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变色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6641发布日期:2019-11-15 23:35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可控变色窗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窗户。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或交通工具的窗户,人们有时存在透过窗户观赏窗外景色,获取良好采光的需要,有时又由于疲累,希望窗户能够阻隔外界的光线,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这就迫切地需要一种可调节的具备变色功能的窗户。

而目前存在的可控变色玻璃,主要为电致变色玻璃,其通过外加电场使玻璃变化颜色,从而调节采光亮度;然而其具有较高的成本,同时需要连接电路,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变色窗户,该窗户在具备可控变色功能的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控变色窗户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内靠近室外侧固定有外层玻璃,而在相对靠近室内侧设有滑动内框,所述滑动内框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外层玻璃法线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滑动内框中固定有靠近所述外层玻璃的内层玻璃,以及靠近室内侧的光致变色玻璃;所述外层玻璃、内层玻璃上分别制作有表面均布有空隙区的防紫外线膜,并且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上的防紫外线膜的表面空隙区相互错开,以使外层玻璃、内层玻璃相互贴合后,任一层所述防紫外线膜上的空隙区被另一层防紫外线膜上的非空隙区所覆盖;所述滑动内框向外层玻璃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相互贴合;而所述滑动内框向室内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完全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防紫外线膜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的非空隙区形成栅条状。

作为优选,所述防紫外线膜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的非空隙区和空隙区形成方格棋盘状,任意相邻的两个方格中,一个为非空隙区,另一个为空隙区。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内框通过设置于框体上的、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表面的插轴,插置于所述窗框中的插孔内,以将滑动内框的位移限制在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的方向;并且所述滑动内框与窗框之间设有按压式反弹器,使滑动内框被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内层玻璃相互贴合,再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内层玻璃相互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可控变色窗户在使用时,若需要观赏窗外的风景,或是为了获取良好的采光,则移动滑动内框,使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贴合,此时外界的紫外线被两张互补的防紫外线膜所完全阻隔,而不能照射到光致变色玻璃上,则光致变色玻璃处于透明状态,使外界光线能够顺利进入室内;而若是需要阻隔窗外的光线,则移动滑动内框使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分离,此时有部分紫外线能够分别透过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表面防紫外线膜中的空隙区照射到光致变色玻璃上,使其变化为墨色,从而对外界光线进行阻隔。由此,该窗户在具备可控变色功能的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可控变色窗户实施例一处于透明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变色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的对照图。

图4为本可控变色窗户实施例二中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的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该可控变色窗户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内靠近室外侧固定有外层玻璃2,而在相对靠近室内侧设有滑动内框3,所述滑动内框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外层玻璃2法线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滑动内框3中固定有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层玻璃4,以及靠近室内侧的光致变色玻璃5;所述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上分别制作有表面均布有空隙区的防紫外线膜61、62,并且外层玻璃2和内层玻璃4上的防紫外线膜61、62的表面空隙区611、621相互错开,以使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贴合后,任一层所述防紫外线膜61或62上的空隙区611或621被另一层防紫外线膜62或61上的非空隙区622或612所覆盖;所述滑动内框3向外层玻璃2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内层玻璃4与外层玻璃2相互贴合;而所述滑动内框3向室内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外层玻璃2和内层玻璃4完全分离。

另外,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分别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4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的非空隙区611、621形成栅条状。其中,非空隙区611、621指防紫外线膜61、62上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区域,如,由薄膜实体覆盖的区域;而空隙区612、622指不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区域,如薄膜实体上的镂空区域。

另外,所述滑动内框3通过设置于框体上的、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2表面的插轴71,插置于所述窗框1中的插孔72内,以将滑动内框3的位移限制在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方向;并且所述滑动内框3与窗框1之间设有按压式反弹器8,使滑动内框3被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贴合,再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分离。

上述可控变色窗户在使用时,若需要观赏窗外的风景,或是为了获取良好的采光,则移动滑动内框3,使内层玻璃4与外层玻璃2贴合,此时外界的紫外线被两张互为补充的防紫外线膜61、62所完全阻隔,而不能照射到光致变色玻璃5上,则光致变色玻璃5处于透明状态,使外界光线能够顺利进入室内;而若是需要阻隔窗外的光线,则移动滑动内框3使内层玻璃4与外层玻璃2分离,此时有部分紫外线能够分别透过外层玻璃2与内层玻璃4表面防紫外线膜61、62中的空隙区612、622照射到光致变色玻璃5上,使其变化为墨色,从而对外界光线进行阻隔。由此,该窗户在具备可控变色功能的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分别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4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的非空隙区611、621和空隙区612、622形成方格棋盘状,任意相邻的两个方格中,一个为非空隙区611、621,另一个为空隙区612、6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变色窗户,包括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内靠近室外侧固定有外层玻璃(2),而在相对靠近室内侧设有滑动内框(3),所述滑动内框(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外层玻璃(2)法线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滑动内框(3)中固定有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层玻璃(4),以及靠近室内侧的光致变色玻璃(5);所述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上分别制作有表面均布有空隙区的防紫外线膜(61、62),并且外层玻璃(2)和内层玻璃(4)上的防紫外线膜(61、62)的表面空隙区(611、621)相互错开,以使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贴合后,任一层所述防紫外线膜(61或62)上的空隙区(611或621)被另一层防紫外线膜(62或61)上的非空隙区(622或612)所覆盖;所述滑动内框(3)向外层玻璃(2)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内层玻璃(4)与外层玻璃(2)相互贴合;而所述滑动内框(3)向室内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外层玻璃(2)和内层玻璃(4)完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色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4)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的非空隙区(612、622)形成栅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色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制作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内表面和内层玻璃(4)的外表面,且所述防紫外线膜(61、62)的非空隙区(612、622)和空隙区(611、621)形成方格棋盘状,任意相邻的两个方格中,一个为非空隙区(612、622),另一个为空隙区(611、6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色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内框(3)通过设置于框体上的、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2)表面的插轴(71),插置于所述窗框(1)中的插孔(72)内,以将滑动内框(3)的位移限制在正交于所述外层玻璃(2)的方向;并且所述滑动内框(3)与窗框(1)之间设有按压式反弹器(8),使滑动内框(3)被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贴合,再按压一次后,外层玻璃(2)、内层玻璃(4)相互分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变色窗户,包括窗框,窗框内靠近室外侧固定有外层玻璃,靠近室内侧设有滑动内框,滑动内框可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层玻璃法线方向移动;滑动内框中固定有靠近外层玻璃的内层玻璃,以及靠近室内侧的光致变色玻璃;外层玻璃、内层玻璃上分别制作有表面均布空隙区的防紫外线膜,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上的防紫外线膜的表面空隙区相互错开,以使外层玻璃、内层玻璃相贴合后,任一防紫外线膜上的空隙区被另一防紫外线膜上的非空隙区所覆盖;滑动内框向外层玻璃侧滑动至极限时,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相贴合;而滑动内框向室内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时,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完全分离。该窗户在具备可控变色功能的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马人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人欢
技术研发日:2019.08.21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