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式排水窗底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6430发布日期:2020-05-15 16:2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隐蔽式排水窗底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蔽式排水窗底框。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隐蔽式排水窗底框,包括设置在窗框【附图未标记】的底边的安装框1。通常,窗框的四边的框架均为型材制成,窗框的底边的框架与窗框的其他三边的框架可以为相同的型材,也可以为不相同的型材。

安装框1包括安装主体框11以及漏水板14,安装主体框11设置有主体顶端壁12,安装主体框11的外壁【如图1所示,安装主体框11的位于墙壁外侧的侧壁】为装饰壁16。主体顶端壁12位于活动框2的正下方。

主体顶端壁12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漏水孔121。

主体顶端壁12向下延伸地设置有挡水壁13,挡水壁13与主体顶端壁12合围形成存水腔131,存水腔131包括漏水口132,漏水口132穿过装饰壁16与外界联通。

漏水板14与安装主体框11铰接,比如,漏水板14设置有铰接柱142,安装主体框11设置有铰接槽143,铰接柱142嵌入铰接槽143,使漏水板14与安装主体框11铰接。

漏水板14完全覆盖漏水口132,漏水板14的底端与漏水口132的内壁之间为漏水缝141。

使用前,将窗框【附图未标记】固定安装到墙壁w上,将安装有玻璃29的活动框2安装到窗框【附图未标记】内,使活动框2可以沿安装框1移动【如图1,即在垂直纸面的方向移动】、或者可以沿窗框【附图未标记】的竖直边转动【如图1,在垂直纸面内右转动】,实现打开或者关闭窗户。通常,窗框【附图未标记】通过在窗框【附图未标记】内灌水泥实现固定【图1、图2中,墙壁w的边界不是实物一致的,通常,实物中墙壁w因为是灌水泥固定,墙壁w的边界是与窗框贴合的】。

若遇到下雨时,如图1所示,雨水从活动框2与安装主体框11之间的缝隙流到主体顶端壁12上,依次经过第一漏水孔121、存水腔131、漏水缝141后排出。

但是,正视安装框1【如图1,从墙壁外侧向墙壁内侧看为正视】时,装饰壁16上存在漏水缝141,使得装饰壁16不整洁、较不美观。同时,装饰壁16由于不是一个整体,强度也较差。

另外,安装主体框11和/或漏水板14通常为铝合金制成,户外时间较长时,铰接柱142和/或铰接槽143生锈形成凸点,导致铰接柱142与铰接槽143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漏水板14难以或者无法相对安装主体框11旋转。当遇到暴雨时,大量的雨水从活动框2与安装主体框11之间的缝隙流到主体顶端壁12上,大量的雨水难以或者无法推动漏水板14旋转打开,漏水缝141较小、雨水无法及时排除,使大量的雨水在存水腔131内积累直至漫过主体顶端壁12,进入墙壁内侧。

另外,遇暴雨时,雨水推动漏水板14旋转后,漏水板14可能因铰接柱142和/或铰接槽143生锈形成凸点而无法旋转复位,使得正视安装框1时,漏水缝141显得格外明显,影响美观。

再有,漏水板14需要额外的开模生产工序、额外的人工组装工序,导致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隐蔽式排水窗底框,使得装饰壁比较整洁、美观、牢固;雨水容易排出,存水腔内不易积水;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均较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隐蔽式排水窗底框,其包括设置在窗框的底边的安装框;安装框包括安装主体框,安装主体框设置有主体顶端壁,安装主体框的外壁为装饰壁;主体顶端壁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漏水孔;主体顶端壁向下延伸地设置有挡水壁,挡水壁与主体顶端壁合围形成存水腔,存水腔包括漏水口;挡水壁的一端设置有底端排水壁,底端排水壁开设有底端排水孔,底端排水壁的一端与装饰壁固定连接,从而使漏水口与底端排水孔联通。

进一步地,挡水壁的一端向下延伸地设置有延伸壁,延伸壁的底端与底端排水壁固定连接,延伸壁、底端排水壁以及装饰壁合围形成底端排水腔,漏水口与底端排水腔联通,底端排水腔与底端排水腔联通。

即使雨量较大存水腔内也不易积水。

进一步地,底端排水壁水平设置。

可以减慢安装主体框生锈,提高安装主体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底端排水壁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

可以安装主体框较难生锈、使用寿命较长。

进一步地,底端排水孔俯视时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使得装饰壁比较整洁、美观、牢固;

2)雨水容易排出,存水腔内不易积水;

3)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窗框的立体的简图。

图2是传统的排水窗底框的图1的ⅰ-ⅰ剖面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隐蔽式排水窗底框的图1的ⅰ-ⅰ剖面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2、图3中,粗虚线箭头表示水滴的流动方向。

安装框1;安装主体框11;主体顶端壁12;第一漏水孔121;挡水壁13;存水腔131;漏水口132;漏水板14;漏水缝141;铰接柱142;铰接槽143;底端排水壁15;底端排水孔151;底端排水腔152;延伸壁153;装饰壁16;墙壁固定槽19;活动框2;玻璃29;墙壁w。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排水窗底框,其包括设置在窗框【附图未标记】的底边的安装框1;安装框1包括安装主体框11,安装主体框11设置有主体顶端壁12,安装主体框11的外壁【如图1所示,安装主体框11的位于墙壁外侧的侧壁】为装饰壁16。主体顶端壁12位于活动框2的正下方。

主体顶端壁12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漏水孔121。通常,第一漏水孔121俯视时【俯视方向为为沿重力的方向看】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长条形等形状。第一漏水孔121俯视时的形状不做限制。

主体顶端壁12向下延伸地设置有挡水壁13,挡水壁13与主体顶端壁12合围形成存水腔131,存水腔131包括漏水口132。

挡水壁13的一端设置有底端排水壁15,底端排水壁15开设有底端排水孔151,底端排水壁15的一端与装饰壁16固定连接,从而使漏水口132与底端排水孔151联通。通常,底端排水孔151俯视时【俯视方向为为沿重力的方向看】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长条形等形状。底端排水孔151俯视时的形状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隐蔽式排水窗底框的工作原理为:若遇到下雨时,如图2所示,雨水从活动框2与安装主体框11之间的缝隙流到主体顶端壁12上,依次经过第一漏水孔121、存水腔131、底端排水孔151后排出。

正视安装框1【如图2,从墙壁外侧向墙壁内侧看为正视】时,装饰壁16无漏水缝141,正视也无法看到底端排水孔151,使得装饰壁16比较整洁、美观、牢固。

当遇到暴雨时,大量的雨水从活动框2与安装主体框11之间的缝隙流到主体顶端壁12上、第一漏水孔121经过进入存水腔131后,即使安装主体框11生锈底端排水孔151的排水面积变化也不大,使得雨水容易排出,存水腔131内不易积水。

再有,安装主体框11为一个整体,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均较低。

进一步地,挡水壁13的一端向下延伸地设置有延伸壁153,延伸壁153的底端与底端排水壁15固定连接,延伸壁153、底端排水壁15以及装饰壁16合围形成底端排水腔152,漏水口132与底端排水腔152联通,底端排水腔152与底端排水腔152联通。底端排水腔152内可以存储较多的雨水,即使雨量较大存水腔131内也不易积水。

优选地,底端排水壁15水平设置。可以使底端排水腔152内的水尽可能地在自重下流出,底端排水腔152内残留的雨水较少,可以减慢安装主体框11生锈,提高安装主体框11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底端排水壁15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该实施例附图未画出】。底端排水壁15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通常为十五度。当底端排水壁15的水平宽度小时,底端排水孔151也相应地较小【通常为5mm以内】。底端排水壁15水平设置时,雨水容易填满整个底端排水孔151,使雨水因表面张力堵塞底端排水孔151,导致底端排水腔152内的水难以排出、底端排水孔151内也容易残留较大量的水,使得安装主体框11容易生锈。底端排水壁15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雨水较难填满整个底端排水孔151,从而可以使底端排水腔152内的水较易排出、底端排水孔151内也b不容易残留较大量的水,可以安装主体框11较难生锈、使用寿命较长。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