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4977发布日期:2019-12-20 19:4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拖把。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拖把的拖头均为平面直线型设计,在使用拖把清理地面的过程中,遇到边角位置很难清理,长条形的拖头两端即使能够触及边角位置,但是人们拿着拖杆很难对拖头的端部用力,日积月累,地面边角位置的灰尘变成较难清理的顽固污渍,只能通过单独清理才能将边角位置打扫干净,使用及其不方便。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拖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拖把,能够在人们使用时,通过拖杆轻松对拖头端部施压,方便清理地面的边角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拖把,包括拖头,所述拖头的骨架结构为弓形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前支架、后支架、中部支架,左支架、右支架、前支架、后支架组成骨架结构的主体,中部支架设置在主体中部,前支架、后支架、中部支架均为弓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为直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为内凹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为内凹折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还包括拖杆,所述拖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中部支架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还包括拖布,所述拖布安装在拖头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拖头的骨架结构设计为弓形结构,能够在人们使用时,通过拖杆轻松对拖头端部施压,方便清理地面的边角位置,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适宜于日常家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拖把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拖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拖把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拖头,11、左支架,12、右支架,13、前支架,14、后支架,15、中部支架,2、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拖把,包括拖头1、拖杆2。所述拖头1的骨架结构为弓形结构,其包括左支架11、右支架12、前支架13、后支架14、中部支架15,左支架11、右支架12、前支架13、后支架14组成骨架结构的主体,中部支架15设置在主体中部。前支架13、后支架14、中部支架15均为弓形结构,即曲面桥式内凹形结构。所述左支架11、右支架14为直线结构。所述拖杆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中部支架15的中部,使得拖杆2可在拖头1的中部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还包括拖布(图中未示出),拖布安装在拖头1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拖头1的骨架结构以及拖杆2可采用塑料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在使用该拖把进行地面清洁时,人将作用力由拖杆2传递到拖头1的中间区域,再由中心点向拖头1的端部分散,这样在对地面的边角进行清洁时,拖头1端部有外力下压,即可轻松将边角位置清理干净。同时,由于拖头1的骨架结构为软质弹性材料,当拖杆2的作用力传递到拖头1中间区域时,不影响平面地面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拖头1的骨架结构设计为弓形结构,能够在人们使用时,通过拖杆2轻松对拖头1端部施压,方便清理地面的边角位置,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适宜于日常家居推广应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所述拖把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所述左支架11、右支架12为内凹弧形结构,该结构更便于对地面的边角位置进行清洁,其余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所述拖把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所述左支架11、右支架12为内凹折线结构,该结构更便于对地面的边角位置进行清洁,其余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