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7102发布日期:2020-06-02 19:2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



背景技术:

各种智能家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扫地机就是近年来出现并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类智能家电。扫地机能够基于雷达探测或者视觉分析进行自动导航,从而有条不紊地为人们清扫地面。

目前的扫地机整体上是一个圆柱体,上边缘和下边缘都呈直角状,在扫地机行进清扫的过程中,下边缘容易磕碰到一些阻挡物体,从而导致阻挡物体或者扫地机损坏。尤其是在扫地机要上坡时,下边缘容易磕碰到行进方向上的斜面地面或者阶梯地面,在扫地机下坡到底时,下边缘容易磕碰到行进方向上的水平地面,当然,即使扫地机是持续在水平地面上行进,下边缘仍然可能磕碰到一些阻挡物体,比如,全包围门框底部、踢脚线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目前的扫地机整体上是一个圆柱体,上边缘和下边缘都呈直角状,在扫地机行进清扫的过程中,下边缘的容易磕碰到一些阻挡物体,从而导致阻挡物体或者扫地机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扫地机,包括:

机架,机架具有与待清洁表面邻近的底部和远离待清洁表面的顶部,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扫地机沿地面行走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的刷组件;

多个悬崖传感器组件,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机架上;

底板,底板能够沿扫地机的高度方向设于底部,底板具有第一防撞边缘,第一防撞边缘沿靠近扫地机的侧壁方向,在高度方向上逐渐升高,第一防撞边缘的升高高度小于5cm。

可选地,各悬崖传感器组件包括信号发射元件和信号接收元件,信号发射元件的发射场和信号接收元件的接收场至少部分重叠;各悬崖传感器组件的发射场和接收场穿过第一防撞边缘后指向待清洁表面。

可选地,第一防撞边缘设有避让空间,悬崖传感器组件的发射场和接收场经避让空间到达待清洁表面。

可选地,第一防撞边缘设置有通孔和/或开口于底板的侧面的凹槽,以形成避让空间;在高度方向上,悬崖传感器组件不伸出第一防撞边缘的底面。

可选地,第一防撞边缘与待清洁表面呈20°至45°夹角。

可选地,悬崖传感器组件在高度方向的底端为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待清洁表面的夹角大于第一防撞边缘与待清洁表面的夹角。

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可独立驱动的驱动轮和一个从动轮;底板设有驱动轮避让区和从动轮避让区,驱动轮经驱动轮避让区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从动轮经过从动轮避让区与待清洁表面接触;驱动轮避让区和/或从动轮避让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防撞边缘。

可选地,刷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边刷,边刷可沿一不与待清洁表面平行的轴线旋转;底板设有边刷避让区,边刷避让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防撞边缘。

可选地,扫地机还包括一个尘盒,尘盒能够插接于机架,尘盒的底面与底板的底面共同构成扫地机的底面,且尘盒的底面具有第二防撞边缘,尘盒与第一防撞边缘的底面能够拼接成连续表面。

可选地,在扫地机的行进方向,尘盒位于机架的后端,且第二防撞边缘的起始位置设置有滚轮,滚轮的转动轴垂直于扫地机的行进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扫地机的底板具有防撞边缘,该防撞边缘的存在使得扫地机的下边缘相比于现有的直角状的下边缘,向内收回了一定距离,而且形状更为柔和,从而有助于减少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的机会,以及有助于减轻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时的冲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底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上的悬崖传感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上的尘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申请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其下边缘相对于现有的扫地机的下边缘进行了改进,以减少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的机会,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扫地机包括:机架12,机架12具有与待清洁表面80邻近的底部122和远离待清洁表面80的顶部124,底部122设有用于驱动扫地机沿地面行走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80的刷组件;多个悬崖传感器组件14,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机架12上;底板16,底板16能够沿扫地机的高度方向设于底部122,底板16具有第一防撞边缘162,第一防撞边缘162沿靠近扫地机的侧壁方向,在扫地机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升高,第一防撞边缘的升高高度小于5cm。

机架12是扫地机的主体部分,一般可以是圆柱体,或者截面为多边形的柱体,机架12上可以具有用于插入可拼插部件(比如,尘盒、电池等)的槽,为了便于描述,以下一些实施例以机架12是圆柱体为例进行说明。待清洁表面80是扫地机所要清扫的表面,一般是地面,也可以是台面,具体取决于用户对清扫区域的需求。驱动机构驱动扫地机在清扫时移动,具体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本申请对驱动机构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驱动机构可以是轮式的,也可以是履带式的,以轮式为例,驱动机构比如包括两个主动轮,以及一个或者多个从动轮。刷组件可以包括一个主刷,用于将灰尘、碎屑、头发等垃圾从待清洁表面80收拢聚集,以便吸入扫地机。悬崖传感器组件14用于防止扫地机跌落,具体地,悬崖传感器组件14,悬崖传感器组件14通过探测待清洁表面80或者待清洁表面80周围的区域,检测扫地机是否部分悬空,检测结果反映了扫地机是否将要或者已经行进到“悬崖边缘(也即,当前行进表面及与其有高度落差的地势更低区域,这两者之间的边缘)”,若是,则可以控制扫地机转向或者停止,以防止跌落。

底板16所具有的第一防撞边缘162构成扫地机的至少部分下边缘,第一防撞边缘162相比于现有的直角状的下边缘,向扫地机内收回了一定距离,而且形状更为柔和,具体可以斜面状或者阶梯状,从而有助于减少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的机会,以及有助于减轻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时的冲击。图1是以斜面状的第一防撞边缘162为例的,斜面倾角(也即,第一防撞边缘162与待清洁表面80的夹角)记作α,第一防撞边缘162越接近待清洁表面80的部分,向扫地机内收回的距离越长,α比如为20°至45°。另外,第一防撞边缘162的存在还有助于避免扫地机的下边缘磕碰到阻挡物体时,被阻挡物体抬起卡住的可能性,相比于现有的扫地机可靠性更好,第一防撞边缘162可以采用摩擦力相对小的材料制作,从而有助于扫地机被阻挡物体抬起时脱困,进一步地提高了可靠性。

针对图1的扫地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示例性的一些更详细的结构,下面继续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悬崖传感器组件14包括信号发射元件142和信号接收元件144,信号发射元件142的发射场和信号接收元件144的接收场至少部分重叠;各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发射场和接收场穿过第一防撞边缘162后指向待清洁表面80。

信号发射元件142发射激光或者红外线等电磁波信号,电磁波信号在待清洁表面80或者待清洁表面80周围的区域进行反射,信号接收元件144接收发射信号,根据发射接收过程的耗时变化可以确定扫地机下方或者其周边的高度落差变化,进而判断扫地机是否已经或者将要部分悬空。

信号发射元件142的发射场和信号接收元件144的接收场至少部分重叠,则发射信号也在接收场的范围内,从而使得信号接收元件144能够更可靠和更有效率地接收到反射信号。

为了便于悬崖传感器组件14能够更及时地检测到扫地机是否部分悬空,可以将悬崖传感器组件14设于扫地机的外沿部分或者接近外沿的部分,比如,设于第一防撞边缘162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发射场和接收场可以是穿过第一防撞边缘162后指向待清洁表面80的。需要说明的是,若悬崖传感器组件14设于更靠里的位置,则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发射场和接收场也可能不穿过第一防撞边缘162,而是穿过底板16后指向待清洁表面80,或者直接指向待清洁表面80。

在实际应用中,相对于第一防撞边缘162而言,悬崖传感器组件14往往是更精密而且更易损坏的组件,为了提高其安全性,规避物理撞击风险,可以利用第一防撞边缘162或者扫地机的其他外壳部分来防护悬崖传感器组件14。比如,可以将悬崖传感器组件14设于第一防撞边缘162的内侧,或者,为了减少对悬崖传感器组件14收发信号的不利影响,也可以在第一防撞边缘162的外侧设置避让空间,将悬崖传感器组件14容纳于避让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发射场和接收场可以是经至少部分避让空间再到达待清洁表面80。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底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2中,第一防撞边缘162设置有开口于底板16的侧面的凹槽,以形成避让空间164;在扫地机的高度方向上,悬崖传感器组件14不伸出第一防撞边缘162的底面和侧面,从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第一防撞边缘162都能够为悬崖传感器组件14规避物理撞击风险,能够降低悬崖传感器组件14磕碰到阻挡物体的可能性。避让空间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除了凹槽形式以外,也可以是通孔等其他形式。

前面已经提到,采用往回收的斜面状的第一防撞边缘162有助于防撞,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应用于悬崖传感器组件14上,以进一步地提高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安全性。

例如,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上的悬崖传感器组件的示意图。在图3中,悬崖传感器组件14在扫地机的高度方向的底端为倾斜表面143,倾斜表面143与待清洁表面80的夹角记作β,可以使β大于第一防撞边缘162与待清洁表面80的夹角α,如此,相比于第一防撞边缘162,悬崖传感器组件14有更富余的避让阻挡物体的空间,即使第一防撞边缘162被阻挡物体磕碰,该阻挡物体仍然可能难以磕碰到悬崖传感器组件14。在未为悬崖传感器组件14完善地设置避让空间164的情况下,倾斜表面143的存在尤其能够提高悬崖传感器组件14的安全性。

图2中还示出了扫地机的其他一些示例性的结构。

在图2中,上述的驱动机构是轮式的,具体包括两个可独立驱动的驱动轮18和一个从动轮19;底板16设有驱动轮避让区168和从动轮避让区169,驱动轮18经驱动轮避让区168与待清洁表面80接触,从动轮19经过从动轮避让区169与待清洁表面80接触;驱动轮避让区168和/或从动轮避让区169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防撞边缘162。在第一防撞边缘162磕碰阻挡物体时,驱动轮避让区168和从动轮避让区169的存在缓和了驱动机构受到的冲击,减小了驱动机构受损的可能性,也有助于提高扫地机行进过程的稳定性。

在图2中,上述的刷组件除了包括一个位于扫地机底部中央的主刷之外,还包括至少一个边刷15,边刷15可沿一不与待清洁表面80平行的轴线旋转,用于将扫地机边缘外侧的垃圾向扫地机的底部收拢聚集;底板16设有边刷避让区165,边刷15经边刷避让区165与待清洁表面80接触,边刷避让区16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防撞边缘162,其作用与上面类似,可以缓和边刷15受到的冲击,减小了边刷15受损的可能性。当然,驱动轮避让区168、从动轮避让区169和边刷避让区165也可以是完全位于第一防撞边缘162内侧,而不与第一防撞边缘162接触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刷组件将待清洁表面80上的垃圾收拢聚集,再由扫地机内部的吸尘电机将收拢聚集的垃圾吸入扫地机的尘盒中,尘盒是可拆卸的,当尘盒中的垃圾较多时,用户可以将尘盒从扫地机上拆卸下来,将其中的垃圾清空,再装回扫地机上继续使用。尘盒的设置方式和位置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抽屉式,也可以是拼插式的,可以设置于机架的后端,也可以设置于机架的前端(这里的后端和前端是以扫地机的行进方向作为参照的),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地机上的拼插式的尘盒的示意图。

在图4中,扫地机包括一个尘盒17,尘盒17能够插接于机架12,尘盒17的底面与底板16的底面共同构成扫地机的底面,且尘盒17的底面具有第二防撞边缘172,尘盒17与第一防撞边缘162的底面能够拼接成连续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防撞边缘162与第二防撞边缘172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尘盒17设置于机架12的后端,当前是处于从机架12上已拔出的状态。

在扫地机清扫过程中,扫地机的前端抬起可能导致尘盒17拖地,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扫地机的后端的底部设置滚轮作为支撑,滚轮可以设置于第二防撞边缘172上或者其内侧。在图4中,第二防撞边缘172的起始位置位置设置有滚轮174,滚轮174的转动轴垂直于扫地机的行进方向,从而不会妨碍扫地机的行进。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