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6533发布日期:2021-02-26 23:2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拖把是清洁地板最常用的清洁工具,用清洁湿润的拖把擦洗地板是最环保方便的清洁地板方式,使用过的拖把往往要靠水来清洗,现有技术为了更方便的清洗拖把,发明出一种拖把桶,拖把桶不仅能够对拖把进行清洗,而且拖把桶内还设置有脱水篮,能够将清洗完成的拖把头脱水。传统采用支撑凸座的方式,如中国专利201510384778.1号提出的“清洁工具”,该技术方案中包含:拖把和清洗容器,拖把杆下端铰接拖把头,拖把头上设有擦拭物,拖把杆至少包括内杆和外杆,内、外杆间可相对转动,并通过套接使拖把杆可作压短和拉长的直线运动,所述的拖把头和清洗容器间设有清洗支撑装置;清洗支撑装置包括:设于清洗容器中的支杆,拖把头上设有与支杆相配合的开孔;支杆可进入或退出开孔,清洗时,清洗支撑装置支撑、定位拖把头,并阻止拖把头压紧擦拭物,向下压短拖把杆,内、外杆间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拖把头的旋转运动,拖把头带动擦拭物绕支杆旋转,擦拭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以利于清洗;连续向下压短和向上拉长拖把杆,拖把头连续进行旋转式清洗;此类方法拖把头需要通过支杆和开孔相互插紧才可进行后续操作,该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a、使用者需要去主动找孔位,而且支轴较细,给操作带来不便;b、支轴和开孔为点支撑,使用过程中拖把易倾斜,晃动较大,给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清洁工具。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清洁工具,包括拖把和拖把桶,拖把杆的下端铰接有带擦拭物的拖把头,所述拖把桶内设置有清洗支撑装置,
[0006]
所述拖把桶内设置有设置有可转动的脱水篮,脱水时,脱水篮在拖把头带动下旋转,利用离心力将拖把头上的擦拭物脱水;
[0007]
所述拖把头包括连接座和拖把盘,拖把盘固设在连接座上,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拖把杆的内杆上,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清洗时,拖把头的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清洗支撑装置阻止拖把头压紧擦拭物;
[0008]
所述转动套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清洗支撑装置的上端面为平面,当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时,转动套的下端平面和清洗支撑装置的上端平面面与面配合并定位,防止拖把头倾斜。
[0009]
所述转动套和/或清洗支撑装置的接触端面为砂面/防滑面/软胶面/凸起面/凹陷面,通过接触端面增加转动套和清洗支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
[0010]
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延伸出连接轴,所述转动套中部设置有插孔,并且,连接轴和插孔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连接轴进入插孔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连接轴限位在插孔内;或者,
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设置有插孔,转动套上延伸出连接轴,并且,连接轴和插孔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连接轴进入插孔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连接轴限位在插孔内;或者,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设置有插孔,所述转动套可进入插孔中,插孔和转动套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转动套进入插孔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转动套限位在插孔内。
[0011]
所述连接轴的外周设置有凸筋,所述插孔的内周设置有凹槽,当连接轴进入插孔并且凸筋进入凹槽中时,连接轴转动限位在插孔内。
[0012]
所述清洗支撑装置的端部为凹陷部,当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时,转动套进入凹陷部内。
[0013]
所述清洗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定位座,固定座固定在拖把桶桶底,定位座和固定座相互卡紧连接,定位座的上端与所述拖把头的转动套相抵靠。
[0014]
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旋转卡槽,若干旋转卡槽形成环状限位,所述定位座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卡槽相适配的凸沿,转动定位座,凸沿可以进入/退出所述旋转卡槽内并相互固定/分离。
[0015]
所述脱水篮的中部设置有凹孔,当脱水时,拖把头的转动套限位在凹孔内,并且,拖把头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套无法脱离凹孔。
[0016]
拖把杆至少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可相互转动,并通过套接使拖把杆可压短和拉长;所述内杆和外杆间设置有单向传动装置,向下压短拖把杆,单向传动装置生效,内杆相对外杆进行单向转动,内杆和拖把头被驱动转动,向上拉长拖把杆,单向传动装置失效,内杆和外杆之间无相互驱动,内杆和拖把头可在惯性作用下相对外杆转动或相对外杆停止转动。
[0017]
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内螺纹套、固定轴、定位套和旋转套,内螺纹套固设在内杆内,固定轴穿设在外杆中并且固定轴的一端固设在外杆上,固定轴的另一端固设有定位套并且固定轴的端部设置有挡部,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在定位套和挡部之间,并且旋转套和定位套的相接触端面设置有可相互咬合的齿形面,当定位套和旋转套的齿形面相互咬合时,定位套和旋转套可同步转动,当定位套和旋转套的齿形面相脱离时,旋转套在固定轴上空转,旋转套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内螺纹套相适配的凸起,拖把杆在伸长和缩短的过程中,旋转套绕内螺纹套转动,当下压拖把杆,旋转套和定位套的齿形面相咬合,转动的旋转套带动定位套转动并实现内杆和拖把头转动;当上拉拖把杆,定位套和旋转套的齿形面相脱离时,旋转套在固定轴上空转;所述内螺纹套的底部设置有缩口,在缩口的作用下,旋转套不可脱离内螺纹套;所述挡部和旋转套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给予旋转套朝定位套运动的力。
[0018]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9]
1、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把桶内设置有清洗支撑装置,所述拖把头下方转动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可与拖把头相对转动,清洗时,拖把头的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清洗支撑装置阻止拖把头压紧擦拭物,通过转动套进行清洗时的抵靠,转动套为拖把头和清洗支撑装置之间的传递件,转动套的活动自由度高,即可相对清洗支撑装置转动/静止,也可相对拖把头转动,让清洗过程更加的灵活。
[0020]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转动套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清洗支撑装置的上端面为平面,当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时,转动套和清洗支撑装置面与面配合。通过面与面配
合的方式解决使用者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找位置的问题:面接触位置大,使用者向下安置过程中,不需要寻找孔位,简单放置即可实现转动套和清洗支撑装置之间的面接触,优选为,清洗支撑装置的接触面大于转动套的接触面,以给予使用者更好的操作性。清洗最佳状态为:转动套和清洗支撑装置相静止,转动套相对拖把头转动,因此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套和/或清洗支撑装置的接触端面为砂面/防滑面/软胶面/凸起面/凹陷面,通过接触端面增加转动套和清洗支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面对面支撑解决易倾斜的问题,但是由于清洗时,拖把头转动速度较大/施力较大,因此还要避免转动套相对清洗支撑装置打滑,如若打滑,拖把头会发生倾斜甚至碰撞,通过上述结构,避免打滑,保证面与面接触效果,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
[0021]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延伸出连接轴,所述转动套中部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轴的外周设置有凸筋,所述插孔的内周设置有凹槽,当连接轴进入插孔并且凸筋进入凹槽中时,连接轴转动限位在插孔内,通过凸筋与凹槽相互卡紧并实现转动套和连接座相互转动,通过卡紧连接结构使得使用者安装便捷。
[0022]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拖把头包括连接座和拖把盘,拖把盘固设在连接座上,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拖把杆的内杆上,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清洗支撑装置的端部为凹陷部,当转动套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上时,转动套进入凹陷部内,设置转动套的原因在于:减小摩擦助力,让清洗更加便捷;但是还需要解决转动套相对清洗支撑装置滑动的问题,因此通过凹陷部进行限位,避免两者相对打滑,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0023]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脱水篮的中部设置有凹孔,当脱水时,拖把头的转动套限位在凹孔内,并且,拖把头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套无法脱离凹孔,由于甩水过程,拖把头在高速转动,如若没有限位,拖把头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脱水篮发生碰撞,因此通过凹孔进行限位保护,保证拖把头使用过程中安置的稳定性,保证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
图6是图5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图5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是图5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3]
图10是图9的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是图9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6]
图13是图12的h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4是图12的n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凹陷部的清洗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9]
图中:1-拖把杆;10-外杆;11-内杆;12-掰扣;13-拖把盘;14-连接座;141-连接轴;142-凸筋;15-转动套;151-插孔;152-凹槽;2-拖把桶;20-提手;21-支撑架;22-脱水篮;221-凹孔;222-导向斜面;23-转轴;24-擦拭物;3-清洗支撑装置;31-定位座;311-凸沿;312-凹陷部;313-导向斜面;32-固定座;321-旋转卡槽;41-内螺纹套;411-缩口;42-锁紧件;43-固定轴;431-挡部;44-定位套;441-定位套齿形面;45-旋转套;451-旋转套齿形面;452-凸起;4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15所示:
[0041]
一种清洁工具,包括拖把和拖把桶2,拖把杆的下端铰接有带擦拭物的拖把头,拖把杆1至少包括内杆11和外杆10,内杆11和外杆10可相互转动,并通过套接使拖把杆1可压短和拉长;所述内杆11和外杆10间设置有单向传动装置,向下压短拖把杆1,单向传动装置生效,内杆11相对外杆进行单向转动,内杆11和拖把头被驱动转动,向上拉长拖把杆1,单向传动装置失效,内杆11和外杆10之间无相互驱动,内杆11和拖把头可在惯性作用下相对外杆10转动或相对外杆10停止转动,
[0042]
改变背景技术所述的连续向下压短和向上拉长拖把杆,拖把头连续进行旋转式清洗的方案,使用者上拉如若需要驱动拖把头转动,必然需要施加较大的上拉力,当施加上拉力,拖把头可能会被抽离拖把桶。因此本实用新型上拉过程中,单向传动装置失效,让拖把头不受力,也让使用者不需要施加较大外力去驱动拖把头转动,让使用者为下一次下压储存动力,保证使用者的操作效果;
[0043]
所述拖把桶2内设置有清洗支撑装置3,所述拖把头下方转动连接有转动套15,转动套15可与拖把头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套15进行清洗时的抵靠,转动套15为拖把头和清洗支撑装置3之间的传递件,转动套15的活动自由度高,即可相对清洗支撑装置3转动/静止,也可相对拖把头转动,让清洗过程更加的灵活,清洗时,拖把头的转动套15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3上,清洗支撑装置3阻止拖把头压紧擦拭物,拖把杆1向下压短,内杆11和拖把头进行单向转动,擦拭物2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以利于清洗。
[0044]
拖把头的擦拭物24为现有设计,因此不做具体描述以及附图放大标注,擦拭物24优先为吸水性好的棉线盘。
[0045]
所述拖把头包括连接座14和拖把盘13,拖把盘13固设在连接座14上,连接座14转动连接在拖把杆1的内杆11上,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15,转动套15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清洗支撑装置3的上端面为平面,当转动套15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3上时,转动套15和清洗支撑装置3面与面配合。通过面与面配合的方式解决使用者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找位置的问题:面接触位置大,使用者向下安置过程中,不需要寻找孔位,简单放置即可实现转动套15和清洗支撑装置3之间的面接触,优选为,清洗支撑装置3的接触面大于转动套15的接触面,以给予使用者更好的操作性。清洗最佳状态为:转动套15和清洗支撑装置3相静止,转动套15相对拖把头转动,因此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套15和/或清洗支撑装置3的接触端面为砂面/防滑面/软胶面/凸起面/凹陷面,通过接触端面增加转动套15和清洗支撑装置3之间的摩擦力,面对面支撑解决易倾斜的问题,但是由于清洗时,拖把头转动速度较大/施力较大,因此还要避免转动套15相对清洗支撑装置3打滑,如若打滑,拖把头会发生倾
斜甚至碰撞拖把桶2,通过上述结构,避免打滑,保证面与面接触效果,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
[0046]
所述拖把头包括连接座14和拖把盘13,拖把盘13固设在连接座14上,连接座14转动连接在拖把杆1的内杆11上,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15,转动套15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清洗支撑装置3的上端面为弧面,当转动套15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3上时,清洗支撑装置3的弧面端点抵靠在转动套15的平面上,当拖把头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清洗支撑装置3的端点主动移动至转动套15的中心位置并保持平衡。该段描述的是另一实施方案,通过点对面的支撑方式,进行清洗支撑,保证清洗支撑的稳定性,使用者通过转动套15的大平面去寻找清洗支撑装置3的小接触点,也可实现清洗,但非最优情况,优选为上文提及的面与面支撑的方案。
[0047]
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延伸出连接轴141,所述转动套15中部设置有插孔151,并且,连接轴141和插孔151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连接轴141进入插孔151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连接轴141限位在插孔151内;或者,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设置有插孔151,转动套15上延伸出连接轴141,并且,连接轴141和插孔151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连接轴141进入插孔151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连接轴141限位在插孔151内;或者,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设置有插孔151,所述转动套15可进入插孔151中,插孔151和转动套15之间设置有限位部,当转动套15进入插孔151并且限位部生效时,转动套15限位在插孔151内,该段内容设计多种转动连接的方案,均可通过限位部实现相互转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0048]
为了转动套15可以有效绕连接座14转动,转动套15和连接座14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q,如图6所示,避免转动套15和连接座14之间相互摩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0049]
所述连接轴141的外周设置有凸筋142,所述插孔151的内周设置有凹槽152,当连接轴141进入插孔151并且凸筋142进入凹槽152中时,连接轴141转动限位在插孔151内,通过凸筋142与凹槽152相互卡紧并实现转动套15和连接座14相互转动,通过卡紧连接结构使得使用者安装便捷。或者,所述连接轴141的外周设置有凸筋,所述插孔的内周也设置有凸筋,当连接轴141进入插孔151并且两凸筋相互卡紧时,连接轴141转动限位在插孔151内;或者,所述连接轴141的外周设置有凹槽,所述插孔的内周设置有凸筋,当连接轴进入插孔并且凸筋进入凹槽中时,连接轴转动限位在插孔内;该段内容为具体的卡紧连接方案,均可实现连接轴141与转动套15之间的限位和转动连接,根据实际生产,优选为连接轴141设置凸筋142,插孔151设置凹槽152的方案。
[0050]
所述拖把头包括连接座14和拖把盘13,拖把盘13固设在连接座14上,连接座14转动连接在拖把杆1的内杆11上,铰接方式为现有设计,因此不做具体描述,所述连接座1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15,所述清洗支撑装置3的端部为凹陷部312,如图15所示,当转动套15抵靠在清洗支撑装置3上时,转动套15进入凹陷部312内,设置转动套15的原因在于:减小摩擦助力,让清洗更加便捷;但是还需要解决转动套15相对清洗支撑装置3滑动的问题,因此通过凹陷部312进行限位,避免两者相对打滑,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0051]
所述清洗支撑装置3包括固定座32和定位座31,固定座32固定在拖把桶2桶底,定位座31和固定座32相互卡紧连接,定位座31的上端与所述拖把头的转动套15相抵靠,传统的拖把桶2也设置有清洗支撑装置3,但是市场上的清洗支撑装置3一体式设置在拖把桶2内,由于清洗支撑装置3为凸起件,避免不了会与拖把头碰撞,长期使用中不免会受到损伤,
一旦损伤,拖把桶2就损坏了,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既让定位座31可拆卸设置在拖把桶2内,也使得定位座31独立开模注塑,提升产品精度。
[0052]
所述固定座3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旋转卡槽321,若干旋转卡槽321形成环状限位,所述定位座3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卡槽321相适配的凸沿311,转动定位座31,凸沿311可以进入/退出所述旋转卡槽321内并相互固定/分离,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让使用者操作更为便捷。
[0053]
所述拖把桶2内设置有设置有可转动的脱水篮22,脱水篮22高于清洗支撑装置3,实际使用过程中,优选为清洗支撑装置3位于水位线以下,脱水篮22位于水位线以上,保证清洗时,擦拭物24可以有效的浸没在水中,脱水时,擦拭物24不接触污水/清洗液体,保障脱水效果,脱水时,拖把杆1向下压短驱动拖把头旋转,脱水篮22在拖把头带动下旋转,利用离心力将拖把头上的擦拭物24脱水。
[0054]
所述脱水篮22的中部设置有凹孔221,当脱水时,拖把头的转动套15限位在凹孔221内,并且,拖把头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套15无法脱离凹孔221,由于甩水过程,拖把头在高速转动,如若没有限位,拖把头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脱水篮22发生碰撞,因此通过凹孔221进行限位保护,保证拖把头使用过程中安置的稳定性,保证使用者的使用效果。所述凹孔221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斜面313,通过导向斜面313进行导向,便于使用者将转动套15放置进入凹孔221内,实际上脱水篮22和拖把头相适配,当需要进行甩水放置拖把头时,擦拭物24与脱水篮22相接触,转动套15已位于凹孔221的上方,有且只有小距离的轴线偏差,使用者只需要左右移动/晃动即可准确找到孔位,将转动套15放置在凹孔221内。
[0055]
包括支撑架21,支撑架21架设在拖把桶2上,支撑架21中部设置有转轴23,转轴23上转动连接有脱水篮22,通过转轴23进行脱水篮22和支撑架21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阻力较小的脱水篮22实现甩水过程中拖把头的高速转动,提升脱水效果。
[0056]
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内螺纹套41、固定轴43、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内螺纹套41固设在内杆11内,固定轴43穿设在外杆10中并且固定轴43的一端固设在外杆10上,固定轴43的一端固设有锁紧件42,锁紧件42为塑料件,通过冲压的方式锁紧件42和外杆10的一端固定,固定轴43的另一端固设有定位套44并且固定轴43的端部设置有挡部431,所述旋转套45转动连接在定位套44和挡部431之间,并且旋转套45和定位套44的相接触端面设置有可相互咬合的齿形面,当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的齿形面相互咬合时,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可同步转动,当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的齿形面相脱离时,旋转套45在固定轴43上空转,旋转套45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内螺纹套41相适配的凸起452,拖把杆1在伸长和缩短的过程中,旋转套45绕内螺纹套41转动,当下压拖把杆1,旋转套45和定位套44的齿形面相咬合,转动的旋转套45带动定位套44转动并实现内杆11和拖把头转动;当上拉拖把杆1,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的齿形面相脱离时,旋转套45在固定轴上空转,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单向传动。
[0057]
所述内螺纹套41的底部设置有缩口411,缩口411为小于旋转套45外径的孔洞,缩口411还要能供固定轴43穿过,在缩口411的作用下,旋转套45不可脱离内螺纹套41,为了避免内、外杆11,11之间脱离,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缩口411优选为稍大于固定轴43的外径,并且两者之间需要添加润滑油进行润滑。
[0058]
所述挡部431和旋转套45之间设置有弹簧46,弹簧46给予旋转套45朝定位套44运动的力,避免重力原因,使旋转套45和定位套44发生分离,实际上上拉和下压拖把杆的过程
中,内螺纹套41的径向力施加在旋转套45上,因此实现定位套44和旋转套45的齿形面相脱离/相咬合。
[0059]
上述掰扣12为现有设计,用于锁紧内杆11和外杆10,当使用者需要进行清洗/甩水时,松开掰扣12,内杆11和外杆10可以相对转动,当使用者需要拖地时,关闭掰扣12,掰扣锁紧内杆11和外杆10,内杆11和外杆10不可以进行相对转动,保障结构的稳定性。掰扣12的结构可参考专利号:201621322791.0。
[0060]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