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泡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888发布日期:2019-11-25 21:4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泡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泡茶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泡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家用电器产品能够专门自动泡制一壶与传统功夫茶工艺工序一样的口感质量的茶汤,且器具操作简便,只要放置规定的茶叶重量,一键式就能泡制完成;

市面上的电茶壶或功夫茶壶,只可调温度或分类每种茶叶功能的适合水温,煮的方式泡茶。并不能实行自动泡制泡茶的方式实现,该方式能完全杜绝茶叶的浪费、茶汤口感达到最佳状态,且能长时间保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泡制功夫茶的器具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功夫茶泡法的工序工艺繁琐、工艺掌握度和讲究,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全自动泡制工夫茶的工艺算法的泡茶机,机器能使茶叶量、水量、水温度、泡茶时间、茶水自动分离结构方式等精准控制的最佳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的萃取茶叶的成分避免浪费,减少泡制时间、任何消费者都能最简便的一键式泡出一壶口感和醇厚最佳的茶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烧水壶、泡茶壶和机身;

烧水壶包括烧水壶壶盖、烧水壶壶身、烧水壶发热盘模组、烧水壶温度传感器和烧水壶导电接触器;烧水壶导电接触器连接烧水壶发热盘模组,烧水壶导电接触器设置于烧水壶壶身底部;

泡茶壶包括泡茶壶壶盖、茶漏、茶水分离器、分离器电子开关、泡茶壶壶身、泡茶壶发热盘模组和泡茶壶温度传感器;泡茶壶壶身上部安装有分离器电子开关,分离器电子开关连接茶水分离器;

机身包括上壳、下壳、控制板、机身导电接触模组和电源线;机身导电接触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烧水壶和泡茶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烧水壶导电接触器为通过点触寄出的金属导电环、温度信号输出环组成,其上塑料为阻燃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烧水壶导电接触器设置于烧水壶壶身底端中部,烧水壶发热盘模组设置于烧水壶壶身底部,烧水壶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烧水壶壶身内部,烧水壶壶身上部设置烧水壶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漏为食品级材质的金属材料,其上开设有微孔,其放置在泡茶壶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器电子开关为电磁管方式的开/合开关,通过电压通断来控制茶水分离器的制动,茶水分离器设置在泡茶茶漏底部,通过橡胶圈的方式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烧水壶发热盘模组和泡茶壶发热盘模组均为食品级不锈钢与发热膜烧结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泡茶壶发热盘模组设置于泡茶壶壶身底部,泡茶壶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泡茶壶壶身内部,茶水分离器设置在泡茶茶漏底部并设置于泡茶壶口部,泡茶壶壶身的壶口部设有泡茶壶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板为交流电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导电接触模组连接控制板,控制板连接电源线,机身导电接触模组设置于上壳上,上壳连接下壳,控制板设置在上壳和下壳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烧水壶和泡茶壶上均设有最低刻度水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泡茶机是采用电子加热、温度高精度监控和不同茶叶适合的泡制时间,来实现自动控制每款茶最适合的参数要求达到小杯功夫茶所泡制出来茶的香味、醇度、口感等等为目的,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功夫茶工艺工序的繁琐,很难掌控泡功夫茶工序的时间、温度的问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实用新型中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中泡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中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烧水壶壶盖、2-烧水壶壶身、3-烧水壶发热盘模组、4-烧水壶温度传感器、5-烧水壶导电接触器、6-泡茶壶壶盖、7-茶漏、8-茶水分离器、9-分离器电子开关、10-泡茶壶壶身、11-泡茶壶发热盘模组、12-泡茶壶温度传感器、13-上壳、14-下壳、15-控制板、16-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7-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烧水壶、泡茶壶和机身;

烧水壶包括烧水壶壶盖1、烧水壶壶身2、烧水壶发热盘模组3、烧水壶温度传感器4和烧水壶导电接触器5;

所述烧水壶导电接触器5是一种通过点触寄出的金属导电环、温度信号输出环组成,其上塑料为阻燃材料;

所述烧水壶发热盘模组3是采用食品级不锈钢与发热膜烧结而成,类似导热效率高、热量不损失的一种高效加热膜。

所述烧水壶导电接触器5连接烧水壶发热盘模组3,烧水壶导电接触器5设置于烧水壶壶身2底端中部,烧水壶发热盘模组3设置于烧水壶壶身2底部,烧水壶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烧水壶壶身2内部,烧水壶壶身2上部设置烧水壶壶盖1。

泡茶壶包括泡茶壶壶盖6、茶漏7、茶水分离器8、分离器电子开关9、泡茶壶壶身10、泡茶壶发热盘模组11和泡茶壶温度传感器12;

所述茶漏7是一种食品级材质的金属材料,其上开设有微孔能过滤茶叶和水,其放置在泡茶壶口部;

所述分离器电子开关9是一款电磁管方式的开/合开关,通过电压通断来控制茶水分离器8的制动使茶水自动分离即沥干,茶水分离器8设置在泡茶茶漏7底部,通过橡胶圈的方式密封;

所述泡茶壶发热盘模组11是采用食品级不锈钢与发热膜烧结而成,类似导热效率高、热量不损失的一种高效加热膜;

所述泡茶壶发热盘模组11设置于泡茶壶壶身10底部,泡茶壶温度传感器12设置于泡茶壶壶身10内部,泡茶壶壶身10上部安装有分离器电子开关9,分离器电子开关9连接茶水分离器8,茶水分离器8设置在泡茶茶漏7底部并设置于泡茶壶口部,泡茶壶壶身10的壶口部设有泡茶壶壶盖6。

机身包括上壳13、下壳14、控制板15、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6和电源线17;所述控制板15为交流电路板来控制机器的工作;所述机身上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6的数量为两个且均连接控制板15,控制板15连接电源线17,两个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6分别用于烧水壶和泡茶壶的放置,所述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6设置于上壳13上,上壳13连接下壳14,控制板15设置在上壳13和下壳14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烧水壶和泡茶壶上均设有最低刻度水位,避免水壶干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给水壶(烧水壶和/或泡茶壶)注入水,保证在最低刻度以上的水位,将水壶(烧水壶和/或泡茶壶)放置在相应烧水的机身导电接触模组16上,调节所需功能的选择开关,发热盘(烧水壶发热盘模组3和/或泡茶壶发热盘模组11)、温度传感器端子(烧水壶温度传感器4和/或泡茶壶温度传感器12)通过环形触点连接导通电压和温度信号给控制板15的芯片,水沸后会自动断电并进入保温模式,当水温低于设定水温时则自动加热补偿;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烧水壶温度传感器4和泡茶壶温度传感器12),能时刻采集壶内的温度数据,具有防止干烧的提前预防,当水壶出现干烧时,温度传感器输送信号给控制板15的芯片自动断电停止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泡茶机,器具预设含两种以上的茶类模式,器具能根据功能要求的泡茶水量、茶叶量,机器自动匹配水温、泡茶时间,使消费者简单一键操作后既泡出一壶最佳品质专业的功夫茶。

其采用电子加热、温度高精度监控和不同茶叶适合的泡制时间,来实现自动控制每款茶最适合的参数要求达到小杯功夫茶所泡制出来茶的香味、醇度、口感等等为目的,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功夫茶工艺工序的繁琐,很难掌控泡功夫茶工序的时间、温度的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