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6756发布日期:2019-11-15 23:3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的吸水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及容器,应用于液压领域,广泛应用使用吸水管的各式容器。



背景技术:

一次性容器饮用水已经深入普及到我们生活中,同时提供人们安全饮用及出行带来方便。但人们在饮用瓶装水的时候,由于产生负压的原因使得口腔中的唾液和食物残渣回流到未饮用完的瓶中,微生物迅速滋生,所以人们再次饮用时对健康不利。目前有小部分品牌在杯盖设计了挤压式饮水盖,但由于其软性的封水阀设计在管道中,仍有部分管道在回流范围中,阀口一般为十字口,这样的设计不能完全阻隔回流,还是会有部分回流到管道中,并且因为没有回气系统,使得吸吮过程中瓶内形成高负压,停止吸吮的瞬间产生更大的回流,且这种挤压式的饮水盖制造复杂,生产成本高,一次性使用带来了浪费。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吸水管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等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及容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有效的防止回流,防止唾液和食物残渣回流,保证健康饮水,从而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及容器,使其更加方便饮水,可以挤压喝,可以仰头喝,可以低头喝,可以躺着喝,既安全又方便。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即使不小心碰倒水瓶,水也不会洒出来,安全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由弹性吸管头、软质吸管组成,软质吸管的上端与弹性吸管头1连接,其中所述的该弹性吸管头的最顶端设有鸭嘴形防回流阀,所述的鸭嘴形防回流阀是由两片阀片共同组成倒v字型或半弧形的鸭嘴形防回流阀,所述的两片阀片贴合使弹性吸管头1最上端形成一字口形状,该鸭嘴形防回流阀没有任何凹槽形成储水空间,当吸吮时,一字开口打开水流出,当停止吸吮时,一字开口因弹性材料的回弹性而瞬间闭合,完全隔离口腔中的液体回流。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中所述的弹性吸管头的两阀片的夹角为2°-179°。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中弹性吸管头还包括弹性塞,所述的弹性塞设在弹性吸管头的下部,该弹性塞与容器口内壁成紧密贴合,既密封了容器又使弹性吸管头不易脱落。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中所述的弹性塞包括防溢排流槽,所述的防溢排流槽设置弹性塞的一侧面,当按压时,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按压时容器内空间形成压力而使液体外溢。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中所述弹性塞还包括回气阀,所述的回气阀设置弹性塞的另一侧面,该回气阀为单向阀,当吸吮时,容器内形成负压,空气会通过回气阀进入瓶体,而平衡容器内负压,亦起到连续吸吮不胀气作用,确保吸吮更通畅。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还包括吸管收纳盖,所述的软质吸管下部能弯曲盘转在吸管收纳盖中,方便储存与携带。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还包括塑料接头,所述的软质吸管的上端通过塑料接头与弹性吸管头的底部连接。

前所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还包括塑料固定套、防尘盖和开启按键,所述的塑料固定套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弹性吸管头的弹性塞,塑料固定套的下端连接吸管收纳盖,塑料固定套一侧上装有防尘盖,塑料固定套的另一侧装有开启按键。

前述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中所述弹性塞的外直径根据容器口的直径确定。

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用于能吸收液体的容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是利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吸管,在吸管的最顶端设计成鸭嘴状,鸭嘴的两半呈一字开口的单向阀设计,再利用吸管底部的弹性塞与瓶体塞紧形成封水盖头,并在弹性塞上设计一至多个回气阀(用于平衡瓶内负压),当人们在吸吮过程中,一字鸭嘴形防回流阀即刻开口,使瓶内水吸入口中,当停止吸吮时,防回流阀弹性材料复位的原理一字阀体会即刻关闭,阻止口中液体回流,由于鸭嘴防回流阀是设计在吸管最顶端的全裸露设计,阀门关闭时没有任何回流液体藏在吸管内,从而有效隔离口中的水回流。

2、本发明弹性吸管头的底部设有弹性塞1-2使弹性吸管头与容器口之间,可以方便的以插塞拔取方式使用,其主要是利用“弹性塞1-2”的弹性与容器口内壁形成紧密贴合,即起密封作用又能实现紧配不易脱落。既密封了容器又使弹性吸管头与容器的紧密配合,不易脱落。

3、弹性吸管头按压时,会让容器内的密闭空间形成压力,而使容器中的液体外溢,所以本发明在在弹性塞上设有“防溢排气槽”(如图4所示),其作用在于按压时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按压时容器外溢。

4.本发明采用回气阀时因回气阀平衡了瓶内负压,不会产生倒吸现象,又使得吸吮更加轻松通畅。

5.本发明由于连接有弹性吸管,既可以仰头喝、低头喝、挤压喝多种喝法。

6.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碰到容器,亦因有闭合式吸管的设计不会外流。

7.本发明可以适应各种容器,其适用范围极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拆分结构应用剖面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立体结构拆分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弹性吸管头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弹性吸管头一字闭口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弹性吸管头一字开口示意图。

其中:

1:弹性吸管头

1-1:鸭嘴形防回流阀

1-2:弹性塞

1-21:防溢排气槽1-22:回气阀

2:塑料固定套3:防尘盖

4:开启按键5:塑料转接头

6:软质吸管7:吸管收纳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4a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接插式防回流吸管,其主要包括:弹性吸管头1和软质吸管6组成,软质吸管6的上端与弹性吸管头1连接,该弹性吸管头1的最顶端设有鸭嘴形防回流阀1-1,所述的鸭嘴形防回流阀1-1是由两片阀片共同组成倒v字型或半弧形的鸭嘴形防回流阀1-1。两片阀片贴合使弹性吸管头1最上端形成一字口形状,该鸭嘴形防回流阀1-1没有任何凹槽形成储水空间。参阅图4c所示,当吸吮时,一字开口打开水流出。参阅图4b所示,当停止吸吮时,一字开口因弹性材料的回弹性而瞬间闭合,完全隔离口腔中的液体回流。优选的弹性吸管头1的两阀片的夹角为2°-179°。例如弹性吸管头1的两阀片的夹角为2°或20°或30°或50°或150°。

又一实施例,参阅图1、图3和图4a所示,弹性吸管头1包括弹性塞1-2,所述的弹性塞1-2设在弹性吸管头1的下部,该弹性塞1-2与容器口内壁成紧密贴合,既密封了容器又使弹性吸管头1不易脱落。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优选的实施例,参阅图1、图3和图4a所示,弹性塞1-2包括防溢排流槽1-21和回气阀1-22,防溢排流槽1-1设置弹性塞1-2的一侧面,当按压时,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按压时容器内空间形成压力而使液体外溢。回气阀1-22设置弹性塞1-2的另一侧面,该回气阀1-22为单向阀,当吸吮时,容器内形成负压,空气会通过回气阀1-22进入瓶体,而平衡容器内负压,亦起到连续吸吮不胀气作用,确保吸吮更通畅。弹性塞1-2的外直径根据容器口的直径确定。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

再一实施例,参阅图1、图3和图4a所示,还包括吸管收纳盖7,所述的软质吸管6下部能弯曲盘转在吸管收纳盖7中,方便储存与携带。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

进一步实施例,参阅图1、图3和图4a所示还包括塑料接头5,所述的软质吸管6的上端通过塑料接头5与弹性吸管头1的底部连接。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

进一步实施例,还包括塑料固定套2、防尘盖3和开启按键4,所述的塑料固定套2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弹性吸管头1的弹性塞1-2,塑料固定套2的下端连接吸管收纳盖,塑料固定套2一侧上装有防尘盖3,塑料固定套2的另一侧装有开启按键4。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可以用在各种吸液体的容器,例如容器包括水杯、水瓶及各种形状的容器,如图1所示,是用于水瓶。

使用者仅需取下吸管收纳盖7,将装置直接插入容器口,弹性塞1-2的外侧与容器口的内壁紧密插合,不但不易脱落,而且不需要旋转固定,由于容器与弹性塞1-2插合的过程,使得密闭的瓶内产生正压力,如果没有防溢排气槽1-21,瓶内的水就会外溢,所以防溢排气槽1-21在接插时起到排气作用。使用者轻按开启按键4,防尘盖3弹开,开始吸允,此时由于吸允带来口腔中的负压,使得鸭嘴形防回流阀1-1打开,水流出,瓶内也开始产生的负压,此时回气阀1-22打开进气,平衡瓶内的负压,使得吸允过程通畅,没有压力,当停止吸允,由于鸭嘴形防回流阀1-1的弹性材料回弹的原理,瞬间闭合,口中的水无法回流。此设计随开即用,方便灵活,有效阻止回流污染瓶内未喝完的液体,防止细菌滋生。同时设计的吸管收纳盖7,不用的时候将吸管收纳在盖子,防止灰尘污染,方便取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