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门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9940发布日期:2020-04-17 17:0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门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音门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噪音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现有的门窗都是采用木质或合金材质制成,隔音效果较差,针对不同的噪声源,并通过系统地考虑影响隔音效果的所有因素而出现了隔音玻璃门窗,隔音玻璃门窗是一种对声音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玻璃产品,通常是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中间的隔音阻尼胶膜对声音传播的弱化和衰减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由于现有的隔音门窗采用两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导致其质量较大,而对于隔音窗的使用来说,由于质量和惯性较大,所以在开窗通风时,隔音窗往往随惯性自由转动,无法对开窗角度进行良好的调整和固定,并且在风较大时,隔音窗不容易稳定下来,同时在隔音窗关闭时由于玻璃的摩擦也会造成噪音污染,基于此,本实用设计一种隔音门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隔音门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音门窗系统,包括设置在窗框内的窗体,所述窗体的一个侧面胶合有两个铰链,两个所述铰链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窗体通过多个铰链转动连接窗框的内壁上,在所述第二销轴位于窗体靠近底部的铰链上,所述第二销轴连接有控制窗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窗体远离铰链的一侧设置有窗把,所述窗体下方地面内开设有空腔。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销轴远离第一销轴的一端贯通空腔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和第二销轴均转动连接在空腔底部,所述转动轴的顶部贯穿空腔的顶壁。

优选地,所述窗体由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和隔音层组成,所述隔音层设置在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隔音层由隔音阻尼胶膜组成。

优选地,靠近所述窗把的窗体一侧胶合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使用海绵材料并与窗体柔性相抵,所述缓冲层胶合在对应窗体外的窗框上。

优选地,所述窗框与窗体底部中心的连接处开设有漏斗槽,所述转动轴贯穿漏斗槽底部并在漏斗槽内间隙配合有方形的按钮,所述漏斗槽底部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方槽,所述方槽与按钮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销轴与转动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底部,所述第二销轴与第一齿轮;转动轴与第二齿轮均使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大于第一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铰链中连接的第二销轴与窗体的相对转动相互限定,并使用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作为传动构件使得通过第二齿轮上固定连接的转动轴能否转动来限定第二销轴,从而限制窗体的转动,起到精确控制窗体转动角度的作用。

2.本实用同时设置海绵材料的缓冲层,使得窗体在关闭时避免与窗框的摩擦,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摩擦产生噪音污染,同时在第二销轴的顶端设置按钮和漏斗槽,使得控制漏斗槽与按钮的间隙配合来实现窗体旋转角度的调整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音门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音门窗系统中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音门窗系统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音门窗系统中漏斗槽的俯视图。

图中:1窗体、101第一玻璃板、102第二玻璃板、103隔音层、2铰链、3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5第一齿轮、6空腔、7第二齿轮、8转动轴、9窗把、10缓冲层、11漏斗槽、12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隔音门窗系统,包括设置在窗框内的窗体1,窗体1的一个侧面胶合有两个铰链2,两个铰链2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窗体1通过多个铰链2转动连接窗框的内壁上,在第二销轴4位于窗体1靠近底部的铰链2上,第二销轴4连接有控制窗体1转动的转动装置,窗体1远离铰链2的一侧设置有窗把9,窗体1下方地面内开设有空腔6。

转动装置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第二销轴4远离第一销轴3的一端贯通空腔6并与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和第二销轴4均转动连接在空腔6底部,转动轴8的顶部贯穿空腔6的顶壁,使得第二销轴4可以通过与第一齿轮5的固定连接将转动传递至第二齿轮7和转动轴8上。

窗体1由第一玻璃板101、第二玻璃板102和隔音层103组成,隔音层103设置在第一玻璃板101和第二玻璃板102的中间位置,隔音层103由隔音阻尼胶膜组成,通过两个玻璃板之间的隔音层实现隔音效果,靠近窗把9的窗体1一侧胶合有缓冲层10,缓冲层10使用海绵材料并与窗体1柔性相抵,缓冲层10胶合在对应窗体1外的窗框上,在开关窗户时,与缓冲层10相抵的窗体1将不会产生与窗框边缘处的摩擦从而避免在开关窗体1时产生噪音污染。

窗框与窗体1底部中心的连接处开设有漏斗槽11,转动轴8贯穿漏斗槽11底部并在漏斗槽11内间隙配合有方形的按钮12,漏斗槽11底部开设有与空腔6连通的方槽,方槽与按钮12间隙配合,当移动按钮12使得与方槽间隙配合时,由于按钮12为方形结构将不会产生相对转动,而转动轴8位于漏斗槽11的部分设置有方形的凸块,而按钮12对应凸块开设有键槽,使得按钮12在被方槽限位的同时限制转动轴8无法转动,所以移动轴8同时与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7被固定无法转动,从而使窗体1的角度实现限定,第二销轴4与转动轴8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空腔6的底部,第二销轴4与第一齿轮5;转动轴8与第二齿轮7均使用螺纹连接,第二齿轮7的厚度大于第一齿轮5。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窗把9可以控制窗体1转动绕着铰链2转动,在这个过程中,设置窗体1上的铰链2与第二销轴4通过螺纹固定,意味着第二销轴4将与窗体1同步转动,而第二销轴4位于底端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将第二销轴4作为驱动件,在齿轮啮合中,与第二齿轮7固定连接的转动轴8将同时转动。

在正常转动过程中,按钮12放置在外界的收纳盒内收纳保存,此时转动轴8不受限位,可以正常转动,当窗体1转动需要的角度时,可以通过取出按钮12并套接在转动轴8上,同时使得按钮12与漏斗槽11底部方槽处于间隙配合状态,由于按钮12为方形结构将无法发生在方槽的限位下发生相对转动,而按钮12内开设的键槽与转动轴8位于漏斗槽11内设置的凸块间隙配合同时限制转动轴8无法转动,所以转动轴8与联动的第二齿轮7、第一齿轮5、第二销轴4处于无法转动的状态,因此窗体1此时的转动角度被固定,当需要继续转动窗体1或者关上窗户时,通过将按钮12从与转动轴8的间隙配合中取出,使转动轴8脱离被限位,即可使窗体1脱离固定状态,可以继续调整转动,而按钮12可以放置在外界的收纳盒收纳保存,用于下一次的调整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