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082发布日期:2020-01-24 11:1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梯。



背景技术:

梯子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应用到,人们可以借助梯子爬上爬下,能够接触到不方便触及的地方。

由于梯子占用空间较大,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折叠梯,方便存储。

市场上的折叠梯,两梯节之间多使用螺栓实现转动连接,在固定时,拧动螺栓,通过螺栓的压紧力对各梯节进行固定,在需要活动时,需松动螺栓,固定梯子和活动梯子时都需要通过拧动螺栓来实现,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折叠梯,解决了现有折叠梯转动或固定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折叠梯,包括:

梯节,所述梯节至少包括两个;

连接部,相邻的所述梯节通过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

锁紧件,相邻的所述梯节通过所述锁紧件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设有第一齿槽;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设有凹槽;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方形通孔;

所述锁紧件包括: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第二齿槽和方形凸台,所述第二齿槽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所述方形凸台能够与所述方形通孔相配合;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设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凹槽卡和,所述第二锁紧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锁紧件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一锁紧件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二锁紧件,所述螺栓和所述螺纹孔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梯节包括:

边杆,所述边杆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横杆,所述横杆固定在相对设置的边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第一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二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杆状结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杆状结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杆状结构之间有间隙;

第三杆状结构,所述第三杆状结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的第二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三杆状结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杆状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杆状结构之间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圆台、方形凸台以及圆柱凸台;

所述方形凸台位于圆台和圆柱凸台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齿槽设置在所述圆台上,位于所述圆台与所述方形凸台相连一侧;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圆柱凸台上,位于所述圆柱凸台与方形凸台相连相对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件的卡扣一侧内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件的卡扣对侧设有沉头孔,所述螺栓的螺帽能够陷入所述沉头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件侧面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设有第二凸台;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凸台内;

所述第二锁紧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凸台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折叠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梯,通过多个转动连接的梯节组成,在闲置时候,可以折叠至足够小的状态,便于放置,节省空间,且便于携带;而在使用时,由于具有梯节之间具有充分的转动性,通过转动可变形为人字梯、登高梯、平台梯以及完全伸展固定后,呈水平状态还可以作为浮梯使用,实现了多种功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梯各相连的梯节之间通过连接部和锁紧件连接,实现转动和相对固定。

弹性件位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锁紧件之间,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锁紧件有分离的趋势,通过螺栓的传动,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有靠近的趋势。这样通过所述弹性件轴向的弹力,让所述第二齿槽与第一齿槽相啮合,从而获得垂直于轴向的力,相对固定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通过与方形通孔相配合的方形凸台,固定第三连接部,而第三连接部位于梯节上,继而使相邻两梯节相对固定。

在需要活动梯节时,通过所述把手转动第二锁紧件,使所述卡扣转动到所述凹槽位置,此时按压所述第二锁紧件,让所述弹性件压缩,从而使所述第一锁紧件在轴向上有了窜动的空间,继而使啮合的齿槽分离,此时垂直于轴向上的力消失,第一锁紧件可转动,从而第三连接部也可以转动,实现相邻两梯节环绕锁紧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梯,在需要固定梯节时,只需要简单的转动第二连接件,齿槽会自动相啮合;在需要活动梯节时,只需要简单的转动和按压第二连接件,可以使啮合的齿槽分离,让两梯节可转动。该实用新型从固定状态到转动状态,以及从转动状态到固定状态的变化更加简单,克服了普通折叠梯操作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多功能折叠梯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多功能折叠梯连接部及锁紧件示意图;

图3多功能折叠梯第一连接部示意图;

图4多功能折叠梯第二连接部示意图;

图5多功能折叠梯第三连接部示意图

图6多功能折叠梯第一锁紧件示意图;

图7多功能折叠梯第二锁紧件带卡扣面示意图;

图8多功能折叠梯第二锁紧件带沉头孔面示意图;

图9多功能折叠梯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0多功能折叠梯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1多功能折叠梯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12多功能折叠梯第三种形状态示意图。

其中,梯节1、连接部2、锁紧件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6、第一锁紧件7、第二锁紧件8、弹性元件9、螺栓10、套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在市场上的折叠梯,可以轻松的解决梯子由于长度固定导致的储存问题,但是这些折叠梯各梯节之间的连接件设计的很复杂,在折叠或者展开固定的过程中需要拧动螺栓,通过螺栓的压紧力固定两梯节,对于使用者来说,大大减少了折叠梯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梯,在展开或者折叠固定使用过程中只需要转动与弹性件相连的部件,通过改变凹槽和卡扣的配合和弹性件的作用力,改变齿槽的啮合状态,从而达到固定与活动梯节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多功能折叠梯,如图1~12所示,包括:梯节1、连接部2和锁紧件3。

所述梯节1至少包括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梯节1的数量;

相邻的梯节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2实现转动连接;并通过所述锁紧件3相对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和第三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4外侧设有第一齿槽402,所述第一连接部4设有第一通孔403;所述第一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外侧设有凹槽502,所述第二连接部5设有第二通孔503;所述第三连接部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6设有方形通孔601;

所述锁紧件3包括:第一锁紧件7、第二锁紧件8和弹性件9。所述第一锁紧件7具有第二齿槽702和方形凸台703,所述第二齿槽702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所述第一齿槽402啮合,所述方形凸台703能够与所述方形通孔601相配合,所述第一锁紧件7能够插入到第一通孔403与第二通孔503之中;所述第二锁紧件8设有卡扣802,所述卡扣802能够与所述凹槽502卡和,所述第二锁紧件8能够与所述第一锁紧件7相连接;所述弹性件9位于所述第二锁紧件8与第二连接部5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二锁紧件8可旋转;从转动状态转换为固定状态时,在弹性件9的弹力下,第二连接部4与第二锁紧件8有分离的趋势,所述第二锁紧件8能够与所述第一锁紧件7相连接,带动所述第一锁紧件7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有靠近的趋势。这样通过所述弹性件9轴向的弹力,让所述第二齿槽702与第一齿槽402相啮合,从而获得垂直于轴向的力,相对固定第一锁紧件7,第一锁紧件7通过与方形通孔601相配合的方形凸台703,固定第三连接部6,而第三连接部6位于梯节1上,继而使相邻两梯节1固定。

从固定状态转换为转动状态时,通过把手801转动第二锁紧件8,使卡扣802转动到凹槽502位置,此时按压所述第二锁紧件8,让弹性件9压缩,从而使第一锁紧件7在轴向上有了窜动的空间,继而使啮合的齿槽分离,此时垂直于轴向上的力消失,第一锁紧件7可转动,从而第三连接部6也可以转动,实现相邻两梯节环绕锁紧件转动。

现在市场上的折叠梯,多使用螺栓固定两梯节,从转动状态到固定状态,以及从固定状态到转动状态的变化,需要拧动螺栓来实现,这样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工具,而在使用现场往往缺少工具,或者需要额外携带工具,增加负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梯,从转动状态到固定状态,以及从固定状态到转动状态的变化只需要简单的转动和按压第二锁紧件8就可以实现,操作简单,并且不需要借助工具,大大简化了折叠梯的使用操作。

正是由于简便的固定与转动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梯,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将该多功能折叠梯折叠成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折叠至足够小的状态下,一方面便于收纳,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携带;

同时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折叠形成多种用途的梯子状态,如图9所示,完全展开,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梯子的长度,以形成登高梯,实现登高,如完全展开并呈水平状态,可以作为浮梯使用,用于搭成简易的桥。

折叠成如图10的状态,作为人字梯使用,也可折叠成如图11与图12的状态。从而实现一梯多用。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锁紧件3还包括螺栓10和套管11,所述第一锁紧件7设有螺纹孔705,所述第二锁紧件8设有第三通孔805,所述螺栓10贯穿所述第二锁紧件8的所述第三通孔805和所述套管11,所述螺栓10和所述螺纹孔705相连接。

通过螺栓10连接的第一锁紧件7与第二锁紧件8,便于拆卸维护。在固定时,在弹性件9的弹力下,所述第二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锁紧件8有分离的趋势,通过螺栓10的传动,拉动所述第一锁紧件7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有靠近的趋势。这样通过所述弹性件9轴向的弹力,让所述第二齿槽702与第一齿槽402相啮合,从而获得垂直于轴向的力,使两梯节固定。

在活动梯节时,转动第二锁紧件8后,按压第二锁紧件8和螺栓10压缩弹性件9,通过螺栓10的传动,让所述第一锁紧件7在轴向上有了窜动的空间,继而使啮合的齿槽分离,此时垂直于轴向上的力消失,两梯节可转动。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8所示所述梯节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边杆101,以及边杆101之间的横杆102。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大的转动角度,采用了如下的设计:所述连接部2还包括:第一杆状结构404、第二杆状结构504以及第三杆状结构602;所述第一杆状结构404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101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杆状结构404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连接;所述第二杆状结构504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101的第一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杆状结构504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所述第一杆状结构404与所述第二杆状结构504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三杆状结构602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边杆10的第二端部连接,且所述第三杆状结构60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6;所述第三杆状结构602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杆状结构404与所述第二杆状结构504之间间隙。

第三杆状结构602能够通过第一杆状结构404与第二杆状结构504之间间隙,保证了在转动梯节1时,其转动角度可以尽量的扩大,以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锁紧件7包括圆台701、方形凸台703以及圆柱凸台704;所述方形凸台703位于圆台701和圆柱凸台704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齿槽702设置在所述圆台701上,位于所述圆台701与所述方形凸台703相连一侧;所述螺纹孔705设置在所述圆柱凸台704上,位于所述圆柱凸台704与方形凸台703相连相对一侧。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弹性件9的固定和定位,所述第二锁紧件8的卡扣802一侧内部设有环形凹槽804,所述弹性件9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804内。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锁紧件8的卡扣802对侧设有沉头孔803,所述螺栓10的螺帽能够陷入所述沉头孔803内。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第二锁紧件8的转动,所述第二锁紧件8侧面设有把手801,通过把手801的设置。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外侧设有第一凸台401,所述第二连接部5外侧设有第二凸台501;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7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凸台401;所述第二锁紧件8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凸台501;通过凸台的设置,便于第一锁紧件7与第二锁紧件8的定位;方便两齿槽的啮合,以及卡扣802与凹槽502的配合。

在固定时,所述第二连接部5与所述第二锁紧件8有分离的趋势,通过螺栓10的传动,使所述第一锁紧件7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有靠近的趋势。这样通过所述弹性件9轴向的弹力,让所述第二齿槽702与第一齿槽402相啮合,从而获得垂直于轴向的力,使两梯节固定。

在需要活动梯节时,通过所述把手801转动第二锁紧件8,使所述卡扣802转动到所述凹槽502位置,此时按压所述第二锁紧件8,让所述弹性件9压缩,从而使所述第一锁紧件7在轴向上有了窜动的空间,继而使啮合的齿槽分离,此时垂直于轴向上的力消失,两梯节可转动。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边杆101以及横杆102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玻璃钢材料、碳纤维材料。

且所述边杆101以及横杆102可以为圆管结构、方管结构、椭圆结构、d型管结构等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杆状结构等,具体的本利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折叠梯,较现有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梯,在需要固定梯节时,只需要简单的转动第二连接件,齿槽会自动相啮合;在需要活动梯节时,只需要简单的转动和按压第二连接件,可以使啮合的齿槽分离,让两梯节可转动。该实用新型从固定状态到转动状态,以及从转动状态到固定状态的变化更加简单,克服了普通折叠梯操作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梯,通过多个转动连接的梯节组成,在闲置时候,可以简便的折叠至足够小的状态,便于放置,节省空间,且便于携带;而在使用时,由于具有梯节之间具有充分的转动性,并且固定状态和转动状态之间变化,所需的操作更加简单,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转动变形为人字梯、登高梯、平台梯以及完全伸展固定后,呈水平状态还可以作为浮梯使用,实现了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梯的连接件数量较少,将弹簧的弹力通过特定的结构转换为垂直于轴向的力,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