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及羽绒羽毛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1088发布日期:2019-12-31 14:3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及羽绒羽毛床垫的制作方法

新型涉及一种羽绒制品,具体是一种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及其羽绒羽毛床垫。



背景技术:

料理在羽绒制品(尤其是羽绒床垫)中,立衬工艺是市面上主流加工制作工艺;以羽绒床垫为例,根据床垫厚度不同,羽绒床垫立衬在缝纫时,每一格的横、纵立衬交叉位置会留有周长为13-30厘米的充绒口,而这一格另一边(非充绒通道位置)横纵立衬交叉位置处的交口并未缝合,会留有一条5-15厘米的缝隙;充绒口缝隙和剪口是没有办法缝合的,这样就导致羽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窜绒的问题(羽绒会往一边跑或往两边跑,出现中间羽绒变少甚至没绒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个格的绒量不均匀),而这种传统立衬工艺制作的羽绒床垫使用几年就会出现窜绒现象,影响正常使用。

羽绒羽毛床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和羽毛,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朵,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采用现有技术的立衬工艺将出现窜绒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的充绒隔绒结构,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立衬工艺,防止羽毛羽绒窜出,让羽绒制品(羽绒垫)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所述第一立衬短边为d11、d12,所述第一立衬长边为l11、l12;所述第二立衬短边为d21、d22,所述第二立衬长边为l21、l22;所述第三立衬短边为d31、d32,所述第三立衬长边为l31、l32。

其中,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缝制垂直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的缝制线为第一立衬短边d1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夹角α,第一立衬短边d11在第二立衬短边d21上的投影与第二立衬短边d21等长。

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平行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长边l11与第三立衬长边l31缝制,第一立衬长边l12与第三立衬l32缝制;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缝制成为两端开口的管形。

所述第三立衬的短边d31与第一立衬短边d11相同位置缝制在第二立衬上;在第一立衬短边d11上设置有剪口,所述剪口距离第一立衬短边d11大于等于2厘米。

通过以上结构使第一立衬和第二立衬形成隔绒结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缝制之后从形成具有90°拐角的充绒通道。

进一步的: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三立衬短边d31具有如下关系:d11=d3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如下关系:d11≥d21;第一立衬长边与第三立衬长边具有如下关系:

进一步的:夹角α的角度小于等于90°。

一种羽绒羽毛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外罩以及位于外罩内的内衬,所述内衬通过以上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分隔为多个充绒隔绒空间,每一空间内充满羽绒和或羽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表面设置有网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充绒口封堵,有效的避免窜绒、钻绒的情况,保证羽绒制品的使用效果,多个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在羽绒制品内部充绒之后,整个格子被羽绒撑起来之后,由于重力原因第三立衬附在第一立衬表面将充绒口有效的封堵,避免了相邻两格子内的羽绒相互窜绒,保证每一格充绒量均匀、稳定;综上,整个羽绒床垫结构牢固,保暖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羽绒羽毛床垫中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3是图2在羽绒羽毛床垫中的充绒使用示意图;

图4是图1在羽绒羽毛床垫中的充绒使用示意图二;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第一立衬1、剪口11、第二立衬2、第三立衬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所述第一立衬短边为d11、d12,所述第一立衬长边为l11、l12;所述第二立衬短边为d21、d22,所述第二立衬长边为l21、l22;所述第三立衬短边为d31、d32,所述第三立衬长边为l31、l32。

其中,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缝制垂直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与第二立衬的缝制线为第一立衬短边d1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夹角α,第一立衬短边d11在第二立衬短边d21上的投影与第二立衬短边d21等长。

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平行缝制,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立衬长边l11与第三立衬长边l31缝制,第一立衬长边l12与第三立衬l32缝制;第三立衬与第一立衬缝制成为两端开口的管形。

所述第三立衬的短边d31与第一立衬短边d11相同位置缝制在第二立衬上;在第一立衬短边d11上设置有剪口,所述剪口距离第一立衬短边d11大于等于2厘米。

通过以上结构使第一立衬和第二立衬形成隔绒结构,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缝制之后从形成具有90°拐角的充绒通道。

90°的充绒通道,让相邻两充绒空间形成了迷宫,增加了跑绒窜绒的难度,由于设置有第三立衬,在挤压活动过程中,充绒口剪口始终被第三立衬将充绒口封堵;并且充绒通道足够长,增加了窜绒跑绒的时间延长,相当于增加了使用寿命。

本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多个拼合(缝制或是热胶合或是其他方式固定方式)在羽绒制品内形成单独的充绒空间,保证使用寿命,有效的放置窜绒窜毛。

进一步的: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三立衬短边d31具有如下关系:d11=d31;第一立衬短边d11与第二立衬短边d21具有如下关系:d11≥d21;第一立衬长边与第三立衬长边具有如下关系:为了保证充绒通道有效封闭,对第三立衬的长度进行限定,避免充绒通道过短,跑绒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夹角α的角度小于等于90°。具有倾斜的角度,可以更好将充绒口封堵。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羽绒羽毛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外罩以及位于外罩内的内衬,所述内衬通过以上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分隔为多个充绒隔绒空间,每一空间内充满羽绒和或羽毛。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并列缝制,让第二立衬的一侧设置有充绒通道,按照图3所示的虚线充绒。

床垫的外罩材质不做限定,外罩可以的开口可以是拉链或是粘扣在此不做限定;下面内罩举例说明:

长200cm,宽120cm,高6cm为例;第二立衬短边是6cm,第一立衬短边是7cm,夹角α为60°左右,去掉缝合部分,第一立衬垂直距离为6cm。

如图4所示,是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在羽绒羽毛床垫中的充绒使用示意图;让防窜绒充绒隔绒结构背对背缝制,使第二立衬两侧对称设置有充绒通道,然后按照虚线路线充绒,之后第三立衬将充绒孔封堵,避免窜绒、跑绒,提高床垫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表面设置有网眼。网眼的目数以羽毛或羽毛不能窜出可以透过空气为好。

另外所述第一立衬,第二立衬和第三立衬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最好是具有一定弹性的聚酯纤维材料,类似蚊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