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内胆与外壳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382发布日期:2020-03-06 05:43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碗机内胆与外壳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碗机内胆与外壳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洗碗机内胆一般都多块内胆板组合形成,由于洗碗机内胆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无论是清洗时防止水花溅射还是加热烘干时减少热量散出,都是建议在内胆的密封性好的基础上,因此内胆的密封严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取决于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安装是否足够严密,现有技术中外壳与内胆多采用折边的形式进行卡接安装,但是这种安装方式会导致内胆的折边暴露在外壳外面,显得非常不雅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洗碗机内胆与外壳的安装结构,提升洗碗机内胆与外壳在安装时的美观性与密封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碗机内胆与外壳的安装结构,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与外壳组合安装,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内胆外围,所述内胆包括内胆上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上板的侧边边缘的内胆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外壳侧边边缘的壳体翻边,所述壳体翻边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表面,所述内胆加强筋与所述壳体翻边相互卡接完成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内胆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侧边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板顶部的侧边;

所述壳体翻边呈反s型设置于所述外壳侧边的边缘,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的侧边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夹板的侧边固定安装且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夹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板固定安装围成一个u型安装槽,所述第一折边卡接在所述u型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折边的底部紧贴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内胆加强筋包括第二加强板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的侧边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二加强板顶部的侧边;

所述壳体翻边呈t型设置于所述外壳侧边的边缘,包括第二夹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顶部侧边与所述第二夹板侧边固定安装;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折边穿过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折边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加强板顶部侧边。

优选的,所述插孔设置有多个且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板体上,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二折边一一对应卡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翻边还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一端侧边与所述第一夹板侧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顶部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u型板两端侧边存在弹力,所述第一夹板下压所述u型板扩大与所述外壳顶部侧边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板体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边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折边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插孔的孔口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折边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翻边还包括弧形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侧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胆加强筋还包括l型加强板,所述l型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内胆顶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底部侧边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内胆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壳体翻边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内胆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内胆1、外壳2、内胆加强筋3、第一加强板31、第一折边32、第二加强板33、第二折边34、l型加强板35、壳体翻边4、第一夹板41、第一固定板42、第一支撑板43、第二夹板44、第二固定板45、插孔46、u型板47、弧形板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洗碗机内胆1与外壳2的安装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内胆1和外壳2,所述内胆1与外壳2组合安装,所述外壳2罩设在所述内胆1外围,所述内胆1包括内胆1上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1上板的侧边边缘的内胆加强筋3,设置在所述外壳2侧边边缘的壳体翻边4,所述内胆加强筋3与所述壳体翻边4相互卡接完成所述内胆1与所述外壳2的安装。

在现有技术中,洗碗机内胆1与外壳2的安装多采用折边的方式安装,即内胆1的一部分折边覆盖卡接到外壳2上,这样导致了内胆1的折边裸露在外壳2表面,非常不雅观,因此设计了内胆加强筋3和壳体翻边4,壳体翻边4设置在所述外壳2内表面,以两者相互卡接的方式完成安装,这样在安装时,壳体外表面不会有内胆1的折边等裸露出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所述内胆加强筋3包括第一加强板31和第一折边32,所述第一折边32的侧边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板31顶部的侧边;

所述壳体翻边4呈反s型设置于所述外壳2侧边的边缘,包括第一夹板41、第一固定板42和第一支撑板43,所述第一固定板42底部的侧边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43的侧边,所述第一固定板42顶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夹板41的侧边固定安装且所述第一夹板4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4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2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夹板41、第一固定板42和第一支撑板43固定安装围成一个u型安装槽,所述第一折边32卡接在所述u型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折边32的底部紧贴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所述壳体翻边4设置为反s型的形状,并且利用所述第一夹板41、第一固定板42和第一支撑板43形成一个u型安装槽,将所述内胆加强筋3的第一折边32卡接放置进去,利用所述第一支撑板43支撑起所述第一折边32,使得外壳2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1呈近垂直安装,将外壳2包裹住内胆1,确保不会有内胆1折边裸露在两者的衔接处。

优选的,所述壳体翻边4还包括u型板47,所述u型板47一端侧边与所述第一夹板41侧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2顶部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u型板47两端侧边存在弹力,所述第一夹板41下压所述u型板47扩大与所述外壳2顶部侧边的距离。

在实施例一中,通过设计u型板47来将所述第一夹板41和外壳2侧边衔接起来,并且由于所述内胆1是依靠所述内胆加强筋3的第一折边32卡接在u型安装槽内的,相当于外壳2的u型安装槽是承受了内胆1的重量,时间一久,可能会导致u型安装槽从外壳2侧边脱落,使得外壳2与内胆1分离,因此设计了u型板47来衔接住第一夹板41,由于u型板47存在一定弹力,利用弹力的作用来缓冲一下重量,避免出现上述内胆1与外壳2分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42的板体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边32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板43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折边32的宽度。

所述第一折边3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2的宽度,这样所述第一折边32才能卡接进去u型安装槽内,第一支撑板43的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折边32的宽度,这样所述第一折边32才能完全没入u型安装槽,使得内胆1与外壳2的衔接没有缝隙,确保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壳体翻边4还包括弧形板48,所述第一固定板42通过所述弧形板48与所述第一夹板41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板48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2顶部侧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41固定连接。

为了使得拆卸方便,设计了弧形板48衔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2和第一夹板41的衔接处,这样所述第一折边32卡接进u型安装槽时,会顶住所述弧形板48,给u型安装槽的上方和侧面留下小空间,方便拆卸。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内胆加强筋3还包括l型加强板35,所述l型加强板35设置在所述内胆1顶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1底部侧边固定安装。

l型加强板35用于固定住所述第一加强板31,将内胆加强筋3固定在内胆1上。

优选的,在实施例二中:如图3-7所示,所述内胆加强筋3包括第二加强板33和第二折边34,所述第二折边34的侧边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3顶部的侧边;

所述壳体翻边4呈t型设置于所述外壳2侧边的边缘,包括第二夹板44和第二固定板45,所述第二固定板45顶部侧边与所述第二夹板44侧边固定安装;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板45上开设有插孔46,所述第二折边34穿过所述插孔46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5相互卡接。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壳体翻边4设计成t型形状与所述外壳2侧边固定,通过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5的板体上开设插孔46,将第二折边34穿过所述插孔46,完成内胆1与外壳2的安装,该种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拆卸时只需向外推第二折边34,将第二折边34推出插孔46即可完成拆卸。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边34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折边34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3顶部侧边。

所述第二折边34非一条整体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板33上,而是以多个的形式凸出安装于所述第二加强板33上,间距分布,确保安装时受力均匀。

优选的,所述插孔46设置有多个且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5的板体上,所述插孔46与所述第二折边34一一对应卡接。

同样的,为了确保每一个第二折边34都可以卡接,所述插孔46的数量要跟第二折边34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插孔46的孔口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折边34的长度。

为了方便拆卸与安装,所述插孔46的孔口长度要略大于第二折边3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