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7497发布日期:2020-02-04 12: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涉及一种对甘薯进行蒸烤的蒸烤锅,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烤制的同时对甘薯进行蒸制,且通过底部汽孔和顶端汽孔对蒸汽进行散发,蒸制均匀的蒸烤锅。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在烤制甘薯前,为了缩短烤制甘薯的时间一般会先将甘薯蒸熟后再进行烤制,而现有的家用设备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蒸烤甘薯的双向操作,使得蒸完再转移到烤箱进行烤制甘薯的方法步骤较为冗杂、不便,同时现有的甘薯蒸制方式通常是通过直接在甘薯底下加水加热进行蒸制,但是这样蒸制方式使得甘薯底部靠近水面处受到的蒸煮效果最大,底部蒸汽水分直接蒸腾作用在靠近的甘薯底部,使得甘薯底部水分过于集中,造成整体蒸制的不均匀,影响后续烤制口感。

公告号cn208676988u公开了一种带有蒸笼片的电饭煲,包括外壳、中层、电加热盘、内胆、中环和顶盖,中层设在外壳内,电加热盘设在中层内,内胆设在中层内的电加热盘上,中环设在外壳上,顶盖铰接在中环上,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支撑有蒸笼片,该电饭煲用于蒸制甘薯时,蒸汽完全从下向上蒸制,会导致甘薯底部受到蒸腾作用过大,水分过度积聚底部,整体蒸制不均匀,影响蒸制口感。

公告号cn206137879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紫薯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铜管制成的铜制盘管盘绕在主烤筒内壁上,注水观察箱置于主烤筒外壁上,且和铜制盘管连通,加热板置于主烤筒内,且和铜制盘管底部接触,位于铜制盘管上侧的铜管上开有蒸汽喷口,底部支座置于主烤筒内部底部,承托盘置于底部支座上,承托盘上开有多个置放槽,中空立杆一端通过连接套置于承托盘中部,保温盖通过旋转轴置于主烤箱上,把手置于保温盖上,所述保温盖上置有排汽阀。安装孔槽置于保温盖中部,限位插轴一端置于安装孔槽内,该装置其蒸汽喷口位于装置上侧,使得蒸制时顶部蒸汽过于集中,影响对紫薯蒸制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提供了一种在烤制的同时对甘薯进行蒸制,且通过底部汽孔和顶端汽孔对蒸汽进行散发,蒸制均匀的蒸烤锅。

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由盖把、锅盖、锅体、电源接口、控制面板、甘薯放置板、甘薯放置、蒸汽管、汽管、注水腔、避位槽、底部汽孔、顶端汽孔、汽腔、加热板、管通道、顶板和插管组成,锅盖置于锅体上,加热板嵌置于锅体底部,蒸汽管的一端垂直置于锅体内侧底部中心,所述蒸汽管的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蒸汽管内为注水腔,多个汽管等角度置于蒸汽管外侧面,所述汽管内部为管通道,所述汽管上开有多个底部汽孔,所述底部汽孔连通锅体内部和管通道,所述管通道顶端和蒸汽管内注水腔相连通,甘薯放置板套置于蒸汽管上,所述甘薯放置板位于底部汽孔上方,所述甘薯放置板内壁上开有多个避位槽,多个所述避位槽和多个汽管一一对应,所述甘薯放置板上等角度开有多个甘薯放置槽,所述甘薯放置槽为弧形槽,所述甘薯放置槽位于相邻两个汽管之间,顶板置于蒸汽管的另一端上,所述锅盖内置有汽腔,插管的一端置于锅盖底部中心,所述插管和汽腔相连通,所述插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穿过顶板置于蒸汽管的注水腔内,所述锅盖底部等角度开有多组顶端汽孔,一组所述顶端汽孔沿着锅盖顶部向底部边缘方向分布,所述顶端汽孔和汽腔相连通,盖把置于锅盖顶部,所述锅体外壁上置有电源接口,所述加热板通过电源线和电源接口相连接,所述锅体外壁上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数据传输线和加热板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能够调节加热板的加热时长、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板通断电,所述甘薯放置槽的口部两边缘置有限位胶板,所述甘薯放置槽的槽壁上置有防滑垫,所述底部汽孔的出口大于进口,所述顶端汽孔的出口大于进口,所述顶板和插管之间置有密封垫,所述插管和蒸汽管之间置有空腔。

有益效果。

一、同时对甘薯进行蒸制和烤制,速度快效率高。

二、对甘薯进行上下均匀性的蒸制作用,避免甘薯表面部分部位水分过度集中影响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锅体内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3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的立体拆分图。

图4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为:盖把(1),锅盖(2),锅体(3),电源接口(4),控制面板(5),甘薯放置板(6),甘薯放置槽(7),蒸汽管(8),汽管(9),注水腔(10),避位槽(11),底部汽孔(12),顶端汽孔(13),汽腔(14),加热板(15),管通道(16),顶板(17),插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甘薯电蒸烤锅由盖把(1)、锅盖(2)、锅体(3)、电源接口(4)、控制面板(5)、甘薯放置板(6)、甘薯放置、蒸汽管(8)、汽管(9)、注水腔(10)、避位槽(11)、底部汽孔(12)、顶端汽孔(13)、汽腔(14)、加热板(15)、管通道(16)、顶板(17)和插管(18)组成,锅盖(2)置于锅体(3)上,加热板(15)嵌置于锅体(3)底部,蒸汽管(8)的一端垂直置于锅体(3)内侧底部中心,所述蒸汽管(8)的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蒸汽管(8)内为注水腔(10),多个汽管(9)等角度置于蒸汽管(8)外侧面,所述汽管(9)内部为管通道(16),所述汽管(9)上开有多个底部汽孔(12),所述底部汽孔(12)连通锅体(3)内部和管通道(16),所述管通道(16)顶端和蒸汽管(8)内注水腔(10)相连通,甘薯放置板(6)套置于蒸汽管(8)上,所述甘薯放置板(6)位于底部汽孔(12)上方,所述甘薯放置板(6)内壁上开有多个避位槽(11),多个所述避位槽(11)和多个汽管(9)一一对应,所述甘薯放置板(6)上等角度开有多个甘薯放置槽(7),所述甘薯放置槽(7)为弧形槽,所述甘薯放置槽(7)位于相邻两个汽管(9)之间,顶板(17)置于蒸汽管(8)的另一端上,所述锅盖(2)内置有汽腔(14),插管(18)的一端置于锅盖(2)底部中心,所述插管(18)和汽腔(14)相连通,所述插管(18)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穿过顶板(17)置于蒸汽管(8)的注水腔(10)内,所述锅盖(2)底部等角度开有多组顶端汽孔(13),一组所述顶端汽孔(13)沿着锅盖(2)顶部向底部边缘方向分布,所述顶端汽孔(13)和汽腔(14)相连通,盖把(1)置于锅盖(2)顶部,所述锅体(3)外壁上置有电源接口(4),所述加热板(15)通过电源线和电源接口(4)相连接,所述锅体(3)外壁上置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通过数据传输线和加热板(15)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能够调节加热板(15)的加热时长、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板(15)通断电,所述甘薯放置槽(7)的口部两边缘置有限位胶板,所述甘薯放置槽(7)的槽壁上置有防滑垫,所述底部汽孔(12)的出口大于进口,所述顶端汽孔(13)的出口大于进口,所述顶板(17)和插管(18)之间置有密封垫,所述插管(18)和蒸汽管(8)之间置有空腔;

使用时,当需要对甘薯进行蒸烤时,人员首先将甘薯洗净,打开盖体将甘薯卡夹在甘薯放置板(6)上的甘薯放置槽(7)内,在蒸汽管(8)内的注水腔(10)中加入清水,然后人员将盖体盖上,插管(18)插入蒸汽管(8),配合顶板(17)对蒸汽管(8)另一端进行密封,人员将通过电源接口(4)将装置连接电源,调节控制面板(5)启动加热,并设定好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板(15)发热,热量透过锅体(3)底部对锅体(3)内的甘薯进行烘烤,在对甘薯进行烘烤的同时,加热板(15)对蒸汽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一部分蒸汽进入汽管(9),再从底部汽孔(12)溢出,对甘薯底部进行蒸制,另一部分蒸汽从锅盖(2)底部的插管(18)进入到汽腔(14)内,再从顶端汽孔(13)溢出,对甘薯顶部进行蒸制,以此对甘薯形成上下均匀蒸制,以加快对甘薯的蒸烤制作,整体蒸制均匀,制成的甘薯口感好,同时对甘薯进行蒸制和烤制,操作方便;

所述蒸汽管(8)的外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的设计,在蒸烤时能对上升的蒸汽进行汇集,使其能够冲入汽管(9)和插管(18)内,蒸制效果好;

所述甘薯放置板(6)内壁上开有多个避位槽(11)的设计,能够对汽管(9)进行避让,使汽管(9)卡在避位槽(11)内;

所述甘薯放置槽(7)位于相邻两个汽管(9)之间的设计,能够使甘薯两侧均有蒸汽从下冒出,对甘薯进行从下向上的蒸;

一组所述顶端汽孔(13)沿着锅盖(2)顶部向底部边缘方向分布的设计,顶部蒸汽能够覆盖锅盖(2)底部,能够对甘薯进行全面覆盖,提高从上向下的汽蒸效果;

所述甘薯放置槽(7)的口部两边缘置有限位胶板的设计,在口部对甘薯进行限位卡紧,避免其掉落;

所述甘薯放置槽(7)的槽壁上置有防滑垫的设计,增加摩擦力,进行防滑;

所述底部汽孔(12)的出口大于进口,所述顶端汽孔(13)的出口大于进口的设计,出口大提高蒸汽的扩散效果,进而更加全方位的对甘薯进行汽蒸;

所述插管(18)和蒸汽管(8)之间置有空腔的设计,使部分蒸汽进入到该部分空腔内,然后进入到汽管(9)内,以使底部汽孔(12)能够足量喷汽;

所述汽管(9)配合蒸汽管(8)和底部汽孔(12),能够在底部进行喷汽,进而对甘薯从下向上进行汽蒸;

所述顶端汽孔(13)配合汽腔(14)和插管(18),能够从顶部进行喷汽,进行对甘薯从上向下进行汽蒸;

加热板(15)工作,顶端汽孔(13)和底部汽孔(12)同时进行喷汽的设计,能够同时从下向上和从上向下对甘薯进行汽蒸,使甘薯汽蒸更加均匀,效率更快;

达到在烤制的同时对甘薯进行蒸制,且通过底部汽孔(12)和顶端汽孔(13)对蒸汽进行散发,蒸制均匀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