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节式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4568发布日期:2020-06-05 19:2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节式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水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竹节式保温杯。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根据旅途的远近和需求,会需要不同容量的保温杯;但现有的保温杯无法改变容量。现在人们对个性化定制越来越高,常用的一个筒体很单调,如果筒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拼接,像竹子一样一节节组成,将迎合市场的需要。

在筒体拼接的过程中,如何保证顶盖、底盖和多个筒体的拼接牢固度,防止意外泄露,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竹节式保温杯,拟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可改变容量的保温杯、而且如何保证多个筒体的拼接牢固度,防止意外泄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竹节式保温杯,包括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所述顶盖1包括顶平部11、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底盖2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所述筒体3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所述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由上述结构可知,构成一个保温杯需要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筒体3中空,顶盖1、底盖2分别封闭在筒体3两端,筒体3就可以密封热水了;如果是多个筒体3,直接把顶盖1、多个筒体3、底盖2依次连接;所述顶盖1从上到下依次为顶平部11、中柱部4、和下螺纹部6,而且外径依次变小,形成一圈圈台阶;下限位部5其实就是中柱部4的下端面;所述底盖2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外径一致,上螺纹部8上设有内螺纹,即挖个圆柱凹槽,凹槽内侧壁上有螺纹,与下螺纹部6外侧螺纹相配合;筒体3上端有与底盖2相同结构的上螺纹部8、上限位部7,下端有与顶盖1相同结构的中柱部4、下螺纹部6、下限位部5;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把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顶盖1-筒体3-底盖2组合;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即下螺纹部6旋紧在上螺纹部8时,下限位部5紧贴上限位部7,有一个挤压力,使螺纹连接更稳固;当放在背包中为了避免螺纹松开,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要一只笔,波动下棘爪41,即可脱离棘齿71,翻转松开,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和密封性;当然,对于常打开的顶盖1的中柱部4,可以拆除棘爪41,方便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下螺纹部6下端设有橡胶圈61;所述橡胶圈61用于保证下螺纹部6和上螺纹部8配合时,保温杯内的液体不会洒出来。由上述结构可知,橡胶圈61增强了密封性,避免液体通过螺纹洒出。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1、底盖2和筒体3内均设有真空腔9,所述真空腔9用于减少热传递。由上述结构可知,真空腔9有助于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上螺纹部8上的螺纹为内螺纹;所述下螺纹部6上的螺纹为外螺纹。由上述结构可知,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螺纹部6设于中柱部4的下端面;下螺纹部6外周尺寸小于中柱部4下端面外周尺寸;所述下螺纹部6外周向外至中柱部4下端面外周之间的面为下限位部5。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部7为上螺纹部8的上端面;所述上限位部7外周尺寸大于下限位部5外周尺寸;所述下限位部5顶在上限位部7时,下限位部5外周至上限位部(7)外周之间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

进一步的,所述顶平部11外周、底平部外周和上限位部7外周尺寸均相同。由上述结构可知,使本装置整体保持圆柱形,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柱部4上设有用于限制棘爪41旋转角度的凸起43。由上述结构可知,这样方便棘爪41搭接棘齿71,不需要每次旋紧下螺纹部6和上螺纹部8时都要调节棘爪41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3有两个;一个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下螺纹部6配合另一个筒体3的上螺纹部8;另一个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节式保温杯,所述顶盖包括顶平部、中柱部、下限位部和下螺纹部;所述底盖包括上限位部、上螺纹部和底平部;所述筒体包括上限位部、上螺纹部、中柱部、下限位部和下螺纹部;所述下螺纹部可旋入上螺纹部,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限位部可顶在上限位部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旋入上螺纹部的深度;所述中柱部侧面铰接有棘爪,上限位部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所述棘爪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趋势的扭簧;所述棘爪和棘齿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相对上螺纹部反转。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节式保温杯,可以多节筒体拼接,改变保温杯容量,而且具备锁紧功能。防止意外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盖、单个筒体、底盖配合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盖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体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盖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柱部上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两个筒体、底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顶盖、11-顶平部、2-底盖、21-底平部、3-筒体、4-中柱部、41-棘爪、42-扭簧、43-凸起、5-下限位部、6-下螺纹部、61-橡胶圈、7-上限位部、71-棘齿、8-上螺纹部、9-真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6。一种竹节式保温杯,包括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所述顶盖1包括顶平部11、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底盖2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所述筒体3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所述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由上述结构可知,构成一个保温杯需要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筒体3中空,顶盖1、底盖2分别封闭在筒体3两端,筒体3就可以密封热水了;如果是多个筒体3,直接把顶盖1、多个筒体3、底盖2依次连接;所述顶盖1从上到下依次为顶平部11、中柱部4、和下螺纹部6,而且外径依次变小,形成一圈圈台阶;下限位部5其实就是中柱部4的下端面;所述底盖2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外径一致,上螺纹部8上设有内螺纹,即挖个圆柱凹槽,凹槽内侧壁上有螺纹,与下螺纹部6外侧螺纹相配合;筒体3上端有与底盖2相同结构的上螺纹部8、上限位部7,下端有与顶盖1相同结构的中柱部4、下螺纹部6、下限位部5;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把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顶盖1-筒体3-底盖2组合;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即下螺纹部6旋紧在上螺纹部8时,下限位部5紧贴上限位部7,有一个挤压力,使螺纹连接更稳固;当放在背包中为了避免螺纹松开,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要一只笔,波动下棘爪41,即可脱离棘齿71,翻转松开,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和密封性;当然,对于常打开的顶盖1的中柱部4,可以拆除棘爪41,方便打开。

实施例二:

见附图1~6。一种竹节式保温杯,包括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所述顶盖1包括顶平部11、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底盖2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所述筒体3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所述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由上述结构可知,构成一个保温杯需要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筒体3中空,顶盖1、底盖2分别封闭在筒体3两端,筒体3就可以密封热水了;如果是多个筒体3,直接把顶盖1、多个筒体3、底盖2依次连接;所述顶盖1从上到下依次为顶平部11、中柱部4、和下螺纹部6,而且外径依次变小,形成一圈圈台阶;下限位部5其实就是中柱部4的下端面;所述底盖2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外径一致,上螺纹部8上设有内螺纹,即挖个圆柱凹槽,凹槽内侧壁上有螺纹,与下螺纹部6外侧螺纹相配合;筒体3上端有与底盖2相同结构的上螺纹部8、上限位部7,下端有与顶盖1相同结构的中柱部4、下螺纹部6、下限位部5;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把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顶盖1-筒体3-底盖2组合;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即下螺纹部6旋紧在上螺纹部8时,下限位部5紧贴上限位部7,有一个挤压力,使螺纹连接更稳固;当放在背包中为了避免螺纹松开,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要一只笔,波动下棘爪41,即可脱离棘齿71,翻转松开,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和密封性;当然,对于常打开的顶盖1的中柱部4,可以拆除棘爪41,方便打开。

所述下螺纹部6下端设有橡胶圈61;所述橡胶圈61用于保证下螺纹部6和上螺纹部8配合时,保温杯内的液体不会洒出来。由上述结构可知,橡胶圈61增强了密封性,避免液体通过螺纹洒出。

实施例三:

见附图1~6。一种竹节式保温杯,包括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所述顶盖1包括顶平部11、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底盖2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所述筒体3包括上限位部7、上螺纹部8、中柱部4、下限位部5和下螺纹部6;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所述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由上述结构可知,构成一个保温杯需要顶盖1、底盖2和至少一个的筒体3,筒体3中空,顶盖1、底盖2分别封闭在筒体3两端,筒体3就可以密封热水了;如果是多个筒体3,直接把顶盖1、多个筒体3、底盖2依次连接;所述顶盖1从上到下依次为顶平部11、中柱部4、和下螺纹部6,而且外径依次变小,形成一圈圈台阶;下限位部5其实就是中柱部4的下端面;所述底盖2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上螺纹部8和底平部21外径一致,上螺纹部8上设有内螺纹,即挖个圆柱凹槽,凹槽内侧壁上有螺纹,与下螺纹部6外侧螺纹相配合;筒体3上端有与底盖2相同结构的上螺纹部8、上限位部7,下端有与顶盖1相同结构的中柱部4、下螺纹部6、下限位部5;所述下螺纹部6可旋入上螺纹部8,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把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顶盖1-筒体3-底盖2组合;所述下限位部5可顶在上限位部7上,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旋入上螺纹部8的深度;即下螺纹部6旋紧在上螺纹部8时,下限位部5紧贴上限位部7,有一个挤压力,使螺纹连接更稳固;当放在背包中为了避免螺纹松开,中柱部4侧面铰接有棘爪41,上限位部7上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要一只笔,波动下棘爪41,即可脱离棘齿71,翻转松开,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固性和密封性;当然,对于常打开的顶盖1的中柱部4,可以拆除棘爪41,方便打开。

所述下螺纹部6下端设有橡胶圈61;所述橡胶圈61用于保证下螺纹部6和上螺纹部8配合时,保温杯内的液体不会洒出来。由上述结构可知,橡胶圈61增强了密封性,避免液体通过螺纹洒出。

所述顶盖1、底盖2和筒体3内均设有真空腔9,所述真空腔9用于减少热传递。由上述结构可知,真空腔9有助于保温。

所述上螺纹部8上的螺纹为内螺纹;所述下螺纹部6上的螺纹为外螺纹。由上述结构可知,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稳固。

所述下螺纹部6设于中柱部4的下端面;下螺纹部6外周尺寸小于中柱部4下端面外周尺寸;所述下螺纹部6外周向外至中柱部4下端面外周之间的面为下限位部5。

所述上限位部7为上螺纹部8的上端面;所述上限位部7外周尺寸大于下限位部5外周尺寸;所述下限位部5顶在上限位部7时,下限位部5外周至上限位部(7)外周之间设有一圈均布的若干棘齿71。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棘爪41上设有使之具有搭接在棘齿71趋势的扭簧42;所述棘爪41和棘齿71配合,用于限制下螺纹部6相对上螺纹部8反转。

所述顶平部11外周、底平部外周和上限位部7外周尺寸均相同。由上述结构可知,使本装置整体保持圆柱形,方便使用。

所述中柱部4上设有用于限制棘爪41旋转角度的凸起43。由上述结构可知,这样方便棘爪41搭接棘齿71,不需要每次旋紧下螺纹部6和上螺纹部8时都要调节棘爪41角度。

所述筒体3有两个;一个筒体3的上螺纹部8配合顶盖1的下螺纹部6,下螺纹部6配合另一个筒体3的上螺纹部8;另一个筒体3的下螺纹部6配合底盖2的上螺纹部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