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2509发布日期:2019-10-19 02:5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



背景技术:

目前,床是所有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了。

现有的技术中,床通常包括靠背以及床板,靠背直接靠在室内的墙体上,床板通常为一体化的结构,重量大,占用空间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床板为一体化的结构,再加上其自身重量较大,所以导致床板的搬运较为麻烦,而且现有的床板通常没有设置额外的储物空间,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并设有额外储物空间的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包括:

床板,所述床板由主体和副体拼接组成;

设于所述主体一侧的挂件;

设于所述副体上的、与所述挂件相适配的接件,所述挂件挂接在所述接件上;

所述主体由床体和床面板组成;

所述床体上开设有置物腔室,所述床体的两相对侧的端角处安装有呈三角形状的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水平设置;

所述床体两侧相对设置有呈L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床体的端部;所述置物腔室的两相对侧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位于所述置物腔内壁的端部;

以及,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固定条上的铰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床进行安装时,将主体抬起,使挂件与接件相挂合,实现主体与副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形成床板;当床进行输送时,抬起主体,使挂件从接件与副体之间抽离出,便实现了将床板拆分为主体和副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床板运送的目的;床面板搭接在第一搭接板上组装形成主体,安装板以及固定条为铰接组件的安装建立基础;铰接组件的设定,床面板逆时针转动置物腔室打开,床面板顺时针转动置物腔室封闭;通过床体以及床面板的设置,使床具有可隐藏式的置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组件包括:

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床体中部一侧的、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固定条远离所述置物腔室侧壁中部一侧的第一活动柄;

以及,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床体中部一侧的、另一端转动装配于所述固定条靠近所述置物腔室侧壁中部一侧的第二活动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床面板打开时,第一活动柄以及第二活动柄均相对固定条顺时针转动;当床面板关闭时,第一活动柄以及第二活动柄均相对固定条逆时针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柄与所述安装板的转动装配处,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柄与所述固定条的转动装配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床面板打开时,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在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对床面板进行支撑,使床面板处于稳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上与所述副体拼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拼接面,所述副体上与所述主体拼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拼接面;

所述挂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一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挂板;

在所述挂板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挂板朝向所述第一拼接面一侧的第一连接部;

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挂板一侧的、贴合于所述第一拼接面上的第一固定板;

所述接件包括:

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平行的、与所述第二拼接面相间隔设置的接板;

在所述接板两相对边相对设置的、设于所述接板朝向所述第二拼接面一侧的第二连接部;

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接板一侧的、贴合与所述第二拼接面上的第二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为挂件与第一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建立基础,当挂件与接件相挂合时,挂板与接件相贴合,第一连接部抵压在挂件上;第二固定板为接件与第二床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建立基础;当接件与挂件挂合时,接板与挂板相贴合,第二连接部对第一连接部进行承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挂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板之间均呈钝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挂件与接件之间的挂合,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挂件与接件之间在挂合时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拼接面与所述第二拼接面均设置为竖直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设定便于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进行制作加工,从而提高第一床体以及第二床体在制作加工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还包括提起件;所述提起件的一端固设在所述床面板靠近所述副体的一端,所述提起件的另一端贴在所述床面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起件为手动转动床面板提供一个手持位置,便于将床面板进行转动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弹片或弹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选择不同的第二弹性件,从而保证了弹性件选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对床进行安装时,将主体抬起,使挂件与接件相挂合,实现主体与副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形成床板;当床进行输送时,抬起主体,使挂件从接件与副体之间抽离出,便实现了将床板拆分为主体和副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床板运送的目的;床面板搭接在第一搭接板上组装形成主体,安装板以及固定条为铰接组件的安装建立基础;铰接组件的设定,床面板逆时针转动置物腔室打开,床面板顺时针转动置物腔室封闭;通过床体以及床面板的设置,使床具有可隐藏式的置物空间;

2.当床面板打开时,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在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对床面板进行支撑,使床面板处于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床面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床面板关闭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床面板关闭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墙体与靠背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11、床体;111、第一搭接板;112、第二搭接板;113、固定条;12、床面板;121、安装板;2、副体;3、靠背;4、挂件;41、挂板;42、第一连接部;43、第一固定板;5、接件;51、接板;52、第二连接部;53、第二固定板;6、墙体;7、预埋螺栓;8、螺母扣;9、铰接组件;91、第一活动柄;92、第二活动柄;93、弹性件;10、提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置物空间的模块化组合床,包括:主体1、副体2、靠背3、挂件4以及接件5。主体1以及副体2均设置为矩形体状,主体1上与副体2相连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拼接面,副体2与主体1相连接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拼接面;挂件4安装在第一拼接面上,接件5安装在第二拼接面上,接件5与挂件4挂合相适配;靠背3呈矩形体状,墙体6上安装有预埋螺栓7,靠背3上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供预埋螺栓7穿过的通孔,预埋螺栓7穿过通孔与螺母扣8螺纹装配,螺母扣8上以攻丝的方式开设有与预埋螺栓7上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预埋螺栓7共两个。当进行床板的组装时,将靠背3通过预埋螺栓7以及螺母扣8固定在墙体6上,将挂件4挂合在接件5上,使主体1以及副体2组合形成床板;当拆除床板时,向上搬动主体1,使挂件4从接件5中抽离出以解除接件5与挂件4之间的挂合,从而解除主体1与副体2之间连接固定。

第一拼接面与第二拼接面均垂直设置,一方面便于主体1以及副体2的加工制作,另一方面便于对挂件4以及接件5的安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挂件4包括:挂板41、第一连接板51以及第一固定板43。挂板41呈矩形体状,挂板41与第一拼接面相间隔设置,挂板41竖直设置;第一连接板51呈矩形体状,第一连接板51相对于挂板41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板51在挂板41朝向第一拼接面一侧的横向两端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51远离挂板41的一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43,第一固定板43呈矩形体状,第一固定板43通过三个螺栓固定在主体1上。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接件5包括:接板51、第二连接板51以及第二固定板53。接板51呈矩形体状,接板51与第二拼接面相间隔设置,接板51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板51呈矩形体状,第二连接板51相对于接板5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板51在接板51朝向第二拼接面二侧的横向两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板51远离接板51的二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板53,第二固定板53呈矩形体状,第二固定板53通过三个螺栓固定在副体2上。挂件4与接件5挂合时,挂板41与接板51相贴合,第一连接板51抵压在第二连接板5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51与挂板4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连接板51与接板51之间的角度均设置为1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51与挂板4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连接板51与接板51之间的角度均还可设置在90度至119度之间或121度至179度之间。

本实施例中,挂件4以及接件5均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拼接面的两端以及第二拼接面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挂件4以及接件5均还可以设置为3个、4个、5个、6个或7个。

主体1包括呈矩形体状的床体11和呈矩形体状的床面板12;置物腔室呈矩形体状并开设在床体11上;第一搭接板111与置物腔室底部相平行设置。第一搭接板111通过螺栓安装在主体1上部的四个端角处,床体11一相对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搭接板112,第二搭接板112呈L形,第二搭接板112位于两第一搭接板111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铰接组件9包括:第一活动柄91、第二活动柄92以及弹性件93。第一活动柄91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装配在安装板121远离床体11中部一侧,第一活动柄9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装配在固定条113远离置物腔室此笔中部一侧,第一活动柄91呈腰圆形;第二活动柄92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装配于安装板121靠近床体11中部一侧,第二活动柄9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装配在固定条113靠近置物腔室侧壁中部的一侧,第二活动柄92呈腰圆形;弹性件93的一端钩接在第一活动柄91与安装板121的转动装配处,弹性件93的另一端钩接在第二活动柄92与固定条113的转动装配处。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93设置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93还可以设置为弹片或弹块。当床面板12打开时,弹簧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对床面板12进行支撑。

结合图1所示,提起件10设置为布条;布条呈椭圆形;提起件1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床面板12固定时与靠近副体2的一端,提起件10的另一端放置在床面板12上;便于将床面板12进行打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床板的组装时,第一步:将靠背3通过两个预埋螺栓7以及两个螺母扣8固定在墙体6上; 第二步:抬起主体1,将挂件4挂合在接件5上,使主体1以及副体2组合形成床板;第三步:将主体1抵靠在靠背3上;当拆除床板时,向上搬动主体1,使挂件4从接件5中抽离出以解除接件5与挂件4之间的挂合,从而解除主体1与副体2之间连接固定,旋拧螺母扣8便可解除对靠背3的固定;当床面板12打开时,弹簧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对床面板12进行支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