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061发布日期:2019-07-03 03:1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如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马桶实现蹲便并可调蹲高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马桶也叫坐便器,坐式马桶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采用的蹲坑如厕辛苦、姿态不雅、释放气味、不够美观的缺点,进入了万千百姓的家庭,成为都市生活的标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区域,如车站、码头、影剧院、游乐场、音乐茶座、歌舞厅、公园、体育场、集贸市场、购物中心、写字楼、机场、酒店等,越来越多地采用坐式马桶。但坐式马桶存在一些缺陷,如需与公众皮肤接触,一些高档商场、酒店采用马桶坐垫纸,但由于需时常更换,维护成本高,且并不能完全隔绝传染疾病。而公共区域同时设置蹲坑和马桶会显得不伦不类,不便于统一管理。一些习惯于蹲姿以及害怕传播疾病的消费者,面对坐式马桶,会蹲踏在马桶狭窄的边缘,重心不便调整,容易摔倒造成危险,且造成马桶侧壁肮脏不堪,影响了其他人员的使用。

一些研究采用对现有马桶进行结合改造,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2568062u,名称为结合于座式马桶的蹲式辅具,现有坐式马桶结构无需做任何修改,适用蹲姿如厕。但类似的蹲式辅具存在一些缺陷:

1、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体型、使用习惯,辅具高度不可调节无法在人流量较高的公共区域推广;

2、蹲、坐切换繁琐,需移开两个蹲式阶台,仅凭脚无法做到,需要用到手进行调整,影响了坐便使用者舒适度;

3、分体式结构重心不稳,容易对马桶侧壁造成垂直压力,长期使用损坏马桶,且两个独立的阶台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共场所卫生间在采用坐式马桶后,无法有效满足倾向于蹲式的使用者的需求,现有的与马桶结合的辅具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坐、蹲切换的使用要求,但操作不便利,蹲高无法调节,容易对马桶造成损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包括脚踏、支脚、垫脚箱,

所述脚踏有两个,分别位于马桶的左右两侧,所述脚踏底部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无上下盖的箱体状,所述支撑块竖直放置,所述脚踏安装在所述支撑块顶面,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顶面的前后侧面通过销铰接,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垫脚箱外侧面;所述脚踏通过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倾斜调整高度,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始终保持平行,所述支脚有两个,为l型,分别安装在所述垫脚箱的两侧,且长边位于所述脚踏下方,所述支脚与地面接触,起平衡作用,

所述垫脚箱为方箱状,带有可拆卸的上盖,所述垫脚箱位于马桶前端中部;所述垫脚箱内部设置有水平的第一连杆轴、第二连杆轴,所述第一连杆轴距离所述脚踏更近,所述第一连杆轴、第二连杆轴为花键轴且可绕自身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连杆轴可在调档踏杆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连杆轴可在复位踏杆带动下旋转,所述上支撑杆通过花键套与所述第一连杆轴固连,所述调档踏杆和所述复位踏杆为l型,

所述第一连杆轴上安装有换挡棘轮,所述换挡棘轮有多个齿,且可随第一连杆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连杆轴上的安装有可同步转动的换挡卡扣,所述换挡卡扣嵌入所述换挡棘轮;所述第一连杆轴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换挡棘轮可拨动所述换挡卡扣,到达预定位置停止转动时,所述换挡卡扣勾住所述换挡棘轮避免所述脚踏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所述换挡卡扣在复位踏杆带动下旋转时,所述换挡棘轮可自由转动,所述脚踏下降,

所述第一连杆轴和所述垫脚箱的后侧面之间安装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两端分别铰接,所述阻尼器可在所述脚踏下降时对所述第一连杆轴产生缓冲力,

所述第一连杆轴、第一连杆轴上分别安装有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可在所述第一连杆轴、第一连杆轴转动时施加反向力。

进一步地,为了一次踩踏所述调档踏杆即可调节多个档位,所述调档踏杆与套在所述第二连杆轴上的套筒固连,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一连杆轴上分别带有接触的凸轮,所述套筒旋转时可通过两个凸轮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轴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一次踩踏所述调档踏杆只能调节一个档位,所述调档踏杆与所述下支撑杆固连,所述第一连杆轴上还安装有所述调节棘轮,所述调节棘轮与调节卡扣配合,所述调节卡扣可由所述调档踏杆驱动转动,当所述调档踏杆踩下后,所述调节卡扣拨动所述调节卡扣旋转,同时驱动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向上倾斜,从而带动所述脚踏抬高;所述调节卡扣带有扭簧,可将所述调节卡扣及时复位,每次只能拨动一齿即卡死。

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棘轮和调节棘轮只有四分之一的截面积上带有棘轮,为了防止磕碰所述垫脚箱,所述换挡棘轮和调节棘轮不带齿部分为矩形,所述换挡棘轮和调节棘轮上的齿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为了保持受力均衡性,及增加保险系数,所述换挡卡扣、换挡棘轮、调节卡扣、调节棘轮、阻尼器分别有两个,对称均布在所述第一连杆轴的左右两半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为yq型压缩器弹簧。

进一步地,为了与不同高度及宽度的马桶匹配,所述脚踏为长条行,两端宽中间窄,与鞋底形状类似,且大于常见鞋底面积,所述脚踏表面带有防滑纹;为了在安装阶段方便调节所述两个脚踏的横向距离和高度,所述支撑块顶面设置有横向调节槽,所述脚踏与所述支撑块顶面通过可调螺栓与双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持所述垫脚箱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垫脚箱内长度方向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有两根,均匀分布在所述垫脚箱内部,且避开所述第一连杆轴、第二连杆轴。

进一步地,由于调档踏杆动作较多,为了便于使用者的操作,所述调档踏杆位于所述垫脚箱右侧,所述复位踏杆位于所述垫脚箱左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整体装置的移动,所述垫脚箱底部安装有多个吸盘,可吸附在卫生间瓷砖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安装在公共场所卫生间,与现有马桶结合,有效切换蹲、坐如厕状态,且在复位后占用空间小;

2、脚踏高度和横向宽度可以调节,适用不同人群的需要;

3、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

4、主要提升机构内置在垫脚箱内,外形美观,且垫脚箱起到马桶垫脚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踏脚高度适中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踏脚高度与马桶表面齐平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高度易调的实现蹲、坐切换的马桶辅助装置的踏脚高度最低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踏脚高度最低时的高度调节装置放大示意图;

图6为踏脚高度最高时的高度调节装置放大示意图;

图7为踏脚和带有横向调节槽的支撑块的放大俯视示意图;

图8为踏脚和带有调节螺栓的支撑块的放大左视示意图;

图9为垫脚箱底部带有吸盘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安装完毕后与马桶结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马桶,2脚踏,3上支撑杆,4支脚,5支撑块,6调档踏杆,7复位踏杆,8垫脚箱,9横梁,10阻尼器,11复位拉簧,12第二连杆轴,13第一连杆轴,14换挡卡扣,15换挡棘轮,16调节卡扣,17调节棘轮,18下支撑杆,19扭簧,20调节螺栓,21横向调节槽,22防滑纹,23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高度的马桶1辅助蹲便装置,包括脚踏2、支脚4、垫脚箱8,所述脚踏2有两个,分别位于马桶1的左右两侧,所述脚踏2底部安装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为无上下盖的箱体状,所述支撑块5竖直放置,所述脚踏2安装在所述支撑块5顶面,

如图2所示,所述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1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块5顶面的前后侧面通过销铰接,所述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18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垫脚箱8外侧面;所述脚踏2通过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18的倾斜调整高度,所述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18始终保持平行,

如图2、3、4所示,分别为脚踏调节高度适中时、最高与马桶齐平时、收回时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的倾斜角度,最高位和马桶上表面齐平,便于身材较小使用者或者小孩子使用。

所述支脚4有两个,为l型,分别安装在所述垫脚箱8的两侧,且长边位于所述脚踏2下方,所述支脚4与地面接触,起平衡作用,

所述垫脚箱8为方箱状,带有可拆卸的上盖,所述垫脚箱8位于马桶1前端中部;所述垫脚箱8内部设置有水平的第一连杆轴13、第二连杆轴12,所述第一连杆轴13距离所述脚踏2更近,所述第一连杆轴13、第二连杆轴12为花键轴且可绕自身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连杆轴13可在调档踏杆6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连杆轴13可在复位踏杆7带动下旋转,所述上支撑杆3通过花键套与所述第一连杆轴13固连,所述调档踏杆6和所述复位踏杆7为l型,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连杆轴13上安装有换挡棘轮15,所述换挡棘轮15有多个齿,且可随第一连杆轴13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连杆轴12上的安装有可同步转动的换挡卡扣14,所述换挡卡扣14嵌入所述换挡棘轮15;所述第一连杆轴13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换挡棘轮15可拨动所述换挡卡扣14,到达预定位置停止转动时,所述换挡卡扣14勾住所述换挡棘轮15避免所述脚踏2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所述换挡卡扣14在复位踏杆7带动下旋转时,所述换挡棘轮15可自由转动,所述脚踏2下降,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杆轴13和所述垫脚箱8的后侧面之间安装有阻尼器10,所述阻尼器10两端分别铰接,所述阻尼器10可在所述脚踏2下降时对所述第一连杆轴13产生缓冲力,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杆轴13、第一连杆轴13上分别安装有复位拉簧11,所述复位拉簧11可在所述第一连杆轴13、第一连杆轴13转动时施加反向力。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杆轴13的调节方式有很多,为了一次踩踏所述调档踏杆6即可调节多个档位,所述调档踏杆6与套在所述第二连杆轴12上的套筒固连,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一连杆轴13上分别带有接触的凸轮,所述套筒旋转时可通过两个凸轮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轴13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持受力均衡性,及增加保险系数,所述换挡卡扣14、换挡棘轮15、调节卡扣16、调节棘轮17、阻尼器10分别有两个,对称均布在所述第一连杆轴13的左右两半部分。所述阻尼器10可优选yq型压缩器弹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持所述垫脚箱8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垫脚箱8内长度方向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有两根,均匀分布在所述垫脚箱8内部,且避开所述第一连杆轴13、第二连杆轴12。

作为优选的方案,由于调档踏杆6动作较多,为了便于使用者的操作,所述调档踏杆6位于所述垫脚箱8右侧,所述复位踏杆7位于所述垫脚箱8左侧。

实施例二: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除了第一连杆轴13的调节方式,为了一次踩踏所述调档踏杆6只能调节一个档位,所述调档踏杆6与所述下支撑杆18固连,所述第一连杆轴13上还安装有所述调节棘轮17,所述调节棘轮17与调节卡扣16配合,所述调节卡扣16可由所述调档踏杆6驱动转动,当所述调档踏杆6踩下后,所述调节卡扣16拨动所述调节卡扣16旋转,同时驱动所述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18向上倾斜,从而带动所述脚踏2抬高;所述调节卡扣16带有扭簧19,可将所述调节卡扣16及时复位,每次只能拨动一齿即卡死。所述换挡棘轮15和调节棘轮17只有四分之一的截面积上带有棘轮,为了防止磕碰所述垫脚箱8,所述换挡棘轮15和调节棘轮17不带齿部分为矩形,所述换挡棘轮15和调节棘轮17上的齿方向相反。

实施例三: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二相同,除了脚踏2与支撑块5的连接方式,所述脚踏2为长条行,两端宽中间窄,与鞋底形状类似,且大于常见鞋底面积,所述脚踏2表面带有防滑纹22;为了与不同高度及宽度的马桶匹配,在安装阶段方便调节所述两个脚踏2的横向距离和高度,所述支撑块5顶面设置有横向调节槽21,所述脚踏2与所述支撑块5顶面通过可调螺栓与双螺母固定。

同时为了防止整体装置的移动,所述垫脚箱8底部安装有多个吸盘23,可吸附在卫生间瓷砖表面。

本发明的安装与工作过程为:

1)将垫脚箱8放置在马桶1正前方,支脚4分放在马桶1左右两侧,将两个脚踏2安装在支撑块5上,根据大多数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通过调节螺栓20调节脚踏2与支撑块5的初始距离,通过横向调节槽21调节两个脚踏2的横向宽度;

2)当使用者需要蹲式如厕时,踩踏调档踏杆6,驱动第一连杆轴13转动,上支撑杆3和下支撑杆18倾斜,由于平行四边形效应,所述支撑块5上升过程中始终竖直,从而脚踏2始终保持水平,将脚踏2调节到所需高度后,由于换挡卡扣14作用,所述脚踏2保持位置固定;

3)当使用者需要坐式如厕时,若前一个使用者将脚踏2抬起,后一个使用者即可踩住左侧的复位踏杆7,换挡卡扣14松开,所述脚踏2由于重力作用下降,带动第一连杆轴13转动,在阻尼器10作用下,脚踏2缓缓下降,节奏平缓稳定,使用者在坐式如厕时可将脚放在垫脚箱8上,更为放松与舒适。

垫脚箱8起到当下流行的马桶1垫脚凳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如厕时大腿与背呈35度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垫脚箱8可使小腿抬高,达到此角度。同时垫脚箱8可防止小宝宝身高不够脚够不到地,也可防止如厕时间长脚太麻。

相比较其他可蹲式马桶辅助装置,本发明的蹲坑可调为离人体更近,尿液的外溅更小。

综上所述,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安装在公共场所卫生间,与现有马桶结合,有效切换蹲、坐如厕状态,且在复位后占用空间小,适用人群广,安全系数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