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6086发布日期:2019-11-25 21:4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锅盖,应用于煎烤器等烹饪设备中。锅盖的形状层出不穷,有常见的圆状、方状,也有不规则的个性化形状,通常还带有一定的弧度。

锅盖的主要作用是焖煮锅内物质,并起到防止锅内物质因受热等因素引起的液体飞溅,蒸汽外逸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防止外物掉入,保护锅内物质的好处。现有技术中,煎烤器锅盖与锅体有一些新型组合,如锅体下方安装座体,锅盖通过枢接在座体上与座体设计为一体式,翻转锅盖可以实现盖合或分离并能连接着座体,但是,这种煎烤器在盖合时锅盖常常没有可以扣合、扣紧的位置,造成无法携带携带、携带不便的问题,还存在待改良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既满足锅盖与座体紧密地扣合,可携带出门旅行,又能半扣合在座体上,便于烹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包括锅盖和座体,锅盖和座体结合形成扣合部和枢接部,扣合部和枢接部分别位于煎烤器的前端和后端,锅盖通过枢接部实现在座体上的翻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合部包括倒钩和阶梯槽,所述倒钩凸设于所述锅盖上,所述阶梯槽对应倒钩的位置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阶梯槽包括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沟槽,所述倒钩在对应所述第一阶梯面的位置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的宽度大于所述倒钩的宽度,所述第一阶梯面供所述卡齿抵靠,所述第二阶梯面凸设于所述第一阶梯面下方,所述倒钩由可受力形变的材质制成,所述沟槽内凹形成在所述第二阶梯面下方,形变后的所述倒钩带动卡齿离开所述第一阶梯面,所述倒钩绕过所述第二阶梯面且钩扣于所述沟槽中。

进一步,所述倒钩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握把。

进一步,所述扣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以上。

进一步,所述单个倒钩上的卡齿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第二阶梯面向下倾斜,倾斜的角度区间为5°-45°。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枢接部使锅盖能够翻转结合在座体上,当锅盖翻转至座体上时,因为卡齿的宽度大于倒钩的宽度,所以卡齿最先抵靠在第一阶梯面上,从而锅盖未与座体完全扣合,即半扣合在座体上,此时适用于烹饪的时候锅盖随时掀开或焖煮,随后,在半扣合的基础上再掰动倒钩,由于倒钩的材料可受力形变,所以倒钩形变后的卡齿不受第一阶梯面限位,从而锅盖继续向下,倒钩钩扣入沟槽中,实现锅盖和座体紧密扣合,此时适用于携带出门。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扣合状态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半扣合状态半剖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合状态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合状态半剖图;

图7是图6中b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锅盖,2-座体,3-枢接部,31-枢轴,32-轴孔,4-扣合部,41-倒钩,42-卡齿,43-阶梯槽,431-第一阶梯面,432-第二阶梯面,433-沟槽,5-握把。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煎烤器的锅盖与座体扣合结构,参阅图1-7,包括锅盖1和座体2,锅盖1和座体2结合形成枢接部3和扣合部4,扣合部4和枢接部3分别位于煎烤器的前端和后端。

枢接部3包括枢轴31和轴孔32,枢轴31设于锅盖1上,轴孔32对应枢轴31两端的位置设于座体2上,锅盖1通过枢轴31插入轴孔32实现在座体2上的翻转。

所述扣合部4包括倒钩41和阶梯槽43,所述倒钩41凸设于所述锅盖1上,所述阶梯槽43对应倒钩41的位置设于所述座体2上,所述阶梯槽43包括第一阶梯面431、第二阶梯面432和沟槽433,所述倒钩41在对应所述第一阶梯面431的位置设有卡齿42,所述卡齿42的宽度大于所述倒钩41的宽度,所述第一阶梯面431供所述卡齿42抵靠。

所述第二阶梯面432凸设于所述第一阶梯面431下方,所述倒钩41由可受力形变的材料制成,塑料是可形变的材料之一,其强度合适,易获取,是倒钩41的最佳用材。

所述沟槽433内凹形成在所述第二阶梯面432下方,形变后的所述倒钩41带动卡齿42离开所述第一阶梯面431,所述倒钩41绕过所述第二阶梯面432且钩扣于所述沟槽433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枢接部3使锅盖1能够翻转结合在座体2上,当锅盖1翻转至座体2上时,因为卡齿42的宽度大于倒钩41的宽度,所以卡齿42最先抵靠在第一阶梯面431上,从而锅盖1未与座体2完全扣合,即半扣合在座体2上,此时适用于烹饪的时候锅盖1随时掀开或焖煮,所述单个倒钩41上的卡齿42的数量为两个,增加了第一阶梯面431上的受力面积,半扣合效果更佳。随后,在半扣合的基础上再掰动倒钩41,由于倒钩41的材质可受力形变,所以倒钩41形变后的卡齿42不受第一阶梯面431限位,从而锅盖1继续向下,倒钩41钩扣入沟槽433中,实现锅盖1和座体2紧密扣合,此时适用于携带出门。为了方便携带出门,锅盖1上还设有握把5。

为了使倒钩41易绕过第二阶梯面432而钩扣入沟槽433中,所述第二阶梯面432向下倾斜,倾斜的角度区间为5°-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以上,使扣合更加紧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