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粘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8492发布日期:2020-05-20 01:4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粘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粘锅。



背景技术:

不粘锅是对锅内腔的底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形成不粘层,使不粘层表面不易粘附食品、油污并且方便清洁。例如在锅内腔的表面进行铁氟龙的表面处理,利用铁氟龙材质的特性使锅发挥不粘且易清洗的功效。

但现有的结构中,金属锅铲可能会对锅底及不粘层产生破坏而影响不粘层的使用寿命;同时锅底较平,在火上加热时,存在火焰受空气流动影响导致的加热不均匀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粘锅,具备良好的传热性和不粘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不粘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从底到顶依次层叠设置的超导碳钢层、合金钢层、不锈钢层、纳米渗透耐磨层和蜂窝钢网层,所述蜂窝钢网层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凸肋为圆形,且圆形的圆心为第一凸肋的顶点;所述第三凸肋为“*”字形,其中心为第一凸肋的中心,端点与第二凸肋相连接;所述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的高度依次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肋以相互邻接的状态绵延至整个锅体底壁内表面。

进一步的:在锅体底部外侧设有多个圆柱状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间隔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超导碳钢层具体由403超导碳钢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合金钢层具体由3003合金钢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层具体由304不锈钢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渗透耐磨层具体由纳米渗透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利用六边形与圆组合的放射状蜂窝结构,使食物悬浮,提高了不粘性;锅壁被分隔成多个腔室,各腔室分别产生蒸气膜,分离锅底与食物,达到受热均匀。底层设置导热柱,可加速吸收热能,并通过锅内的表层结构均传热,传热性好,令烹饪食物达到原汁原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0为锅体、1为超导碳钢层、2为合金钢层、3为不锈钢层、4为纳米渗透耐磨层、5为蜂窝钢网层、6为第一凸肋、7为第二凸肋、8为第三凸肋、9为导热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种不粘锅,包括锅体10,所述锅体为内凹状,包括从底到顶依次层叠设置的超导碳钢层1、合金钢层2、不锈钢层3、纳米渗透耐磨层4和蜂窝钢网层5,所述蜂窝钢网层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肋6、第二凸肋7和第三凸肋8,所述第一凸肋为六边形;所述第二凸肋为圆形,且圆形的圆心为第一凸肋的六边形的顶点,半径小于第一凸肋六边形的边长的一半;所述第三凸肋为“*”字形,其中心为第一凸肋所构成的单个六边形的中心,端点终止于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凸肋、第二凸肋为中空结构,即实质上第一凸肋为正六边环形、第二凸肋为圆环形。

本结构中,各凸肋除起到支撑食材的作用外,第一凸肋的上端可以与食材充分接触,提高了食材的受热面积,第二凸肋可以对食材进一步起到支托的作用,第三凸肋将底部进一步隔成多个小的空间;锅体内部被多个凸肋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在空间中空气(或液体)被加热后上升,形成一上升气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食材托起,即达到加热效果,又防止了其粘锅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肋以相互邻接的状态布满整个锅体底壁内表面。

优选的:在锅体底部外侧一体设有多个圆柱状的导热柱9,所述导热柱间隔错位设置;相邻两排上的三个导热柱为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圆柱状的导热柱使锅底增加了与火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效率;多个导热柱间隔错位设置,使火苗在其空隙间通过,减轻了外部的空气流动对火苗的影响,加热均匀程度大大提高。

优选的:在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的表面和锅底内层(纳米渗透耐磨层)暴露部分—也就是整个锅底的可见部分均设置有不粘涂层,如特氟龙涂层,进一步提高了防粘性能。

优选的:所述超导碳钢层为403超导碳钢;所述合金钢层为3003合金钢;所述不锈钢层为304不锈钢;所述纳米渗透耐磨层为纳米渗透材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既适用于平底锅也适用于圆底锅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在锅体底壁内表面上为蜂窝钢网层,蜂窝钢网层上的凸肋,凸肋将锅体底壁的不粘涂层保护起来,因而在烹饪时既可使用金属铲子,也可使用木质铲子,不会损及锅内不粘层而得以延长不粘层的使用寿命;在锅底设置有导热柱,提高了热量的均匀性,因而可改善烹饪效果。锅体内部被多个凸起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在空间中空气被加热后上升,形成一上升气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食材托起,既达到加热效果,又防止了其粘锅的可能。



技术特征:

1.一种不粘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从底到顶依次层叠设置的超导碳钢层、合金钢层、不锈钢层、纳米渗透耐磨层和蜂窝钢网层,所述蜂窝钢网层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凸肋为圆形,且圆形的圆心为第一凸肋的顶点;所述第三凸肋为“*”字形,其中心为第一凸肋的中心,端点与第二凸肋相连接;所述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的高度依次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以相互邻接的状态绵延至整个锅体底壁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底部外侧设有多个圆柱状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间隔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碳钢层具体由403超导碳钢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钢层具体由3003合金钢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层具体由304不锈钢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渗透耐磨层具体由纳米渗透材料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从底到顶依次层叠设置的超导碳钢层、合金钢层、不锈钢层、纳米渗透耐磨层和蜂窝钢网层,所述蜂窝钢网层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在锅体底部外侧设有多个圆柱状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间隔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利用六边形与圆组合的放射状蜂窝结构,使食物悬浮,提高了不粘性;锅壁被分隔成多个腔室,各腔室分别产生蒸气膜,分离锅底与食物,达到受热均匀。底层设置导热柱,可加速吸收热能,并通过锅内的表层结构均传热,传热性好,令烹饪食物达到原汁原味。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文杰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