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压装置、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56797发布日期:2021-03-05 12:2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泄压装置、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泄压装置、一种烹饪器具、一种烹饪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电饭煲产品在煮饭过程中,米粒会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以及水温上升的影响表面开始糊化变粘,从而导致米粒与米粒之间会粘合在一起形成结块的现象。因为大米的热传导性能远低于水的热传导,这种米粒结块的产生会阻碍电饭煲内锅接收的热量均匀的向整锅米饭传递,同时被结块的米团包裹在中间的米粒也会因为无法吸水导致米粒中心无法完全糊化,上述情况的产生会影响电饭煲煮饭的口感和米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装置。
[0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0006]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方法。
[0007]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泄压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座体,座体具有连通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的一端形成泄压口;泄压件,可移动地设于泄压口上;温变件,与泄压件对应设置,其中,温变件能够通过形变带动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
[000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温变件的形变来带动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使得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流能够从泄压口快速流出,快速降低烹饪腔内的压力,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从而打散形成结块的米团,实现米饭均匀加热,这样的结构,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来自动地使温变件产生形变而推动泄压件移动,不需要设置控制装置来控制部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逻辑或者控制程序,在出现故障时也易于维护。
[0010]
其中,温变件与泄压件对应设置,即温变件在不发生形变时,可以设置在与泄压件接触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与泄压件不接触的位置,但在温变件发生形变时,温变件所处位置需实现通过温变件的形变,从而带动泄压件发生移位。
[0011]
可以理解,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一般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形变;在烹饪器具中,由于烹饪时烹饪器具内为高温高压环境,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环境,在其中设置随温度变化而形变较大的温变件来带动泄压件移动,即通过高温高压气流对烹饪器具内的环境进行加热,具体地,烹饪腔内的气体收到加热不断升温升压,在烹饪腔的压力大于泄压件的重力或是大于与压力相反的作用力时,可将泄压件顶起一小部分,使得高温气体逐渐流向温变件所处空间中,从而加热温变件,使得温变件各部位随着受热产生不均匀的变化,进而产生形变,带动泄压件完全打开泄压口或是打开绝大部分泄压口;由于温度较高,因此温变件的形
变发生较快,因此温变件可以快速带动泄压件敞开泄压口,从而使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流能够从泄压口快速流出。
[0012]
具体地,通过在座体上设置连通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泄压通道,并在泄压通道的一端形成泄压口,这样在压力较大超出一定数值时,烹饪腔内的压力可以通过泄压口泄压,快速降低烹饪腔内的压力,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安全事故;泄压件可移动地设于泄压口上,这样可以通过泄压件的远离泄压口而实现泄压,再通过泄压件回到泄压口上而封闭泄压口,使烹饪腔内逐渐恢复压力;与泄压件对应的设置一个温变件,从泄压口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可以改变泄压口附近的环境温度,使得温变件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形变,从而推动泄压件产生位移,以开启泄压口;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泄压件开启或封闭泄压口通过其位移实现,其中,泄压口小部分打开是通过烹饪腔的压力顶起泄压件实现的,而完全打开泄压口或是打开绝大部分泄压口则是通过温变件的形变实现,温变件的形变则随着泄压口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对温度的影响变化而实现,这种过程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控制装置来实现,而是随着烹饪过程的逐步展开而自动实现,相对于采用控制装置控制电磁阀、电磁铁的方式,结构大幅简化,可靠性高,也易于维护。
[0013]
还需要指出的是,泄压件设于泄压口上,可以是将泄压口完全封堵不漏气,也可以部分地封堵,泄压口处仍然有少量的气流溢出;另外,泄压口可以位于泄压通道的一端,或者说是泄压通道的一端为泄压口,也可以在泄压通道上另外开设有出口作为泄压口。
[0014]
此外,通过利用温变件的特性实现泄压,还可保证在烹饪腔内处于大沸腾时的常压烹饪,此时的米汤更易回流,不易溢出。
[0015]
其中,座体可以是烹饪器具的一部分,例如座体为上盖的一部分或是锅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结构装置,例如上盖上设有蒸汽阀,座体设于蒸汽阀内,或者上盖设有盖板,座体设于盖板上。
[0016]
可选地,温变件为金属件、树脂件、塑料件中的任意一种可根据温度发生形变的结构,或者温变件的材料可以为记忆合金。
[001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座体上设有沿远离泄压口的方向向上倾斜的导向面,温变件能够发生形变,以使泄压件沿导向面移动,以敞开泄压口。
[0018]
在该技术方案中,座体上设有远离泄压口方向的向上倾斜的导向面,使泄压件与座体的接触为面接触或者线接触,有利于泄压件沿导向面发生位移,而不是随处移动,这样易于准确复位,导向面向上倾斜,进一步提升了泄压件复位的便利性。
[0019]
其中,可选地,泄压件与座体接触的一侧的外表面为平面或曲面,使得泄压件也易于在温变件的推动下远离泄压口,提升了泄压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0]
此外,温变件发生形变时,泄压件在导向面上移动,泄压件的移动方向可以为沿径向远离泄压通道的方向,或者可以是与上述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
[002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温变件发生形变前,泄压件被顶起,小部分泄压口被打开,而在温变件发生形变后,泄压口敞开即为泄压口的绝大部分打开或泄压口完全打开。
[0022]
具体地,泄压件可以在导向面上滑动,也可以在导向面上滚动。
[002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还包括:限位部,设于座体上,温变件发生形变,泄压件可沿导向面移动至限位部中。
[0024]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部,在温变件发生形变推动泄压件移动时,可以限
制泄压件的移动距离,避免泄压件移动过远而导致泄压件无法回到泄压口。
[0025]
可以理解,限位部还可以用于固定泄压件,避免泄压件在高压气流的冲击下随意移动,从而可以保持泄压口的敞开,提升泄压的稳定性。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件呈球状,泄压件可沿导向面移动。
[0027]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球状的泄压件易于移动,所需推力较小,还有利于减小温变件的体积,从而减少温变件占用的空间,在温变件发生形变时,可直接推动温变件沿导向面向外移动,以敞开泄压口进行烹饪腔泄压,在复位时,球状的泄压件可沿导向面回落至泄压口,以封闭泄压口从而对烹饪腔密封。
[002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件呈片状,泄压装置还包括:支撑部,设于座体内,且支撑部设于泄压口的一侧,泄压件能够在支撑部上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泄压口,其中,温变件能够通过形变带动泄压件转动以敞开泄压口。
[002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泄压件设置为片状,这种形状使得泄压件的位置相对稳定,不易移动,从而可以确保泄压件封闭或开启泄压口的可靠性,避免泄压件位置随意变动导致无法封闭泄压口;通过温变件发生形变来带动泄压件转动来敞开泄压口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控制。
[0030]
可以理解,泄压件的轴线,与泄压口的轴线(即泄压口处的气流冲出的方向),优选为相互垂直,这样在烹饪腔内压力较大时,气流可由泄压口顶起泄压件,使泄压件在支撑部上转动以打开泄压口,以实现泄压。更进一步地,泄压口的轴线为竖直方向,则泄压件的转动轴线处于水平面上。
[0031]
此外,泄压件的转轴可以设于泄压件的一侧,或者设于泄压件的内部。
[003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还包括:阀盖,与座体可拆卸连接,阀盖与座体相连后内部形成泄压腔;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泄压腔的内壁,另一端与泄压件固定连接,弹性件能够使泄压件压向泄压口。
[0033]
其中,弹性件中与泄压腔的内壁相连的一端处于泄压口靠近泄压件的一侧,温变件未发生形变,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或弹性件中与泄压腔的内壁相连的一端处于泄压口远离泄压件的一侧,温变件未发生形变,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0034]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阀盖与座体相连并形成泄压腔,有利于泄压口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在泄压腔内形成一个高温环境,从而通过高温促使温变件发生形变,从而推动泄压件移动;另外,泄压腔还能够对泄压口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进行阻挡和缓冲,避免高温高压气流直接冲出造成安全事故;其中,阀盖与座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维护和保养,以及对泄压腔内进行清理清洁;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泄压腔的内壁,而另一端与泄压件固定连接,将泄压件压向泄压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泄压件对泄压口的压力,提升泄压件被压力顶开的压力阈值,避免泄压件频繁开启和封闭泄压口,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泄压件被温变件推离泄压口后,利用弹性件的弹力辅助泄压件复位。
[003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变件具体包括:第一温变层;第二温变层,与第一温变层相连,且第二温变层设于第一温变层远离泄压件的一侧,其中,温变件发生形变时,第二温变层的形变量大于第一温变层的形变量,温变件沿朝向泄压件的方向发生形变。
[0036]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温变件设置为包括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且两个温变层的形变量不同,有利于使温变件产生形变时偏向形变小的一侧,从而产生推力推动泄压件
移动,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设计。
[0037]
可选地,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可以为同一种材质,例如均为铜或铁,也可以为不同材质,例如一个为铜,一个为铁,或者一个为铜,另一个为耐高温的工程塑料。
[003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变件的一端与泄压件相连,温变件具体包括:第一温变层;第二温变层,与第一温变层相连,且第二温变层设于第一温变层靠近泄压件的一侧,其中,温变件受热形变时,第二温变层的形变量大于第一温变层的形变量,温变件沿远离泄压件的方向发生形变。
[003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温变件的一端与泄压件相连,可以确保温变件发生形变时能够带动泄压件移动,避免温变件无法触碰到泄压件而导致不能带动泄压件的情况;将温变件设置为包括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且两个温变层的形变量不同,有利于使温变件产生形变时偏向形变小的一侧,从而产生拉力或推力拉动泄压件移动,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设计。
[0040]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还包括:阀盖,与座体可拆卸连接,且阀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于泄压装置外部的通孔,其中,阀盖与座体相连后内部形成泄压腔,泄压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泄压腔和烹饪腔,温变件设于泄压腔内。
[004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阀盖与座体相连并形成泄压腔,有利于泄压口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在泄压腔内形成一个高温环境,从而通过高温促使温变件发生形变,从而推动泄压件移动;另外,泄压腔还能够对泄压口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进行阻挡和缓冲,避免高温高压气流直接冲出造成安全事故;其中,阀盖与座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维护和保养,以及对泄压腔内进行清理清洁;还需要指出的是,阀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与泄压装置外部的通孔,有利于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通过通孔逐渐散热降压,避免泄压腔内压力或温度过高发生安全事故。
[00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还包括:温变支架,设于阀盖和/或座体上,温变件设于温变支架上。
[004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变支架,便于固定温变件,避免温变件的位置变动导致不能准确地触碰到泄压件而带动泄压件移动。
[004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变支架具体包括:支架本体,与阀盖和/或座体相连;连接部,设于支架本体上。
[004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架本体与阀盖和/或座体相连,且连接部设于支架本体上,这样便于固定温变支架的位置,并与温变件连接。
[004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变件具体包括:温变本体,温变本体呈环状,温变本体包括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以在温变件发生形变,温变本体带动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
[0047]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温变件的温变本体设置为环状,结构简单,形变均匀;温变本体包括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便于产生不同的形变以使温变件偏向泄压件带动起移动而敞开泄压口泄压。
[004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用于温变件插入的连接孔,温变本体的内壁的一侧设有向相对的另一侧延伸的凸舌,凸舌通过连接孔插入温变支架中,其中,凸舌向靠近温变支架的一侧弯折。
[004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温变本体的内壁的一侧设有向相对的另一侧延伸的凸舌,
结构简单,形变均匀,并便于凸舌插入温变支架中,或者说便于凸舌插入温变支架的连接孔中;凸舌向靠近温变支架的一侧弯折,便于固定温变本体,避免其脱落。
[005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多个限位筋,多个限位筋围成连接孔。
[0051]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多个围合出连接孔的限位筋,连接孔用于插入温变件,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温变件;连接孔通过限位筋围合而成而不是直接成形,这样有利于适应温变件的形变。
[005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上设有向温变件凸出的定位凸起,凸舌上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设置的定位孔,以通过定位孔和定位凸起的配合限制凸舌沿连接孔插入连接部后的位置。
[005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凸舌上设置定位孔以与连接部上的定位凸起配合,这样能够更加稳定地限制凸舌沿连接孔插入连接部后的位置,避免凸舌移位而导致温变本体移位,确保温变本体产生形变时能够带动泄压件。
[0054]
凸舌上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设置的定位孔,是指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定位凸起和定位孔配合,实现对凸舌插入连接孔的位置予以限制。
[005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靠近温变件的一侧的壁面与凸舌对应倾斜设置。
[0056]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连接部靠近温变件的一侧的壁面与凸舌对应倾斜设置,可以为凸舌插入时提供导向,提升安装的便利性。
[0057]
连接部靠近温变件一侧的壁面,即多个限位筋所围合出的连接孔的端面的壁面;为便于凸舌插入连接孔,凸舌呈楔状,而连接孔的孔壁则对应凸舌的楔状倾斜,以便于导向和凸舌的插入。
[005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座体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漏水孔的一端连接至泄压腔,漏水孔的另一端连接至烹饪腔外的空间,以通过漏水孔将泄压腔内的水向烹饪腔外的空间排出。
[005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座体的底壁上设置漏水孔,且漏水孔的一端连接至泄压腔,漏水孔的另一端连接至烹饪腔外的空间,以通过漏水孔将泄压腔内的水滴向烹饪腔外的空间排出,这样可以避免泄压腔内水分过多导致压力增大或者污染泄压腔。
[0060]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上盖,上盖与煲体扣合形成烹饪腔,上盖内设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泄压装置。
[006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烹饪器具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泄压装置,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6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的泄压件沿导向面向远离温变件的方向移动,以敞开泄压口,上盖与煲体之间为铰接,上盖打开时泄压件复位压住泄压口。
[0063]
在该技术方案中,泄压装置的泄压件沿导向面向远离温变件的方向移动,以敞开泄压口,这样通过将上盖与煲体之间设为铰接,便于用户开启上盖;上盖打开时泄压件复位压住泄压口,可以避免上盖打开时有高温高压气流从泄压口流出,烫伤打开上盖的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0064]
其中,上盖打开后的泄压件的复位可以通过泄压件自身的重力实现,还能够通过泄压件自身的形状实现,或是在其它外力作用下实现。
[006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压力锅或电蒸锅。
[0066]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用于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烹饪器具中的温变件发生形变,带动烹饪器具中的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根据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
[0067]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高温高压的气流能够顶起压在泄压口上的泄压件,气流将泄压件顶起以露出小部分的泄压口,从而流入泄压腔不断提升温变件所处空间的温度,温变件在高温作用下产生形变,带动泄压件移动,从而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此时,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并根据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从而便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等烹饪参数保持在适当的数值范围内,进而保证烹饪效果的提升,例如米饭的松软度等;这样的烹饪方法仅仅需要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并根据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参数,控制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006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具体包括: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根据温度,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具体包括:在温度不小于温度阈值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使烹饪腔内的温度逐渐下降。
[006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调整烹饪参数,在温度不小于温度阈值时,往往会导致烹饪腔内压力过高,通过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而逐渐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有利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逐渐下降,避免压力过高导致安全事故。
[007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具体包括:获取烹饪腔内的压力;根据压力,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具体包括:在压力不小于压力阈值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使烹饪腔内的温度逐渐下降。
[007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压力调整烹饪参数,在压力不小于压力阈值时,通过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来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从而可以使烹饪腔内的压力逐渐下降,避免压力过高导致安全事故。
[0072]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第三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73]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74]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75]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76]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77]
图4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78]
图5是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79]
图6是图4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80]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81]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82]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阀盖和温变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83]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84]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85]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86]
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87]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88]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89]
图16是图15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90]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1]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2]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3]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曲线图;
[0094]
图2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95]
其中,图1至图1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96]
10座体,12泄压口,14泄压件,140定位柱,142安装座,16温变件,160温变本体,162凸舌,164定位孔,18阀盖,20温变支架,200支架本体,204限位筋,205连接孔,206定位凸起,22导向面,24限位部,26弹性件,28漏水孔,30煲体,32上盖,40安全泄压装置,42泄压簧,44泄压杆,4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98]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99]
下面参照图1至图2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0100]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座体10、泄压件14和温变件16。
[0101]
具体地,座体10上设有泄压通道,泄压通道连通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泄压通道的一端形成泄压口12以供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流通过;泄压件14设于泄压口12并可相对于泄压口12移动;温变件16与泄压件14对应设置,在烹饪腔内逐渐升温升压的过程中,当烹饪腔内的压力大于泄压件14自身重力时或是烹饪腔的压力大于泄压件上与压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时,可将泄压件14顶起,使得泄压口12的一小部分与外界连通,此时烹饪腔中的高温高压蒸汽会逐渐的流向泄压腔中,从而不断提升泄压腔的温度,直至温变件16达到形变温度,此时如图2所示,温变件16发生形变带动泄压件14移位以敞开泄压口12,即打开绝大部分的泄压口12,或将泄压口12完全打开,使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流从泄压口12冲出泄压。
[01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温变件16的形变来带动泄压件14移位以敞开泄压口12,
使得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流能够快速从泄压口12流出,快速降低烹饪腔内的压力,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从而打散形成结块的米团,实现米饭均匀加热,这样的结构,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来自动地使温变件16产生形变而推动泄压件14移动,具体地,先通过压力将泄压件14顶起一小部分,使得烹饪腔内的高温气体流入泄压腔内,再通过温变件16所处空间的温度不断提升,以使温变件16发生形变,进而推动泄压件14敞开泄压口,不需要设置控制装置来控制部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逻辑或者控制程序,在出现故障时也易于维护。
[0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通道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0内形成有阀腔,泄压通道和阀腔连通,并通过阀腔与外界大气连通。
[0104]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件14设于泄压口12上,完全封堵泄压口12使泄压口12不漏气。
[010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件14部分地封堵泄压口12,泄压口12处仍然有少量的气流溢出。
[0106]
另外,泄压口12可以位于泄压通道的一端,或者说是泄压通道的一端为泄压口12,也可以在泄压通道上另外开设有出口作为泄压口12。
[0107]
可选地,温变件16为金属件、树脂件、塑料件中的任意一种。
[0108]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泄压件14与座体10接触的一侧的外表面为平面或曲面,进一步地,泄压件14设置为球状,这样使得泄压件14易于被温变件16推动,即温变件16只要克服很小的阻力即可推动泄压件14移动,降低了泄压件14敞开泄压口12的难度,且球状的泄压件14所需推力小,有利于减小温变件16的体积,从而减少温变件16占用的空间。
[0109]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件14设置为圆柱状,同样可以滚动,也易于移动;或者设置为块状、平板状。
[0110]
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座体10上设有导向面22,导向面22为斜面,导向面22沿远离泄压口12的方向向上延伸;温变件16发生形变,推动泄压件14沿导向面22向远离第一温变件16的方向移动,以敞开泄压口12,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泄压件14沿导向面22滑动或滚动,而不是随处移动导致复位不便;导向面22向上延伸,有助于泄压件14在重力作用下复位。
[0111]
其中,如图7所示,导向面22由两个沿泄压件的运动轨迹方向设置的导向筋围成。
[0112]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泄压装置还包括:限位部24,设于座体10上,温变件16发生形变,泄压件14可沿导向面22移动至限位部24中,这有利于限制泄压件14的移动距离,避免泄压件14移动过远而导致泄压件14无法回到泄压口12。
[0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24仅有一个,例如一个凹槽或者挡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24为多个,例如多个挡块,或者多个凹槽、或多个凹坑或多个凹孔。
[0114]
如图1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件14呈片状,泄压口12的一侧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位于座体10内;泄压件14能够在支撑部上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泄压口12,其中,如图12所示,温变件16发生形变,温变件16带动泄压件14转动以敞开泄压口12。
[0115]
进一步地,泄压装置还包括:阀盖18,可拆卸地与座体10连接,阀盖18与座体10相连后内部形成泄压腔,弹性件26,弹性件2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泄压腔的内壁,另一端与泄压
件14固定连接,弹性件26能够使泄压件14压向泄压口12。
[0116]
其中,弹性件26中与泄压腔的内壁相连的一端处于泄压口12靠近泄压件14的一侧,温变件16未发生形变,弹性件26处于压缩状态,或弹性件26中与泄压腔的内壁相连的一端处于泄压口12远离泄压件14的一侧,温变件16未发生形变,弹性件26处于拉伸状态。
[0117]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泄压件14设置为片状,这种形状使得泄压件14的位置相对稳定,不易移动,从而可以确保泄压件14封闭或开启泄压口12的可靠性,避免泄压件14位置随意变动导致无法封闭泄压口12;通过温变件16发生形变来带动泄压件14转动来敞开泄压口12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控制。
[0118]
通过弹性件26的设置,既可以保持泄压件14对泄压口12的压力,提升泄压件14被压力顶开的压力阈值,还可以在泄压件14被温变件16推离泄压口12后,利用弹性件26的弹力辅助泄压件14复位。
[0119]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26的一端连接在座体10的内壁上。
[0120]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26的一端连接在泄压通道内,另一端与泄压件14相连,泄压件14在泄压口12上时,弹性件为自由状态或拉伸状态;烹饪腔内的压力值达到压力阈值时,顶开泄压件14打开泄压口12,同时温变件16发生形变推动泄压件14。
[0121]
进一步地,温变件16具体包括贴合在一起的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且第一温变层设于第二温变层靠近泄压件14的一侧,其中,温变件16发生形变时,第一温变层的形变量小于第二温变层的形变量,温变件16沿朝向泄压件14的方向发生形变。
[012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温变层之间还设置有其它结构以进行连接。
[0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均为铜或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为不同材质,例如一个为铜,一个为铁,或者一个为铜,另一个为耐高温的工程塑料。
[0124]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温变件16的一端与泄压件14相连,以确保温变件16发生形变时能够带动泄压件14移动,避免温变件16无法触碰到泄压件14而导致不能带动泄压件14的情况。
[0125]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泄压装置还包括:阀盖18,可拆卸地与座体10连接,阀盖18与座体10相连后内部形成泄压腔,且阀盖18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连通于泄压装置外部,其中,泄压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泄压腔和烹饪腔,温变件16设于泄压腔内,这样在泄压口12由于烹饪腔内的压力较大以顶起泄压件时,烹饪腔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会通过泄压件14被顶起后打开的局部的泄压口12流向泄压腔,可以在泄压腔内形成一个高温环境,从而通过该高温环境,对温变件上的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进行加热,使得两个温变层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形变,并在不同形变量的作用下,使得温变件16发生形变,从而推动或拉动泄压件14移动;另外,泄压腔还能够对泄压口12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进行阻挡和缓冲,避免高温高压气流直接冲出引起事故;其中,可拆卸连接的阀盖18与座体10,便于维护和保养;阀盖1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与泄压装置外部连通,有利于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通过通孔逐渐散热降压,避免泄压腔内压力或温度过高。
[0126]
如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泄压装置还包括:温变支架20,设于阀盖18上,温变件16设于温变支架20上,这样便于固定温变件16,避免温变件16的位置变动导致不能准确地触碰到泄压件14而带动泄压件14移动。
[0127]
可选地,温变支架与阀盖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0128]
其中,如图6所示,温变支架20可以直接插入到座体10上预留的空隙中,其中,预留的空隙可以由形成导向面的导向筋以及其余凸筋合围而成。还可以地,如图10所示,温变支架20可以通过螺栓、螺钉或其余紧固连接方式连接在座体上的螺纹孔中。
[0129]
如图8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温变支架20具体包括:支架本体200和设于支架本体200上的连接部;支架本体200与阀盖18相连,连接部包括围成连接孔205的多个限位筋204,连接孔205用于温变件16插入,连接部上设有向温变件16凸出的定位凸起206;
[0130]
如图10所示,具体地,温变件16包括:环状的温变本体160,该温变本体160可以是偏心环或同心环中的任意一种;温变本体160的内壁的一侧设有向相对的另一侧延伸的凸舌162,凸舌162插入温变支架20上的连接孔205中,并向靠近温变支架20的一侧弯折;凸舌162上还设有与定位凸起206对应设置的定位孔164,以与定位孔164相配合,限制凸舌162沿连接孔205插入连接部后的位置,避免凸舌162移位而导致温变本体160移位,确保温变本体160产生形变时能够带动泄压件14。
[0131]
可以理解,温变本体160包括第一温变层和第二温变层,以在温变件16发生形变,温变本体160带动泄压件14移位以敞开泄压口12。
[0132]
可选地,连接部靠近温变件16的一侧的壁面与凸舌162对应倾斜设置,以为凸舌162插入时提供导向,提升安装的便利性。
[0133]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8所示,凸舌162由温变本体160内壁的上方向下延伸形成,且凸舌在向下延伸的同时也向温变支架的一侧弯折,以将凸舌162插入连接孔。
[0134]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座体10的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28,漏水孔28的一端连接泄压腔,另一端连接连接至烹饪腔外的空间,例如排水腔,排水腔与烹饪腔独立设置,这样可以通过漏水孔28将泄压腔内的水滴排至排水腔中,利用排水腔存储泄压时带出的水分,避免水分四处溢散造成污染。
[0135]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相互扣合的煲体30和上盖32,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泄压装置;煲体30与上盖32扣合形成烹饪腔,泄压装置设置在上盖32内。
[0136]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烹饪器具内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泄压装置,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137]
如图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泄压装置的泄压件14沿导向面向远离温变件的方向移动,以敞开泄压口,煲体30与上盖32之间为铰接,上盖32打开时泄压件14复位压住泄压口12,以避免上盖32打开时有高温高压气流从泄压口12流出而烫伤打开上盖32的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0138]
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压力锅或电蒸锅。
[0139]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
[0140]
步骤s100: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烹饪器具中的温变件发生形变,带动烹饪器具中的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
[0141]
步骤s102: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
[0142]
步骤s104:根据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
[0143]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高温高压的气流能够顶开压在泄压口上的泄压件,冲出泄压口,在泄压口附近形成高温环境,使得距离泄压口较近的温变件在高温作用下产生形变,带动泄压件移动,从而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此时,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并根据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器具的烹饪参数,从而便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等烹饪参数保持在适当的数值范围内,进而保证烹饪效果的提升,例如米饭的松软度等;这样的烹饪方法仅仅需要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并根据烹饪腔内的温度和/或压力调整烹饪参数,控制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0144]
如图1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烹饪方法包括:
[0145]
步骤s200: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烹饪器具中的温变件发生形变,带动烹饪器具中的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
[0146]
步骤s202: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
[0147]
步骤s204:在温度不小于温度阈值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使烹饪腔内的温度逐渐下降。
[014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调整烹饪参数,在温度不小于温度阈值时,往往会导致烹饪腔内压力过高,通过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而逐渐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有利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逐渐下降,避免压力过高导致安全事故。
[0149]
如图19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烹饪方法包括:
[0150]
步骤s300: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大于压力阈值,烹饪器具中的温变件发生形变,带动烹饪器具中的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
[0151]
步骤s302:获取烹饪腔内的压力;
[0152]
步骤s304:在压力不小于压力阈值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以使烹饪腔内的温度逐渐下降。
[0153]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烹饪腔内的压力调整烹饪参数,在压力不小于压力阈值时,通过降低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来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从而可以使烹饪腔内的压力逐渐下降,避免压力过高导致安全事故。
[0154]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烹饪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155]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盖32上有泄压装置,包括泄压件14、压力座体10、压力阀盖18、温变件16,温变件16可以是双金属片、记忆合金等,在本实施例中用的是双金属片,烹饪时达到设定的压力时会顶开泄压件14,冲出的高温高压气流使环境温度达到温变件16的形变温度,使得温变件16产生形变,把泄压件14弹开或拔开至限位部24,这样既能实现压力烹饪,又能保证烹饪大沸腾时保持常压烹饪,米汤易回流,不易溢出。
[0156]
限位部24可以是凹槽,也可是挡块,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4为凹槽;打开上盖32后,凹槽和里面的泄压件14随上盖32倾斜,泄压件14在重力作用下会回到泄压口12位置。
[0157]
如图1所示,为了把泄压件14弹走,泄压件14与温变件16形变的位置距离为h,0mm≤h<温变件16的最大行程,优选0.1mm<h<2mm。
[0158]
温变件16的固定方式,可以如图3至图5所示的装配在压力阀盖18上,安装时需要有导向,不掉落,如上下、左右、前后的限位筋204。也可以如图6至图10所示,单独装配在支架上,再固定到压力座体10上,或用压力座体10与压力阀盖18扣合固定。
[0159]
本方案的泄压装置,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电磁铁或电磁阀,即可实现自动变压,具体如下:
[0160]
如图16所示,盖体上有泄压件14、座体10、泄压口12、温变件16,温变件16可以是双金属片、记忆合金等,在此案例中用的是双金属片,烹饪的锅底温度及压力变化如图20所示,烹饪时沸腾时达到额定压力或压力阈值时,会把泄压件14顶起以排高温高压的蒸汽,使环境温度升高到温变件16能够形变的温度,从而通过形变的温变件16把泄压件14弹开或拔开至限位部24,使锅内的压力全部泄掉,实现变压,使锅内米水混合物崩沸搅拌,打散形成结块的米团,实现米饭均匀加热,烹饪结束开盖后,凹槽里的泄压件14在重力作用下会回到泄压口12位置。
[0161]
图2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工作逻辑示意图,不用检测压力或温度也可以直接加热至沸腾泄压。具体步骤如下:
[0162]
步骤s400:检测到沸腾;
[0163]
步骤s402:沸腾时锅内产生大量蒸汽,达到额定压力p额后,蒸汽打开小球(即泄压件)泄压,产生崩沸的现象;
[0164]
步骤s404:温度检测;
[0165]
步骤s406:判断温度是否大于阈值q2;如否则执行步骤s404;
[0166]
步骤s408:如温度是大于阈值q2,则开始焖饭。
[0167]
图11示出了一种泄压装置,包括弹性件26、呈片状的泄压件14和温变件16,座体10上设有泄压件14的安装座142(即支撑部),泄压件14设置在安装座142上并封堵泄压口12;座体10上还设有定位柱140,弹性件26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柱140上,另一端抵靠在泄压件14上,温变件16的一端固定在座体10上,一端与泄压件14相连或抵靠;如图12所示,烹饪腔内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顶开泄压件14,高温气流冲出,使得温变件16受热形变,进一步推动泄压件14远离泄压口12而将其敞开,加速高温气流冲出泄压;压力下降后,温度逐渐降低,温变件16恢复原状,弹性件26的弹力将泄压件14压回泄压口12。
[0168]
如图13所示,实现压力的结构不限于装在蒸汽阀内,也可以安装在盖板上。
[0169]
在图13和图14示出的实施例中,上盖32中还设有安全泄压装置40,安全泄压装置40设于安全泄压通道处,用于泄压装置失效时进行泄压。安全泄压装置40包括泄压簧42、泄压杆44和密封件46,泄压簧42套设在泄压杆44外,泄压簧42的一端与上盖32连接,另一端与泄压杆44连接;泄压杆44上设有密封件46,以密封安全泄压通道;在泄压装置失效时,高温高压气流从安全泄压通道处顶开泄压杆44,泄压簧42被压缩,安全泄压通道开启。
[017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对采用温变件的形变来带动泄压件移位以敞开泄压口进行泄压,产生突沸搅拌的效果,从而打散形成结块的米团,实现米饭均匀加热,这样的结构,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自动地使温变件产生形变而推动泄压件移动,不需要设置控制装置来控制部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0171]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72]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7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7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