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4537发布日期:2019-05-28 19:5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其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吸取尘屑。吸尘器内设置有集尘装置,气流进入集尘装置分离尘屑后排出,尘屑则积存在集尘装置内。

然而,气流经过集尘装置时,气流内的灰尘和毛发等容易堆积在集尘装置的进风罩上,堵塞进风罩,从而使集尘装置出现进风量下降、清理困难等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来解决进风罩易堵塞、清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尘装置,能够防止灰尘或毛发等堵塞进风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尘装置,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一尘气分离装置,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进风罩,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罩的外周面进入其内侧,所述第一进风罩被配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罩被配置为在气流的推动下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风叶轮,所述风叶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气流进入所述第一进风罩后经过所述风叶轮并推动所述风叶轮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进风罩转动。

其中,所述风叶轮与所述第一进风罩的中心轴线重合。

其中,所述集尘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进风罩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设置有螺旋进风口,所述螺旋进风口的旋向与所述第一进风罩的转动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螺旋进风口包括多个沿周向排列的分流风口。

其中,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二尘气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套设于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外,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和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外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套设于所述轴承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器,能够防止灰尘或毛发等堵塞进风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集尘装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尘装置及吸尘器。该集尘装置中第一进风罩可以相对支架转动,气流由第一进风罩的外周面进入其内侧的过程中,受离心力的影响,气流中的灰尘或毛发等杂质无法附着在第一进风罩的表面,使得第一进风罩可以实现自清理,避免灰尘或毛发等杂质堵塞第一进风罩,从而保证第一尘气分离装置的进风量,降低第一进风罩的清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集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尘气分离装置与支架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尘气分离装置与支架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集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风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风叶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集尘装置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集尘装置去除盖板后的剖视图。

其中:

1、第一尘杯;11、螺旋出风口;2、第一进风罩;3、风叶轮;31、转轴;32、凸缘;321、分流风口;4、支架;41、支撑筋;42、容纳腔;5、驱动组件;51、电机;52、传动轴;53、主动齿轮;54、皮带;55、从动齿轮;6、第二尘杯;61、进风口;7、第二进风罩;8、盖板;8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负压组件和用于收集灰尘、毛发等杂质的集尘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与集尘装置的进风口连通,吸尘口与集尘装置之间设置有负压组件。负压组件可以包括电机以及叶片,电机驱动叶片高速转动以使吸尘口处产生负压,从而将壳体外部的气体吸入集尘装置内。气流进入集尘装置内后,与灰尘、毛发等杂质分离,干净的气体由吸尘器的排风口排出,灰尘、毛发等杂质则堆积在集尘装置内,以达到吸尘器的清理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集尘装置包括第一尘气分离装置,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尘杯1和第一进风罩2。第一尘杯1和第一进风罩2均与支架4连接,且第一尘杯1罩设于第一进风罩2外。第一尘杯1的进口与吸尘口连通,通过吸尘口吸入的气流进入第一尘杯1内,之后通过第一进风罩2的外周面进入第一进风罩2内并排出。可选地,第一进风罩2可以为格栅结构,也可以为外周面具有多个通孔的罩体。气流在经过第一进风罩2的同时实现与灰尘等杂质的分离,杂质被阻挡在第一进风罩2的外侧,过滤后的气流进入第一进风罩2内侧并排出。

具体地,第一进风罩2设置在支架4上,支架4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第一进风罩2的中心轴线重合,进入第一进风罩2内的气流通过中心孔排出。可选地,支架4可以与第一尘杯1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简化集尘装置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第一进风罩2固定不动,当气流经过第一进风罩2时,灰尘和毛发等杂物很容易堆积在第一进风罩2的外表面,从而堵塞第一进风罩2,导致集尘装置出现进风量下降、清理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集尘装置工作时,第一进风罩2可以相对第一尘杯1转动,使得经过第一进风罩2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其内的灰尘和毛发等杂质,灰尘或毛发等杂质无法附着在第一进风罩2的表面,使得第一进风罩2可以实现自清理,避免灰尘或毛发等杂质堵塞第一进风罩2,从而保证第一尘气分离装置的进风量,降低第一进风罩2的清理难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罩2可以在气流的推动下转动,减小集尘装置的能耗。如图3所示,第一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风叶轮3,风叶轮3可以设置在支架4的中心孔内,风叶轮3的转轴31与第一进风罩2连接。当气流通过第一进风罩2的外周面进入其内部后,气流通过支架4的中心孔,气流作用在风叶轮3的表面上,从而推动风叶轮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进风罩2转动。

可选地,为了减小转轴31对第一进风罩2内进入中心孔的气流流量的影响,转轴31与第一进风罩2远离支架4的一端连接。

为了固定风叶轮3,支架4的中心孔的侧壁可以向内侧延伸有支撑筋41,风叶轮3的转轴3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筋41连接,轴承可以减小风叶轮3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有利于风叶轮3在气流作用下转动;风叶轮3的转轴31的另一端与第一进风罩2连接,以便带动第一进风罩2转动。通过转轴31支撑、固定第一进风罩2,还可以减小第一进风罩2与支架4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减小第一进风罩2与支架4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地,第一进风罩2、支架4的中心孔以及风叶轮3可以同轴设置,可以使第一进风罩2的外周面上离心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自清理的均匀性,同时也可以使第一进风罩2周向的进风量均匀,减小第一进风罩2偏心转动对气流的干扰。

气流经第一进风罩2后,形成具有一定旋向的螺旋气流,为使进入第一尘杯1内的气流能够顺利地由第一尘杯1的出口排出,第一尘杯1上的出口可以为螺旋出风口11。可选地,第一进风罩2的转动方向与螺旋出风口11的旋向相同,即螺旋出风口11的旋向与风叶轮3的旋向相同,以使螺旋气流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进风罩2的转动方向相同,使经过第一进风罩2的螺旋气流能够顺利通过螺旋出风口11排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进风罩2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可以包括电机51以及传动轴52,电机51可以设置在支架4的中心孔内的支撑筋41上,电机5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52连接,传动轴52与第一进风罩2连接。当集尘装置工作时,电机51启动,通过传动轴52带动第一进风罩2转动,从而避免灰尘等杂质堵塞第一进风罩2,保证第一尘气分离装置的进风量。

可选地,电机51可以为调速电机,使得第一进风罩2的转速可以根据灰尘等杂质的多少、吸尘器的风速档位等调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该集尘装置为二级进风结构,通过两次进风过滤,可以使灰尘等杂质分离的更彻底,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具体地,集尘装置还包括第二尘气分离装置,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套设在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外,由吸尘口进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和第一尘气分离装置,过滤后的气体排出,灰尘堆积在集尘装置内。可选地,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可以与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同轴设置,有利于气流均匀过滤。

如图5和图6所示,集尘装置还包括盖板8,盖板8上设置有出风口81,盖板8设置在支架4的一侧,出风口81与支架4的中心孔正对。第一尘气分离装置和第二尘气分离装置设置在支架4上与盖板8相对的一侧,经过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和第二尘气分离装置的气流依次通过中心孔和出风口81排出。

为使灰尘等杂质过滤的更彻底,第一尘气分离装置的过滤等级可以高于第二尘气分离装置的过滤等级,气流通过第二尘气分离装置过滤颗粒较大的灰尘,颗粒较小的灰尘通过第一尘气分离装置过滤。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尘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尘杯6和位于第二尘杯6内的第二进风罩7。第二进风罩7可以为格栅结构或外周面具有多个通孔的罩体。第二进风罩7上的格栅间隙或通孔孔径大于第一进风罩2上的格栅间隙或通孔孔径,以使更细小的灰尘等杂质被第一进风罩2过滤。

可选地,第二尘杯6的周面上设置有进风口61,第二进风罩7以及第二尘杯6与支架4连接,第一尘杯1与第二进风罩7连接。风叶轮3的转轴31可以为中空的结构,转轴31的一端连接第一进风罩2,另一端穿过支架4的中心孔后与出风口81连通,转轴31与支架4可相对转动。风叶轮3设置在转轴31内,气流经过转轴31内推动风叶轮3转动,以便通过转轴31带动第一进风罩2转动。

为了减小转轴31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转轴31与盖板8之间、转轴31与第二进风罩7之间均设置有轴承。

为使进入第一尘杯1内的气流由第一进风罩2的外周面均匀通过,如图8和图9所示,转轴31靠近第一尘杯1的一端设置有环形的凸缘32,凸缘32伸入第一尘杯1内,能够相对第一尘杯1转动,凸缘32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分流风口321,进入第一尘杯1内的气流通过多个分流风口321分流,以使第一进风罩2的外周面的气流分布均匀。可选地,多个分流风口321可以呈螺旋分布,且螺旋方向与风叶轮3的旋向相同,以便气流顺利通过第一进风罩2。

为了避免落在第二尘杯6底部的灰尘在气流的带动下上扬,第二进风罩7的底部可以为外扩的圆锥形,一方面减小第二尘杯6与第二进风罩7之间气流对底部灰尘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挡底部灰尘上扬。

为加大第一尘杯1与第一进风罩2之间的进风量,第一尘杯1可以为由上到下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倒锥形,从而扩大第一尘杯1的进风口61位置与第一进风罩2之间的空间,进而加大进风量。

实施例4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结构与实施例3中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进风罩2通过驱动组件5实现转动。

支架4上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代替转轴31内的风叶轮3实现第一进风罩2的转动。可选地,支架4上设置有容纳腔42,驱动组件5设置在容纳腔42内,盖板8与支架4连接后遮挡容纳腔42的开口,避免驱动组件5外露,从而起到保护驱动组件5的作用。

如图12所示,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电机51、主动齿轮53、皮带54以及从动齿轮55。电机51的输出端于主动齿轮53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5套设在转轴31外,皮带54连接主动齿轮53和从动齿轮55。电机51启动后,动力依次通过主动齿轮53、皮带54和从动齿轮55传递,从而带动转轴31转动,实现第一进风罩2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需能够驱动第一进风罩2转动即可。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