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驱灭蚊虫的蚊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342发布日期:2019-11-27 17:3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驱灭蚊虫的蚊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领域,涉及一种蚊帐,尤其涉及一种可驱灭蚊虫的蚊帐。



背景技术:

炎炎夏季,蚊虫肆孽。各类蚊香、杀虫剂、驱蚊剂等化学产品无疑是现代家庭驱赶蚊虫的首选。然而,无论是传统的盘式蚊香,还是标榜安全高效的电蚊液,均会产生一定毒性的烟雾或药雾,易诱发过敏,甚至是哮喘反应,故不宜婴幼儿、孕妇、老人、过敏体质者、病人等群体使用。当然,对于正常人而言,也不宜长期使用这类化学产品。

由此可见,蚊帐仍是夏季防蚊虫叮咬最安全、最可靠、最环保健康的家居必备用品,其中以拉链式蚊帐应用较为普遍。这种型式的蚊帐虽然能够密封睡眠空间,防止蚊虫入侵,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拉链易损坏,夜晚视线不良时难以查找到拉链头,进出蚊帐时需反复拉动拉链,且该反复操作过程中易让蚊虫入侵,同时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到他人睡眠。为了改进拉链式蚊帐的上述局限性,中国专利一种蚊帐(申请号:2016105305433)设计改良了蚊帐帐口,利用软磁条吸合的方式来闭合蚊帐帐口,同时为了有效地增强帐口吸合力和蚊帐整体密封性,在原有基本吸合区的基础上增设了加强吸合区,但仍未解决进出蚊帐时因帐口打开而带入蚊虫的问题。中国专利一种蚊帐(申请号:2018105124776),包括由四根卷筒立柱和四根连接在卷筒立柱上端的横杆组成的蚊帐架,四块连接在卷筒立柱之间的帐纱,以及盖接在蚊帐架顶部的纱盖;四块帐纱可分别收卷在四个卷筒立柱内;通过把帐纱收卷到卷筒立柱内,可把隐藏在帐纱上的蚊子惊走,并使其无处藏身,然后重新把帐纱连接好。该实用新型尽管能够防止蚊虫附着隐匿于帐纱上,但仍需手动驱除帐内的蚊虫。

目前,大部分蚊帐产品均采用固定支撑杆系作为蚊帐框架,所述蚊帐框架布置于床身四周,因本身不具备升降、缠绕等功能,因此操作使用(如铺设整理帐纱、帐口封闭、反复进出蚊帐等)极为不便,且在封闭帐口前还需要人工(利用扇子)反复驱除赶走蚊虫,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蚊虫驱除的效果。

综上来看,实用新型一种蚊帐,尤其是一种既可在铺设收纳帐纱、封闭帐口的同时自动驱赶并杀灭帐内蚊虫,又可有效避免因反复进出蚊帐带入蚊虫问题的蚊帐,是本领域设计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驱灭蚊虫的蚊帐,包括支架、帐纱、卷放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帐纱包括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

所述活动帐纱包括第一活动帐纱、第二活动帐纱;

所述固定帐纱包括第一固定帐纱、第二固定帐纱;

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的四边角支撑杆设置在床的四周,支架下部可与地面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帐纱上端与支架固结,其下端不高于床面;所述第一固定帐纱所在平面与床边缘面贴合;所述第二固定帐纱设置于第一固定帐纱正对面(也即第二固定帐纱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帐纱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固定帐纱上端同样与所述支架固结,其下端不高于床面;

所述纱盖覆盖并固定于所述支架顶部之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帐纱由两块小帐纱构成;所述两块小帐纱之间构成帐口;所述帐口可根据需要启闭。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封口磁条。

更为优选,所述封口磁条为软磁条。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封口魔术贴。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拉链。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帐纱靠近床头设置,而所述第一固定帐纱靠近床尾设置;

更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帐纱的下端设有固定帐纱磁条i;相应的床边缘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帐纱磁条相吸合的固定帐纱密封磁条i。

更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帐纱的下端设有固定帐纱磁条ii;相应的床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帐纱磁条相吸合的固定帐纱密封磁条ii。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帐纱的下端低于床面,且所述固定帐纱的宽度均大于与其正对的床边缘面的宽度。

所述卷放行走机构包括卷放动力源、行走动力源、收卷杆、双联齿轮组、滚轮、轴承、小齿轮、行走机架;

所述收卷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可周向活动的滚轮,另一端设置有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中段与轴承内圈过渡配合;轴承外圈与所述双联齿轮组的内孔固接;所述双联齿轮组通过轴承周向活动地设置于收卷杆远离滚轮的另一端上;所述阶梯轴的末端通过联轴器与卷放动力源动力连接;所述小齿轮与双联齿轮组中的齿轮i相啮合;所述小齿轮与行走动力源动力连接;所述卷放动力源和行走动力源均固接在行走机架上;所述行走机架上设置有滑块结构;

所述支架顶部之下固设有滚轮滑道、齿条滑道和导槽;所述滚轮滑道和所述齿条滑道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帐纱和所述第二固定帐纱的两侧,所述导槽设置于靠近所述齿条滑道的一侧;所述齿条滑道为在具有光滑内壁的滑道内嵌设齿条而成(齿条滑道内嵌设有齿条),而所述滚轮滑道为光滑平面。

所述一对收卷杆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两侧,且所述滚轮周向活动地嵌设于所述滚轮滑道内,所述双联齿轮组中的齿轮ii活动地嵌入所述齿条滑道内,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同时所述行走机架上的所述滑块结构活动地嵌设于所述导槽内,也即所述导槽的两工作内壁限制滑块结构的上下位移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

所述活动帐纱的上端分别固设在一对收卷杆上;所述活动帐纱的下端均设置有磁条;所述活动帐纱可分别卷绕在相应的收卷杆上;所述滚轮滑道、齿条滑道、导槽的导向轨迹相同;所述导向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帐纱所在平面平行,且与所述活动帐纱展开部分所在平面垂直。所述行走动力源可驱动小齿轮,使得所述双联齿轮组的齿轮i与小齿轮啮合,从而带动所述双联齿轮组齿轮ii在所述齿条啮合运动,在所述滚轮滑道与所述导槽的双重导向作用下,从而驱动所述收卷杆沿着导向轨迹作往复行走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齿轮i为双联齿轮组中直径相对较小的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帐纱的下端磁条为硬质磁条。

作为优选,相应的床边缘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活动帐纱下端设置磁条相吸合的密封磁条;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轨迹为拱形,其拱口垂直向下。

作为优选,所述纱盖采用韧性较好的材料编制而成。

更为优选,所述纱盖采用张紧机构进行张紧。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帐纱的侧边均带有软毛边。

作为优选,在所述支架顶部设置有风幕墙模块;所述风幕墙模块的出风口正对于固定帐纱所在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风幕墙模块的出风口正对于第一固定帐纱所在平面。

更为优选,所述风幕墙模块包括双头电机、仓盖和螺旋桨。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一对所述螺旋桨固接;所述双头电机固设于支架顶部的管仓内;所述管仓的仓盖开设有进气孔,为所述模块提供外部空气;所述双头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桨高速旋转,以在所述管仓内产生高速压力气体;所述高速压力气体经由与所述管仓连通的流道输送至出风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任一活动帐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幕墙模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卷放行走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支架半包围异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1中仅显示支架(不包括半包围异形结构)、卷放行走机构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处于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包含张紧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处于初始使用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隐藏纱盖)。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处于活动帐纱闲置收纳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隐藏纱盖)。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从初始状态进入蚊帐初始使用状态的过程示意图(隐藏纱盖)。

图1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处于初始使用状态下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与床面形成的密闭空间示意图(仅显示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与床面)。

图中:1-1第一固定帐纱;1-2纱盖;1-3床体;1-3-1床面;1-3-2床边缘面;1-4-1软毛边;1-4-2硬磁条;1-5-1第一活动帐纱;1-5-2第二活动帐纱;1-6第二固定帐纱;1-7支架;2-1仓盖;2-2螺旋桨;2-3双头电机;3-1滚轮;3-2收卷杆;3-3轴承;3-4小齿轮;3-5行走动力源;3-6行走机架;3-6-1滑块;3-7双联齿轮组;3-7-1齿轮ii;3-7-2齿轮i;3-8联轴器;3-9卷放动力源;4-1流道;4-2出风口;5-1滚轮滑道;5-2齿条;5-3导槽;5-4齿条滑道;6-1弹簧;6-2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附图。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可驱灭蚊虫的蚊帐,包括支架(1-7)、帐纱、卷放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

帐纱包括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1-2);

活动帐纱包括第一活动帐纱(1-5-1)、第二活动帐纱(1-5-2);

固定帐纱包括第一固定帐纱(1-1)、第二固定帐纱(1-6);

支架(1-7)为框架结构,既可采用传统的支撑杆系结构拼接组装而成,也可以采用管材焊接而成;该框架结构可为方形结构,也可为如图1和图3所示的半包围异形结构;支架(1-7)的四边角支撑杆设置在床体(1-3)的四周,支架(1-7)下部可与地面固定;

第一固定帐纱(1-1)上端与支架(1-7)固结,其下端不高于床面(1-3-1);第一固定帐纱(1-1)所在平面与床边缘面(1-3-2)贴合,以保证帐纱和床体(1-3)之间围成空间的封闭性;第二固定帐纱(1-6)设置于第一固定帐纱(1-1)正对面(也即第二固定帐纱(1-6)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帐纱(1-1)所在平面平行);第二固定帐纱(1-6)上端同样与支架(1-7)固结,其下端不高于床面(1-3-1);

纱盖(1-2)覆盖并固定于支架(1-7)顶部之上。更为具体地,本例中,纱盖(1-2)可采用韧性好的纤维编织物。

作为优选,第一固定帐纱(1-1)由两块小帐纱构成;所述两块小帐纱之间构成帐口;所述帐口可根据需要启闭。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封口磁条,故可利用磁力吸合原理闭合帐口。

更为优选,所述封口磁条为软磁条。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封口魔术贴,故可利用魔术贴吸合原理闭合帐口。

更为优选,所述两块小帐纱侧边设有拉链,故可利用拉链装置闭合帐口。

作为优选,考虑到反复进出蚊帐时的方便性,以及部分床存在床头靠背板(也即非平板型床),第二固定帐纱(1-6)靠近床头设置,而第一固定帐纱(1-1)靠近床尾设置;

更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一固定帐纱(1-1)与床边缘面(1-3-2)紧密贴合,第一固定帐纱(1-1)的下端设有固定帐纱磁条i;相应的床边缘面(1-3-2)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帐纱磁条相吸合的固定帐纱密封磁条i。

更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二固定帐纱(1-6)与床面(1-3-1)紧密贴合,第二固定帐纱(1-6)的下端设有固定帐纱磁条ii;相应的床面(1-3-1)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帐纱磁条相吸合的固定帐纱密封磁条ii。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因外部因素(比如风吹、人为扯动牵引等)导致所述固定帐纱的下端与床面(1-3-1)产生缝隙(会破坏蚊帐的封闭性),所述固定帐纱的下端低于床面(1-3-1),且所述固定帐纱的宽度均大于与其正对的床边缘面(1-3-2)的宽度。

卷放行走机构包括卷放动力源(3-9)、行走动力源(3-5)、收卷杆(3-2)、双联齿轮组(3-7)、滚轮(3-1)、轴承(3-3)、小齿轮(3-4)、行走机架(3-6);

收卷杆(3-2)的一端设置有一可周向活动的滚轮(3-1),另一端设置有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中段与轴承(3-3)内圈过渡配合;轴承(3-3)外圈与双联齿轮组(3-7)的内孔固接;这样一来,双联齿轮组(3-7)通过轴承(3-3)周向活动地设置于收卷杆(3-2)远离滚轮(3-1)的另一端上;所述阶梯轴的末端通过联轴器(3-8)与卷放动力源(3-9)动力连接;小齿轮(3-4)与双联齿轮组(3-7)中的齿轮i(3-7-2)相啮合;小齿轮(3-4)与行走动力源(3-5)动力连接;卷放动力源(3-9)和行走动力源(3-5)均固接在行走机架(3-6)上;行走机架(3-6)上设置有滑块(3-6-1)结构;

支架(1-7)顶部之下固设有滚轮滑道(5-1)、齿条滑道(5-4)和导槽(5-3);滚轮滑道(5-1)和齿条滑道(5-4)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帐纱(1-1)和第二固定帐纱(1-6)的两侧,导槽(5-3)设置于靠近齿条滑道(5-4)的一侧;齿条滑道(5-4)为在具有光滑内壁的滑道内嵌设齿条而成(齿条滑道(5-4)内嵌设有齿条(5-2)),而滚轮滑道(5-1)为光滑平面。

一对收卷杆(3-2)对称地设置在支架(1-7)顶部的两侧,且滚轮(3-1)周向活动地嵌设于滚轮滑道(5-1)内,双联齿轮组(3-7)中的齿轮ii(3-7-1)活动地嵌入齿条滑道(5-4)内,并与齿条(5-2)相啮合,同时行走机架(3-6)上的滑块(3-6-1)结构活动地嵌设于导槽(5-3)内,也即导槽(5-3)的两工作内壁限制滑块(3-6-1)结构的上下位移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

所述活动帐纱的上端分别固设在一对收卷杆(3-2)上;所述活动帐纱的下端均设置有磁条;活动帐纱可分别卷绕在相应的收卷杆(3-2)上;滚轮滑道(5-1)、齿条滑道(5-4)、导槽(5-3)的导向轨迹相同。所述导向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帐纱所在平面平行,且与所述活动帐纱展开(放下)部分所在平面垂直。这样一来,行走动力源(3-5)可驱动小齿轮(3-4),使得双联齿轮组(3-7)的齿轮i(3-7-2)与小齿轮(3-4)啮合,从而带动双联齿轮组齿轮ii(3-7-1)在齿条(5-2)啮合运动,在滚轮滑道(5-1)与导槽(5-3)的双重导向作用下,从而驱动收卷杆(3-2)沿着导向轨迹作往复行走运动;同时,卷放动力源(3-9)可驱动收卷杆(3-2)绕自身轴线旋转,以卷起或展开活动帐纱。更为具体地,本例中,卷放动力源(3-9)和行走动力源(3-5)均采用步进电机。

如图9所示,蚊帐初始使用状态下(也即睡前活动帐纱展开,蚊帐用于防止外界蚊虫侵入),所述活动帐纱完全且自由展开;所述活动帐纱的下端不高于床面(1-3-1),且所述活动帐纱所在平面与床边缘面(1-3-2)贴合;更为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例中,由于床并非平板床,而是在床头设置有靠背板,故靠近床头靠背板设置的第二固定帐纱的下部可堆叠折叠在床面(1-3-1)上,也可认定所述固定帐纱的下端与床面(1-3-1)贴合;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1-2)与床体(1-3)围成一个如图13所示的一个较大的密闭空间,防止外界蚊虫入侵;

如图8所示,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下(也即压缩所述密闭空间至极限,以采用挤压的方式驱灭所述密闭空间内的蚊虫),一对收卷杆(3-2)沿着导向轨迹相向运动至最近,且所述活动帐纱全部卷绕在相应的收卷杆(3-2)上;所述活动帐纱相接触,所述活动帐纱的磁条相互吸合;此时,活动帐纱、固定帐纱、纱盖(1-2)仍围成一个密闭空间;借助收卷杆(3-2)的相向挤压作用,杀灭该密闭空间内的蚊虫。

作为优选,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下,两收卷杆(3-2)位于导向轨迹(或支架(1-7))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蚊帐未使用时,或被长久闲置时(如冬季),所述活动帐纱被展开后易被灰尘污损,或者干扰使用者视线、或者遮蔽光线、或者影响通风透气、或者束缚约束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处于如图10所示的活动帐纱闲置收纳状态(蚊帐未使用,无需用于防蚊虫入侵);该状态下,收卷杆(3-2)将活动帐纱完全收卷,且对称地分置于支架(1-7)两侧,以便于用户取下清洁护理。

作为优选,为了改善受力特性,优化齿轮齿条接触力分布特性,齿轮i(3-7-2)为双联齿轮组(3-7)中直径相对较小的齿轮。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活动帐纱的下端在收卷过程中堆叠变形,所述磁条为硬磁条(1-4-2)。在活动帐纱收卷过程中,所述活动帐纱的未收卷部分在重力(自身重力与磁条重力)作用下,始终垂直向下舒展。

作为优选,相应的床边缘面(1-3-2)上设置有可与活动帐纱下端设置磁条相吸合的密封磁条;

作为优选,为了优化连接方式、同时改善装配工艺,所述导向轨迹为拱形,其拱口垂直向下。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下蚊虫驱灭效果,增加收卷杆(3-2)轴对密闭空间的挤压驱蚊效果,也即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下一对收卷杆(3-2)沿导向轨迹往返运动且同时收卷活动帐纱时,始终保持与纱盖(1-2)紧紧贴合,纱盖(1-2)采用韧性较好的材料编制而成。

更为优选,纱盖(1-2)采用如图8所示的张紧机构进行张紧。更为具体地,纱盖(1-2)位于导向轨迹两侧的边沿向外张紧,张紧力为f;在位于纱盖(1-2)上方且处于导向轨迹(或支架(1-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带垂向张紧复位弹簧(6-1)的张紧轮(6-2)。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在所述活动帐纱在收卷过程中,所述活动帐纱的两侧边与其相邻的所述固定帐纱的侧边始终保持紧密贴合,所述活动帐纱的侧边均带有软毛边(1-4-1),例如类似加厚粗绒地毯面料的毛绒边。设置的软毛边(1-4-1),可使得该密闭空间的密闭性始终得以维持。

作为优选,在蚊帐初始使用状态下,为了有效避免用户反复进出蚊帐(当未设置有帐口时,为反复掀起固定帐纱,当设置有帐口时,为反复启闭帐口)时蚊虫通过附着于用户身体、或利用空隙进入蚊帐围成的前述密闭空间内,在支架(1-7)顶部设置有风幕墙模块;所述风幕墙模块的出风口(4-2)正对于固定帐纱所在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风幕墙模块的出风口(4-2)正对于第一固定帐纱(1-1)所在平面。更为具体地,本例中,所述风幕墙模块的出风口(4-2)正对于第一固定帐纱(1-1)上的帐口处,通过风幕墙模块提供的快速压力气流幕墙,驱赶和隔离外界蚊虫。

更为优选,风幕墙模块包括双头电机(2-3)、仓盖(2-1)和螺旋桨(2-2),其中:如图3所示,双头电机(2-3)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一对螺旋桨(2-2)固接;双头电机(2-3)固设于支架(1-7)顶部的管仓内;所述管仓的仓盖(2-1)开设有进气孔,为所述模块提供外部空气;双头电机(2-3)用于驱动螺旋桨(2-2)高速旋转,以在所述管仓内产生高速压力气体;如图6所示,所述高速压力气体经由与所述管仓连通的流道(4-1)输送至出风口(4-2)。

以下将参照前述附图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初始化。在初始化之前,假定本实用新型处于如图10所示的活动帐纱闲置收纳状态下。初始化开始后,行走动力源(3-5)停止驱动,卷放动力源(3-9)驱动收卷杆(3-2)转动,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均完全展开,进入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同如图9所示蚊帐初始使用状态,但此时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可能存在蚊虫,故必须驱灭蚊虫操作后,才能进入蚊帐初始使用状态;

步骤二:进入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为了驱灭初始状态下的蚊虫,行走动力源(3-5)停止驱动,在卷放动力源(3-9)驱动下,一对收卷杆(3-2)分别收卷相应的活动帐纱的部分,使得活动帐纱的下端与床面(1-3-1)贴合,卷放动力源(3-9)停止驱动。随后,行走动力源(3-5)开始驱动,一对收卷杆(3-2)沿导向轨迹相向移动。当收卷杆到达中间位置后,行走动力源(3-5)停止驱动,此时由于活动帐纱下端都设有磁条,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的下端吸合在一起,卷放动力源(3-9)开始驱动,最终达到如图8所示极限收卷驱灭蚊虫状态;可反复执行步骤1~步骤2,确保完全驱灭密闭空间内的蚊虫。

步骤三:进入蚊帐初始使用状态。在卷放动力源(3-9)和行走动力源(3-5)双重驱动下,一对收卷杆(3-2)沿导向轨迹反向运动,同时被收卷杆(3-2)收卷的活动帐纱缓慢自由展开,与此同时,利用收卷杆(3-2)的挤压作用,避免纱盖(1-2)上附着蚊虫。在活动帐纱展开过程中,由于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下端在磁条作用下相互吸合,加之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侧边设有软毛边(1-4-1),第一活动帐纱(1-5-1)、第二活动帐纱(1-5-2)、第一固定帐纱(1-1)、第二固定帐纱(1-6)、纱盖(1-2)共同围成了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具有类似如图11所示的近似三角形的截面形状,且没有蚊虫;

如图11所示,当活动帐纱下端设置的磁条与床面(1-3-1)平齐且持续时间达到时,卷放动力源(3-9)停止,行走动力源(3-5)减速驱动,利用一对收卷杆(3-2)沿导向轨迹的反向运动,将磁条缓慢且稳定有序地拉开(其拉力大于磁条吸合力),此时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分离;随后,行走动力源(3-5)加速驱动,在床面(1-3-1)上持续地拖动硬磁条(1-4-2),同时根据需要开启卷放动力源(3-9),使得本装置最终达到如图9所示的蚊帐初始使用状态。

步骤四:到达如图9所示位置后,在行走动力源(3-5)停止驱动,卷放动力源(3-9)驱动下,释放活动帐纱,当活动帐纱下端磁条与相应的床边缘面(1-3-2)上密封磁条吸合后,卷放动力源(3-9)停止驱动,最终处于蚊帐初始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收卷杆(3-2)沿着导向轨迹作往复行走运动以及与之相协调的卷放运动,使得密闭空间逐渐缩小至极限状态;该过程中,借助收卷杆(3-2)的挤压作用,驱赶(惊走在帐纱表面的蚊虫),并消灭密闭空间内的蚊虫。与传统驱灭蚊虫的方式相比(如用手拍、扇风等),效率更高,驱蚊效果更可靠;与各类蚊香、杀虫剂、驱蚊剂等化学产品驱灭蚊虫的方式相比,更安全环保。

2、本实用新型活动帐纱通过在其侧边设有软毛边(1-4-1),在驱灭蚊后,有效保证在活动帐纱(第一活动帐纱(1-5-1)和第二活动帐纱(1-5-2))在收卷过程中,活动帐纱的两侧边与其相邻的固定帐纱(第一固定帐纱(1-1)和第二固定帐纱(1-6))的所在平面始终保持紧密贴合,始终维持无蚊空间。

3、本实用新型通过帐口风幕墙模块形成的风幕,在高压快速气流作用下,有效避免反复进入蚊帐或启闭帐口时因身体附着蚊虫或帐口临时敞开,导致蚊虫侵入密闭空间。

4、在帐纱相对应的床边缘面(1-3-2)和床面(1-3-1)设有磁条,与第一活动帐纱(1-5-1)、第二活动帐纱(1-5-2)、第一固定帐纱(1-1)、第二固定帐纱(1-6)下端磁条吸合,极大提高了帐纱与床的贴合紧密度,保证了密闭空间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还可处于如图10所示的活动帐纱闲置收纳状态,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未被使用时,或需要被长久闲置时(如冬季),所述活动帐纱被展开后易被灰尘污损,或者干扰使用者视线、或者遮蔽光线、或者影响通风透气、或者束缚约束活动范围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既可在铺设收纳帐纱、封闭帐口的同时自动驱赶并杀灭帐内蚊虫,又可有效避免因反复进出蚊帐带入蚊虫问题的蚊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