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014发布日期:2019-11-15 21:1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



背景技术:

外科病人术后因为麻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因此需要被套来对病人进行保暖。目前使用的被套为最普遍的单层被套,由于这种被套只是简单的覆盖在病人身上,一旦病人发生位移或手部、脚部进行移动时,容易把被子掀开,使病人受凉;而且一方面现有的被套边缘存在缝隙,容易漏风,影响保温效果;另一方面现有的被套在做手术过程需要全部掀开,不能有效进行部分掀开,并且固定住;在加上病人做完手术后,被子容易压到病人的缝针的伤口处,势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防止被子被掀开,避免病人受凉,便于拆卸的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包括支撑杆、下袋片、支撑板和护肩;所述的下袋片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护肩安装在下袋片上,护肩上设有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的下袋片上设有上袋片;所述的上袋片通过第三连接构件与下袋片相连;所述的上袋片上设有第一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所述的上袋片上设有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第一开口槽上设有第五连接构件,第二开口槽上设有第六连接构件;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转动杆;所述的支撑杆穿插过上袋片设置在转动杆上;所述的转动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支撑板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卡扣与支撑杆相连;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平衡杆,平衡杆通过第二卡扣与支撑杆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护肩的截面呈半圆形结构;所述的上袋片通过多组第三连接构件与下袋片相连;所述的第三连接构件设置在上袋片和下袋片的外侧边缘。多组第三连接构件组合,可以更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方便医生的工作。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上袋片上设有多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设置在上袋片的外侧边缘。上袋片上设置多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方便掀起上袋片不同的位置,方便帮病人做手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上袋片和下袋片俯视呈t型结构;所述的平衡杆上设有多组第二卡扣;所述的上袋片和下袋片的底部宽度至少为0.5米;所述的上袋片和下袋片的高度至少为2米。调整平衡杆第二卡扣扣压在支撑杆的位置,能够调节两支撑杆的支撑高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第一开口槽设置在上袋片中间处位置;所述的第二开口槽设置在上袋片的对称轴处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护肩、上袋片和下袋片均采用透气性好的棉布制成,在护肩、上袋片和下袋片内分别设有保暖棉垫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均为魔术贴;所述的第三连接构件、第五连接构件和第六连接构件均为拉链。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为魔术贴,方便医生操作上袋片;第三连接构件、第五连接构件和第六连接构件为拉链,一方面方便医生医生操作上袋片和下袋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上袋片和下袋片之间存在缝隙而漏风,使得病人着凉。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的支撑杆、第一卡扣、平衡杆、第二卡扣、转动杆、支撑板和第一铰链均采用pvc材料做成。pvc材料做成的支撑杆、第一卡扣、平衡杆、第二卡扣、转动杆、支撑板和第一铰链可以便于医生对此部位进行消毒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睡袋前,让病人躺在下袋片上,然后把上袋片盖在病人上,此时锁紧第三连接构件,使上袋片和下袋片包裹住病人除头部以外的部位,然后把护肩反扣到上袋片上,并且通过第二连接构件和上袋片中对应的第四连接构件相连接,使得护肩包裹住病人颈部位置,避免冷风从脖子处吹进,并且固定在上袋片上;病人如果需要开始进行某一部位的手术时,先松开上袋片和下袋片之间的第三连接构件,以及松开第五连接构件或第六连接构件,拉扯上袋片上的第一连接构件连接到上袋片中对应位置中的第四连接构件上,使得上袋片被部分掀开,让病人需要做手术的部位露出,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病人手术后需要进行缝针处理,如果缝针部位被其它东西接触到,势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支撑杆通过转动杆的支撑,将上袋片中间处悬空支撑起来,避免上袋片接触到病人的缝针部位;支撑板给予转动杆足够的支撑力,平衡杆可以让支撑杆将上袋片悬空支撑起到一定高度;如果在不需要将上袋片悬空支撑起来时,可以将平衡杆和支撑杆依次拆卸下来,并且推动转动杆往一侧放置,可以避免影响病人活动或医生的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连接构件对上袋片和下袋片的外侧边缘进行连接起来,由护肩包裹住病人脖子和肩部处的部位,可以避免因上袋片和下袋片之间存在过多缝隙,以及病人发生位移或手部、脚部进行移动时,把被子掀开,而使病人受凉。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第一连接构件、第四连接构件、第五连接构件和第六连接构件的连接情况,可以使得上袋片能够实现部分掀开,以满足各种手术条件。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平衡杆、转动杆和支撑板将上袋片悬空支撑起来,可以避免上袋片接触到病人的缝针处部位,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在不需要支撑上袋片时,可以通过可拆卸结构将支撑杆和平衡杆拆卸下来,避免影响病人活动或医生的工作。

4.本实用新型通过魔术贴和拉链作为相应的连接构件,可以便于医生的工作。

5.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支撑杆、第一卡扣、平衡杆、第二卡扣、转动杆、支撑板和第一铰链采用pvc材料做成,便于医生对此进行消毒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杆,2-下袋片,3-第一连接构件,4-第一开口槽,5-第二开口槽,6-平衡杆,7-第一卡扣,8-转动杆,9-支撑板,10-铰链,11-第二连接构件,12-护肩,13-第三连接构件,14-第四连接构件,15-上袋片,16-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手术患者平卧位睡袋,包括支撑杆1、下袋片2、支撑板9和护肩12;所述的下袋片2设置在支撑板9上;所述的护肩12安装在下袋片2上,护肩12上设有第二连接构件11;所述的下袋片2上设有上袋片15;所述的上袋片15通过第三连接构件13与下袋片2相连;所述的上袋片15上设有第一连接构件3和第四连接构件14;所述的上袋片15上设有第一开口槽4和第二开口槽5,第一开口槽4上设有第五连接构件,第二开口槽5上设有第六连接构件;所述的支撑板9上设有转动杆8;所述的支撑杆1穿插过上袋片15设置在转动杆8上;所述的转动杆8的一端通过铰链10与支撑板9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卡扣7与支撑杆1相连;所述的支撑杆1上设有平衡杆6,平衡杆6通过第二卡扣16与支撑杆1相连。

所述的护肩12的截面呈半圆形结构;所述的上袋片15通过多组第三连接构件13与下袋片2相连;所述的第三连接构件13设置在上袋片15和下袋片2的外侧边缘。

所述的上袋片15上设有多组第一连接构件3和第四连接构件14;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3设置在上袋片15的外侧边缘。

所述的上袋片15和下袋片2俯视呈t型结构;所述的平衡杆6上设有多组第二卡扣16;所述的上袋片15和下袋片2的底部宽度至少为0.5米;所述的上袋片15和下袋片2的高度至少为2米。

所述的第一开口槽4设置在上袋片15中间处位置;所述的第二开口槽5设置在上袋片15的对称轴处位置。

所述的护肩12、上袋片15和下袋片2均采用透气性好的棉布制成,在护肩12、上袋片15和下袋片2内分别设有保暖棉垫层。

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3、第二连接构件11和第四连接构件14均为魔术贴;所述的第三连接构件13、第五连接构件和第六连接构件均为拉链。

所述的支撑杆1、第一卡扣7、平衡杆6、第二卡扣16、转动杆8、支撑板9和第一铰链10均采用pvc材料做成。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睡袋前,让病人躺在下袋片2上,然后把上袋片15盖在病人上,此时锁紧第三连接构件13,使上袋片15和下袋片2包裹住病人除头部以外的部位,然后把护肩12反扣到上袋片15上,并且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1和上袋片15中对应的第四连接构件14相连接,使得护肩12包裹住病人颈部位置,避免冷风从脖子处吹进,并且固定在上袋片15上;病人如果需要开始进行某一部位的手术时,先松开上袋片15和下袋片2之间的第三连接构件13,以及松开第五连接构件或第六连接构件,拉扯上袋片15上的第一连接构件3连接到上袋片15中对应位置中的第四连接构件14上,使得上袋片15被部分掀开,让病人需要做手术的部位露出,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病人手术后需要进行缝针处理,如果缝针部位被其它东西接触到,势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支撑杆1通过转动杆8的支撑,将上袋片15中间处悬空支撑起来,避免上袋片15接触到病人的缝针部位;支撑板9给予转动杆8足够的支撑力,平衡杆6可以让支撑杆1将上袋片15悬空支撑起到一定高度;如果在不需要将上袋片15悬空支撑起来时,可以将平衡杆6和支撑杆1依次拆卸下来,并且推动转动杆8往一侧放置,可以避免影响病人活动或医生的工作;多组第三连接构件13组合,可以更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方便医生的工作;上袋片15上设置多组第一连接构件3和第四连接构件14,方便掀起上袋片15不同的位置,方便帮病人做手术;调整平衡杆6第二卡扣16扣压在支撑杆1的位置,能够调节两支撑杆1的支撑高度;第一连接构件3、第二连接构件11和第四连接构件14为魔术贴,方便医生操作上袋片15;第三连接构件13、第五连接构件和第六连接构件为拉链,一方面方便医生医生操作上袋片15和下袋片2,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上袋片15和下袋片2之间存在缝隙而漏风,使得病人着凉;pvc材料做成的支撑杆1、第一卡扣7、平衡杆6、第二卡扣16、转动杆8、支撑板9和第一铰链10可以便于医生对此部分进行消毒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