10与固定轨道100之间的空间,因此具有可在配置固定轨道100时提高自由度的效果。
59.移动轨道200连接到上述收纳体20,以使收纳体20相对于上述主体10而拉回或拉出,在内侧形成有第2收纳空间210。
60.另外,移动轨道200可相对于上述固定轨道100而滑动,由此收纳体20可对于主体10而拉回或拉出。这样的移动轨道200既可以直接固定到收纳体20而结合,也可以利用另设的支架(未图示)等而固定到收纳体20来结合。
61.另外,上述移动轨道200可以是在下部支承上述收纳体20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固定于收纳体20的侧表面或上表面的结构。
62.内侧轨道300的一端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内,另一端插入到上述第2收纳空间210内,由此可使上述移动轨道200相对于上述固定轨道100而滑动。
63.上述内侧轨道300的特征在于通过多层轧制成型而形成。轧制是指,利用金属的塑性而使高温或常温的金属材料通过旋转的辊之间而进行加工的方法,多层轧制成型表示通过轧制工序而以形成多个厚度的方式成型。
64.即,以往,与内侧轨道对应的结构通过辊式成型工序(roll forming process)而成型。辊式成型是指,使金属带板(coil)连续通过并排连续的几组成型辊而依次成型加工而在平板上折叠为所目标的截面形状的塑性加工法,具体地采用了对一个板进行辊式成型而形成可与多个滑动滚珠接触的面,然后将两侧区域弯曲而使中央部分构成2层的结构。
65.但是,在通过这样的以往的辊式成型方式而制造的内侧轨道的情况下,位于中央区域的两侧端部彼此无法完全地接触,镀液也难以投入到2层彼此相接的微细间隙内部。由此,在未涂布镀液的部分发生腐蚀的可能性会被加大,随着时间的经过,腐蚀部分向整体区域扩大,导致了整个内侧轨道的耐久性急剧下降的问题。
66.与此不同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多层轧制成型方式而制造上述内侧轨道300,由此无需以往这样的另设的弯曲工序,因此通过工序的简单化,可减少制造费用并提高生产性。
67.另外,与以往的内侧轨道不同地,中央部分并非是弯曲的2层,而是通过轧制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存在2层彼此相接的微细间隙,因此能够将镀液更加均匀地涂布到内侧轨道300的表面,由此可防止腐蚀,并提高耐久性。
68.关于内侧轨道300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69.滑动滚珠400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内而配置于上述固定轨道1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并插入到上述第2收纳空间210内而配置于上述移动轨道2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
70.上述滑动滚珠400减少了上述固定轨道1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上述移动轨道200与上述内侧轨道300之间的摩擦力,由此使上述移动轨道200相对于上述固定轨道100而容易滑动。
71.上述滑动滚珠400包括直径彼此不同的第1滑动滚珠410及第2滑动滚珠420。此时,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直径大于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直径。由此,具体地限定外侧面323

1与内侧面323

2的位置、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延伸部321的宽度t3之间的关系、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比率等,从而可导出将上述内侧轨道300的扭转强度最大化且将应力集中最小化的形态。
72.关于具体的限定事项,通过模拟实验(参照图9)而导出了最佳范围,在上述模拟实验时根据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参照图10)及解析条件(参照图11)而实施了实验。关于具体的限定事项,将后述。
73.下面,对内侧轨道3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2)
74.上述内侧轨道300包括插入部310及连接部320,插入部310分别插入到上述第1收纳空间110及上述第2收纳空间的内部。
75.另外,连接部320将上述插入部310之间连接,且是如下的形态:以向一侧突出的方式折弯。
76.此时,上述插入部310包括一对第1滚动面311、一对第2滚动面312及加强台阶面313。一对第1滚动面311从上述插入部310的末端两侧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在一对第1滚动面311上安装有一对第1滑动滚珠410。
77.另外,一对第2滚动面312在从上述第1滚动面311向上述连接部320侧分开一定间隔的位置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在一对第2滚动面312上安装有一对第2滑动滚珠420。
78.加强台阶面313将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上述连接部320连接,且是如下的形态:随着从上述第2滚动面312靠近上述连接部320而宽度逐渐变窄。
79.另外,上述连接部320包括延伸部321、折弯部322及中心部323,延伸部321从上述插入部310延伸而形成。另外,折弯部322从上述延伸部321的末端向一侧折弯而延伸,中心部323将上述折弯部322彼此连接。
80.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80
°
。更优选为,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40
°
。特别地,最优选为,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为100
°
的情况。
81.即,与上述角度θ为90
°
以下或180
°
以上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80
°
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应力集中,也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即,扭转强度最大)。
82.另外,与上述角度θ为90
°
以下或140
°
以上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40
°
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应力集中,也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即,扭
转强度最大)。
83.为了导出这样的数值范围,进行了模拟实验1(参照图9,图12),根据上述模拟实验1中的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参照图10)及解析条件(参照图11)而进行了实验。
84.实验结果得知,i)在上述角度θ为90
°
的情况下,应力为1914.3mpa,扭转角度为12.12
°
,ii)在上述角度θ为100
°
的情况下,应力为1545.6mpa,扭转角度为11.93
°
。另外,iii)在上述角度θ为140
°
的情况下,应力为1784.5mpa,扭转角度为12.34
°
,iv)在上述角度θ为180
°
的情况下,应力为1936.45mpa,扭转角度为13.12
°
。(参照图13)
85.通过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在上述角度θ超过90
°
且小于180
°
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小应力集中,并能够减小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即,加大扭转强度)。更优选为,在上述角度超过90
°
且小于140
°
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显著地减小应力集中,并且进一步减小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即,加大扭转强度)。
86.特别地,在上述折弯部322与上述中心部323所形成的角度θ为100
°
的情况下,能够将应力集中及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即,扭转强度最大)。
87.另外,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及上述移动轨道200的外侧面连接的外侧线b之间。与此同时,上述中心部323的内侧面323

2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上。
88.为了导出外侧面323

1及内侧面323

2的最佳位置而进行了模拟实验2(参照图9,图14),在上述模拟实验2中的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参照图10)及解析条件(参照图11)与上述模拟实验1相同。
89.实验结果得知,i)在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上的情况下,应力为1848.2mpa,扭转角度为12.25
°
,ii)在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及上述移动轨道200的外侧面连接的外侧线b之间的情况下,应力为1545.6mpa,扭转角度为11.93
°
,iii)在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及上述移动轨道200的外侧面连接的外侧线b的外侧的情况下,应力为1916.2mpa,扭转角度为11.95
°
。(参照图15)
90.通过如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在上述中心部323的外侧面323

1位于将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连接的中心线a与将上述固定轨道100及上述移动轨道200的外侧面连接的外侧线b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应力集中,还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即,扭转强度最大)。
91.另外,上述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比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宽,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比上述延伸部321的宽度t3宽。
92.为了导出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延伸部321的宽度t3之间的最佳关系,进行了模拟实验3(参照图9,图16),上述模拟实验3中的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参照图10)及解析条件(参照图11)与上述模拟实验1相同。
93.实验结果得知,i)在将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与延伸部321的宽度t3设定为相同,将上述插入部310形成为二段式的情况下,施加到内侧轨道300的应力为2249.1mpa,内侧轨道300的扭转角度为12.06
°
,ii)在将上述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设定为比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宽,将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设定为比上述延伸部321的
宽度t3宽,从而将上述插入部310形成为三段式的情况下,施加到内侧轨道300的应力为1545.6mpa,内侧轨道300的扭转角度为11.93
°
。(参照图17)
94.从如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将上述插入部310的最大宽度t1设为比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宽,将上述第2滚动面312的最小宽度t2设为比上述延伸部321的宽度t3宽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应力集中,也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扭转角度最小化(即,扭转强度最大)。
95.另外,设定为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关系满足以下数式1,特别地,设定为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数式2:
96.[数式1]
[0097]
0.7<a

/b

<0.9
[0098]
[数式2]
[0099]
a

/b

=0.8。
[0100]
为了导出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最佳比率而实施了进行实验4(参照图9,图18),上述模拟实验4中的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y)(参照图10)及解析条件(参照图11)与上述模拟实验1相同。
[0101]
实验结果得知,i)在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比率为07:1的情况下,施加到内侧轨道300的应力为1872.6mpa,内侧轨道300的扭转角度为11.61
°
,ii)在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比率为08:1的情况下,施加到内侧轨道300的应力为1545.6mpa,内侧轨道300的扭转角度为11.93
°
,iii)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和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比率为09:1的情况下,施加到内侧轨道300的应力为1870.3mpa,内侧轨道300的扭转角度为11.37
°
。(参照图19)
[0102]
通过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各个条件下的扭转角度不存在太大区别,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之间的水平距离a`与上述第1滑动滚珠410的中心c1与上述第2滑动滚珠420的中心c2之间的垂直距离b`的比率为08:1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小应力集中。
[0103]
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通孔323

3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的中心部323还包括沿着长度方向而彼此分开地形成的多个通孔323

3。通过形成通孔323

3,从而在保持内侧轨道300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原材料费用。
[0104]
图7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凹槽340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包括形成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且彼此分开地配置的多个凹槽340。
[0105]
上述凹槽340沿着上述内侧轨道30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形成,在通过轧制方式而成型内侧轨道300时,也可以同时成型多个凹槽340。另外,也可以通过另设的槽加工工序而将多个凹槽340成型。
[0106]
在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设有多个凹槽340,从而与不具有凹槽340的情况相比,相对地能够减少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多个滑动滚珠400之间的彼此的接触面积。即,以截面为基准时,与凹槽340的宽度对应地减少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多个滑动滚珠400之间的彼此的接触面积。由此,在移动轨道200相对于内侧轨道300而相对地滑动时及内侧轨道300相对于固定轨道100而相对地滑动时,减少多个滑动滚珠400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之间发生的接触摩擦力,最终可使移动轨道200进一步顺利地滑动。
[0107]
图8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中的滚动突起350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单元包括形成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且彼此分开地配置的多个滚动突起350。
[0108]
上述滚动突起350沿着上述内侧轨道30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形成,并且在通过轧制方式而成型内侧轨道300时,也可以使多个滚动突起350同时成型。另外,也可以使多个滚动突起350单独地成型之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而在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进行成型。
[0109]
在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设置多个滚动突起350,从而与不具有滚动突起350的情况相比,相对地可减少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多个滑动滚珠400之间的彼此的接触面积。即,以截面为基准时,与滚动突起350的宽度对应地减少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与多个滑动滚珠400之间的彼此的接触面积。由此,在移动轨道200相对于内侧轨道300而相对地滑动时及在内侧轨道300相对于固定轨道100而相对地滑动时,减少多个滑动滚珠400与上述第1滚动面311及上述第2滚动面312之间所发生的接触摩擦力,最终可使移动轨道200进一步顺利地滑动。
[0110]
上述的实施例是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下,称为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及附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不限于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代替、变形及变更,并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变更的部分也显然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011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1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了解决以往的因滑轨的形态(平板)而导致应力集中并引起破损的问题,作为结构而包括固定轨道、移动轨道、内侧轨道、滑动滚珠的滑动单元,通过将施加到内侧轨道的应力集中最小化而防止内侧轨道的破损及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