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注水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893发布日期:2020-02-07 22:20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注水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注水保温碗。



背景技术:

中国人大多喜爱用碗作为饮食工具,用于盛装食物。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一般为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碗不断的从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保温碗,是使食物保持在所需温度的一种餐具。一般由电发热盘、碗托、不锈钢小碗、密封碗盖及保温盖组成。现有技术中,保温碗由普通发展为带电恒温碗、多功能恒温碗等,但是其在使用时因要用到电,安全性无法保证,且操作复杂,使用保温碗的人群一般为6个月到3岁儿童,老人或者病人,这些特殊群体在使用保温碗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正常使用,导致现有技术的智能保温碗形同虚设,实用性不强。

传统的对食物进行加热或保温的方法为,将碗底置于一定量的热水中,以弥补食物热量的损失,此操作因碗材质的不同,会导致保温时间短,且因碗直接置于热水中容易倾倒,特殊群体在使用时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其一、因温度维持时间有限,食物易凉,保温效果差;其二、食用食物前,因无法直观感知食物温度,易导致烫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倾倒,保温效果好,换水方便,安全、实用性强,易移动且防尘的不锈钢注水保温碗。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锈钢注水保温碗,包括碗盖、碗体、碗托和注水装置;所述碗体为不锈钢碗体;所述碗盖位于碗体的上端,可相对于碗体打开或盖合于碗体上,包括盖本体和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安装于盖本体的上方,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盖本体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配合,用于在碗盖盖合于碗体上时打开或闭合碗体与外部的连通;所述碗托为塑胶碗托,位于碗体的下端,用于拖住碗体,所述碗托的上端和碗体的下端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碗托的左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注水装置位于碗托的左端,包括引流罩和防尘盖,所述引流罩围于第三通孔外周的碗托上,所述引流罩、碗托和第三通孔形成完整的引流通道,用于将热水注入所述容置空间中或将热水从容置空间中倒出,所述防尘盖盖于引流罩的上方,防止粉尘进入引流通道和容置空间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碗盖还包括盖延,所述盖延位于盖本体上,并向外延伸至盖本体之外,用于使得碗盖相对于碗体打开或使得碗盖盖合于碗体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设于盖本体上方的旋转盘,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旋转盘上,旋转盘可相对于盖本体左右旋转,以控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通与否。

优选地,所述旋转盘的上方设有旋转座,所述盖本体上设有与旋转座相匹配的插杆,所述旋转座插接于插杆上,并可相对于插杆左右旋转,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座,使得旋转盘相对于盖本体左右旋转。

优选地,所述注水装置的引流罩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罩延,所述罩延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上的卡凸,所述防尘盖的前后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相匹配的卡槽,所述防尘盖通过卡凸和卡槽的相互配合盖于引流罩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引流罩、碗托和第三通孔形成的引流通道的中部上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稳固引流罩围于第三通孔外周的碗托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罩延上设有硅胶片,通过向上拉起所述硅胶片即可向引流通道内注入热水至容置空间中或将容置空间中的热水经引流通道倒出。

优选地,所述硅胶片的下端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设有挡块,所述引流通道的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碗托外周设有截止扣,所述连接条置于截止扣内,所述连接条可相对于截止扣上下移动,所述挡块用于防止连接条从截止扣内滑落。

优选地,还包括碗把,所述碗把设于碗托外周的后端,通过手握所述碗把可对碗托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碗盖和碗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保证碗盖盖合于碗体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碗盖、碗体、碗托和注水装置,所述碗托位于碗体的下端,用于拖住碗体,有效防止了碗体倾倒;其二、碗盖位于碗体的上端,可相对于碗体打开或盖合于碗体上,包括盖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安装于盖本体的上方,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盖本体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配合,用于在碗盖盖合于碗体上时打开或闭合碗体与外部的连通,利于碗体内食物的保温,碗盖和碗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保证碗盖盖合于碗体时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碗体内的热量散失,其整体保温效果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食物易凉保温效果差的缺陷;其三、注水装置位于碗托的左端,包括引流罩和防尘盖,所述引流罩围于第三通孔外周的碗托上,所述引流罩、碗托和第三通孔形成完整的引流通道,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罩延上设有硅胶片,通过向上拉起所述硅胶片即可向引流通道内注入热水至容置空间中或将容置空间中的热水经引流通道倒出,硅胶片的下端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设有挡块,所述引流通道的加强板前后两侧的碗托外周设有截止扣,所述连接条置于截止扣内,所述连接条可相对于截止扣上下移动,所述挡块用于防止连接条从截止扣内滑落,硅胶片的设置进一步防止热水热量的散失,保证整体保温效果的同时又其整体换水非常方便;其四、碗托为塑胶碗托,注入热水时间久后,通过用手感知碗托的温度,即可知道碗体内食物的温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食用食物,导致烫伤事故的发生的缺陷;其五、还包括碗把,所述碗把设于碗托外周的后端,通过手握所述碗把可对碗托进行移动,其整体易移动、实用性强;其六、注水装置的引流罩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罩延,所述罩延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上的卡凸,所述防尘盖的前后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相匹配的卡槽,所述防尘盖通过卡凸和卡槽的相互配合盖于引流罩的上方,碗盖位于碗体的上端,使得整体具备防尘效果,且防尘效果好;其七、碗盖还包括盖延,盖延位于盖本体上,密封装置为设于盖本体上方的旋转盘,旋转盘的上方设有旋转座,盖本体上设有与旋转座相匹配的插杆,旋转座插接于插杆上,并可相对于插杆左右旋转,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座,使得旋转盘相对于盖本体左右旋转,引流通道的中部上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用于稳固引流罩围于第三通孔外周的碗托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简单,实用性强,牢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3为图1整体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碗体;2、碗托;3、盖本体;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引流罩;8、防尘盖;9、盖延;10、旋转盘;11、旋转座;12、插杆;13、罩延;14、卡凸;15、卡槽;16、加强板;17、硅胶片;18、连接条;19、挡块;20、截止扣;21、碗把;2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不锈钢注水保温碗,包括碗盖、碗体1、碗托2和注水装置;所述碗体1为不锈钢碗体1;所述碗盖位于碗体1的上端,可相对于碗体1打开或盖合于碗体1上,包括盖本体3和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安装于盖本体3的上方,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盖本体3上设有与第一通孔4相匹配的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相互配合,用于在碗盖盖合于碗体1上时打开或闭合碗体1与外部的连通;所述碗托2为塑胶碗托2,位于碗体1的下端,用于拖住碗体1,所述碗托2的上端和碗体1的下端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碗托2的左端设有第三通孔6;所述注水装置位于碗托2的左端,包括引流罩7和防尘盖8,所述引流罩7围于第三通孔6外周的碗托2上,所述引流罩7、碗托2和第三通孔6形成完整的引流通道,用于将热水注入所述容置空间中或将热水从容置空间中倒出,所述防尘盖8盖于引流罩7的上方,防止粉尘进入引流通道和容置空间中。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碗盖还包括盖延9,所述盖延9位于盖本体3上,并向外延伸至盖本体3之外,用于使得碗盖相对于碗体1打开或使得碗盖盖合于碗体1上。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密封装置为设于盖本体3上方的旋转盘10,所述第一通孔4设于旋转盘10上,旋转盘10可相对于盖本体3左右旋转,以控制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连通与否。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旋转盘10的上方设有旋转座11,所述盖本体3上设有与旋转座11相匹配的插杆12,所述旋转座11插接于插杆12上,并可相对于插杆12左右旋转,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座11,使得旋转盘10相对于盖本体3左右旋转。

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注水装置的引流罩7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罩延13,所述罩延13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上的卡凸14,所述防尘盖8的前后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凸14相匹配的卡槽15,所述防尘盖通过卡凸14和卡槽15的相互配合盖于引流罩7的上方。

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引流罩7、碗托2和第三通孔6形成的引流通道的中部上端设有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用于稳固引流罩7围于第三通孔6外周的碗托2上。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强板16前后两侧的罩延13上设有硅胶片17,通过向上拉起所述硅胶片17即可向引流通道内注入热水至容置空间中或将容置空间中的热水经引流通道倒出。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硅胶片17的下端设有连接条18,所述连接条18的下端设有挡块19,所述引流通道的加强板16前后两侧的碗托2外周设有截止扣20,所述连接条18置于截止扣20内,所述连接条18可相对于截止扣20上下移动,所述挡块19用于防止连接条18从截止扣20内滑落。

如图1、图2、图3所示,还包括碗把21,所述碗把21设于碗托2外周的后端,通过手握所述碗把21可对碗托2进行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碗盖和碗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22用于保证碗盖盖合于碗体1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