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6685发布日期:2020-05-08 13:3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家清洁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喷水拖把主要适用于平板棉布拖把,清洁对象为木板类地面。一般的喷水拖把具有储液装置、连接水管、水泵和挤水把手等结构。但是,现有技术中喷水拖把的水泵装置经常出现自漏水、挤压后过水不止、清水或清洗液浪费严重和喷射大水珠、无雾化效果等现象。

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喷水拖把在水泵出水端和喷嘴之间往往设置一个单向阀,在泵体或其他连接水管密封性不好的情况下,这个单向阀可能在流体的正常自重水压下过水,导致喷嘴口一直是湿润渗水状态,对清水或清洗液等流体造成浪费现象,给消费者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

再者,在水泵出水端和喷嘴之间设置一个单向阀,由于鸭嘴型的单向阀开口的形状可能具有长线形、椭圆形、圆形的变化形态,鸭嘴型的单向阀的反弹力很小,停止挤压后也水流可能继续通过,这些原因可能会引起过水流量不均匀。过水流量不均匀也可能导致喷嘴的雾化效果不好,导致喷射出的可能是大水珠或者水流的形态,雾化效果差,地面湿润效果较差,地面水渍晾干后有斑点,地面清洁效果较差。

此外,喷水拖的水泵结构没有较好的增压效果,喷嘴喷射而出的可能是大水珠或者水流,雾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喷水拖把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泵送装置布置在喷水拖把的拖把杆的内部,所述泵送装置布置于喷水拖把的储液装置的底端,所述泵送装置包括:筒状的泵体;安装在所述泵体的入口端的致动管,所述致动管的内部具有供流体通过的入口流道,所述致动管的下端布置有单向入口阀和与所述泵体的内腔形成水密接触的塞体。其中,所述泵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塞体和致动管回复至未受力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所述泵体的出口端为凸管,所述凸管外套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软管,所述软管内布置有芯体,所述芯体的外径稍大于所述软管的内径,所述软管套接在所述芯体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体的一端为插接进所述泵体的所述凸管内的端柱,所述端柱的直径小于所述软管的内径,所述端柱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引导的过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体的中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端柱的直径,所述芯体的中部设有至少1个环向的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管的两个端部的内径比中部的内径大,所述软管的两个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芯体的外周直径,所述软管的两个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芯体的凸缘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的出口端套接有喷嘴管,所述喷嘴管的入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软管的直径,所述喷嘴管设置有雾化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管和所述芯体设置在所述喷嘴管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的内腔包括位于上部的压缩腔室和位于下部的增压腔室,所述压缩腔室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所述塞体,所述增压腔室的内径小于所述压缩腔室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压腔室内还设置有增压芯管,所述增压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泵体的出口端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管内还设置位于所述单向入口阀的上方的过滤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的所述凸管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部,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台阶部相抵靠的对接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管为硅胶套或乳胶套;所述单向入口阀为硅胶鸭嘴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泵体的出口端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芯体和软管,具有很好的加压单向过水效果,在流体正常自重压强下不会让流体通过。在加压喷水时,由于软管和芯体之间的过水通道是规则的环形,可以保证流体均匀通过,流量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有利于雾化效果。并且,在加压结束后,可迅速关闭流体通道,不会让清水或清洗液过流不止,节约清水或清洗液,给使用者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获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泵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泵送装置的泵体出口端装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泵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喷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泵送装置的泵体入口端装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致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单向入口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现有技术中的喷水拖把主要适用于平板棉布拖把,清洁对象为木板类地面。一般的喷水拖把具有储液装置、连接水管、水泵和挤水把手等结构。但是,现有技术中喷水拖把的水泵装置经常出现自漏水、挤压后过水不止、清水或清洗液浪费严重和喷射大水珠、无雾化效果等现象。

为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泵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布置在喷水拖把的拖把杆的内部,所述泵送装置布置于喷水拖把的储液装置的底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包括筒状的泵体200和在泵体200的入口端的致动管100。其中,致动管100的内部具有供流体通过的入口流道,致动管100的下端布置有单向入口阀110和与泵体200的内腔形成水密接触的塞体120。其中,泵体200的内腔设置有用于使得塞体120和致动管100回复至未受力的初始位置的弹性件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体200的出口端为凸管201,凸管201外套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软管310,软管310内布置有芯体320,芯体320的外径稍大于软管310的内径,软管310套接在芯体320的外周。在该实施例中,软管310和芯体320可组成加压单向导通的过水结构300。在泵送装置的泵体200内加压后,流体会在泵体200的出口端和软管310内部的空间处具有较大的压强,通过芯体320的分水导流后,软管310由于具有弹性,会在径向方向产生形变,即内径有一定的变大撑开,从而使得流体顺利通过,从后续的喷嘴喷出。

现有技术中的泵体出口端往往布置一个硅胶单向阀,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入口阀110构造(可如图10所示),该结构的单向入口阀110可能在流体自重的因素下,直接进入喷嘴,从而导致流体在喷水拖把未工作状态时,从喷嘴处自流而出,即漏水,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较差,也会导致诸如清水或清洗液等流体的浪费。而且,单向阀打开后,回弹力较小,即稍微的流体重力也能导致流体源源不断的流通,清水或清洗液的释放量远远大于使用需求量,出现浪费现象或需要在储液装置内频繁添加清水或清洗液等流体。

而本实用新型的软管310和芯体320组成加压单向导通的过水结构300,在流体正常自重情况下,不会有流体通过,在非工作状态时不会漏水,消费者体验好,也节约清水或清洗液的用量。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泵体的出口端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芯体和软管,具有很好的加压单向过水效果,在流体正常自重压强下不会让流体通过。在加压喷水时,由于软管和芯体之间的过水通道是规则的环形,可以保证流体均匀通过,流量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有利于雾化效果。并且,在加压结束后,可迅速关闭流体通道,不会让清水或清洗液过流不止,节约清水或清洗液,给使用者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芯体320的一端为插接进泵体200的凸管210内的端柱321,端柱321的直径小于软管310的内径,有利于装配芯体320和软管310,也有利于平衡流体压差。端柱321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引导的过流槽。过流槽可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实施例的过流槽326可为中间的岔口,端柱321中间分叉,图5另一实施例的过流槽326可为中间的通孔,端柱321两侧开孔。

如图4和图5所示,芯体320的中部322的直径大于端柱321的直径,芯体320的中部322设有至少1个环向的凸缘323。如图2所示,芯体320的中部322可以和软管310具有微小的间隙,也可紧贴或者间隙配合装配。芯体320的凸缘323要大于软管310中部的直径,凸缘323和软管310具有水密效果,保证在流体正常自重压强下不会通过,保证喷水拖把不会漏水。而且,2个以上的凸缘323也更加保证了水密效果。在流体加压时,软管310中部撑开变大,流体可在凸缘323处通过,保证加压单向过水。在加压喷水时,由于软管和芯体之间的过水通道是规则的环形,可以保证流体均匀通过,流量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有利于雾化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软管310的两个端部311/313的内径比中部312的内径大,其中,上端部310用于和泵体200的凸管210连接,可以具有更大的外径,下端部313位于出水端,可具有较小的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体200的凸管201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部,软管310的上端部310设置有与环形台阶部相抵靠的对接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具有更好的加压单向过水效果,软管310的两个端部的内径大于芯体320的外周直径,软管310的两个端部的内径小于芯体320的凸缘322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软管310可为硅胶套或乳胶套。在本实用新型中,芯体320和软管310的各个部位的构造、尺寸大小关系和装配关系等是实现该泵送装置的关键因素。在管道内的流体正常自重压强下,保证流体不会通过软管和芯体的组合结构。在加压时,软管的内径均匀变大,软管和芯体之间形成大致标准的环形过流通道,具有很好的加压单向导通效果,且过流流量均匀,有利于后续雾化效果。在加压结束后,由于软管的弹性材质,软管也具有较大的回复力,具有很好的挡水效果,不会让泵体内的流体继续通过此处,导致喷嘴不断渗水,滋生菌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喷嘴管4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和解释。如图7和图1、图2所示,泵体200的出口端套接有喷嘴管400,所述喷嘴管400的入口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软管310的直径,喷嘴管400内设置有雾化嘴410。在喷嘴管400的上端,具有容纳部401,所述软管310和所述芯体320可设置在所述喷嘴管410的容纳部401。在喷嘴管400的下端,具有斜孔部402,斜孔部402倾斜向下,雾化嘴410可设置在斜孔部402内。如图1、图2所示,泵体200的出口端,在凸管210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部,环形台阶部用于和喷嘴管400的容纳部401对接,可以为卡接形式。

现有技术中喷水拖把的水泵结构也往往不能形成好的加压效果,导致喷嘴出水为大水珠,地面湿润不充分,导致地面留存水渍,水渍晾干后有斑点,清洗效果很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泵体2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和解释。如图1、图6和图8所示,泵体200的内腔包括位于上部的压缩腔室205和位于下部的增压腔室206,压缩腔室205用于容纳弹性件210、塞体220,增压腔室206的内径小于压缩腔室205的内径。在该实施例中,压缩腔室205主要作用是,流体在进行活塞运动的塞体220作用下,迅速压缩至增压腔室206,由于流体通道内径急剧变小,增压腔室206内的流体压强迅速增大。以便后续流体通过软管310进入喷嘴管400,从而雾化喷出,不会喷出大水珠,舒润地面效果好,不易在地面形成水渍,地面清洁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件210可为弹簧,例如等径弹簧或塔形弹簧,塞体220的下端可具有抵靠弹簧的沉孔,防止其跑偏,塞体220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塞体220可以在泵体200内被过盈配合,以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塞体220的结构可如图1、图8和图11所示。塞体220的上端也可开有沉孔,以承接致动管100下端的单向入口阀110的过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泵体200的增压腔室206的增压效果,也可在所述增压腔室206内还设置有增压芯管,所述增压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泵体200的出口端的内径。增压芯管可以设在增压腔室206内的一段单独的管件,其长度不长于增压腔室206的长度,增压芯管的外径可以和增压腔室206的内径相等或略小。增压芯管的内径通道为流体增压的通道,由于流体通道的口径更小,增压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流体通过软管310和雾化嘴410,喷射雾化效果更好。并且,设置增压芯管,可以降低泵体200的制造精度要求和制造成本,节省工艺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压腔室206的有效压缩长度可为所述压缩腔室205的1.5倍以上,所述压缩腔室205的直径可为所述增压腔室206的直径的3至5倍以上,具有较好的增压效果。例如,增压芯管的外径可以是4-6mm,内径可为1-2mm,长度可为50-70mm。,泵体200的出口端的内径可为2-4mm。增压腔室206的内径和增压芯管的外径相等或略大一点,长度也大致相等,确保增压芯管方便安装进入增压腔室206。压缩腔室205的内径可为12-18mm,整体长度可为50-60mm,有效压缩长度(塞体以下)的长度可为14-20mm。该方式的泵体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增压功能,有利于喷嘴的雾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管100内还设置位于所述单向入口阀110的上方的过滤件,此处所述的过滤件可以是一段圆柱形的过滤海绵。在致动管100内设置过滤件,防止其进入泵体200和后续的喷嘴内,防止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管100可为如图9所示的形状构造,致动管100可为阶梯轴,轴段上具有轴肩101。如图1和图8所示,可采用轴套130将致动管100的轴肩101部位连接在泵体200的进水端,其连接形式可为卡接或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入口阀110可为硅胶鸭嘴阀,具体结构可如图10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喷水拖把的泵送装置,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泵体的出口端设置有配合使用的芯体和软管,具有很好的加压单向过水效果,在流体正常自重压强下不会让流体通过,在加压喷水时,由于软管和芯体之间的过水通道是规则的环形,可以保证流体均匀通过,流量不会产生较大波动,有利于雾化效果。并且,在加压结束后,可迅速关闭流体通道,不会让清水或清洗液过流不止,节约清水或清洗液,给使用者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泵体设置压缩腔室和增压腔室,具有很好的雾化效果,增强地面清洗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泵体设置的增压腔室内设置增压芯管,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雾化效果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泵送装置在致动管内设置有过滤件,防止泵体和喷嘴堵塞。

本实用新型中,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例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相结合或代替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