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3010发布日期:2019-08-03 10:4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真空吸尘器通常用于吸取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尤其适用于清洁粗糙地面,例如清洁室内的地毯、木质地板等,而对于光滑地面的清洁,例如,地砖、瓷砖等,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清洁拖把,通过湿拖布擦洗光滑地面,从而去除其表面的污渍。而这样的清洁方式,无可避免地需要用户多次更换清洁工具来实现待清洁面的清洁作业,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公开号为cn10885218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箱和自动清扫装置”,水箱包括箱体和档位调节件,箱体上间隔开设有出液口、第一调节口和第二调节口;档位调节键选择性地密封第一调节口并在箱体蓄液的状态下,在第二调节口形成气泡空腔;档位调节键选择性地密封第二调节口并在箱体蓄液的状态下,在第一调节口形成连续气泡。水箱包括相连的箱底和箱盖,箱盖与箱底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第一水腔的深度大于第二水腔的深度,出液口、第一调节口和第二调节口间隔地设置于箱底上,并且第一调节口直接与第一水腔连通,第二调节口直接与第二水腔连通。由于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均为密闭的腔室且第一水腔和第二水腔互通,第一调节口连通外界和第一水腔,第二调节口连通外界和第二水腔,在选择性的关闭第一调节口而打开第二调节口时,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以气泡的形式进入第二水腔内,由于第二水腔内的水位较低,气泡克服流体的压力较小,因此,气泡较为容易且较多的进入第二水腔内,出水量较大;当第一调节口关闭而第二调节口关闭时,则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以气泡的形式进入第一水腔内,由于第一水腔内的水位较第二水腔内的水位较高,气泡克服流体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气泡不大容易且较少的进入第一水腔内,出水量较小。

由此可知,上述结构中,由于两个调节口均是开设在水箱底部,且各个调节口距离相应的水腔内的水位有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各个调节口均是低于水箱内相应水腔的水位的,则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水箱内的水从打开的调节口处漏水,而外界空气从出液口处进气的情况,致使待清洁地面不整洁。若是在第二水腔的顶壁上开设第二调节口,在第一水腔的顶壁上开设第一调节口的话,则当第一调节口关闭而第二调节口打开时,由于两个水腔互通且第一水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水腔内的水位,则第二水腔内的水会从第二调节口处冒出,打湿箱体外部,甚至进入扫地机器人内部,造成电机损坏的情况;另外,如若水箱上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时,则外界空气仅会从通气孔进入水箱内,而打开的调节口处和出液口处均为出水的情况,仍会出现上述所述的水箱内的水从打开的调节口处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拖布供水更加顺畅、拖布润湿效率更高的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包括:

清洁头本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口;

底板,用于安装清洁用拖布;

供水箱,用于向所述的拖布供水,所述的供水箱安装在所述的清洁头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所述的供水箱上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通气孔、内部具有用于储存清洁用水的第一腔室、下部设置有出水口;

水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水分配器包括壳体、开设在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水口、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腔室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下部的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的第二腔室的容积小于所述的第一腔室的容积,所述的第一腔室、所述的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所述的第二腔室以及所述的出水孔依次相连通;

连通管,连通所述的第一腔室和所述的第二腔室,所述的连通管具有下端管口和上端管口,所述连通管的下端管口与所述的第二腔室相接通、上端管口伸入到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所述的连通管和所述的第二腔室共同与所述的第一腔室构成连通器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的供水箱一体形成,并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的清洁头本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清洁头本体的底部,所述的供水箱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清洁头本体的顶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连通管至少有部分与所述的供水箱与/或所述的底板一体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水分配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的底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水分配器的至少部分壳体与所述的底板一体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下端管口位于所述的底板上,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连通管的下端管口相接的连接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下端管口与所述的连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供水箱上设置有注水口,所述的注水口处安装有盖子,所述的通气孔开设在所述的盖子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供水箱内设置有出水阀,所述的出水阀安装在所述的出水口处且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的出水口,所述的供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出水阀传动连接的动作件,以供用户从所述的供水箱外部操作所述的出水阀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出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水分配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腔室内部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第二腔室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的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上、下两部分的若干小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水分配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出水孔处的吸水芯,所述的吸水芯有部分从相应所述的出水孔处露出,所述吸水芯能够将流入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水经所述出水孔引导到所述水分配器的外部。

本发明通过设置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通管,便于将第二腔室内的空气及时地排出至第一腔室内,第一腔室内的水较为容易的引导至第二腔室内,便于供水箱内的水更为顺畅地供应到拖布上,提高拖布的润湿效率,且在第二腔室内充满清洁用水后,连通管具有和第一腔室等高度的水位,连通管至少有部分伸入至第一腔室内,能够有效避免第二腔室内的水溢出至水箱外部,保持待清洁地面的整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出水阀处于关闭状态下);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出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下);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水分配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水分配器的壳体上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水分配器的去除壳体上盖后剩余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水分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清洁头本体;111、吸口;

12、底板;121、收纳槽;

13、供水箱;131、第一腔室;132、出水口;135、注水口;136、盖子;137、安装孔;138、通气孔;

14、水分配器;141、壳体;1412、上盖;1413、下盖;1414、定位槽;1415、凸块;1416、定位凸柱;1417、连接口;142、进水口;143、第二腔室;144、出水孔;146、隔板;1461、小孔;1462、第一定位孔;1463、通孔;147、吸水芯;1471、第二定位孔;

15、出水阀;151、塞子;152、弹簧;153、密封圈;

16、动作件;161、转动轴;

17、转动连接头;

18、抽吸通道;

19、连通管;191、下端管口;192、上端管口;193、连通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

本发明的清洁头主要应用在地面清洁设备上,所述的地面清洁设备为用于对待清洁地面进行吸尘和/或清洗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干湿两用吸尘器,也可是洗地机。

如图1-图2所示,清洁头包括清洁头本体11、底板12、供水箱13、水分配器14、转动连接头17以及抽吸通道18。

其中,转动连接头17连接在清洁头本体11上,抽吸通道18有一部分收纳在清洁头本体11内,另有一部分设置在转动连接头17上。清洁头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相对的两个吸口111。当清洁头应用到地面清洁机器上使用时,其通过转动连接头17和地面清洁机器的主体部分相连接,例如借助一硬管或一软管和地面清洁机器上的抽吸机组相连接,抽吸通道18能够借助抽吸机组的抽吸力作用,将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通过吸口111吸入其中。当然,也可仅在清洁头本体11的前部设置一个吸口111,该吸口111位于清洁头本体11的前侧,即能够实现先吸尘、后拖地的功能。

如图2、图4所示,供水箱13固定安装在底板12上,二者构成湿式拖地装置,底板12用于安装清洁用的拖布,供水箱13用于向拖布供水。供水箱13的下部为开口结构,底板12固定安装在供水箱13的下部,且将供水箱13的下部开口闭合,从而供水箱13和底板12围成第一腔室131。具体的,底板12和供水箱13为卡扣连接,供水箱13侧壁板的下缘构成连接部,底板12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与供水箱13侧壁板的下缘相适配的连接槽,并在连接槽内设置有防水的密封胶条。当然,为了便于注塑制造,底板12和供水箱13也可一体形成。除此之外,供水箱13也可是一个由底壁和外壳构成的密闭的箱体,箱体的下部设置和底板12相连接的接口即可,以使得供水箱13内的水通过该接口引导至底板12上,以润湿拖布。

湿式拖地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上。具体的,供水箱13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箱体部分和连接两个箱体部分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且与两个箱体部分一体形成。两个箱体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卡槽,清洁头本体11具有与此卡槽相适配的卡接部,当湿式拖地装置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上时,清洁头本体11的卡接部位于湿式拖地装置的卡槽内,供水箱13则位于清洁头本体11的顶部。当然,为了便于安装拖布,也可不必将湿式拖地装置全部从清洁头本体11上拆卸下来,只需将供水箱13和清洁头本体11相固定,将底板12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水箱13的底部即可。除此之外,也可将底板12固定或一体形成在清洁头本体11下部,将供水箱13设置成可拆卸的安装在清洁头本体11的顶部。

结合图3所示,为了方便用户添加清洁用水,供水箱13的顶部设置有一注水口135,注水口135处安装有盖子136。当盖子136盖在注水口135处时,供水箱13的上部为封闭结构,其内部的第一腔室131为密闭的,其仅通过盖子136上的通气孔138和外界相连通。此外,通气孔138也可不设置在盖子136上,为了避免供水箱13内的水从通气孔138处溢出至外界,通气孔138最好设置在供水箱13的顶部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底板12的下部设置有收纳槽121,水分配器14安装在收纳槽121内,水分配器14的下端面和底板12的下表面大致相平齐,这样,拖布在安装到底板12上后,其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缺陷,适于与待清洁地面紧密接触,提高拖洗效果。供水箱1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32,该出水口132设置在底板12上,且出水口132连通第一腔室131。

如图8-图11所示,水分配器14包括壳体141、隔板146和吸水芯147。壳体141由上盖1412和下盖1413相互扣合而成,上盖1412和下盖1413之间围成第二腔室143,且第二腔室143的容积小于第一腔室131的容积。隔板146和吸水芯147分别安装在壳体141内,且隔板146位于吸水芯147上部。隔板146将第二腔室143分隔形成上下两半部分,第二腔室143的上半部分构成水流进入的空腔,第二腔室143的下半部分容纳吸水芯147。吸水芯147由吸水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吸水性树脂、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脱脂棉、海绵、硅胶等。

为了使得上盖1412和下盖1413相互扣合后,便于将隔板146和吸水芯147紧固在第二腔室143内,上盖141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定位槽1414和多个向下延伸的凸块1415,多个凸块1415和多个定位槽1414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定位槽1414之间设置有一个凸块1415。下盖141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凸块1415插入的出水孔144和与多个定位槽1414相适配的多个定位凸柱1416,多个出水孔144和多个定位凸柱1416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定位凸柱1416之间设置有一个出水孔144。隔板14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定位凸柱1416穿过的第一定位孔1462和供多个凸块1415穿过的多个通孔1463,多个第一定位孔1462和多个通孔1463之间两两相邻设置,即每两个第一定位孔1462之间设置有一个通孔1463。吸水芯147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多个定位凸柱1416穿过的第二定位孔1471。隔板146上还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供水流过隔板146的小孔1461,各个小孔1461和相应的第一定位孔1462一体形成。

在将吸水芯147和隔板146装配到壳体141内时,下盖1413上的定位凸柱1416依次穿过吸水芯147上的第二定位孔1471、隔板146上的第一定位孔1462,最后插接到上盖1412上的定位槽1414内;与此同时,上盖1412上的多个凸块1415穿过隔板146上的多个通孔1463并插入到下盖1413上的多个出水孔144内,期间,吸水芯147上除第二定位孔1471以外的部分被上盖1412上的多个定位凸块1415压紧在多个出水孔144内,并从出水孔144处露出。也就是说,多个出水孔144全部分布在隔板146的下方。

上盖1412上设置有连通第二腔室143的进水口142,结合图4、图6所示,当水分配器14安装在底板12下部时,进水口142和底板12上的出水口132相连通,并且水分配器14的进水口142、第二腔室143以及多个出水孔144依次相连通,吸水芯147能够将流入第二腔室143内的水经出水孔144引导至壳体141的外部,即引导至位于其下部的拖布上,以润湿拖布。

由于出水口132设置在底板12的一侧位置,这使得多个出水孔144中有一部分靠近出水口132、另有一部分远离出水口132,进入第二腔室143内的水靠近出水口132一侧充满的快,而远离出水口132一侧充满的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贮存在第二腔室143内的空气迅速进入第一腔室131内,以便于第一腔室131内的水快速顺畅地充满第二腔室143。在供水箱13内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131和第二腔室143的连通管19,该连通管19至少有部分伸入到第一腔室131内。结合图6、图7所示,其具体的结构为,连通管19具有上端管口192、下端管口191和在两个管口之间延伸的连通管道193。连通管19的下端管口191位于底板12上,水分配器14的壳体141的顶部设置有与该连通管19的下端管口191相接的连接口1417,连通管19的下端管口191插接在该连接口1417内;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供水箱13漏水考虑,最好在连通管19的下端管口191和连接口1417之间设置密封件,例如密封圈。为了使得第二腔室143内的空气快速进入第一腔室131内,连通管19的上端管口191伸入到第一腔室131内且最好接近供水箱13的内顶壁。也就是说,连通管19的上端管口192最好高于第一腔室131内的最高水位。这样一来,当第一腔室131内的水通过出水口132进入第二腔室143内时,第二腔室143内的空气能够通过连通管19排出至第一腔室131内,而第一腔室131内的水能够快速充满第二腔室143,待第二腔室143内充满水后,连通管19和第一腔室131具有等高度的水位。第二腔室143内的水能够流至多个出水孔144处,拖布的润湿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水流在第二腔室143内的流动性,最好将隔板146的上表面设计成一倾斜面,该倾斜面自靠近出水口132处向远离出水口132处向下倾斜。此外,连通管19的连通管道193也可有部分设置在供水箱13的外部,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而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部分连通管道193也可设计成透明状,便于观察供水箱13内的水位高度,方便用户及时添加或更换清洁用水。

当然,为了便于供水箱13的注塑制造,连通管19的连通管道193也可一体形成在供水箱13的内壁面上。当然,连通管19也可与底板12一体形成。即使连通管19的上端管口192设置的较低,即低于第一腔室131内的水位高度,由于连通管19始终有部分位于第一腔室131内,则从第二腔室143溢出的水流会再次进入第一腔室131内,避免供水箱13出现漏水的缺陷。另外,水分配器14的上盖1412也可与底板12一体形成或者水分配器14的上盖1412、底板12以及连通管19三者一体形成。

为了避免用户在结束拖地作业后,供水箱13内的水仍然持续的经出水口132流入第二腔室143内,导致拖布上的水分含量过多,从而在待清洁地面上留下大片水渍。如图4、图6所示,在出水口132处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水口132的出水阀15,而在供水箱13的上部设置有供用户操作、与此出水阀15相传动连接的动作件16。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动作件16,来驱动出水阀15执行动作,从而打开或关闭供水箱13底部的出水口132。

具体的,供水箱13上设置有安装孔137,出水阀15包括安装在安装孔137内的塞子151和弹簧152,弹簧152一端部连接塞子151,另一端部连接在安装孔137内,塞子151的下端部安装有密封圈153。动作件16为按钮件,该按钮件的一端部通过一转动轴161安装在供水箱13上,另一端部构成供用户按压或踩踏的触发部,塞子151的上端部和按钮件抵紧接触。当然,动作件16不限于上述按钮式的转动件,也可是移动件,出水阀15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塞子151,也可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盖板,例如,将移动件和盖板固定连接,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移动件,从而驱动盖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盖板和出水口132相互错开或相正对,从而打开或关闭出水口132。

结合图4所示,当出水阀15关闭时,第一腔室131内的水不再进入第二腔室143内,而第二腔室143内的水则继续流至多个出水孔144处,以润湿拖布,直至流光。

结合图6所示,当出水阀15打开时,则第一腔室131内的水再次进入第二腔室143内,而第二腔室143内会再次充满水,并流至多个出水孔144处,以润湿拖布。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