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8375发布日期:2020-03-06 07:4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健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一个理想的枕头,能够使枕头能够紧密贴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使工作学习生活一天的人们,在睡眠之中解除颈椎肌肉、韧带的疲劳,传统的枕头,将头枕在枕头的最高处,颈椎悬空,使得颈周肌肉、韧带关节束处于紧张状态,椎动脉的通路受阻,只能出现睡醒后颈项僵直,头昏乏力的现象保健枕是指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起到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等作用的健康型枕头,保健枕必须在结构和功能上下功夫,结构合理更具人性化,真正能起到保健作用,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石膏性寒,使用石膏磨制而成的膏能以寒克热控制血压升高,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到了现代,保健枕头专业发展模式引领了一股天然枕头的生活潮流,草本植物系列枕芯就是把草本植物的茎、叶、花依照中医理论进行配伍,然后装于枕内做寝枕,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草本植物枕芯的养生作用,是依靠草植物特有的芳香气味和磁石的磁场作用,达到闻香疗病的道理,这种方法,是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的具体结合,人睡眠时头温使枕内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的散发出来,香气凝聚于枕周尺余,其所味淡而不薄,久而不弱,清而不浊,散而不走,天然乳胶枕是保健枕头的一种,采用纯天然的橡胶加工而成,也是枕头从发展到现在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睡眠工具。枕头的使用十分普遍,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现有的枕头不具有抗过敏、亲肤等保护作用,无法促进睡眠,不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无法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无法适应头部和颈部轮廓曲线,从而确保头部血液畅通,放松肌肉,无法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及其加工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包括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和填充物,所述第一枕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头,并且第二枕套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头相适配,所述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并且固定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所述固定槽与气囊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并延伸至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枕垫。优选的,所述枕垫的材质为太空棉。优选的,所述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的材质为柔性材料。优选的,所述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相对的一侧均为不封闭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枕套的正面和背面均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的蚕丝荞麦壳保健枕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蚕丝制备(a)制备溶液:β-环糊精和七元瓜环或八元瓜环,以1:1~9的重量比例混合,加水至浓度为1~30克/升,用醋酸调节ph为6~7,在25℃~30℃的温度下用超声2~3小时至溶解;所述β-环糊精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b)浸渍接枝:将蚕丝纤维浸入该溶液,蚕丝纤维:溶液的重量比为2~1:1,在室温下浸渍时间为5~7天;(c)将反应后的蚕丝纤维冲洗净,干燥得产品;(2)荞麦壳制备(a)选取符合要求的荞麦,并进行去壳;(b)将去壳后的荞麦壳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荞麦壳颗粒大小规格为1-2mm;(c)将粉碎后的荞麦壳进行筛选,去除大小不合格的荞麦壳;(d)对荞麦壳进行干燥脱水,然后灭菌,最终制得荞麦壳;(3)辅料加工将野菊花、石菖蒲叶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9%以下,再将石菖蒲叶切成3-5cm的节备用;(4)填充物配料、杀菌填充物按以下重量份配制:蚕丝35-40份、荞麦壳30-35份、野菊花15-20份、石菖蒲叶15-20份,将以上物料混合均匀备用,制成填充物,使用60co(辐照剂量5kgy)灭菌后备用;(5)包装将以上填充物装入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中,在填充物中放入透气性小袋包装的硅胶或氯化钙干燥剂4-6袋,然后将第一枕套上的卡头插入第二枕套中的卡槽中,将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进行安装,将螺钉拧入卡头中对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进行固定,即为蚕丝荞麦壳保健枕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和填充物等结构的设置,通过蚕丝可以使枕头具有抗过敏、亲肤等保护作用,促进睡眠,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通过荞麦壳相互间的滑动适应头部和颈部轮廓曲线,确保头部血液畅通,放松肌肉,有效改善睡眠质量。2,通过第一枕套、第二枕套、填充物、卡头、卡槽和螺钉等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对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使用者对枕头内部的填充物进行更换,更好的保证了枕头的使用。3,通过固定槽、气囊、进气管和枕垫等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枕头的柔软度,提高了枕头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通过固定槽的设置,便于对气囊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对气囊进行维修或更换。本发明通过蚕丝可以使枕头具有抗过敏、亲肤等保护作用,促进睡眠,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通过荞麦壳相互间的滑动适应头部和颈部轮廓曲线,确保头部血液畅通,放松肌肉,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第一枕套、2第二枕套、3填充物、4卡头、5卡槽、6固定槽、7气囊、8进气管、9枕垫、10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包括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填充物3,通过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和填充物3等结构的设置,通过蚕丝可以使枕头具有抗过敏、亲肤等保护作用,促进睡眠,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通过荞麦壳相互间的滑动适应头部和颈部轮廓曲线,确保头部血液畅通,放松肌肉,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所述第一枕套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头4,并且第二枕套2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与卡头4相适配,所述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6,并且固定槽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气囊7,所述固定槽6与气囊7相适配。所述气囊7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远离气囊7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并延伸至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的外部。所述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枕垫9,通过固定槽6、气囊7、进气管8和枕垫9等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枕头的柔软度,提高了枕头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通过固定槽6的设置,便于对气囊7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对气囊7进行维修或更换。所述枕垫9的材质为太空棉。所述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所述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相对的一侧均为不封闭设置。所述第二枕套2的正面和背面均螺纹连接有螺钉10,通过第一枕套1、第二枕套2、填充物3、卡头4、卡槽5和螺钉10等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对第一枕套1和第二枕套2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使用者对枕头内部的填充物进行更换,更好的保证了枕头的使用。所述的蚕丝荞麦壳保健枕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蚕丝制备(a)制备溶液:β-环糊精和七元瓜环或八元瓜环,以1:1~9的重量比例混合,加水至浓度为1~30克/升,用醋酸调节ph为6~7,在25℃~30℃的温度下用超声2~3小时至溶解;所述β-环糊精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b)浸渍接枝:将蚕丝纤维浸入该溶液,蚕丝纤维:溶液的重量比为2~1:1,在室温下浸渍时间为5~7;(c)将反应后的蚕丝纤维冲洗净,干燥得产品;(2)荞麦壳制备(a)选取符合要求的荞麦,并进行去壳;(b)将去壳后的荞麦壳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荞麦壳颗粒大小规格为1-2mm;(c)将粉碎后的荞麦壳进行筛选,去除大小不合格的荞麦壳;(d)对荞麦壳进行干燥脱水,然后灭菌,最终制得荞麦壳;(3)辅料加工将野菊花、石菖蒲叶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9%以下,再将石菖蒲叶切成3-5cm的节备用;(4)填充物配料、杀菌填充物按以下重量份配制:蚕丝35-40份、荞麦壳30-35份、野菊花15-20份、石菖蒲叶15-20份,将以上物料混合均匀备用,制成填充物,使用60co(辐照剂量5kgy)灭菌后备用;(5)包装将以上填充物装入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中,在填充物中放入透气性小袋包装的硅胶或氯化钙干燥剂4-6袋,然后将第一枕套上的卡头插入第二枕套中的卡槽中,将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进行安装,将螺钉拧入卡头中对第一枕套和第二枕套进行固定,即为蚕丝荞麦壳保健枕成品。表1“一种蚕丝荞麦壳保健枕及其加工工艺”催眠实验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只)入睡动物数(只)入睡率(%)空白对照组10220普通枕头10440蚕丝荞麦壳保健枕1088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