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及其软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0014发布日期:2020-04-14 20:0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及其软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带有电连接器的软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吸尘器软管组件,出于传输电力或通讯等的需要,会设有电连接器,电连接器通过电线连接,一件式的筒状外壳套在软管端部的接头管上,电连接器收纳在筒状外壳与接头管之间,缺点在于装配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制造的效率提升的软管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组件,用于吸尘器,包括软管、接头管、外壳、电连接器,接头管与软管的一端连接,外壳包括第一半筒、第二半筒,第一半筒与第二半筒围成筒状,第一半筒与第二半筒组装在一起共同环绕接头管,电连接器定位在第一半筒与接头管之间,第二半筒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连接器位于接头管的相反两侧。

如此设计,第一半筒、第二半筒与电连接器、接头管可以比较方便的组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本软管组件的装配制造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可伸缩的弹簧软管,软管包括导电线,导电线采用钢丝并沿着软管的管壁螺旋延伸,导电线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导电线兼具了导电和提供软管伸缩弹力的作用,更为实用。

进一步的,接头管后端连接至软管内周面,接头管前端向前超出外壳,第一半筒的后端与第二半筒的后端对接在一起共同环绕软管。

进一步的,软管包括导电线,软管组件还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导电线与导电端子的导电连接线,接头管设有位于电连接器与软管之间的穿槽,导电连接线延伸穿过所述穿槽。如此设计,导电线与导电端子通过导电连接线以实现电性连接,穿槽限制了导电连接线的走位,使得导电连接线不容易乱掉。

进一步的,接头管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着接头管的周向延伸,软管的和接头管对接的一端与电连接器位于所述凸缘的前后两侧,所述穿槽开设于凸缘,导电连接线由穿槽穿过凸缘。

进一步的,接头管的所述凸缘包括前后间隔的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第一半筒设有朝向接头管凸出的第一限位凸缘,第一限位凸缘嵌入于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所述穿槽包括开设于第一凸缘的第一穿槽、开设于第二凸缘的第二穿槽,第一限位凸缘开设有第三穿槽,导电连接线穿过第一穿槽、第三穿槽、第二穿槽。第一限位凸缘与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的嵌合促进了接头管与外壳的装配定位的准确性、稳定性的提升,第一穿槽、第三穿槽、第二穿槽促进导电连接线克服第一凸缘、第一限位凸缘、第二凸缘对其走线的阻碍。

进一步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分别呈位于接头管外周的环形,第一穿槽与第二穿槽位于第三穿槽的前后两侧,第一限位凸缘呈弧形,第二半筒设有朝向接头管凸出的第二限位凸缘,第二限位凸缘呈弧形,第二限位凸缘嵌入于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第一限位凸缘与第二限位凸缘共同围绕接头管;第一半筒穿槽遮蔽所述穿槽、导电连接线。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绝缘壳体,导电端子保持于绝缘壳体,接头管设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在环绕接头管的周向上相对,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分别穿入绝缘壳体将绝缘壳体钩住;绝缘壳体设有第一让位通口、第二让位通口、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第一卡扣部穿过第一让位通口并钩住第一凸起部,第二卡扣部穿过第二让位通口并钩住第二凸起部。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与接头管间设有嵌入定位机构,嵌入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圈、嵌入定位圈的嵌入部,定位圈设于绝缘壳体与接头管之一,嵌入部设于绝缘壳体与接头管之另一。定位圈能够从各个方向限位嵌入部,较好的辅助绝缘壳体与接头管之间的装配定位。

进一步的,定位圈凸设于接头管,定位圈开设有缺槽,嵌入部设于绝缘壳体,绝缘壳体还设有一体连接于嵌入部的连接部,连接部嵌入缺槽。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装配在一起。通过第一卡扣部与第一凸起部的配合、第二卡扣部与第二凸起部的配合、嵌入部与定位圈的配合,使得电连接器与接头管之间无螺钉定位。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设有通孔,第二壳体设有凹槽,导电端子设有定位凸起,导电端子穿入于通孔并部分收容于凹槽,通孔与凹槽位于定位凸起的前后两侧,定位凸起限位于通孔与凹槽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挡板,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挡板,所述通孔设于第一挡板,所述凹槽位设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挡在定位凸起的一侧,第二挡板挡在定位凸起的相反另一侧。进一步的,第一挡板挡在定位凸起的前侧,第二挡板挡在定位凸起的后侧。

进一步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前后夹持定位凸起。安装导电端子时,导电端子向前穿入通孔直到定位凸起抵到第一挡板,再上下扣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使得导电端子部分进入凹槽,定位凸起不能向前穿过通孔也不能向后穿过凹槽,而使得导电端子被限位住。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第一半筒朝向接头管抵靠于第一壳体,在接头管的径向上,第二壳体位于接头管与第一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一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右凸起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另一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右扣合口,左右凸起部与左右扣合口卡扣在一起。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较为平衡稳定的扣合在一起,且不需要使用螺钉。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绝缘壳体,绝缘壳体设有骑跨在接头管外围的骑跨部,接头管设有左凸出部、右凸出部,骑跨部支在左凸出部与右凸出部上。如此设计,增强绝缘壳体在接头管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骑跨部设有左支脚与右支脚,左支脚支在左凸出部上,左支脚设有与左凸出部嵌合的左缺口,右支脚支在右凸出部上,右支脚设有与右凸出部嵌合的右缺口。如此设计,增强了骑跨部支在左凸出部及右凸出部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骑跨部设有与接头管外周相适应的弧形边缘,弧形边缘沿着接头管的周向延伸,弧形边缘连接在左支脚与右支脚之间,弧形边缘贴合接头管外周表面。如此设计,促进绝缘壳体稳定保持在接头管上。

进一步的,第二半筒设有朝向接头管凸出的半环形凸缘,半环形凸缘设有与左凸出部嵌合的第一缺口、与右凸出部嵌合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第二缺口位于半环形凸缘的相反两端。如此设计,周向限位第二半筒,防止第二半筒相对于接头管旋转。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位于接头管与第一壳体之间,骑跨部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位于骑跨部的后方;左凸出部、右凸出部分别呈前后延伸的条状,左凸出部与右凸出部在接头管径向上位于接头管的相反两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前述的软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与吸气端口部分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的一剖视图(剖面平行于接头管轴线);

图4为图3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的另一剖视图(剖面垂直于接头管轴线);

图6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的第二半筒的立体图;

图7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8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9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接头管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吸尘器软管组件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下』、『侧』、『内』、『外』是对各个对象于图标中相对位置的描述,但这些字眼并非用以限制组件、组成、区域等;对于数量,若干仅是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专利申请的软管组件用于吸尘器,软管组件包括软管10、接头管2、外壳、电连接器4、锁扣件11,接头管2对接至软管10,外壳包括第一半筒30、第二半筒31,第一半筒30与第二半筒31围成筒状,第一半筒30与第二半筒31组装在一起共同环绕接头管2,电连接器4定位在第一半筒30与接头管2之间,第二半筒31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连接器4位于接头管2的相反两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半筒30在上,第二半筒31在下,第二半筒31与电连接器4位于接头管2的上下两侧。锁扣件11安装在第一半筒30,软管组件对接至吸尘器的吸气端口部12时,接头管2前端插入吸气端口部12,且锁扣件11通过其倒钩110与吸气端口部12锁扣。软管组件可以接上地刷(未图示)等附件用于吸取垃圾。

接头管2后端连接至软管10内周面,接头管2前端向前超出外壳,第一半筒30的后端与第二半筒31的后端对接在一起共同环绕软管10,接头管2后端设有供与软管10旋接的外螺纹20。

软管10为可伸缩的弹簧软管,软管10包括导电线100,导电线100沿着软管10的管壁螺旋延伸,导电线100与电连接器4的导电端子40电性连接。导电线100优选为钢丝,可以提供软管10良好的伸缩弹力,且成本低与导电性好,钢丝包覆右绝缘层以与软管10的塑胶管壁绝缘。导电线100电线连接在电连接器4与软管组件另一端的电连接器13之间,用于传输电力。

软管组件还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导电线100与导电端子40的导电连接线(未图示),接头管2设有位于电连接器4与软管10之间的穿槽,导电连接线延伸穿过所述穿槽,如此设计,导电线100与导电端子40通过导电连接线以实现电性连接,穿槽限制了导电连接线的走位,使得导电连接线不容易乱掉。第一半筒30完全遮蔽所述穿槽、导电连接线;导电连接线可以采用普通的电线,可较为随意的弯曲。可以如此连接:导电线100的端部露出软管10,导电连接线前端焊接导电线100,导电连接线后端焊接导电端子40,外壳将导电连接线及焊接处完全覆盖,增强安全性。

接头管2设有凸出于其外周表面的凸缘,凸缘沿着接头管2的周向延伸,软管10的和接头管2所对接的一端与电连接器4位于凸缘的前后两侧,所述穿槽开设于凸缘,导电连接线由穿槽穿过凸缘。凸缘有效限定了软管10与接头管2连接的深度,穿槽的开设还克服了凸缘对导电连接线的走线的阻碍。

接头管2的所述凸缘包括前后间隔的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第一半筒30设有第一限位凸缘300,第一限位凸缘300嵌入于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所述穿槽包括开设于第一凸缘21的第一穿槽23、开设于第二凸缘22的第二穿槽24,第一限位凸缘300开设有第三穿槽301,导电连接线穿过第一穿槽23、第三穿槽301、第二穿槽24。导电线100有两根,与两导电端子40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导电连接线也为对应的两根,第一穿槽23、第二穿槽2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第一限位凸缘300与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22的嵌合促进了接头管2与外壳的装配定位的准确性、稳定性的提升,第一穿槽23、第三穿槽301、第二穿槽24促进导电连接线克服第一凸缘21、第一限位凸缘300、第二凸缘22对走线的阻碍。接头管2的所述凸缘呈位于接头管2外周的环形,第一穿槽23与第二穿槽24位于第三穿槽301的前后两侧,第一限位凸缘300呈弧形,第二半筒31设有第二限位凸缘310,第二限位凸缘310呈弧形,第二限位凸缘310嵌入于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第一限位凸缘300与第二限位凸缘310共同围绕接头管2。接头管2、第一半筒30、第二半筒31采用塑胶材质。

电连接器4还包括绝缘壳体41,导电端子40保持于绝缘壳体41,接头管2设有用以钩住绝缘壳体41的第一卡扣部25与第二卡扣部26,第一卡扣部25与第二卡扣部26在环绕接头管2的周向上相对,第一卡扣部25、第二卡扣部26分别穿入绝缘壳体41将绝缘壳体41钩住。绝缘壳体41采用塑胶材质。绝缘壳体41设有第一让位通口4200、第二让位通口4201、第一凸起部4210、第二凸起部4211,第一卡扣部25穿过第一让位通口4200并钩住第一凸起部4210,第二卡扣部26穿过第二让位通口4201并钩住第二凸起部4211,第一卡扣部25与第二卡扣部26左右相对;第一卡扣部25、第二卡扣部26带有钩部,第一卡扣部25、第二卡扣部26也可设计成带有与卡扣部配合的凹槽或开口。绝缘壳体41与接头管2间设有嵌入定位机构,嵌入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圈27、嵌入定位圈27的嵌入部432,定位圈27设于绝缘壳体41与接头管2之一,嵌入部432设于绝缘壳体41与接头管2之另一。定位圈27能够从各个方向限位嵌入部432,较好的辅助绝缘壳体41与接头管2之间的装配定位。进一步的,定位圈27凸设于接头管2,定位圈27开设有缺槽270,嵌入部432设于绝缘壳体41,绝缘壳体41还设有一体连接于嵌入部432的连接部433,连接部433嵌入缺槽270。嵌入部432可以呈柱状、筒状、球状等,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432呈筒状以减少成型缩水变形。

绝缘壳体41包括第一壳体42、第二壳体43,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装配在一起。第一让位通口4200、第二让位通口4201、第一凸起部4210、第二凸起部4211设于第一壳体42,嵌入部432、连接部433设于第二壳体43。通过第一卡扣部25与第一凸起部4210的配合、第二卡扣部26与第二凸起部4211的配合、嵌入部432与定位圈27的配合,使得电连接器4与接头管2之间无螺钉定位。

第一壳体42设有通孔422,第二壳体43设有凹槽434,导电端子40设有定位凸起400,导电端子40穿入于通孔422并部分收容于凹槽434,通孔422与凹槽434位于定位凸起400的前后两侧,定位凸起400限位于通孔422与凹槽434之间。定位凸起400为凸出于导电端子40外周的环形凸缘;第一壳体42设有第一挡板423,第二壳体43设有第二挡板435,所述通孔422设于第一挡板423,所述凹槽434位设于第二挡板435,第一挡板423挡在定位凸起400的一侧,第二挡板435挡在定位凸起400的相反另一侧。进一步的,第一挡板423挡在定位凸起400的前侧,第二挡板435挡在定位凸起400的后侧。导电端子40垂直于第一挡板423、第二挡板435。第一挡板423与第二挡板435前后夹持定位凸起400。安装导电端子40时,导电端子40向前穿入通孔422直到定位凸起400抵到第一挡板423,再上下扣合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导电端子40部分进入凹槽434,定位凸起400不能向前穿过通孔422也不能向后穿过凹槽434,而使得导电端子40被有效定位。

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扣合在一起,第一半筒30朝向接头管2抵靠于第一壳体42,在接头管2的径向上,第二壳体43位于接头管2与第一壳体42之间。第一壳体42在上,第二壳体43在下,第一半筒30抵压于第一壳体42的凸台部424及斜肩部425;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之一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右凸起部426,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之另一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右扣合口436,左右凸起部426与左右扣合口436卡扣在一起。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壳体42与第二壳体43可较为平衡稳定的扣合在一起。第一半筒30还设有抵压于第一壳体42左右侧壁437的左右凸块302,左右扣合口436开设于第二壳体43的左右侧壁437。

绝缘壳体41设有骑跨在接头管2外围的骑跨部427,接头管2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左凸出部280与右凸出部281,骑跨部427支在左凸出部280与右凸出部281上。如此设计,增强绝缘壳体41在接头管2上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骑跨部427的左支脚4270支在左凸出部280上,骑跨部427的右支脚4271支在右凸出部281上。骑跨部427的左支脚4270设有与左凸出部280嵌合的左缺口4272,骑跨部427的右支脚4271设有与右凸出部281嵌合的右缺口4273,如此设计,增强了骑跨部427支在左凸出部280及右凸出部281上的稳定性。骑跨部427设于第一壳体42,第二壳体43位于骑跨部427的后方。左凸出部280与右凸出部281在接头管2径向上位于接头管2的相反两侧。

骑跨部427呈板状,骑跨部427一体连接第一挡板423,第一挡板423厚于骑跨部427,骑跨部427自第一挡板423向下延伸,导电端子40垂直于骑跨部427,骑跨部427设有与接头管2外周相适应的弧形边缘428,弧形边缘428沿着接头管2的周向延伸,弧形边缘428连接在骑跨部427的左支脚4270与右支脚4271之间,弧形边缘428贴合于接头管2外周表面。

软管组件还包括分别用以将第一半筒30与第二半筒31锁固的第一螺钉(未图示)、第二螺钉(未图示)、第三螺钉(未图示)、第四螺钉(未图示),外壳设有供第一螺钉穿入的第一左螺钉柱、供第二螺钉穿入的第二左螺钉柱、供第三螺钉穿入的第一右螺钉柱、供第四螺钉穿入的第二右螺钉柱,第一左螺钉柱、第二左螺钉柱、第一右螺钉柱、第二右螺钉柱分别凸出于外壳内周表面,左凸出部280、右凸出部281分别呈前后延伸的条状,第一左螺钉柱、第二左螺钉、第一右螺钉柱、第二右螺钉柱。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螺钉柱、第二左螺钉柱、第一右螺钉柱、第二右螺钉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左螺钉柱的上部分303、第二左螺钉柱的上部分304、第一右螺钉柱的上部分305、第二右螺钉的上部分306分别设于第一半筒30,第一左螺钉柱的下部分311、第二左螺钉柱的下部分312、第一右螺钉柱的下部分313、第二右螺钉的下部分314分别设于第二半筒31。第二半筒31设有朝向接头管2凸出的半环形凸缘315,半环形凸缘315设有与左凸出部280嵌合的第一缺口316、与右凸出部281嵌合的第二缺口317,第一缺口316、第二缺口317位于半环形凸缘315的相反两端。

装配时,可将电连接器4作为一个整体装配到接头管2,接头管2上的第一卡扣部25、第二卡扣部26、定位圈27将电连接器4预定位于接头管2;第一半筒30、第二半筒31从接头管2的径向相反两侧罩在接头管2上,第一半筒30、第二半筒31通过四颗螺钉锁在一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