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2460发布日期:2019-07-03 03:1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温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



背景技术:

目前保温杯的保温方法多样,技术成熟,普遍是通过阻断热量传播的方式实现,例如双层真空腔阻断对流,腔壁涂镀热辐射反射层阻断辐射,杯盖杯塞采用不导热材料阻断传递,此外,也有采用相变保温方式实现,即是由相变材料通过其固液的熔化和凝固暂时将热量存储。

但是,目前现有的保温杯水温显示和降温的技术,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问题缺陷:1)保温杯没有采用效果好的双层真空保温技术,多是双层保温,内部仍有空气对流散热,保温性能达不到最好效果;2)温度显示、降温保温相关装置影响保温杯密封性,降低保温性能;3)温度显示、降温保温技术装置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生产成本过高,难于应用普及;4)温度显示、降温保温技术装置部件过多过重,增加保温杯重量,影响用户使用体验;5)使用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巧妙,生产成本和难度低,操作简便的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方案为:一种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包括由内胆和外胆组成的保温杯体,其中,所述内胆与外胆之间形成有真空隔层,在内胆外底面与外胆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将真空隔层上下分隔为调温腔和储存腔的分隔部,并且在所述真空隔层内设有导热流物,其中,所述导热流物可穿过分隔部上预开有的缺口在调温腔和储存腔之间任意流转,所述分隔部可承托流转至调温腔内的导热流物,以便于该部分导热流物与内胆外壁相接触并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所述分隔部为呈向下凹陷的形状。

进一步,所述分隔部边缘部分有一侧焊接至外胆内壁上以使所述分隔部未焊接侧的边缘部分与外胆内壁之间形成可供导热流物穿过的缺口。

进一步,旋转倾倒所述保温杯体使缺口处于下部位置,并调整所述保温杯体倾角以使导热流物在调温腔和储存腔之间流转,其中,在所述保温杯体倾倒状态下且储存腔的高度位置低于调温腔的高度位置时,所述导热流路流转至储存腔中;在所述保温杯体倾倒状态下且储存腔的高度位置高于调温腔的高度位置时,所述导热流路流转至调温腔中。

进一步,旋转摆正所述保温杯体使缺口处于正立位置,所述缺口的竖向高度位置高于流转至调温腔中的导热流物的堆积高度。

进一步,所述外胆外壁与分隔部的焊接边缘所重合区域处设有热敏色变材料。

进一步,还包括与保温瓶体相连接配合的杯盖以及装设于杯盖上且用于感应内胆内腔温度的温度指示装置。

进一步,所述温度指示装置包括指针、设于指针下方的刻度盘、由双金属片螺旋绕制而成的感温元件以及水温取样金属柱体,所述水温取样金属柱体贯穿所述杯盖延伸至所述内胆的内腔;所述水温取样金属柱体内开设有呈柱状的空腔;所述感温元件设于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感温元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空腔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指针相连接,通过所述感温元件受热度变化而发生形变带动所述指针在所述刻度盘上转动。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和完善目前遇到的部分技术问题,具有1.杯体结构巧妙,不破坏原有密封性;2.功能实用全面,适用范围广,实现“想降温就降温、想保温就保温、降温速度快慢可调”;3.操作简单,生产容易;4.不需用电,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保温杯体正立保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保温杯体正立降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保温杯体倾倒状态下的整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保温杯正立状态下的横向截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保温杯倾倒状态下流转面a处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施例保温杯倾倒状态下流转面a与有效面b的关系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施例保温杯倾倒状态下流转面a与有效面b的关系示意图二。

其中,1-保温杯体,11-外胆,12-内胆,2-杯盖,3-调温腔,4-储存腔,5-分隔部,6-导热流物,7-缺口,8-温度指示装置,81-刻度盘,82-感温元件,83-水温取样金属柱体,a-流转面,b-有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降温及保温功能的旋转式保温杯,包括杯盖2和保温杯体1,其中,杯盖2和保温杯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杯盖2内成型有内螺纹,而保温杯体1的杯口处成型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杯盖2密封地盖合于保温杯体1上方的杯口上;进一步,保温杯体1由大致呈圆筒状的内胆12和外胆11密封焊接而成,其中,内胆12和外胆11之间形成有真空隔层,即内胆12和外胆11之间具有经过抽真空处理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真空隔层内预先封存有导热流物6,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导热流物6为由众多颗细小的颗粒组成,为不受真空环境影响、质量轻及适合、导热性良好以及流动性好的物质,例如铝砂、铁砂等金属砂粉。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胆12外底面与外胆11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将真空隔层上下分隔为调温腔3和储存腔4的分隔部5,即,内胆12外壁、外胆11内壁及分隔部5上表面三者所围成的腔体作为调温腔3,外胆11内壁与分隔部5下表面两者所围成的腔体作为储存腔4。

进一步,分隔部5为呈向下凹陷的形状,具体地,分隔部5与内胆12外壁之间的间距与内胆12外壁至外胆11内壁之间的间距相一致。另外,分隔部5边缘部分有一侧焊接至外胆11内壁上以使所述分隔部5其余未焊接的边缘部分与外胆11内壁之间形成可供导热流物6穿过的缺口7,焊接长度等于外胆圆周长一半。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缺口7近似呈弯月状。此时定义分隔部5与外胆11内壁之间的缺口7所对应的区域面为流转面a。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流物6可穿过缺口7以实现在调温腔3和储存腔4之间任意流转,具体地,使用时,用户通过旋转倾倒所述保温杯体1使缺口7处于下部位置(本实施例所指的下部位置为:在保温杯体1倾倒状态下,流转面a可部分或完全处于保温杯体1轴线的下方位置,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并调整所述保温杯体1倾角以使导热流物6在调温腔3和储存腔4之间流转,此时的缺口7可供导热流物6穿过(即,此时的导热流物6与流转面a之间存在有重合区域,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定义该重合区域为有效面b,有效面b小于或等于流转面a)。当在保温杯体1倾倒状态下且储存腔4的高度位置低于调温腔3的高度位置时(即,储存腔4位于调温腔3下方位置),此时的导热流物可由调温腔3流转至储存腔4中。当在所述保温杯体1倾倒状态下且储存腔4的高度位置高于调温腔3的高度位置时(即,储存腔4位于调温腔3上方位置),此时的导热流路可由储存腔4流转至调温腔3中。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摆正所述保温杯体1使缺口7处于正立位置(本实施例所指的正立位置是指:在保温杯体1正立状态下,流转面a处于水平状态,如附图1,2和7所示),缺口7的竖向高度位置高于流转至调温腔3中的导热流物6的堆积高度,即,此时进入调温腔3中的导热流物6无法从缺口7流转至储存腔4中,并且分隔部5可承托流转至调温腔3内的导热流物6,导热流物6堆积充满分隔部5与内胆12外壁之间的部分区域,以便于该部分导热流物6(指的是进入调温腔3中的导热流物)与内胆12外壁相接触,随后利用热交换原理以使置于内胆12中的物体通过内胆12与导热流物6形成热传导通路。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实施例特结合上述保温杯具体使用方法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流物6全部或部分穿过缺口7流转至调温腔3中,并且,利用导热流物6的导热性能与内胆12中的物品进行热交换,即,利用导热流物6透过内胆12吸收内胆12中的物品热量,所吸收的热量部分留存在导热流物6中,其余部分可透过外胆11散发至外部环境中,从而实现了对内胆12物品的降温,即处于降温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流物6全部穿过缺口7流转至储存腔4中,此时的调温腔3没有导热流物6(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有微少导热流物6),因此利用真空隔层的真空性,以实现对内胆12中的物品进行保温,即处于保温状态。

进一步,本实施例以保温杯直立时流转面a在人的右手边的情形为例,对保温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进行说明,具体说明如下:

进一步,用户可缓慢顺时针旋转保温杯体1,以使缺口7处于下部位置,此时的可根据用户需求,可绕保温杯体1轴线旋转以调整流转面a,以便于改变流转面a与导热流物6之间的重合面积(即调整有效面b的大小),即,当有效面b大时,在同等倾角下,导热流物6穿过缺口7的量大;当有效面b小时,在同等倾角下,导热流物6穿过缺口7的量小。

当由保温状态转换至降温状态:开始时保温杯处于正立状态,导热流物6全部置于储存腔4内,随后,用户可沿顺时针缓慢旋转保温杯体1以缺口7处于下部位置,并且储存腔4位于调温腔3上方位置,此时的导热流物6沿向下倾斜的外胆11内壁流动并穿过缺口7由储存腔4流转至调温腔3中(此时可同时或预先调整有效面b的大小以调整导热流物6的流量大小,或者调整保温杯体1的倾角大小),待部分或全部导热流物6流转至调温腔3中时,继续顺时针缓慢旋转使保温杯旋转至正立状态,此时进入调温腔3中的导热流物6受到分隔部的承托而暂时留存在调温腔3中,进而使得导热流物6与内胆12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状态。

进一步,由于进入调温腔3中导热流物6的量越多,所能吸收的热量就越大,因此,当全部导热流物6进入调温腔3中时,此时的降温效果为最佳状态,为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适当调整进入调温腔3中导热流物6的量,以符合用户自身的需求。

当由降温状态转换至保温状态:开始时保温杯处于正立状态,用户可沿逆时针旋转保温杯以使缺口7处于下部位置,并且储存腔4位于调温腔3下方位置,此时的导热流物6沿向向下倾斜的外胆11内壁流动并穿过缺口7由储存腔4流转至储存腔4中,待全部导热流物6流转至储存腔4中时,继续逆时针缓慢旋转使保温杯旋转至正立状态,此时的调温腔3没有导热流物6,因此利用真空隔层的真空性,以实现对内胆12中的物品进行保温,实现保温状态。

在进行饮水或者倒水的操作时,为了避免在保温杯体1在倾斜状态下,导热流物误流转,因此,保温杯不论是处于降温状态还是保温状态,只需旋转调整保温杯体1的位置以使在倾角状态下,流转面a完全处于保温杯体1轴线的上方位置,此时的导热流物6无法穿过缺口7。

在本实施例中,外胆11外壁与分隔部5的焊接边缘所重合区域处设有热敏色变材料;该热敏色变材料为是一种能随温度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特种材料,属于公知技术;由于在降温状态下,分隔部5和外胆11的连接处温度和内胆12水温相接近,可通过热敏色变材料的颜色变化来反映水温,同时,由于热敏色变材料本身具有颜色,也为使用者对保温杯进行降温和保温的转换操作时提供标识作用。可通过热敏色变材料所覆盖的区域来反映表示出缺口7所处于的位置,即,覆盖有热敏色变材料侧为外胆外壁与分隔部的焊接侧,未覆盖有热敏色变材料侧为外胆外壁与分隔部的缺口侧,从而使用户可直观的掌握缺口7的对应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杯盖2上还嵌装有温度指示装置8;温度指示装置8包括指针、设于指针下方的刻度盘81、由双金属片螺旋绕制而成的感温元件82以及水温取样金属柱体83;水温取样金属柱体83贯穿杯盖2延伸至内胆12的内腔;水温取样金属柱体83内开设有呈柱状的空腔;感温元件82设于空腔内,其中,感温元件82的一端固定于空腔的底壁上,另一端通过预设有的指针轴与指针相连接,通过感温元件82受热度变化而发生形变带动指针在刻度盘81上转动,即当内胆12的内腔内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元件82的形变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指针在刻度盘81上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指针所指向的刻度值直观了解到此时内胆12的内腔内的温度(杯盖2的表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另外,为了便于用户可直观观察到导热流物6的流转情况,可在保证保温杯体性能的前提下,采用透明的材质所制成的外胆11,此材质的选择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无需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属于常规技术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优选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思路或者未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