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037发布日期:2020-05-01 17:0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智能家居中,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般地,扫地机器人在其外壳中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收集灰尘的集尘盒,当其中的灰尘较多时,需要将上盖旋转从而将集尘盒露出来,以便将集尘盒从外壳中取出。而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中为了避免使上盖和环境探测部之间产生干涉而将上盖的翻转的角度设置的较小,因此,当集尘盒的尺寸较大时,不方便对其进行取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取放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以其第一端为旋转端进行旋转,从而露出或覆盖位于机器人主体内部的集尘部;以及

环境探测组件,所述环境探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上盖的第一端设置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向远离所述环境探测组件的方向凹陷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环境探测组件之间形成安全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7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盖下方的外壳,所述第一上盖呈最大旋转状态时,其与所述外壳的端面之间形成不小于80度的夹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还包括第二上盖,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盖相配合以共同覆盖所述外壳,且所述第一上盖的轴向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上盖的轴向截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盖的轴向截面积与所述第二上盖的轴向截面积之比为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探测组件包括具有弧形表面的上盖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还包括用于拍摄扫地机器人上方区域的摄像装置,所述环境探测组件还包括用于探测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探测传感器;

其中,所述环境探测传感器对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探测时,所述摄像装置的拍摄轴线与所述环境探测传感器的探测轴线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还包括前撞组件,所述前撞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扫地机器人前进方向中障碍物的避障传感器;

其中,所述环境探测传感器对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探测时,所述避障传感器的探测轴线与所述环境探测传感器的探测轴线相互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摄像装置两侧的操作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上盖的旋转端设置避让部,使第一上盖与环境探测组件之间具有安全距离,那么即使第一上盖呈最大旋转状态时,其也不会与环境探测组件之间产生干涉,从而便于取放位于主体部分中的集尘盒;同时,由于上述安全距离,使第一上盖在旋转时始终不会与环境探测组件发生接触,从而防止二者因碰撞而发生破损的现象。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避让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

100-机器人主体;

110-第一上盖;111-第一通孔;112-避让部;113-第一端;114-第一边线;115-第二边线;116-第三边线;

120-第二上盖;130-外壳;140-摄像装置;150-操作部;

200-环境探测组件;210-上盖体;220-环境探测传感器;230-弧形表面;

300-前撞组件;310-避障传感器;

400-行走轮;

500-边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主体100和环境探测组件200,其中,机器人主体100包括第一上盖110,第一上盖110以其第一端113为旋转端进行旋转,从而露出或覆盖位于机器人主体100内部的集尘部。环境探测组件200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0的上方。

第一上盖110的第一端113设置有避让部112,避让部112向远离环境探测组件200的方向凹陷使第一端与环境探测组件200之间形成安全距离。如图1所示,第一端113具有两条平行的边线,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边线114和第三边线116,以及分别与第一边线114和第三边线116相连的且远离环境探测组件200的第二边线115,其中,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线114、第二边线115和第三边线116共同限定第一上盖110的第一端113。第二边线115位于环境探测组件200的轴线方向上,以便避让环境探测组件200的边缘。

如图2所示,安全距离h为第二边线115与环境探测组件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安全距离h小于7mm,优选为7mm-10mm。通过设置了避让部112,使第一上盖110向着靠近环境探测组件200的方向旋转时,可旋转的角度能够达到机械部件的极限位置,换言之,第一上盖110的旋转角度不再受到环境探测组件200的限制,从而即使机器人主体100内部的集成部的尺寸较大,其也可以方便地从机器人主体100中拿出或放入。

机器人主体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上盖110下方的外壳130,第一上盖110呈最大旋转状态时,其与外壳130的端面之间形成不小于80度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盖110呈最大旋转状态是指,第一上盖100以其第一端旋转使集尘部露出的最大角度时的状态,例如第一上盖100旋转到与外壳130的端面相垂直(即最大旋转角度为90度),则可使集尘部完全露出来,以便于取放。

进一步地,机器人主体100还包括第二上盖120,第二上盖120与第一上盖110相配合以共同覆盖外壳130。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上盖110和第二上盖120相配合后形成一个圆形端面,第一上盖110的避让部120进行凹陷,而第二上盖120则在避让部120相应的位置处突出,以与第一上盖110进行配合。其中,第二上盖120的位置固定,以便于位于其顶面上的环境探测组件200具有一个稳定的安装位置。

由于第二上盖120固定,因此将第一上盖110的轴向截面积大于第二上盖120的轴向截面积。优选地,第一上盖110的轴向截面积与第二上盖120的轴向截面积之比为2:1。换言之,第一上盖110占外壳130端面面积的2/3,因此通过旋转第一上盖110,能够使外壳130的大部分内部空间都显露出来,从而使其中的集成部能够方便地进行取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探测组件200设置在第二上盖200的顶部表面,并且突出第二上盖200设置。

进一步地,环境探测组件200包括具有弧形表面230的上盖体210。具体地,上盖体210的侧部与其上端面之间通过弧形结构平滑过渡,从而当第一上盖110的最大旋转角大于90度时,第一上盖110会向着上盖体210倾斜,因此上盖体的弧形表面230能够进一步放置其与第一上盖110之间产生干涉。

优选地,上盖体210的弧形表面230的弧长不小于39mm,其半径不小于32mm,以起到防止干涉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器人主体100还包括用于拍摄扫地机器人上方区域的摄像装置140,具体地,摄像装置140可以是摄像头。摄像装置140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0的前侧,以便对其前进方向的上方区域进行拍摄。如图3所示,摄像装置140具有拍摄轴线a-a,拍摄轴线a-a的方向与机器人主体100的高度方向相同。此外,摄像装置140的拍摄轴线a-a可以调整为如图1所示的a1或a2,或a1-a2之间。

环境探测组件200还包括用于探测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环境的环境探测传感器220,环境探测传感器220可选用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如图3所示,环境探测传感器220具有探测轴线b-b。

其中,环境探测传感器220对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探测时,摄像装置140的拍摄轴线a-a与环境探测传感器的探测轴线b-b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如图3所示,摄像装置140的拍摄轴线a-a与环境探测传感器220的探测轴线b-b相互垂直。

通过摄像装置140与环境探测传感器220对环境的共同探测,能够增加对扫地机器人工作环境的探测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和5所示,机器人主体100还包括设置有前撞组件300,如图5所示,前撞组件300设置在外壳130的前侧,以对到扫地机器人起到保护作用。前撞组件300包括用于检测扫地机器人前进方向中障碍物的避障传感器310,以避免扫地机器人与其前方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如图4所示,避障传感器310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0的最前端。

避障传感器310可选用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如图3所示,避障传感器310具有探测轴线c-c。其中,环境探测传感器220对扫地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探测时,避障传感器310的探测轴线c-c与环境探测传感器220的探测轴线b-b相互平行。

通过环境探测传感器220、摄像装置140与避障传感器310三者相结合来获取环境数据使得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与前方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机率降低,以增加对扫地机器人工作环境的探测效果,以降低扫地机器人与其前方的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机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上盖1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摄像装置140设置在第一通孔111的下方。摄像装置140从第一通孔111中露出,以便对扫地机器人上方的区域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机器人主体10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摄像装置140两侧的操作部150。同样地,在第一上盖11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通孔,以便露出操作部150来进行操作,其中操作部150为操作按键。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