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5485发布日期:2020-01-31 13:57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滚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机的滚刷,属于家用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扫地机一般采用滚刷滚动和压缩风道真空吸的方式把垃圾吸入灰尘盒从而完成地面清扫吸尘工作。目前,扫地机的滚刷大体上是植三排刷毛或四排刷毛,其中每一排植毛的螺旋角度为90°,由于旋转角度较小会使得滚刷一次性除尘率不高,通常只能达到85%左右。也就是说常见的滚刷所产生的风流形成不了最优的风道,因此造成垃圾不能被卷入扫地机内从而不能完成地面清扫吸尘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滚刷,其通过在滚刷表面植入旋转角为180°的刷毛,从而提高滚刷对于地面清扫吸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刷,包括旋转轴和v形排状滚刷毛,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由若干刷毛植入所述旋转轴形成,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的起点位置(a)和终点位置(c)的连线与旋转轴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起点位置(a)/终点位置(c)与v形排状滚刷毛的顶点位置(b)在所述旋转轴侧面的投影点分别与所述中心线的投影点相连所形成的夹角为160°~200°。

进一步的,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为2排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刷由直径0.1mm和直径0.15mm的多排v形排状滚刷毛间隔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沿所述旋转轴表面展开后每排为v形。

进一步的,每排v形排状滚刷毛由多个v形单元并排组成,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沿所述旋转轴表面展开后每排为波浪形。

进一步的,所述v形排状滚刷毛在排列的每一位置上均设多个刷毛。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在相邻两排v形排状滚刷毛之间还设有胶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扫地机,采用上述滚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160°~200°螺旋角度螺旋式排列刷毛的滚刷,可以有效减少对地面的磨擦的同时还由于旋转角度增大还会使得滚刷驱动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大旋转角度的滚刷毛作用下灰尘等垃圾会更容易被聚集在v形排状滚刷毛的顶点位置而被扫地机吸收,从而使扫地机一次性除尘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附图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

图1为滚刷在扫地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滚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滚刷在某一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部分刷毛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部分刷毛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滚刷1包括旋转轴101和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以相互间隔的4排螺旋线排列方式被均匀植入所述旋转轴101上。在实际使用中,每一位置的刷毛数量通常为若干上述直径的刷毛。

为了方便描述以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为例,界定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的起点位置为a位置且对应第一刷毛1021,界定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的顶点位置为b位置且对应第二刷毛1022,界定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的终点位置为c位置且对应第三刷毛1023,其中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的起点位置第一刷毛1021和顶点位置第二刷毛1022映射在旋转轴101侧面后与旋转轴的中心线分别连接所形成角度为180°,也即在起点位置a和终点位置c处的刷毛轴对称设于旋转轴101上,也即位置a的第一刷毛1021和位置c的第三刷毛1023是关于位置b在旋转轴101上对称设置。再以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为例,界定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的起点位置为a位置且对应第四刷毛1031,界定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的顶点位置为b位置且对应第五刷毛1032,界定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的终点位置为c位置且对应第六刷毛1033,其中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的起点位置第四刷毛1031和顶点位置第五刷毛1032映射在旋转轴101侧面后与旋转轴的中心线分别连接所形成角度为180°,也即在起点位置a和终点位置c处的刷毛轴对称设于旋转轴101上,位置a的第四刷毛1031和位置c的第六刷毛1033是关于位置b在旋转轴101上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将滚刷1装设于扫地机2上,在扫地机2的控制器作用下控制滚刷1沿旋转轴101旋转运动,滚刷1与地面接触且不断在旋转运动,使得地面垃圾在刷毛的作用下被带动并沿扫地机2的风道方向移动从而被扫地机内设置的容置腔吸入。由于采用4排且相互间隔的刷毛螺旋角为180°,使得滚刷1在同一时间与地面摩擦力相比传统的90°螺旋角有极大的减小,同时滚刷在相同旋转角度下大螺旋角排布的刷毛在滚刷的中间位置会有多排v形排状滚刷毛同时实现清理功能,在大旋转角度的v形排状滚刷毛作用下灰尘等垃圾会更容易被聚集在每一排的v形排状滚刷毛顶点位置而被扫地机吸收,相对传统的90°螺旋角排布来说,这不仅使得扫地机的输出功率得到有效利用还能提高一次性除尘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滚刷的使用场景,还可以在滚刷1上增设胶条,所述胶条位于相邻两排滚刷毛之间,胶条可以用来清扫地面细微灰尘和防止刷毛互相缠绕,能通过其缓冲和分割作用有效减少对刷毛的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各排v形排状滚刷毛的螺旋方向是一致的,但不要求是正向还是反向的,只需要在实际使用中调整安装方向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各排v形排状滚刷毛沿旋转轴表面展开后每排大致为v形。此外,各排v形排状滚刷毛沿旋转轴表面展开后每排也可以为波浪形,也即每排滚刷毛均具有多个顶点位置,事实上按照上述单元并排重复排列构成即可,也即第一段的终点位置与第二段的起点位置相连,依次重复。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第一v形排状滚刷毛102的每一位置的刷毛直径为0.1mm,第二v形排状滚刷毛103的每一位置的刷毛直径为0.15mm。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相互间隔的每排直径不一样的刷毛会更适应不平整地面或针对体积不同物体时的需要,进一步保证一次性除尘率。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为方便清晰地表达角度关系本实施例而截取了起点位置a位置和顶点位置b位置的部分刷毛示意,其他部分图中做了省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每排v形排状滚刷毛的螺旋角β=200°,当螺旋角超过200°时会因为旋转轴101的旋转而导致清理效率降低,也即顶点位置b位置处不能很好地将地面垃圾推向扫地机吸尘口。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为方便清晰地表达角度关系本实施例而截取了起点位置a位置和顶点位置b位置的部分刷毛示意,其他部分图中做了省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每排v形排状滚刷毛的螺旋角α=160°,当螺旋角小于160°时会因为旋转轴101的旋转导致摩擦力增大而使得地面垃圾不能及时被聚集在顶点位置b处从而降低了清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而已,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而不应当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当然也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要求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变动等,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