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4566发布日期:2019-12-27 15:44阅读:1391来源:国知局
堆积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体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堆积门。



背景技术:

堆积门又称为“软帘堆积门”和“快速堆积门”,因为门体是由高强度背带拉上去的,所以也可以称为“背带门”。目前,在很多场合中都用到堆积门,按下开关,使得堆积门开门或关门。但由于堆积门所占面积较大,现有的堆积门一般都适用于大尺寸的门洞,现有小尺寸的门洞使用的一般都是推拉门。然而,现有的快速堆积门的提升装置设置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堆积门,该堆积门相邻两块帘布之间通过连接条相连接,连接可靠稳定,并在连接条上设置拉环,由尼龙带将各个拉环相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堆积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门框两侧的竖直导轨,每条竖直导轨下部均设置光电感应器,两条竖直导轨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连接条,相邻两个连接条之间均设置帘布;两个导轨的顶部架设罩壳,罩壳内转动设置卷筒,罩壳一端固定电机包厢,电机包厢内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相连接,卷筒的外表面顶部设置雷达,雷达与编码器电连接,连接条的外侧面连接拉环,各个连接条上的拉环通过尼龙带相连接,尼龙带的上端与卷筒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包厢对应的导轨外侧设置控制箱,控制箱与电机包厢内的编码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环包括平板状的拉环本体,拉环本体上设置带孔,拉环本体沿宽度方向一端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弧连接部,圆弧连接部与连接条外侧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槽相配合,尼龙带从带孔中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门框内侧安装内部开关,内部开关与控制箱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条导轨之间对应于底端连接条的下方设置安全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多个连接条连接帘布构成门体,连接条上设置拉环,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拉环通过尼龙带依次连接,尼龙带上端与卷筒相连接,卷筒转动过程中,实现对门体的收放,并在门体下部设置安全气囊,对门体放下时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连接条的纵截面视图。

图4为拉环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5中,包括导轨1、罩壳2、光电感应器3、拉环4、带孔4-1、圆弧连接部4-2、安全气囊5、电机包厢6、电机7、编码器8、雷达9、控制箱10、内部开关11、连接条12、尼龙带13、帘布14、卷筒15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堆积门,包括安装于门框两侧的竖直导轨1,每条竖直导轨1下部均设置光电感应器3,两条竖直导轨1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连接条12,相邻两个连接条12之间均设置帘布14;两个导轨1的顶部架设罩壳2,罩壳2内转动设置卷筒15,罩壳2一端固定电机包厢6,电机包厢6内安装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卷筒15相连接,卷筒15的外表面顶部设置雷达9,雷达9与编码器8电连接,连接条12的外侧面连接拉环4,各个连接条12上的拉环4通过尼龙带13相连接,尼龙带13的上端与卷筒15相连接。

电机包厢6对应的导轨1外侧设置控制箱10,控制箱10与电机包厢6内的编码器8电连接。

拉环4包括平板状的拉环本体,拉环本体上设置带孔4-1,拉环本体沿宽度方向一端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弧连接部4-2,圆弧连接部4-2与连接条12外侧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槽相配合,尼龙带13从带孔4-1中穿出。

门框内侧安装内部开关11,内部开关11与控制箱10电连接。

两条导轨1之间对应于底端连接条12的下方设置安全气囊5。

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通过采用连接条12的方式连接多个帘布14构成门体,如图3所示,连接条12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在连接条12表面径向两端分别设置一条沿轴向延伸的卡槽,帘布14的连接端的导柱与连接条12上相应的卡槽配合连接,连接过程是将帘布14的连接端的导柱插入连接条12上相应的卡槽内,实现可拆卸连接,上述与帘布14相连接的卡槽结构包括开口圆弧槽及连接于开口圆弧槽的开口端并沿径向延伸的开口槽道;连接条12的外侧表面对应于上、下卡槽的中间位置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卡槽,该卡槽用于与拉环4的圆弧连接部4-2相配合连接,圆弧连接部4-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条12的卡槽内,用于连接拉环4的卡槽为圆弧槽,圆弧槽的外端形成收口以便于对拉环4的圆弧连接部4-2形成限位,拉环4上的带孔4-1用于与尼龙带13相配合连接,门体下行时,门体下端的连接条12与安全气囊5上表面接触,实现密封。

在工作时,通过内部开关11来控制门体的开闭,具体是按动气动按钮后,电机7开始运转,由电机7带动卷筒15转动,卷筒15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帘布14的卷绕作业,卷绕过程由尼龙带13带动帘布14实现;当需要放下门体时,电机7反向运转即可将门体快速高效放下,直至门体下端压紧于安全气囊5上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