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工作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9268发布日期:2019-11-06 00:0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车用工作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工作梯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工作梯主要分为固定式工作梯和移动式工作梯。其中,移动式工作梯又可以分为可折叠式工作梯和卡接式工作梯。可折叠式工作梯通过销轴转动,当工作梯左支腿和右支腿打开到预设角度后,再通过在销轴处增加机械限位。卡接式工作梯一般为H型,在梯体上焊接挂钩,当需要用到工作梯时,取出工作梯,并将梯体上的挂钩卡接到车身上。因此,现有的车用工作梯存在安装结构繁琐、使用过程复杂的缺陷,并且实用性、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工作梯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包括第一扶手、第二扶手和主梯;

所述第一扶手设置于车身的顶部;

所述第二扶手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车身的尾部之间;

所述主梯包括梯体、折叠控制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梯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由所述车身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之间,所述折叠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梯体和所述车身的侧面连接,所述梯体能够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远离所述车身,以处于工作状态,或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紧贴所述车身,以处于折叠状态,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且能够在所述梯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固定所述梯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一副梁;

所述第一主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身的顶部,且所述第一主梁的中部与所述车身的顶部存在间隔;

所述第一副梁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扶手包括第二主梁;

所述第二主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身的顶部,且所述第二主梁的中部与所述车身的顶部存在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控制组件包括连接座和连杆;

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

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座旋转,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梯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梯体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梯体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销孔和第三销孔,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四销孔,所述折叠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

所述第一销轴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销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销孔的内部,以使所述连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销孔相对于所述第一销轴转动;

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四销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销孔的内部,以使所述连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销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销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插销和链条;

所述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且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链条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销,且所述链条能够绕过所述梯体,以使所述插销设置于所述定位孔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梯体包括封闭形梁和多根横梁;

所述封闭形梁包括第一长梁和第二长梁,所述第一长梁和所述第二长梁相对设置,且由所述车身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底部;

多根所述横梁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长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长梁。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控制组件设置有M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M个所述折叠控制组件中M/2个所述折叠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长梁和所述车身的侧面连接,M/2个所述折叠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长梁和所述车身的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设置有N个,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N个所述定位组件中N/2个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且位于与所述第一长梁对应的位置处,N/2个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且位于与所述第二长梁对应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和车用工作梯,所述车用工作梯设置于所述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包括第一扶手、第二扶手和主梯。所述第一扶手设置于车身的顶部,所述第二扶手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车身的尾部之间。所述主梯包括梯体、折叠控制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梯体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由所述车身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之间,所述折叠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梯体和所述车身的侧面连接,所述梯体能够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远离所述车身,以处于工作状态,或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紧贴所述车身,以处于折叠状态,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侧面,且能够在所述梯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固定所述梯体。另外,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将所述车用工作梯设置于车身,组成带有车用工作梯的车辆。在需要使用所述车用工作梯时,只需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使所述梯体远离所述车身,以处于工作状态,使用完成之后,通过所述折叠控制组件,使所述梯体紧贴所述车身,以处于折叠状态即可。相对于现有的车用工作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具有安装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便捷的优势,并且实用性、功能性较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工作梯(梯体处于折叠状态)设置于车身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用工作梯设置于车身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梯(梯体处于工作状态)设置于车身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大图

图标:10-车用工作梯;100-第一扶手;110-第一主梁;120-第一副梁;200-第二扶手;210-第二主梁;300-主梯;310-梯体;311-封闭形梁;3111-第一长梁;3112-第二长梁;312-横梁;320-折叠控制组件;321-连接座;322-连杆;323-第一销轴;324-第二销轴;330-定位组件;331-定位座;332-插销;333-链条;2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工作梯10,该车用工作梯10包括第一扶手100、第二扶手200和主梯300。

其中,第一扶手100设置于车身20的顶部,第二扶手200设置于车身2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扶手100与车身20的尾部之间。主梯300包括梯体310、折叠控制组件320和定位组件330,梯体31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由车身20的顶部延伸至车身20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扶手100和第二扶手200之间,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梯体310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梯体310能够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远离车身20,以处于工作状态,或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紧贴车身20,以处于折叠状态,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能够在梯体310处于折叠状态时固定梯体3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中,车身20的侧面统一指代车身20的左侧面,或统一指代车身20的右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扶手100可以包括第一主梁110和第一副梁120。第一主梁1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身20的顶部,且第一主梁110的中部与车身20的顶部存在间隔。实际实施时,第一主梁110位于车身20的顶部的靠近车身20侧面的位置处。第一副梁120一端与第一主梁110连接,另一端与车身20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副梁120的设置数量为四根,四根第一副梁120等间隔设置于第一主梁110和车身20的顶部之间。

同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扶手200包括第二主梁210,第二主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身20的顶部,且第二主梁210的中部与车身20的顶部存在间隔。实际实施时,第二主梁210位于车身20的顶部的靠近车身20侧面的位置处。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扶手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副梁,同样,第二副梁一端与第二主梁210连接,另一端与车身20的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梯体310可以包括封闭形梁311和多根横梁312。封闭形梁311包括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相对设置,且第一长梁3111靠近车身20的首部,第二长梁3112靠近车身20的尾部,此外,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由车身20的顶部延伸至车身20的底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实施时,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的长度可以根据车身20的高度具体设定。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根横梁312以等间距线性阵列的排列方式设置于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之间,且一端连接于第一长梁31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长梁3112。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实施时,横梁312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车身20的高度具体设定,也即,根据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的长度具体设定。

请结合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控制组件320包括连接座321和连杆322。连接座321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连杆322一端与连接座321连接,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座321旋转,另一端设置于梯体310,且能够相对于梯体310旋转。实际实施时,折叠控制组件320可以设置M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M个折叠控制组件320中,M/2个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第一长梁3111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另M/2个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第二长梁3112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为4,也即,折叠控制组件320设置有4个,其中,2个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第一长梁3111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另2个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第二长梁3112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

此外,实际实施时,可以在梯体310上设置第一销孔,连杆32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销孔和第三销孔,连接座321上设置第四销孔,同时,折叠控制组件320还包括第一销轴323和第二销轴324。第一销轴323一端设置于第一销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销孔的内部,以使连杆322能够通过第二销孔相对于第一销轴323转动。第二销轴324的一端设置于第四销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第三销孔的内部,以使连杆322能够通过第三销孔相对于第二销轴324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使用车用工作梯10时,使用者可以手持梯体310,将梯体310往远离车身20的方向拉拽,此时,连杆322通过第二销孔相对于第一销轴323转动,同时,通过第二销孔相对于第一销轴323转动,使得梯体310远离车身20,以处于工作状态。当使用完成之后,使用者再手持梯体310,将梯体310往靠近车身20的方向推动,此时,连杆322通过第二销孔相对于第一销轴323转动,同时,通过第二销孔相对于第一销轴323转动,使得梯体310紧贴车身20,以处于折叠状态。相对于现有的车用工作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10具有安装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便捷的优势,并且实用性、功能性较强。

为了便于处于折叠状态时梯体310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工作梯还设置有定位组件330,定位组件330包括定位座331、插销332和链条333。定位座331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定位座331上设置有定位孔。链条333一端连接于定位座331,另一端连接于插销332,且链条333能够绕过梯体310,以使插销332设置于定位孔的内部。实际实施时,定位组件330设置有N个,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个定位组件330中N/2个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位于与第一长梁3111对应的位置处,另N/2个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位于与第二长梁3112对应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N为2,也即,定位组件330设置有2个,其中,1个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位于与第一长梁3111对应的位置处,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定位组件330定义为第一定位组件,另1个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位于与第二长梁3112对应的位置处,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定位组件330定义为第二定位组件。可以理解的是,当梯体3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定位组件的链条333能够绕过第一长梁3111,以使插销332设置于其定位座331上设置的定位孔的内部,同样,第二定位组件的链条333能够绕过第二长梁3112,以使其插销332设置于其定位座331上设置的定位孔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长梁3111和第二长梁3112上设置固定孔。当梯体310处于折叠状态时,以第一定位组件为例,第一定位组件的链条333可以穿过第一长梁3111上设置的固定孔,以使其插销332设置于其定位座331上设置的定位孔的内部,同样,第二定位组件的链条333可以穿过第一长梁3111上设置的固定孔,以使其插销332设置于其定位座331上设置的定位孔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20(图中未示出)和上述车用工作梯10,车用工作梯10设置于车身20上。可以理解的是,车用工作梯10可以设置于车身20的任意侧面,也可以同时设置于车身20的两个侧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10包括第一扶手100、第二扶手200和主梯300。第一扶手100设置于车身20的顶部,第二扶手200设置于车身2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扶手100与车身20的尾部之间。主梯300包括梯体310、折叠控制组件320和定位组件330,梯体31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由车身20的顶部延伸至车身20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扶手100和第二扶手200之间,折叠控制组件320分别与梯体310和车身20的侧面连接,梯体310能够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远离车身20,以处于工作状态,或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紧贴车身20,以处于折叠状态,定位组件330设置于车身20的侧面,且能够在梯体310处于折叠状态时固定梯体310。另外,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将车用工作梯10设置于车身20,组成带有车用工作梯10的车辆。在需要使用车用工作梯10时,只需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使梯体310远离车身20,以处于工作状态,使用完成之后,通过折叠控制组件320,使梯体310紧贴车身20,以处于折叠状态即可。相对于现有的车用工作梯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工作梯10具有安装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便捷的优势,并且实用性、功能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