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炖锅支架及电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5565发布日期:2020-06-02 19:1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炖锅支架及电炖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炖锅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炖锅支架及电炖锅。



背景技术:

随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食材的味道,为了尽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人们会使用电炖锅对食材进行烹调。常见的电炖锅包括锅体、外锅、支架和内胆,锅体底部设有发热盘,外锅设置在锅体上,外锅中部设有烹调腔。用户使用电炖锅时,需要将水体加到烹调腔内,然后将盛装有食材的内胆放置在烹调腔内,利用被发热盘加热的水体对内胆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而为了避免内胆因与烹调腔底部直接接触导致受热过度,需要使用支架对内胆进行支撑,其中支架可分为下置式和上置式,下置式支架是放置在烹调腔底部从而支撑内胆,而上置式支架在使用时需放置在位于烹调腔上部的台阶上,并通过在支架中部设置装配部供内胆放置,从而限制内胆底部与烹调腔底部之间的距离。中国专利号cn207707744u提供一种电炖锅内胆的提手组件及电炖锅,该提手组件包括提拿架和两个提手,提拿架为钣金结构,提拿架中部设有装配口,装配口外侧设有蒸汽通孔,两个提手分别布置在装配口两侧。上述提手组件具有以下缺点:(1)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钣金结构进行打孔和冲压,工序复杂,成本较高;(2)钣金结构体积较大,除去承载内胆的面积外,其他位置利用率较低,从而造成材料浪费,不利于绿色生产;(3)提拿架与内胆接触面积大,导致提拿架储存了大量热量并传导至提手上,用户取出内胆时,会因为提手温度较高而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炖锅支架,原材料用量较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炖锅支架,包括单根线材绕成的环体,所述环体包括外圆弧支撑段、内圆弧支撑段和连接段;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同心设置,并且所述外圆弧支撑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的直径;所述外圆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呈中心对称设置,相邻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和所述内圆弧支撑段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连接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炖锅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其承托电炖锅内胆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和支撑在电炖锅外锅上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由单根线材制成,制造时只需对单根线材进行折弯,并对两端的连接口进行焊接即可,生产材料用量少,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焊接点少,不易生锈,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2)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为圆弧形,其置于电炖锅外锅上时,能与电炖锅外锅内端相适配,从而有效防止电炖锅支架发生偏移;所述内圆弧支撑段为圆弧形,与电炖锅内胆的外壁相适配,从而能稳固地固定电炖锅内胆,避免电炖锅内胆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以及电炖锅内胆受到蒸汽的冲击而晃动;

(3)所述内圆弧支撑段为主要的承载区,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所述环体受力时更加均匀,进而降低电炖锅支架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损坏的机率,同时,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间隔设置,能实现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方向固定,提高电炖锅内胆放置在电炖锅支架上时的稳定性;

(4)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同心设置,从而提高所述环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和若干所述外圆弧支撑段采用轴对称设置或中心对称设置,有效提高所述环体放置在所述电炖锅外锅上时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能。

优选的,所述环体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外圆弧支撑段,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和所述内圆弧支撑段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同心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的直径;通过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生产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的形状来适配电炖锅外锅的内壁,从而对所述外圆弧支撑段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电炖锅支架放置在电炖锅外锅时的稳定性,避免电炖锅支架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还包括提手,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以下两种提手的设置方式:

对于所述环体由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和所述内圆弧支撑段组成的情况,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上。

对于所述环体由所述外圆弧支撑段、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和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组成的情况,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或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通过设置所述提手,从而便于用户拿起和放置装配了电炖锅内胆的电炖锅支架。

优选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中部两侧设有提手卡槽,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提手卡槽上;通过设置所述提手卡槽供所述提手安装,从而对所述提手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提手沿着所述环体运动,导致用户握持所述提手时,所述环体因为重心不稳而翻转。

优选的,所述提手卡槽为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向上折弯形成的拱形结构。

由于所述提手卡槽向上折弯,使所述提手与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外锅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避免了所述提手与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外锅直接接触,同时由于所述提手与所述环体的接触面积较少,使得所述环体传递到所述提手上的热量较少,避免了电炖锅支架使用过程中所述提手吸热,导致所述提手温度较高,从而使所述提手具有防烫效果。

优选的,所述提手包括握持部、提手连接段和提手固定环;所述提手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握持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手固定环连接,所述提手固定环绕设在所述提手卡槽上。上述提手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提手采用三段式设置,所述握持部便于用户触摸握持,所述提手连接段用于承受拉力,同时确保所述握持部与环体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距离,留有空间供握紧所述握持部,且起到隔热的作用,所述提手固定环与所述提手卡槽可转动连接,降低生产人员装配所述提手的安装难度;

(2)所述提手固定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提手卡槽上,使所述提手可以绕所述提手卡槽轴向转动,从而便于用户以不同角度握持所述提手,另外,当放置好电炖锅内胆后,用户可通过对所述提手向内转动一定角度,使所述提手贴近电炖锅内胆的胆盖,从而减少所述提手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由于所述提手竖直高度过高,导致电炖锅的锅盖无法盖上。

优选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中部设有向内折弯的内凸部;所述内凸部内侧端部与以所述内圆弧支撑段构成的圆相切。通过设置所述内凸部,避免由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上没有供电炖锅内胆接触的支撑点,导致电炖锅内胆因为受力不均而从电炖锅支架中掉落,另外,所述内凸部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从而减少所述内圆弧支撑段承受的压力,从实现多个角度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固定。

若只使用两段所述内圆弧支撑段支撑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内胆容易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形成的内支撑圈中脱落,因此需要确定电炖锅内胆稳固设置在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形成的内支撑圈上,需要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点固定,从而避免电炖锅内胆在在受热过程中因受到蒸汽的冲击而晃动而从电炖锅支架中脱落,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知,本发明中公开一种技术方案为,通过增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提高所述环体设置在电炖锅外锅上的稳固性,从而将原来两段较长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分成多段所述内圆弧支撑段,从而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角度固定;本发明中也公开另一种技术方案为,通过在所述外圆弧支撑段中部增设所述内凸部,使所述内凸部配合所述内圆弧支撑段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角度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段包括直线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置在所述直线部两端,所述弧形部用于与相应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或所述外圆弧支撑段连接,从而减少弯折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同时所述连接段能使若干所述外圆弧支撑段和若干内圆弧支撑段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环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也提高了电炖锅支架支撑电炖锅内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炖锅支架的电炖锅,其包括锅盖、外锅、内胆和电炖锅支架;所述外锅设有上侧开口的外锅内腔,所述外锅内腔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加热组件,所述外锅内腔内侧环设有外锅台阶;所述内胆外壁设有内胆外沿,所述内胆外沿通过所述电炖锅支架支承在所述外锅台阶上,使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锅内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通过应用线材式结构的支架支承置于所述外锅内的所述内胆,隔开所述内胆底部与所述外锅内腔底部,避免所述内胆底部与所述外锅内腔底部接触,确保所述内胆中的食物不会因受热不均而影响了食物的味道,从而提高了电炖锅的实用性,便于用户烹调出原汁原味的菜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电炖锅支架与电炖锅内胆的仰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电炖锅支架的第一种设置方案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电炖锅支架的第二种设置方案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的一种电炖锅支架设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四的一种电炖锅支架设置方案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四的环体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四的电炖锅支架与电炖锅内胆的仰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10是实施例四的环体与电炖锅外锅的俯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11是实施例四的另一种电炖锅支架设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四的另一种电炖锅支架设置方案的环体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四的电炖锅支架与电炖锅内胆的仰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14是电炖锅的剖视图;

图15是电炖锅支架与内胆的俯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16是电炖锅支架与外锅的俯视角度的装配图;

图17是电炖锅支架与外锅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18是电炖锅支架、外锅和内胆的俯视角度的装配图。

标号说明:

1电炖锅支架,10环体,2外圆弧支撑段,3内圆弧支撑段,31内凸部,32限位圆弧,33第一过渡段,4连接段,41直线部,42弧形部,5辅助外圆弧支撑段,6提手卡槽,61上凸部,62第二过渡段,7提手,71握持部,72提手连接段,73提手固定环,8电炖锅,81锅盖,82外锅,83外锅内腔,84加热组件,85外锅台阶,86内胆,87内胆外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炖锅支架1,包括单根线材绕成的环体10,所述环体10包括外圆弧支撑段2、内圆弧支撑段3和连接段4;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同心设置,并且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的直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呈中心对称设置,相邻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和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连接段4连接。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示出了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相对设置有两个的情况,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所述连接段4包括直线部41和弧形部42,所述弧形部42设置在所述直线部41两端,所述弧形部42用于与相应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或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连接,从而减少弯折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同时所述连接段4能使若干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和若干内圆弧支撑段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环体10整体的结构强度,也提高了电炖锅支架1支撑电炖锅内胆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的半径大于电炖锅内胆外壁的半径,但小于电炖锅内胆的外沿的半径;这种设置方式便于用户将电炖锅内胆放置在电炖锅支架1上,或将电炖锅内胆从所述电炖锅支架1上取出。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的半径比电炖锅外锅内壁半径小1-5mm,这种设置方式既避免所述电炖锅支架1左右偏移,也便于用户将所述电炖锅支架1从所述电炖锅外锅内取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环体10包括外圆弧支撑段2、内圆弧支撑段3和至少一个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

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和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通过所述连接段4连接,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同心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的直径;通过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生产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的形状来适配电炖锅外锅的内壁,从而对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电炖锅支架1放置在电炖锅外锅时的稳定性,避免电炖锅支架1晃动。

具体地,参见图3,作为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的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到圆心的距离d1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到圆心的距离d2相等。

具体地,参见图4,作为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的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到圆心的距离d3比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到圆心的距离d4大1-5mm,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所述环体10与电炖锅外锅的紧密配合,避免电炖锅支架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的一种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中部设有向内折弯的内凸部31;所述内凸部31内侧端部与以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构成的圆相切。

具体地,所述内凸部31包括限位圆弧32,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圆弧32两端的第一过渡段33。

通过设置所述内凸部31,避免由于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上没有供电炖锅内胆接触的支撑点,导致电炖锅内胆因为受力不均而从电炖锅支架1中掉落,另外,所述内凸部31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从而减少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承受的压力,从实现多个角度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固定。

若只使用两段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支撑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内胆容易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形成的内支撑圈中脱落,因此需要确定电炖锅内胆稳固设置在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形成的内支撑圈上,需要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点固定,从而避免电炖锅内胆在在受热过程中因受到蒸汽的冲击而晃动而从电炖锅支架中脱落,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知,本发明中公开一种技术方案为,通过增设置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提高所述环体10设置在电炖锅外锅上的稳固性,从而将原来两段较长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分成多段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从而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角度固定;本发明中也公开另一种技术方案为,通过在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中部增设所述内凸部31,使所述内凸部31配合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角度固定。

实施例四

参见图6至图13,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一种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电炖锅支架1还包括提手7;所述提手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1通过设置所述提手7,从而便于用户拿起和放置装配了电炖锅内胆的电炖锅支架1。

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中部两侧设有提手卡槽6,所述提手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提手卡槽6上;通过设置所述提手卡槽6供所述提手7安装,从而对所述提手7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提手7沿着所述环体10运动,导致用户握持所述提手7时,所述环体10因为重心不稳而翻转。

所述提手卡槽6为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向上折弯形成的拱形结构。具体地,所述提手卡槽6包括上凸部61,以及设置所述上凸部61两端的第二过渡段62。

由于所述提手卡槽6向上折弯,使所述提手7与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外锅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避免了所述提手7与电炖锅内胆、电炖锅外锅直接接触,同时由于所述提手7与所述环体10的接触面积较少,使得所述环体10传递到所述提手7上的热量较少,避免了电炖锅支架1使用过程中所述提手7吸热,导致所述提手7温度较高,从而使所述提手7具有防烫效果。

所述提手7包括握持部71、提手连接段724和提手固定环73;所述提手连接段724的一端与所述握持部7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手固定环73连接,所述提手固定环73绕设在所述提手卡槽6上。

上述提手7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提手7采用三段式设置,所述握持部71便于用户触摸握持,所述提手连接段724用于承受拉力,同时确保所述握持部71与环体10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定距离,留有空间供握紧所述握持部71,且起到隔热的作用,所述提手固定环73与所述提手卡槽6可转动连接,降低生产人员装配所述提手7的安装难度;

(2)所述提手固定环73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提手卡槽6上,使所述提手7可以绕所述提手卡槽6轴向转动,从而便于用户以不同角度握持所述提手7,另外,当放置好电炖锅内胆后,用户可通过对所述提手7向内转动一定角度,使所述提手7贴近电炖锅内胆的胆盖,从而减少所述提手7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避免由于所述提手7竖直高度过高,导致电炖锅的锅盖无法盖上。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二的一种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电炖锅支架1还设置有提手7;所述提手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外圆弧支撑段52上。

本说明书未示出本改进方案的附图,但本改进方案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炖锅支架1,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1,其承托电炖锅内胆的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和支撑在电炖锅外锅上的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由单根线材制成,制造时只需对单根线材进行折弯,并对两端的连接口进行焊接即可,生产材料用量少,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焊接点少,不易生锈,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2)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支架1,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为圆弧形,其置于电炖锅外锅上时,能与电炖锅外锅内端相适配,从而有效防止电炖锅支架1发生偏移;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为圆弧形,与电炖锅内胆的外壁相适配,从而能稳固地固定电炖锅内胆,避免电炖锅内胆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以及电炖锅内胆受到蒸汽的冲击而晃动;

(3)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为主要的承载区,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所述环体10受力时更加均匀,进而降低电炖锅支架1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损坏的机率,同时,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间隔设置,能实现对电炖锅内胆进行多方向固定,提高电炖锅内胆放置在电炖锅支架1上时的稳定性;

(4)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与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同心设置,从而提高所述环体10的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若干所述内圆弧支撑段3和若干所述外圆弧支撑段2采用轴对称设置或中心对称设置,有效提高所述环体10放置在所述电炖锅外锅上时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能。

实施例六

参见图14至图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炖锅支架1的电炖锅8,其包括锅盖81、外锅82、内胆86和电炖锅支架1;所述外锅82设有上侧开口的外锅内腔83,所述外锅内腔83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加热组件84,所述外锅内腔83内侧环设有外锅台阶85;所述内胆86外壁设有内胆外沿87,所述内胆外沿87通过所述电炖锅支架1支承在所述外锅台阶85上,使所述内胆86设置在所述外锅内腔83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炖锅8,通过应用线材式结构的支架1支承置于所述外锅82内的所述内胆86,隔开所述内胆86底部与所述外锅内腔83底部,避免所述内胆86底部与所述外锅内腔83底部接触,确保所述内胆86中的食物不会因受热不均而影响了食物的味道,从而提高了电炖锅1的实用性,便于用户烹调出原汁原味的菜品。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