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3925发布日期:2020-06-09 19:5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婴儿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儿床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为了便于携带以及便于收存放置,人们设计出了可折叠的婴儿床,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这种可以折叠的婴儿床,各具特色,但是类似的折叠婴儿床还没有较好的折叠设计方案,折叠步骤繁琐而且不易掌握,或者简单的折叠后婴儿床体积还是很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折叠婴儿床,其结构简单,易于折叠。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婴儿床,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至少一可折叠组件,所述可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机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和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和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可转动连接;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安装座、卡合粒、销轴、第一关节片和第二关节片,所述第一关节片和所述第二关节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关节片上设有滑槽,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关节片的滑槽和所述第二关节片,使所述第一关节片和所述第二关节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片或/和所述第二关节片上均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粒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节片和所述第二关节片上的卡合部均为弧形缺口,所述卡合粒为圆柱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圆盘部和直管部,所述第一关节片和所述第二关节片安装在所述圆盘部上,在所述圆盘部上设有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圆盘部上设有供所述销轴滑动的滑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呈弧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直管部上设有供所述卡合粒运动的直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拉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和所述卡合粒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能使所述拉动装置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第三连杆,所述可折叠组件包括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两侧,2个所述折叠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拉手,2个所述折叠机构的拉动装置之间通过所述拉手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婴儿床,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折叠和展开方便。

2、折叠机构在展开时,由于两者连接牢固,不易发生晃动。

3、折叠机构中的第一关节贴片和第二关节铁片可依靠安装座的边缘的突出部限位,由此可减少了组成的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折叠婴儿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再一个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婴儿床,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和至少一可折叠组件,可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机构2、第一连杆201和第二连杆202,其中第一连杆201一端和折叠机构2连接,另一端和第一支架101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2一端和折叠机构2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架102可转动连接;

折叠机构2包括安装座21、卡合粒22、销轴23、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上,第一关节片24上设有滑槽240,销轴23穿过第一关节片24的滑槽240和第二关节片25,使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活动连接,第一关节片24或/和第二关节片25上均设有卡合部,卡合粒22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

本实施例的可折叠婴儿床,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折叠和展开方便。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上的卡合部与卡合粒22配合来实现折叠机构2的折叠和展开功能。具体的来说,卡合部与卡合粒22相抵触,防止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此时也就是折叠机构2处于展开状态,若将折叠机构2安装在婴儿床上,对应的是婴儿床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时,将卡合粒与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上的卡合部分离,此时,通过重力或者使用者的外力,抑或是两者的合力使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发生绕其转轴发生转动,由于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上并通过销轴23活动连接,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在转动过程,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之间的角度慢慢增大,增至180°后,又逐渐减少,直至折叠完成,此处的角度是指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中心线之间的角度。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可以采用金属制成或者高强度的工程塑料制成。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移动卡合粒,就能实现婴儿床的折叠。

首先来看安装座21的结构,安装座21包括圆盘部211和直管部212,在圆盘部2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111和第二安装孔2112,第一关节片24通过第一安装孔2111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的圆盘部211上,第二关节片25通过第二安装孔2112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21的圆盘部211上,第一安装孔2111和第二安装孔2112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保障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同时转动。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的整体形状大致呈汉字部首“丿”形,第一关节片24一端用于连接第一连杆201,另一端形成有弧形缺口,第二关节片25一端用于连接第二连杆202,另一端形成有弧形缺口。详细的来说,第二关节片25的末端设有第二弧形缺口250和销孔251,第一关节片24的末端设有第一弧形缺口240,第一弧形缺口240和第二弧形缺口250的形状相同且与卡合粒22的外形相配合,在第一关节片24上设有滑槽241。在圆盘部211上设有供销轴23滑动的滑道210,滑道210呈弧形。在直管部212上设有供卡合粒22运动的直道2120。在圆盘部211的边界上设有限位部,即凸起部2113、2114和2115,通过凸起部2113、2114和2115能够限制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的运动行程,具体来说,第一关节片24只能在凸起部2113和凸起部2115之间转动,也可以说第一关节片24安装在凸起部2113和凸起部2115之间的凹面上。第二关节片25只能在凸起部2113和凸起部2114之间转动,也可以说第二关节片25安装在凸起部2113和凸起部2114之间的凹面上。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安装在圆盘部211后,可以分别绕其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111和第二安装孔2112的转轴转动。销轴23依次穿过第一关节片24的滑槽241、第二关节片25的销孔251,最后进入安装座21的圆盘部211的滑道210,从而将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活动连接。卡合粒22的预设位置是设置在直管部212的直道2120的上端,也就是靠近滑道210的一端。卡合粒22设置于拉动装置26上,拉动装置26设置于安装座21的直管部212之中。拉动装置26包括弹簧261,弹簧261能使拉动装置26复位,可以在去掉外力之后,使得卡合粒22回到预设位置。弹簧261一端和拉动装置26相抵,另一端和设置在直管部212上的凸起结构相抵,由此可为拉动装置26提供支撑,避免卡合粒22下落。

现在来说明婴儿床的折叠原理,参见图1,此时为婴儿床展开时的状态,此时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均匀安装座的凸起部2113抵触,即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处在一个行程最大的位置,不能再向上转动了。此时第一关节片24的第一弧形缺口240和第二关节片25的第二弧形缺口250配合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缺口,并与圆柱形的卡合粒22相抵触,由于弹簧261通过拉动装置26抵住卡合粒22以为卡合粒22提供支撑力,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不会发生转动,用户可正常使用婴儿床。

当用户需要折叠婴儿床时,可以通过设置的拉手3,拉手3通过拉索拉动拉动装置26,由于拉动装置26和卡合粒22是连接关系,拉动装置26被拉动后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卡合粒22向下运动,实现卡合粒22和第一关节片24的第一弧形缺口240、第二关节片25的第二弧形缺口250分离,由于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失去卡合粒22对其的支撑力,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会分别绕其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111和第二安装孔2112的转轴转动,而连接第一关节片24和第二关节片25的销轴23会沿着圆盘部211的滑道210向上做弧形轨迹的运动。与此同时,用于拉拉动装置26的外力消失后,由于弹簧261的复位作用,卡合粒22会回复到原始预设位置,即直道2120的上端,也就是靠近滑道210的一端,以为下次婴儿床的展开做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有第三连杆203,可折叠组件包括2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之间的两侧,2个折叠机构之间通过第三连杆203连接在一起,由此可提高婴儿床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婴儿床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还包括有拉手3,2个折叠机构的拉动装置26之间通过拉手3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当拉动拉手3时可以同时拉动两个拉动装置26并使其由张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变,进而提高婴儿床折叠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