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9099发布日期:2019-11-29 16:39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醒酒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酒杯结构有关,尤指一种具有醒酒效果的酒杯。



背景技术:

酒(尤指葡萄酒)在饮用前,若先经过醒酒的处理,将能激发酒的香气以及软化酸涩的口感,进而使酒喝起来更加醇美。醒酒的原理为在于使酒液接触空气而令其适度的氧化,因此市面上出现的醒酒器皆以此原理进行结构设计。

惟现在市面上的各式醒酒器由于具有不同的流道形状设计,形成非常复杂的结构型式,因而造价不菲,且公知的醒酒器通常为酒瓶或酒杯的外的装独立装置,必须先将其安装在酒瓶或酒杯上才能使用,因而不甚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醒酒杯结构,其利用杯子内侧的凸肋阻碍杯内酒液的流动,藉此激荡酒液以增加接触空气的面积,进而达到醒酒的功效。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醒酒杯结构,其包括有:

一底壁;

一环壁,其底端连接所述底壁且围成一用以盛酒的容室;所述环壁的形状自其底端朝上呈渐扩而后呈渐缩;

复数凸肋,其一体成形地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壁的内周,其中各凸肋上下延伸,且朝同一侧向形成弯弧状;

前述所述底壁、所述环壁及所述凸肋的材质为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环壁的顶端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朝内伸出一第一卡合部,且所述环壁的外周上于其底端与最大外径处的间设有一环沟,所述环壁的内周上对应所述环沟的位置形成相对凸起状,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环沟在形状上相对应,藉此可将一个醒酒杯以其第一卡合部嵌卡于另一个醒酒杯的环沟,以串接相邻的醒酒杯。

于一实施例中,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更包括有一脚座,其顶端设有一上结合部,底端设有一下结合部,其中所述上结合部呈凹状并具有一上环缘,所述上环缘的内侧朝内伸出一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可与所述环壁的环沟相嵌;所述下结合部呈凹状并具有一下环缘,所述下环缘的外侧朝外伸出一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可与所述环壁的第一卡合部相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酒杯构造就可以实施醒酒,无须藉助复杂的器材帮助醒酒,使用上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用于醒酒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用于醒酒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用于醒酒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堆叠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堆叠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堆叠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醒酒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的一底壁11、一环壁12及复数凸肋13,其中所述环壁12的底端连接所述底壁11,据此围成一用以盛酒的容室14。所述环壁12的形状自其底端朝上呈渐扩而后呈渐缩,使其最大外径的位置发生在顶、底两端之间。

承上,所述环壁12的内周设有复数个一体成形的凸肋13,各凸肋13上下延伸且呈间隔设置,并朝同一侧向形成弯弧状。如图2所示,各凸肋13于所述环壁12的内周上形成凸起状,使所述环壁12的内周不为平整面。

藉由上述结构,当酒倒入所述容室14,且使用者摇晃酒杯时,酒液会沿着所述环壁12的内周产生回旋的流动,此时各凸肋13会阻碍酒液的流动,使酒液在撞击各凸肋13后的整体流动状況较为不顺畅,且产生较为破碎的浪花,据此增加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达到醒酒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酒杯构造就可以实施醒酒,无须藉助复杂的器材帮助醒酒,使用上极为便利。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为以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为基础,界定所述环壁12的顶端形成有一开口121,所述开口121的内侧朝内伸出一呈环状的第一卡合部122;另一方面,所述环壁12的外周上于其底端与最大外径处之间设有一环沟15,而所述环壁12的内周上对应所述环沟15的位置则形成相对凸起状。

藉由上述结构,当酒倒入所述容室时,如图4所示,从所述容室14中间落下的酒液在撞击底壁11后会朝两侧散开,随后撞击所述环沟15于所述环壁12内周所形成的凸起部分,因而产生阻碍流动并激起浪花的效果;另一方面,沿所述环壁12内周流下的酒液也向下撞击所述环沟15于所述环壁12内周所形成的凸起部分,同样产生阻碍流动并激起浪花的效果,据此可增加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达到醒酒的功效。

再者,当使用者摇晃酒杯时,如图5所示,酒液会沿着所述环壁12的内周产生回旋的流动,除了藉由酒液撞击各凸肋13而产生醒酒效果的外,所述环沟15于所述环壁12内周所形成的凸起部分更可阻碍酒液的回旋流动,以形成分开的两股回流,此二回流更进一步地彼此撞击干扰,因而激起浪花以增加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达到醒酒的功效。

此外,前述所述第一卡合部122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环沟15凹陷的形状相合,据此可如图6所示地将一个醒酒杯1a以其第一卡合部122嵌卡于另一个醒酒杯1b的环沟15,而将相邻的醒酒杯彼此串接。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为以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为基础,更增加有一脚座2。所述脚座2的顶端设有一上结合部21,其呈凹状并具有一上环缘22,所述上环缘22的内侧朝内伸出一第二卡合部221。上述所述第二卡合部221可与所述环壁12的环沟15相嵌,藉此可如图8所示地将酒杯与脚座以环沟15与第二卡合部221嵌合固定,进而构成高脚杯的结构型态。

又所述脚座2的底端设有一下结合部23,所述下结合部23呈凹状并具有一下环缘24,所述下环缘24的外侧朝外伸出一第三卡合部241。上述所述第三卡合部241可与所述环壁12的第一卡合部122相嵌,藉此可如图9所示地将两个已构成高脚杯型态的结构以彼此的第三卡合部241与第一卡合部122嵌合,进而达成串接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