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4433发布日期:2019-04-29 13:5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茶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茶盘。



背景技术: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泡茶聊天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茶盘即用于泡茶和承载茶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茶盘,在喝茶人茶杯中没水之后,都是靠泡茶人挨个茶杯倒水,这样操作比较繁琐,倒茶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茶水溅出、洒水等意外。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107853992a公开了一种可分茶的多功能自动泡茶机,包括机体,机体上部的前、后侧对应设置有泡茶箱和储水箱,泡茶箱的底部设置有穿出机体的出水口,泡茶箱的上部设置有伸入泡茶箱内用于放置茶叶并可抽出及合上的茶叶盒,机体下部且位于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茶杯座,茶杯座内设置有废水箱且茶杯座的台面上设置有穿入废水箱的条形孔,位于茶杯座的前侧设置有与茶杯座可拆连接的旋转茶盘。这种自动泡茶机可在泡茶后使茶盘旋转将茶水自动倒入各茶杯中,但是其只能够一次性将茶盘上的所有茶杯都斟满,不能实现针对性地对其中的某个茶杯进行斟茶,而在用户喝茶过程中,常需进行品茶,且每个人喝茶的速度不同,使得有的茶杯已空而有的茶杯中茶水还较满,在需添茶时,若一次性机械地对每个茶杯都添一次茶,不仅浪费茶水,且会使茶水溅出,尤其在茶温较高时易伤人,且不一定每个茶盘上的茶杯对应的茶位均有喝茶人,有时仅一两位喝茶人,一次性都斟满也造成茶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自动茶盘,可根据喝茶人的需求,针对性地对茶盘上的某个茶杯进行添茶,无需泡茶者倒茶,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茶盘,包括茶盘主体、设置在所述茶盘主体上的茶杯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茶杯转盘转动的驱动机组,所述茶杯转盘上设置有若干个茶杯放置位,每个所述茶杯放置位的一侧均设置有添茶按键,所述茶盘主体上设置有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用于向所述茶杯放置位上的茶杯中添茶的感应出水机组,所述添茶按键均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组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电连接,当触动某个所述添茶按键时,所述茶杯转盘将对应茶杯放置位上的茶杯转至所述感应出水机组的出水口下方。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出水机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茶盘主体上的出水龙头、设置在所述出水龙头上的红外感应发射器,每个所述茶杯放置位的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红外感应发射器相适配的红外阻隔件,所述红外感应发射器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电连接,当所述红外感应发射器所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被所述红外阻隔件反射时,所述感应出水机组控制所述出水龙头出水。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出水机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茶杯转盘中部的储水箱、设置在所述茶盘主体中的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茶杯转盘的外围,所述出水龙头为内部中空的拱形出水龙头;所述出水龙头的一端盖设在所述水泵上方并连接在所述茶盘主体上,所述出水龙头的另一端盖设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嘴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位于所述出水龙头的内部,所述水泵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电连接,当所述茶杯转盘转动时,所述茶杯放置位均从所述出水龙头形成的拱形门中穿过。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嘴设置在所述出水龙头的顶部,且所述出水嘴位于所述出水龙头形成的拱形门内,所述红外感应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嘴的一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出水机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龙头上的水满检测件,所述水满检测件用于检测转至所述拱形门内的茶杯中的液面,所述水满检测件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电连接,当所述水满检测件检测到所述茶杯中的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所述水泵关停,所述出水嘴停止向所述茶杯中出水。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茶盘还包括茶壶放置盘,所述茶杯转盘的中部设置有槽体,所述茶壶放置盘设置在所述槽体中。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茶盘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茶盘主体上方的按键环板,所述添茶按键均设置在所述按键环板上,所述茶杯转盘设置在所述按键环板的内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键环板上位于一所述茶杯放置位的一侧设置有主控制位,所述主控制位上设置有与所述茶杯转盘上的每个所述茶杯放置位分别相对应的若干个添茶按键。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茶盘主体内部的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茶杯转盘底部的转动轴、设于所述转动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茶杯转盘的下方,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添茶按键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发射器和所述水满检测件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茶盘,通过设置茶盘主体、茶杯转盘、驱动机组,驱动机组可驱动茶杯转盘在茶盘主体上转动,通过在茶杯转盘上设置若干个茶杯放置位,每个茶杯放置位均可放置一个茶杯,并通过在每个茶杯放置位一侧均设置一个对应的添茶按键,在需添茶时,喝茶人仅需触碰或按压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该添茶按键即将信号反馈至电路板,由电路板控制驱动机组驱动茶杯转盘转动相对应的角度,使所触碰或按压的添茶按键对应的茶杯放置位及茶杯转至感应出水机组下方,感应出水机组感应后将信号反馈至电路板,电路板控制感应出水机组向该茶杯中添茶,在感应到已斟满时,感应出水机组反馈信号至电路板,电路板控制感应出水机组停止添茶,同时控制驱动机组动作带动茶杯转盘转动相应角度,将所添茶的茶杯转回至原喝茶人的位置,从而实现可根据喝茶人的需求而针对性地对单个茶杯进行添茶,更加人性化,不存在浪费茶水、茶水溅出的情况,无需泡茶人手动倒茶,更加方便快捷,且喝茶人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添茶,增加了喝茶人对泡茶的参与程度;

通过在出水龙头上设置红外感应发射器,并在每个茶杯放置位一侧均设置红外阻隔件,在触碰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而使对应茶杯转至出水龙头下方时,红外感应发射器所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被红外阻隔件反射,感应出水机组才会控制出水龙头向茶杯中出水添茶,更加精准,防止错误添茶;

通过设置出水龙头为拱形,形成拱形门,并将出水嘴设置在拱形门顶部,当需添茶时,触碰或按压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而使对应茶杯转至出水龙头下方,使茶杯从拱形门中穿过,不仅美观,增添了趣味性,且添茶时茶水由拱形门顶部的出水嘴出茶,出茶更加稳定,同时,出水龙头底部两端分别遮盖水泵和储水箱,且储水箱设置在茶杯转盘的槽体中,形成隐藏式储水箱,不暴露在外,更加美观,且可防止灰尘等进入储水箱造成污染;

通过在出水龙头上设置水满检测件,在出水嘴向茶杯中添茶的过程中,通过水满检测件检测茶杯中的茶水液面达到的高度,而检测茶杯是否斟满,防止茶水溢出、洒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茶盘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茶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茶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出水龙头与储水箱分离后的自动茶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出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驱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提供的电路板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提供的出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4提供的自动茶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茶盘主体;2、茶杯转盘;3、驱动机组;4、添茶按键;5、电路板;6、茶杯;7、感应出水机组;71、出水龙头;72、红外感应发射器;21、红外阻隔件;73、储水箱;74、水泵;70、出水嘴;710、拱形门;75、水满检测件;8、茶壶放置盘;20、槽体;80、储水箱槽;9、按键环板;31、驱动电机;32、主动齿轮;33、转动轴;34、从动齿轮;51、中央处理模块;52、控制模块;10、电源线;11、茶壶;12、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茶盘,包括茶盘主体1、设置在茶盘主体1上的茶杯转盘2、用于驱动茶杯转盘2转动的驱动机组3,茶杯转盘2的边缘可通过滚轮或滚珠与茶盘主体1旋转连接,也可在茶杯转盘2的边缘设置凸缘并在茶盘主体1的内壁设置与凸缘相适配的环形滑槽,使茶杯转盘2与茶盘主体1旋转连接,从而使茶杯转盘2可稳定地在茶盘主体1上旋转,茶杯转盘2上设置有若干个茶杯放置位,若干个茶杯放置位沿茶杯转盘2的上表面外沿周向均匀分布,每个茶杯放置位的一侧均设置有添茶按键4,自动茶盘还包括固定在茶盘主体1上方的按键环板9,添茶按键4均设置在按键环板9上,茶杯转盘2设置在按键环板9的内侧,茶盘主体1上设置有电路板5、与电路板5电连接的用于向茶杯放置位上的茶杯6中添茶的感应出水机组7,添茶按键4均与电路板5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机组3与电路板5的输出端电连接,当触动某个添茶按键4时,茶杯转盘2将对应茶杯放置位上的茶杯6转至所述感应出水机组7的出水口下方,电路板5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源线10,电源线10连接外部电源,用于向电路板5、驱动机组3、添茶按键4、感应出水机组7供电。通过在茶杯转盘上设置若干个茶杯放置位,每个茶杯放置位均放置一个茶杯6,并通过在每个茶杯放置位一侧均设置一个对应的添茶按键4,在需添茶时,喝茶人仅需触碰或按压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4,该添茶按键4即将信号反馈至电路板5,由电路板5控制驱动机组3驱动茶杯转盘2转动相对应的角度,使所触碰或按压的添茶按键4对应的茶杯放置位及茶杯6转至感应出水机组7下方,感应出水机组7感应后将信号反馈至电路板5,电路板5控制感应出水机组7向该茶杯中添茶,在感应到已斟满时,感应出水机组7反馈信号至电路板5,电路板5控制感应出水机组7停止添茶,同时控制驱动机组3动作带动茶杯转盘2转动相应角度,将所添茶的茶杯6转回至原喝茶人的位置,从而实现可根据喝茶人的需求而针对性地对单个茶杯进行添茶,更加人性化,不存在浪费茶水、茶水溅出的情况,无需泡茶人手动倒茶,更加方便快捷,且喝茶人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添茶,增加了喝茶人对泡茶的参与程度。本实施例中,优选添茶按键4为触控按键,按键环板9为触控按键环板,反应灵敏且更加美观。

为便于感应出水机组7针对性地感应出茶,进一步地,感应出水机组7包括设置在茶盘主体1上的出水龙头71、设置在出水龙头71上的红外感应发射器72,每个茶杯放置位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红外感应发射器72相适配的红外阻隔件21,红外阻隔件21均固定在茶杯转盘2上,红外阻隔件21为可吸收阻隔红外线的红外阻隔材料,红外感应发射器72与电路板5的输入端电连接,茶杯转盘2整个盘面均可反射红外感应发射器72发射的红外线,只有茶杯放置位的红外阻隔件21遮挡红外线,无红外反射。红外感应发射器72一直发射红外线,在触碰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4而使对应茶杯6转至出水龙头71下方时,红外感应发射器72所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被红外阻隔件21反射,感应出水机组7才会控制出水龙头71向茶杯6中出水添茶,更加精准,防止错误添茶;

进一步地,感应出水机组7还包括设置在茶杯转盘2中部的储水箱73、设置在茶盘主体1中的水泵74,水泵74为隔膜泵,水泵74位于茶杯转盘2的外围,水泵74的顶部贯穿按键环板9,出水龙头71为内部中空的拱形出水龙头71,出水龙头71的一端盖设在水泵74上方并连接在按键环板9上,出水龙头71的另一端盖设在储水箱73的上方,出水龙头71底部两端分别遮盖水泵74和储水箱73,出水龙头71可相对与按键环板9相连接的一端转动,转开后,便于向储水箱73中添加茶水,之后再将出水龙头71的一端转回至储水箱73上方,可防止灰尘等进入储水箱73中而污染茶水,水泵74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73的出水口相连通,水泵74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出水龙头71的出水嘴70相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pvc插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位于出水龙头71的内部,不暴露在外,可防止进水管和出水管受损老化,且结构更加紧凑,整体更显美观,水泵74与电路板5的输出端电连接,水泵74用于将储水箱73中的茶水抽出并输送至出水嘴70出茶,当茶杯转盘2转动时,茶杯放置位均从出水龙头71内侧形成的拱形门710中穿过,出水嘴70设置在出水龙头71的顶部,且出水嘴70位于拱形门710内,红外感应发射器72设置在出水龙头71顶部并位于出水嘴70的一侧,红外感应发射器72的红外线发射方向由出水龙头71顶部朝向茶杯转盘2。当需添茶时,触碰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4而使对应茶杯6转至出水龙头71下方,茶杯从拱形门710中穿过,不仅美观,增添了趣味性,且添茶时茶水由拱形门710顶部的出水嘴70出茶,出茶更加稳定。当有茶杯6停在拱形门下方时,红外感应发射器72所发射的红外线被茶杯放置位的红外阻隔件21阻隔,红外感应发射器72感应不到反射的红外线,就会控制水泵74启动,出水嘴70出茶。

为便于检测茶杯6中的茶水是否斟满,进一步地,感应出水机组7还包括设置在出水龙头71上的水满检测件,水满检测件75用于检测转至拱形门710内的茶杯6中的液面,水满检测件75与电路板5的输入端电连接,当水满检测件75检测到茶杯6中的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水泵74关停,出水嘴70停止向茶杯6中出水。优选地,水满检测件75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设于出水嘴70的一侧,当出水龙头71上的出水嘴70向茶杯6中出茶时,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可探测茶杯6中的液面离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距离,从而检测茶杯6中的茶水是否斟满,当检测到茶杯6中的液面离水满检测件75的距离达到预设值时,将信号反馈至电路板5,电路板5控制水泵74停止工作,从而停止添茶,防止茶水溢出、洒溅。

为便于放置茶壶11,进一步地,自动茶盘还包括茶壶放置盘8,茶杯转盘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茶壶放置盘8相适配的槽体20,茶壶放置盘8设置在槽体20中,茶壶11放置在茶壶放置盘8上,茶壶放置盘8可通过滚轮或滚珠的方式与槽体20旋转连接。

为便于隐藏储水箱73,进一步地,储水箱73设置在槽体20中,茶壶放置盘8上开设有与储水箱73相适配的储水箱槽80,储水箱73位于储水箱槽80中而与茶壶放置盘8融为一体,储水箱73的上表面与茶壶放置盘8的上表面相齐平,从而将储水箱73隐藏,使整体更加美观,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为使驱动机组3稳定驱动茶杯转盘2的旋转,进一步地,驱动机组3包括设置在茶盘主体1内部的驱动电机31、设于驱动电机31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32、固定在茶杯转盘2底部的转动轴33、设于转动轴33上的从动齿轮34,驱动电机31位于茶杯转盘2的下方,从动齿轮34与主动齿轮32相啮合,驱动电机31与电路板5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电机31为步进电机。通过驱动电机31动作,驱动电机31的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32旋转,主动齿轮32啮合传动从动齿轮34,从动齿轮34带动转动轴33旋转,使转动轴33带动茶杯转盘2旋转,通过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4的配合,可使驱动电机31稳定地驱动茶杯转盘2的旋转。

为便于电路板5对自动茶盘的控制,进一步地,电路板5包括电路主板、设置在电路主板上的中央处理模块51和控制模块52,中央处理模块51与控制模块52双向电连接,添茶按键4与控制模块52的输入端电连接,驱动电机31与控制模块52的输出端电连接,红外感应发射器72和水满检测件75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51的输入端电连接,水泵74与中央处理模块51的输出端电连接。当喝茶人需添茶时,触碰对应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4,添茶按键4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52,控制模块52接收信号并可根据相应位置的添茶按键4信息进行处理,并控制驱动电机31驱动茶杯转盘2旋转相应角度,而将需添茶的茶杯6转至出水龙头71形成的拱形门710中,红外感应发射器72所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被红外阻隔件21反射时,将信号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51,中央处理模块51控制水泵74开启,将储水箱73中的茶水抽出,使茶水经进水管、水泵74、出水管后从出水嘴70流出,从而对茶杯6进行添茶,同时,水满检测件75检测茶杯6的液面,当检测到茶杯6中的液面达到预设范围时,水满检测件75将信号反馈至中央处理模块51,中央处理模块51控制水泵74停止,同时中央处理模块51将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52,控制模块52控制驱动电机31启动,使驱动电机31驱动茶杯转盘2旋转相应角度,而将斟满茶后的茶杯6转回至原位置。从而实现仅需触碰相应添茶按键4即可全程自动向相应茶杯中添茶,添茶快捷,更加智能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水满检测件75为摄像头,摄像头安装在出水嘴70的一侧,且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与水杯6的轴线方向之间形成一夹角,电路板5还包括设置在电路主板上的图像存储单元、与图像存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的roi处理单元、与roi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的图像识别单元,图像识别单元与中央处理模块5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摄像头不断对转至拱形门710内的茶杯6进行拍照,并将所拍照片输往图像存储单元,并由roi处理单元对照片进行处理,提取出各照片中杯口部位待分析图像,并由图像识别单元应用神经网络对待分析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处理,分别识别出茶水未满、茶水合适及茶水过满的图像,当识别到茶水合适时,表明茶杯6中的液面达到预设范围,图像识别单元将信号反馈至中央处理模块51,中央处理模块51控制水泵74关停。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水满检测件75为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设置在出水龙头71上位于拱形门710内的侧壁上,当茶杯6转至拱形门710内时,电容传感器即位于茶杯6一侧且靠近茶杯6杯口的位置,电容传感器与中央处理模块51的输入端电连接,当茶杯6中的茶水液面满至电容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电容传感器即向中央处理模块51输送信号,中央处理模块51控制水泵74关停。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优选茶杯放置位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在茶杯转盘2上,按键环板9上位于每个茶杯放置位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向该茶杯放置位的茶杯中添茶的添茶按键4,按键环板9上位于其中一茶杯放置位(图9中f茶杯)的一侧设置为主控制位,主控制位上设置有与茶杯转盘2上的六个茶杯放置位分别相对应的六个添茶按键4,可分别控制向茶杯转盘2上的六个茶杯放置位的茶杯中添茶,如图9所示,相同字母标号的茶杯放置位一侧的添茶按键与主控制位的添茶按键,均可控制向相同字母标号的茶杯中添茶,例如,图9中标号为a的,当主人坐于主控制位的一侧、客人分别坐于其他五个茶杯放置位的一侧时,便于主人根据客人喝茶情况而通过主控制位的六个添茶按键控制感应出水机组7向相应客人茶杯中添茶。主控制位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12,电源开关12与中央处理模块51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控制整个茶盘(感应出水机组7与驱动机组3)的开启与关停,在使用前需先开启电源开关12,使感应出水机组7与驱动机组3接通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