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7352发布日期:2020-06-09 20:0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液体加热器产品,该产品能够快速加热饮用液体,并且相对采用炉具进行加热的方案,具有更加清洁,方便的优点。

在液体加热器使用过程中,出于隔绝外部及保温的目的,往往设置壶盖配合壶体的构成方式,在需要加入待加热的液体时,就打开壶盖,等加入液体后,再盖合壶盖。为了防丢和壶盖的妥善放置,众多产品将壶盖与壶体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并且设置为转动连接例如铰接,通过改变壶盖相对于壶体的角度,实现壶体顶部开口的打开和闭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共识是,设置在壶盖与壶体之间的实现转动连接的结构,总要形成枢轴或者铰接件以及支承枢轴或者铰接件的支承结构,上述结构或者设置在壶盖或者设置在壶体上,并通过专门的连接件固定,如此一来,必然增加产品中连接结构或转动结构的外露,长期使用将可能造成外露结构的污染,尤其是转动结构在壶盖开启时暴露,而闭合时又收纳进壶体的容腔,有可能污染壶体内加热的液体。

并且,设置的连接结构均体现在液体加热器的外部,将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壶体及能够盖合于所述壶体顶部的壶盖,包括:

设置于所述壶体内部的安装座,包括支架及金属侧盖,所述金属侧盖覆盖所述支架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壶盖包括连接臂,所述壶盖通过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侧盖的外侧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支架的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包裹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侧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支撑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金属侧盖形成有供连接臂穿过的开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边缘形成朝向所述支架的内侧翻边,所述内侧翻边的外表面贴合所述支撑臂的两侧面;或者

所述开口的边缘形成朝向所述支架的内侧翻边,所述内侧翻边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臂的两侧面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形成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具有能够容纳连接臂的空间;所述避空部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被所述金属侧盖覆盖。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通过枢轴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具有与避空部毗邻的支承至少部分枢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被所述金属侧盖覆盖。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支架顶盖,所述支架顶盖覆盖所述支架的顶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壶盖与支架顶盖的上表面共同构成所述液体加热器的顶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侧盖与支架连接,连接方式选自插接、铆接及卡扣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侧盖通过包胶方式或者注塑方式形成于支架表面。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相比将安装座设置在壶体外部,将安装座设置在壶体内部,可减小壶盖开盖所需的回转空间,并且隐藏连接结构在壶内,减少了连接结构的外露,增强液体加热器的整体感,而设置在内部的支架,在开盖时,支架将暴露,通过金属侧盖遮挡,凸显与壶盖底面内胆的一体感,减少连接结构或者凹陷、凸起、连接结构得外露,提高清洁度,减少塑料的暴露,避免液体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长期接触塑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转动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内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内盖与扭簧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内盖具有的连接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的链接臂与支架形成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的另一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壶盖与安装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安装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与支架顶盖之间连接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图1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的另一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的又一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支架通过与手柄连接夹持壶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0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内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下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上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内盖的另一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4绘示了图19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绘示了图19中a部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绘示了图19中a部的又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绘示了图2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壶盖的爆炸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9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30绘示了图29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壶盖与开合盖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液体加热器中上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实施例中的支架与金属侧盖的爆炸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实施例中的金属侧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考图1,在体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意图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壶体110及能够盖合于壶体110顶部的壶盖120;

结合图3至图7,其中,壶盖120上设置有连接臂1211,壶盖120通过连接臂1211与壶体110转动连接,连接臂1211包括转动连接部12111,转动连接部12111的外周侧形成有第一阻尼凸起1212;

壶体上设置有朝向壶体内部的第二阻尼凸起1312;在附图绘示的结构中,第二阻尼凸起1312具体形成于设置在壶体上的支架1310上,而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凸起1312也可以选择直接形成在壶体上,而并非形成在附设在壶体的连接结构或辅助结构上。

壶盖120相对壶体110转动过程中,第一阻尼凸起1212与第二阻尼凸起1312将形成干涉接触以减缓壶盖120相对壶体110转动的速度。

第一阻尼凸起和第二阻尼凸起各自设置的位置以及二者形成阻尼接触的位置,使得第一阻尼凸起与第二阻尼凸起形成阻尼接触时产生的阻力,形成的作用于转动轴线的力矩较短,能够减低阻力力矩对转动轴的侧向作用力矩,从而保证壶盖相对壶体转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平衡性。

并且,第一阻尼凸起沿远离转动轴线方向突出,基本上没有侧向力或者轴向力的施加,减少阻尼力的浪费,有利于缩小阻尼结构的尺寸。

此外,阻尼接触发生在转动结构的轴向,阻尼接触面形成在距离转动轴线较近的位置,还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度。这种动配合结构,形成阻尼接触的位置距离转动轴线越近,则对组装的精确性的要求越低,可容忍些许的装配或者制作误差,在一定角度可提高良品率与零件的互换性。

此外,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加热器中包含的结构还有壶体中的内胆1110;壶盖120则包含内盖1210,覆盖内盖1210下部的下盖1220,覆盖内盖1210上部的上盖1230,设置在内盖1210中的开合盖组件1240,开合盖组件1240包括连杆1241、弹簧1242及连杆按钮1243。此结构将驱动壶盖与壶体锁定或解锁。另外,还包括安装座130,安装座130包含支架1310、支架顶盖1320、金属侧盖1330及枢轴。上述为本实施例揭示的液体加热器结构具有的重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方案优选配合图2描绘的结构实施,后续的各实施例也将基本上基于图2描绘的结构实施例,局部结构可能做些许更动,在介绍各具体实施例时,将做详细说明。

如前述,本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器还包括设置于壶体110顶部的内侧的与壶体110可拆卸连接的支架1310,第二阻尼凸起1312形成于支架1310上;连接臂1211通过支架1310与壶体转动连接。

将支架设置为与壶体可拆卸,由此则允许产品组装时可先行组装壶盖与支架,构成一个安装组件后再与壶体进行组装,相较于将壶盖直接安装在壶体内的组装方式,如此组装根据便捷性,尤其是涉及转动结构的安装,能够提供较大的外部操作空间,是更有利的。参考图5,一种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是在支架1310上形成螺柱1314,然后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支架1310与壶体,通过拆卸配合螺柱1314的螺纹连接件,即可实现支架1310与壶体的可拆卸连接。

另外,支架位于壶体的内部,并且转动连接形成在支架上,变相地减小开盖时竖直方向增加的尺寸,适配更小的存储空间,例如在接水的时候,开启的壶盖能够减小对相邻其他位于液体加热器上方的物品的干涉尺寸。

而且,支架设置在壶体内部,外部不可见,可让液体加热器更美观,实现部分结构的隐蔽性设计,同时也让壶体,尤其是壶体外壳的结构更简单,降低壶体制作复杂度。

如前述,在安装座130中,还包括枢轴1340;支架1310上及转动连接部12111上均形成有与枢轴1340形成轴孔配合的轴孔。结合图5绘示的结构,可选在支架上形成支撑臂1311,与枢轴1340配合的轴孔形成在支撑臂1311上。

通过枢轴与轴孔形成轴孔配合的连接方式,在进行组装时比较方便,可允许连接臂和支架均采用刚度较高的材料或结构。在其他附图并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连接臂或者支架结构,通过变形后实现连接,即连接臂与支架其中一个上形成有枢轴,另一上形成有轴孔,二者通过弹性变化使得枢轴能够穿过轴孔形成配合后再回弹,这样的实现方式能减少零件数量。

如图7至图10,连接臂1211的数量为两个;支架1310设置避空部1315,避空部1315具有能够容纳至少部分连接臂1211的空间。当然,也有一些实施例采用一个连接臂或者比两个多的连接臂。

当然,规格一致的两个连接臂的设置可视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施加阻力力矩的平衡,确定地两个接触点将限定一条与转动轴线近似平行的直线,转动连接结构不会被施加相差较大的两个不同作用位置的力矩,从而避免枢轴出现轴向的偏转趋势,在转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也有利于让阻尼结构更平稳地作用。

避空部形成容纳连接臂的空间,包裹连接臂的部分结构,减少连接臂的直接暴露,也能够起到一定限位作用。

此外,如图6、图8所示,枢轴1340上套设有扭转弹簧1350,扭转弹簧1350包括两个自由端,分别抵接或连接于支架1310与壶盖1210。

扭簧1350的一个自由端具体与连接臂1311连接,设置于连接臂1211的外侧或内侧。如图8,扭簧1350设置在避空部1315内,扭簧1350提供的弹性力将驱动壶盖自动转转开启,正是由于扭簧的存在,使得阻尼结构更为必要,以缓冲弹性力的作用和冲击。

除了附图绘示的结构外,还有其他驱动方式驱使壶盖开启,例如压簧等。由于扭簧施加的力矩刚好和阻尼力都是围绕转动轴线作用的,有利于实现力矩的平衡。且无需在其他方位配置安装压簧的空间或结构。

参考图10和图11,第二阻尼凸起1312包括形变部13122及与形变部13122连接的限位部13121,形变部13122具有小于限位部13121的厚度。

收缩厚度的部分更容易形成变形,在干涉接触过程中由形变幅度变化产生得弹性力逐渐增加阻尼摩擦力,让速度减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趋于平稳,进一步降低壶盖开启时对壶体的惯性冲击。另外,为了使得变形更易实现,还设置毗邻第二阻尼凸起1312的开口1319,让第二阻尼凸起的至少一边形成开口,能够提高形变部或第二阻尼凸起整体的弹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凸起的至少部分具有与转动轴同轴的圆弧面。

第一阻尼凸起的圆弧结构,让阻尼接触的位置基本上相对于转动轴线不变,由此因形变部导致的阻尼力变化接近线性变化,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在另外实现阻尼接触的方案中,也可以将第一阻尼凸起和/或第二阻尼凸起的材质设置为柔性材料。

如此提供另外一种阻尼接触的构成方式,即采用自身可收缩变形的柔性材料,在接触时发生柔性变形,以提供阻尼力。

如图8及图9,枢轴1340的数量一个,枢轴1340同时穿过至少两个连接臂1211的转动连接部,支架1310形成支撑平台1316,支撑平台1316具有容纳部分枢轴1340的凹槽。

贯穿的单一枢轴有利于提高转动同步性,对于两个连接位置来说,两点定位可以稳定的确定一个轴线,这样设置有利于保证转动轴不发生偏移。相应地,为了枢轴发生避免挠性变形,增加设置支撑平台,支撑枢轴。

在图未示的实现方式中,枢轴的数量可选为至少两个,分别穿过至少两个连接臂的转动连接部。

至少两个枢轴,分别连接对应的连接臂和转动连接部,在工艺上,降低了对于支架上枢轴孔的同轴度要求,在枢轴两端距离较长时,能够避免枢轴长期使用后产生挠性变形。

参考图12及图13,在体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意图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210,具有盛装液体的容腔及连通外界与容腔的顶端开口;

固设于容腔内的安装座230;

与安装座230转动连接的壶盖220,壶盖220相对于壶体230具有开盖位置和盖合位置;如图13,处于盖合位置时,壶盖220与安装座230的下表面共同覆盖壶体210的顶端开口。

壶盖在盖合与壶体时,仅覆盖壶体的部分上部开口,而非整个上部开口,能够减小壶盖旋转开启时增加的竖直方向尺寸延伸,由此减少收纳空间。而壶体的另一部分上部开口始终保持盖合,蒸馏水滴将基本上不会流到外部,从而有效减少外部污染。

另外一方面,上述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壶盖与安装座的顶面共同构成液体加热器的顶面,有安装座的顶面提供液体加热器的部分顶面,巧妙地利用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的安装座覆盖部分壶体的上部开口。

优选的实现方式是,壶盖通过枢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图2及图8绘示的结构。

如图14及图15所示,安装座230包括支架2310及安装于支架2310顶部的支架顶盖2320;支架2310与壶盖2320形成转动连接;支架顶盖2320覆盖形成转动连接的位置。也就是说转动连接的位置在壶体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支架顶盖2320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支架2310顶部。

具体参考图15,卡扣结构包括形成于支架的卡扣2317、2318及形成于支架顶盖2320的与卡扣2317、2318配合的卡扣止口2322、2321。

可替代地,卡扣结构的构成还可以是,包括形成于支架顶盖的卡扣及形成于所述支架的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扣止口。位置的互换不影响卡扣位置发挥作用,卡扣连接结构能够支持连接结构完全隐蔽,被支架顶盖所覆盖。

卡扣及卡扣止口的具体位置参考图15,可以是顶盖向下延伸的卡扣,支架具有顶端、靠近壶盖的内侧及与内侧相对的外侧;

支架顶盖通过卡扣结构与支架固定连接,卡扣结构分布于支架的顶端和/或内侧。

此外,配合卡扣结构,为了让卡扣结构更加紧密,需要施加与卡扣止动方向相反的支撑力,如图15,支撑力支架的表面形成有支撑筋23110、23111提供,支撑筋23110抵接支架顶盖2320的下表面;同时,作为可选地实现方式,支架顶盖形成有支撑筋2323,支撑筋2323抵接支架的上表面。支撑筋除了施加支撑力配合卡扣结构固定支架与支架顶盖之外,还能加强支架顶盖的悬空的中部区域的强度,以防止液体加热器跌落或施压时,支架顶盖发生变形。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对应设置有枢轴;壶盖上设置有连接臂,支架形成有支撑臂,枢轴贯穿连接臂及支撑臂,以形成转动连接;支架形成有避空部,避空部具有能够容纳连接臂的空间。

上述结构均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及相关附图,特别地,支架还形成有与避空部毗邻的支撑部2316,同时,支撑部2316的顶端形成有支承枢轴的凹槽。

支撑部对枢轴的支承,可避免枢轴发生挠性变形,尤其适合具有多个连接臂的结构,一根枢轴同时贯穿多个连接臂,在中间悬空的位置设置支撑确保转动的顺畅。

作为本实施例一个实用地技术构思,参考图17,支撑部2316限定与壶体内部及外部流体连通的蒸汽通道23161。支持从壶体内部排出蒸汽,而减少其他位置设置的蒸汽通道,提高元件地集成化程度。

另外,参考图18,液体加热器中还包括手柄240;壶体210具有连接孔或连接槽,安装座230通过穿过连接孔或连接槽的连接件241与手柄固接,并夹持壶体210。由一个连接件同时实现安装座及手柄与壶体的固定,减少独立的安装结构的配置。

此外,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也适合采用前述实施例描述的阻尼结构。

参考图19至图27,在体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意图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及能够盖合于壶体顶部的壶盖,整体构成可参考图1;

其中,壶盖包括:

内盖3210,内盖3210的顶端的边缘形成有向外的翻边3214,翻边3214形成有若干通孔32141;翻边3214的底部形成有位于通孔32141外侧的环形遮挡筋3213;

与内盖3210固接的上盖3230,上盖3230的边缘完全覆盖翻边3214;

套设于内盖3210的外部的下盖3220,下盖3220的顶端形成有穿过通孔32141与内盖3210连接的连接件3221。

在产品设计时,出于功能和工艺要求,需要设置壶盖采用分体结构,也有时需要实现差异化设计,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提高整体感。将壶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块。

为了固定包覆内盖的下盖,一般为金属材质,采用穿过翻边形成的通孔的连接件连接,然后通过遮挡筋遮挡连接件位于翻边下面的部分,通过上盖覆盖遮挡连接件位于翻边上面的部分,如此设置,完全隐藏了连接件,从外部看不到连接件的存在,虽然通过不同材质的上盖、下盖、内盖组成而成壶盖,但壶盖整体具有较高的整体感。

并且,在厨房等使用环境中,表面不光滑之处,长期使用可能堆积污物,难以清洁。遮挡的结构能够避免连接位置外露,防止连接件被腐蚀,也隔绝连接位置与外部的直接接触,基本上杜绝了在该位置污垢的堆积。

除此之外,还能为连接结构提供必要的保护。

结合图24至图26,连接件3221包括弯折部32212,连接弯折部32212的一端且形成于下盖3220顶端的片状延伸部32213,连接弯折部32212的另一端片状定位部32211;

片状延伸部32213穿过通孔32141,内盖3210形成有与通孔32141连通的限位槽32142,片状定位部32211置于限位槽32142内,以限定片状延伸部32213沿通孔32141的轴向延伸方向的移动趋势。也就是说连接件穿过通孔后通过弯折形成勾状结构,勾在限位槽上,形成下盖与内盖的固定。

通过翻折实现的片状结构固定,结构简单,易于模具成型。通孔可设置为竖直方向开口,同样利于简化模具结构,方便开模成型。

参考图20及图23,内盖3210包括环形侧壁3212和由环形侧壁3212的底端延伸形成的底壁3215;

参考图22,上盖3230包括盖顶3232和形成于盖顶的底面的环形筋3231;

进行组装后,上盖的环形筋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与内盖的环形侧壁的内壁面配合。

上盖形成的环形筋能够进行径向的限位,准确定位上盖和内盖,让二者准确扣合。同时增强壶盖整体在径向的强度,防止遭受意外磕碰时出现内陷变形

此外,内盖3210与上盖3230通过卡扣结构固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侧壁3212上的卡扣3216及设置于环形筋3231上的与卡扣3216配合的卡扣止口32311。

在图未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互换卡扣与止口的位置,即内盖与上盖通过卡扣结构固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侧壁上的卡扣止口及设置于环形筋上的与所述卡扣止口配合的卡扣。

通过卡扣配合,提供快捷的连接方式,由于卡扣是形成于内盖和上盖上的,减少额外的连接零件,例如螺纹柱及对应的螺纹连接件等。

尤其是,支持卡扣结构形成在内盖环形内部,并且形成在内侧,隐藏了连接结构,无连接结构外露,提高整体感,减少污垢堆积死角。

参考图20,卡扣结构与通孔沿内盖的周向间隔设置。以此使内盖在内部和外部的连接结构错开设置,减少干涉,保证内盖整体强度及连接结构的强度。

此外,环形筋3231形成有向内凹的避让槽32312,如图26,避让槽32312位于限位槽32142的内侧且与限位槽32142连通;一些实施例中,片状定位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置于避让槽中,甚至避让槽为片状定位部的再次弯折提供容纳空间,片状定位部再次沿贴合环形侧壁的内壁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更稳定的连接结构。

为了避免干涉连接件3221,设置避让槽32312,由此保证环形连贯性,提高上盖整体的强度。并提高整个周向的定位精度,安装对接时,能够统一地进行定位。

如图24,环形遮挡筋3213位于环形侧壁3212外侧,且下盖3220的顶端位于环形遮挡筋3213与环形侧壁3212之间。

环形遮挡筋遮挡下盖的顶端,下盖的顶端伸入环形遮挡筋与环形侧壁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进行下盖和内盖的连接定位。

此外,还包括设置于翻边3214与上盖3230之间的密封件3290,密封件3290包裹翻边3214并延伸至翻边3214的下方。

通过设置密封件,可降低内盖和上盖之间缝隙进入污物或者水汽的可能,另外,密封件遮盖上盖和内盖扣合的缝隙,提升整体感,可以给使用者一种,壶盖为整体,密封件是设置在形成在壶盖的密封槽中的视觉上的错觉。

图示的优选实现方式是,密封件3290延伸至翻边3214下方的部分向接近壶盖内部的方向翻折;当壶盖盖合于壶体顶部时,密封件延伸至翻边下方的部分压抵壶体顶部。

通过壶盖设置的一个密封件同时实现对壶体顶部开口的密封,防止外物由壶盖和壶体的结合处进入污染壶内液体,在配置了侧部的壶嘴的产品中,倾角过大倒水时,能够防止水从上口渗出。

另外,为了让上盖与内盖紧密连接,配合卡扣结构,翻边3214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上支撑筋3211,上支撑筋3211抵接上盖3230的下表面。

同时,还可以设置类似的结构,让内盖与下盖紧密连接,下盖3220包括环形臂部3222及由环形壁部的底端延伸的底板部3223。内盖的底壁的下表面可形成有若干下支撑筋,下支撑筋抵接下盖的上表面,也就是底板部的上表面3223。

在前述隐藏式连接结构中,为了提高壳体式结构的强度,通过设置支撑筋,增加对整体的支撑,并且,通过支撑筋的限位保证连接的可靠。连接筋只是形成在局部的结构,而是整体加厚,符合轻量化设计构思。

此外,有图20、图21绘示内容可知,实施例还揭示了如下结构:内盖的侧壁的外壁面形成有连接臂,连接臂通过铰接结构与壶体的顶部连接;下盖形成有对应连接臂形成位置的避空开口。

另外,对于连接件3221,至少弯折部的两侧边缘相对片状定位部的两侧边缘内凹,如此降低内凹位置的结构强度,可有利于精确地进行弯折。

参考图28至图32,在体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意图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及能够盖合于壶体顶部的壶盖;整体构成可参考图1;

其中,壶盖包括:

内盖4210,如图31所示,包括环形侧壁、由环形侧壁的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底壁;由环形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翻边4214,翻边4214形成有若干通孔42141;

上盖4230,结合图29,上盖的边缘完全覆盖翻边4214的外缘;

套设于内盖4210的外部的下盖4220,下盖4220的顶端形成有穿过通孔42141与上盖4230或内盖4210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的构成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上盖相关结构。

为了固定包覆内盖的下盖,下盖一般为金属下盖外壳,下盖与上盖需要形成连接结构,连接件穿过翻边中的通孔与上盖或者内盖连接,穿过翻边的连接件和翻边都被上盖所覆盖,减少连接结构的外露,增强整体感,并且如此设置,能够覆盖三个盖之间形成的朝上的缝隙,减少因灰尘积累形成的污垢。

连接件包括弯折部,连接弯折部的一端且形成于下盖顶端的片状延伸部,连接弯折部的另一端片状定位部;

片状延伸部穿过所述通孔,内盖或上盖形成有与通孔连通的限位槽,片状定位部置于限位槽内,以限定片状延伸部沿通孔的轴向延伸方向的移动趋势。连接件的构成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槽可能形成在上盖部分。

上盖包括盖顶和形成于盖顶的底面的环形筋;上盖的环形筋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与内盖的环形侧壁的内壁面配合。上盖的构成同样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对上盖结构的描述和揭示。

同样地,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卡扣结构是适合于应用在本实施例中。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中,内盖与上盖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侧壁上的卡扣及设置于环形筋上的与卡扣配合的卡扣止口;或者

内盖与上盖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侧壁上的卡扣止口及设置于环形筋上的与卡扣止口配合的卡扣。

此外,参考图29至图32,翻边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上支撑筋4211,上支撑筋4211抵接上盖4230的下表面;

或者在图未示意的实施例中,内盖的下表面形成有若干下支撑筋,所述下支撑筋抵接所述下盖的上表面。

另外,环形侧壁形成有延伸至翻边的下表面的加强筋,用以加强内盖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除此之外,还包括设置于翻边4214与上盖4230之间的密封件4290,密封件包裹翻边4214并延伸至翻边4214的下方。

如图,密封件4290延伸至翻边4214下方的部分向接近壶盖内部的方向翻折;当壶盖盖合于壶体顶部时,密封件延伸至翻边下方的部分压抵壶体顶部。此密封件的构成和作用同样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揭示的相关结构。区别之处在于,上盖形成有对应上支撑筋4211的退位槽4231,上支撑筋4211将穿过密封件4290形成孔伸入或压抵退位槽4231,由此固定密封件4290,防止密封件4290的松动。

并且,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地,翻边的底部形成有位于环形侧壁外侧的环形遮挡筋。

此外,结合图28及图31,壶盖中,具体为内盖内,设置有开合盖组件4240,开合盖组件4240包括:

形成于内盖内的连杆轨道4219;

能够沿连杆轨道4219移动的连杆4241,具有第一驱动斜面,并且连杆的前端形成有限位柱;

延伸方向与连杆轨道垂直的按钮轨道;

能够沿按钮轨道移动的开盖按钮4243,具有与第一驱动斜面配合的第二驱动斜面,当开盖按钮向下移动,第一驱动斜面贴合位置变化,驱使连杆向前端所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合盖弹性件例如弹簧4242,能够驱使连杆4241向前端所在方向移动;

内盖及下盖形成限位柱通道,供限位柱穿过以伸出或缩入壶盖。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让限位柱伸出或者缩入壶盖内部,配合壶体形成锁定孔,以此在壶盖盖合于壶体时,锁定盖合状态,需要开启时,通过开盖按钮驱使限位柱缩入壶盖内部,解除锁定。

在体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意图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及能够盖合于壶体顶部的壶盖;整体构成可参考图1;

除此之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壶体内部的安装座,如图33所示,安装座包括支架5310及金属侧盖5330,金属侧盖5330覆盖支架5310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壶盖包括连接臂,壶盖通过连接臂转动连接于支架;此转动连接的构成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揭示的转动连接结构。

相比将安装座设置在壶体外部,将安装座设置在壶体内部,可减小壶盖开盖所需的回转空间,并且隐藏连接结构在壶内,减少了连接结构的外露,增强液体加热器的整体感,而设置在内部的支架,在开盖时,支架将暴露,通过金属侧盖遮挡,凸显与壶盖底面内胆的一体感,减少连接结构或者凹陷、凸起、连接结构得外露,提高清洁度,减少塑料的暴露,避免液体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长期接触塑料。

如图35,金属侧盖的外侧边缘形成有朝向支架的外侧翻边5333,外侧翻边包裹支架的至少部分侧面。

对于支架的侧面形成包裹结构,进一步增强整体感,减少支架的暴露。

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支架具有支撑臂,连接臂与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应用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金属侧盖5330形成有供连接臂穿过的开口,即分布在前侧包裹部5332两侧的开口。

开口作为避空结构供连接臂穿过,连接臂的一部分始终位于金属侧盖接近支架的一侧,在转动过程中,转动连接的位置始终被遮挡。同样参考前述实施例揭示的方案,转动连接可选通过枢轴连接,也可以选择连接臂或者支撑臂上形成枢轴,另一个形成轴孔,构成轴孔配合。

如图示意的,开口的边缘形成朝向支架的内侧翻边,内侧翻边的外表面贴合支撑臂的两侧面;或者

开口的边缘形成朝向支架的内侧翻边,内侧翻边的外表面与连接臂的两侧面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

开口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限位作用,提高连接臂转动时,不发生大幅摆动,间隙不大于1mm,也是对转动连接的支撑,避免出现偏转对转动连接位置施加切向载荷。

另外,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支架,支架5310形成有避空部,避空部具有能够容纳连接臂的空间;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避空部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被金属侧盖5330所覆盖。

连接臂被避空部容纳,使壶盖与支架之间更紧凑,避空部的部分区域通过支架侧盖覆盖,能够起到遮挡、保护转动连接结构的作用。

此外,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支架及连接臂,连接臂通过枢轴与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支架具有与避空部毗邻的支承至少部分枢轴的支撑部5312,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支撑部5312朝向壶体内部的一侧的部分区域被金属侧盖5330中的前侧包裹部5332覆盖。

支撑部朝向壶内的一侧对金属侧盖起到支承作用,使金属侧盖更稳固地覆盖。

此外,参考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安装座,安装座还包括支架顶盖,支架顶盖覆盖支架的顶部。

从顶部覆盖的支架顶盖配合金属侧盖,全方位隐藏支架结构,增加结构的整体性。

进一步而言,壶盖与支架顶盖的上表面共同构成液体加热器的顶面。

如此设置,盖合时更具整体感,优选壶盖的上表面与支架顶盖的上表面齐平,无凸出,并由此结构可以自由选择实现加热器顶面的差异化设计或者一致化设计。可支持采用不同材料的盖结构覆盖壶体顶面开口。

另外,金属侧盖与支架连接,如图34及图35,连接位置示意为形成在支架两侧延伸翼部5314,连接结构示意为插接,具体通过形成于金属侧盖的插脚5331和形成于延伸翼部的插孔5311实现。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而言,连接方式选自插接、铆接及卡扣连接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此外,在图未示意的实施例中,金属侧盖还可以通过包胶方式或者注塑方式形成于支架表面。也就是说,可以在支架制作时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使金属侧盖与支架形成一体化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