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405发布日期:2020-07-14 17:0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饭煲通过在内胆上安装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来实现内胆内排米汤,进一步地实现内胆内米汤和米饭的分离,实现制作低糖米饭,但是电磁阀需要供电,这样就导致内胆结构复杂难清洗,成本很高,可靠性较低。

还有部分饭煲通过在内胆内设置蒸笼,蒸笼上设置米汤孔,在蒸笼里放置米,饭煲在初始工作的时候,内胆内的米汤穿过蒸笼上的米汤孔进入到蒸笼内并淹没米,随着饭煲工作,加热件持续对内胆加热,在持续加热熬煮的过程中内胆内的米汤位逐渐降低,实现制作低糖米饭,但是该方法使得米在米汤中长时间的熬煮来实现米汤位的降低,在实际使用中用户难以准确的把握加入的水的水位高度以及水位与米的匹配高度,导致无法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导致制作出的低糖米饭较软、口感差,且降淀粉的效果较差;其中当用户在制作低糖米饭时添加的米汤过多,或者制作的米份量过多时,此时内胆内的米汤和米无法实现快速完全分离,导致低糖米饭的口感差、降淀粉的含量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严格限制水位的高度以及水位与米的匹配高度才能制作出低糖米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主要解决现有饭煲制作低糖米饭需要通过电磁阀来排米汤的问题,主要解决现有饭煲需要严格控制水位且无法实现米汤和米饭快速完全分离的问题,解决现有饭煲制作出的低糖米饭较软、口感差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饭煲在制作低糖米饭的过程中降低米中的淀粉的含量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包括母胆、第一子胆、第二子胆,第一子胆可拆卸地安装于母胆内,第二子胆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子胆内;第一子胆上开设有多个沥米汤孔,且至少部分沥米汤孔位于第二子胆的底面的下方,第二子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进米汤口,进米汤口位于第二子胆的底面的上方。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第一子胆内包括可拆卸的蒸煮件,且蒸煮件位于第二子胆的底面的下方,沥米汤孔位于蒸煮件上。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第二子胆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构成可用于蓄米汤的凹形结构。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进米汤口位于第二子胆的侧壁上。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第二子胆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进米汤柱,进米汤口位于进米汤柱上。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进米汤柱设置为中空下开口的结构,进米汤口位于进米汤柱的侧面位置上。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进米汤柱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斜面,进米汤口位于斜面上。

前述的一种内胆组件,第一子胆的内侧面和第二子胆的外侧面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进米汤通道。

一种饭煲,包括煲体,还包括前述的内胆组件,内胆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煲体内。

前述的一种饭煲,还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件,当母胆内的米汤沸腾时,母胆内的米汤至少部分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内且至少部分米汤留在母胆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的内胆组件上设置进米汤口和沥米汤孔,当内胆组件运用到饭煲内时,可实现沥米汤和收集米汤,并实现米汤和米饭的快速完全分离制作出低糖米饭,主要为母胆内的米汤向上涌起时能通过进米汤口进入到第二子胆内,实现第二子胆收集米汤的效果;解决现有饭煲在内胆上安装电磁阀进行排米汤的问题。

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可运用到饭煲内制作低糖米饭,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安装到饭煲上时,饭煲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得母胆内的一部分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内,一部分米汤向下留在母胆底部内,实现母胆内至少两个部分都可以盛放米汤,并进一步地实现母胆内米汤和米饭的快速完全分离。

本方案的母胆、第一子胆、第二子胆的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清洗,母胆和第二子胆形成两部分独立的盛放空间,通过进米汤口来实现饭煲在熬煮的过程中使得母胆内的米汤在向上涌起的时候能快速进入到第二子胆内,实现米汤和米饭的分离,实现制作低糖米饭。

本方案不需要严格限制用户向母胆内添加的水的水位高度以及水位与米的匹配高度,只需要设定一定高度的水位范围即可,在该范围内米饭和米汤能够快速完全分离,在母胆底部和第二子胆内可分别盛放母胆内的米汤,均可实现米汤和米饭的快速完全分离,母胆的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内后,母胆底部内的米汤的水位可低于第二子胆,不需要严格限制用户添加的水位,均可实现米饭独立的位于第一子胆的底部上。

本方案相对现有部分饭煲在内胆上设置电磁阀来进行排米汤的饭煲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只需要在现有的饭煲的基础上增加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即可实现将母胆内米汤和米饭进行快速完全分离的结构,极大的降低了可制作低糖米饭的饭煲的成本,且制作出的低糖米饭口感更好,降淀粉的含量的效果更好,有利于肥胖人士和糖尿病人士利用本方案的饭煲来制作低糖米饭食用,且能满足需要喝米汤的人群使用,在较大降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有利于普及人们食用低糖米饭的健康饮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第二子胆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的第二子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的第二子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的内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的内胆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的蒸煮器的立体图;

图7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方案的第二子胆上设置进米汤柱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方案的母胆内米饭和米汤未分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方案的母胆内米饭和米汤分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母胆,2-第一子胆,201-沥米汤孔,202-蒸煮件,3-第二子胆,301-进米汤口,302-底壁,303-侧壁,304-进米汤柱,3041-斜面,4-进米汤通道,5-煲体,6-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胆组件及其蒸煮器,如图1至图10构成所示,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可运用到饭煲内制作低糖米饭,第二子胆3起到收集米汤的作用,第一子胆2起到对米饭的沥米汤作用,通过在第一子胆2上设置沥米汤孔201在第二子胆3上设置进米汤口301来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完全分离,具体地,本方案的饭煲可用于制作低糖米饭;水和米在熬煮的情况下,会使得米中的部分淀粉分离出到水中形成米汤,米汤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米汤向上快速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进一步的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分离来制作低糖米饭,即为含淀粉较低的米饭。其中,米汤为黏糊的浓稠状态,在加热的情况下很容易沸腾并向上涌起,且能连片的大部分沸腾并涌起,本方案结合内胆组件的母胆1、第一子胆2、第二子胆3、加热件的相互之间的结构来实现了饭煲的在制作米饭的过程中可使得米汤和米饭的分离,实现制作低糖米饭。

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包括母胆1、第一子胆2、第二子胆3,第一子胆2可拆卸地安装于母胆1内,可将第一子胆2直接支撑放置到母胆1上部的外沿端面上即可,第二子胆3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子胆2内,可将第二子胆3直接放置到第一子胆2的外沿端面上即可,实现母胆1支撑第一子胆2,第一子胆2支撑第二子胆3放置,均可独立的拆卸下方便清洗;母胆1用于盛放水,第一子胆2用于盛放米,第二子胆3用于收集米汤,当母胆1内的米汤沸腾向上涌起时能通过第一子胆2并被收集到第二子胆3内,实现收集米汤的效果,且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分离,米饭独立地位于第一子胆2的底部。

其中,在第一子胆2上开设有多个沥米汤孔201,且至少部分沥米汤孔201位于第二子胆3的底面的下方,沥米汤孔201用于第一子胆2对其上的米饭进行沥米汤,使得米饭中的米汤向下沥下盛放在母胆1的底部区域内,针对第一子胆2,可以在第一子胆2的侧面和/或底面上设置多个沥米汤孔201,使得第一子胆2的侧面和/底面能对米饭进行沥米汤的效果,当蒸煮器初始工作时,能使得母胆1内的水通过沥米汤孔201进入到第一子胆2内并对第一子胆2内的米进行充分的熬煮加热,米中的部分淀粉分离分离出到水中形成米汤。优选的,第一子胆2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多个沥米汤孔201。

本方案的第二子胆3,第二子胆3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进米汤口301,进米汤口301位于第二子胆3的底面的上方,使得第二子胆3能盛放一定量的米汤,具有一定的容积;进米汤口301能实现米汤的通过被收集到第二子胆3内。

第一子胆2可以为整体的一体式结构,在第一子胆2的底面和/或侧面上开设多个沥米汤孔201,方便母胆1内的水对第一子胆2上的米进行熬煮,并实现第一子胆2的沥米汤效果。第一子胆2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第一子胆2的侧面和底面分离,此时底面可设置一个蒸煮件202,将沥米汤孔201设置在蒸煮件202上,分体式结构方便用户对第一子胆2进行清洗。

第一子胆2内包括可拆卸的蒸煮件202,且蒸煮件202位于第二子胆3的底面的下方,沥米汤孔201位于蒸煮件202上;第一子胆2设置为中空的环形结构,第一子胆2的侧面上也可设置部分沥米汤孔201,使得母胆1内的米汤能通过侧面上的沥米汤孔201进入到第一子胆2的内侧面和第二子胆3的外侧面之间;可选的,在第一子胆2的底部设置伸出的支撑筋,将蒸煮件202直接放置在支撑筋上即可,或者直接将蒸煮件202放置到第一子胆2内,第一子胆2的内侧面实现对蒸煮件202的支撑受力,方便对蒸煮件202的拆卸清洗;蒸煮件202位于第二子胆3的底面的下方使得蒸煮件202和第二子胆3的底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隙,该距离间隙内盛放一定量的米饭,使得米饭在蒸煮件202上被制作成为低糖米饭。优选的,多个沥米汤孔201均匀分布在蒸煮件202上,蒸煮件202对米饭的沥米汤效果更好,米汤能被沥下到母胆1底部。

其中,第二子胆3包括底壁302和侧壁303,底壁302和侧壁303构成可用于蓄米汤的凹形结构;凹形结构构成第二子胆3可盛放一定量的米汤;优选的,第二子胆3设置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进米汤口301位于第二子胆3的侧壁303上,进米汤口301用于母胆1内米汤的通过,此时,母胆1的内侧面或第一子胆2的外侧面与第二子胆3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的间隙h1,h1>0,该间隙内可用于集中米汤,该间隙与侧壁303上的进米汤口301相通;即为母胆1内的米汤向上涌起时能进入到该间隙内并通过米侧壁303上的进米汤口301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实现对米汤的收集效果;优选的,多个进米汤口301均匀分布在第二子胆3的侧面上,收集米汤的效果更佳。

可选的,在第二子胆3的底壁302和/或侧壁303上设置有凸起的进米汤柱304,进米汤口301位于进米汤柱304上;优选的,将进米汤柱304设置在第二子胆3的底面上;优选的,进米汤柱304位于底部端面上的中部位置,中部位置有利于米汤的集中到进米汤柱304然后进入第二子胆3内。优选的,将进米汤柱304设置在第二子胆3的底部端面上的中心位置上。进米汤柱304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进米汤柱304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形成进米汤的通道,在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上设置进米汤口301,母胆1内的米汤通过进米汤柱304上的进米汤口301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其中进米汤柱304可设置为下开口的中空结构,进米汤口301位于进米汤柱304的侧面;可根据有利于米汤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来具体的设置进米汤口301的位置。

可选的,进米汤柱304设置为中空下开口的结构,进米汤口301位于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位置上;将进米汤口301设置在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上,使得第二子胆3内的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进米汤柱304时能向两侧流向进米汤口301再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有利于更多的米汤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优选的,多个进米汤口301位于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上。

进米汤柱304的结构,进米汤柱304设置为中空下部开口,母胆1内的米汤可进入到进米汤柱304上,然后通过进米汤柱304上的进米汤口301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通过设置进米汤柱304及其上的进米汤口301来实现第二子胆3的收集米汤的效果,当第二子胆3运用到饭煲内时,母胆1内的米汤在沸腾的情况下能进入到进米汤柱304内然后通过进米汤口301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实现第二子胆3收集更多的米汤的功能。

可选的,本方案的进米汤柱304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斜面3041,进米汤口301位于斜面3041上,通过在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上设置斜面3041,斜面3041起到对米汤的压缩导流效果,主要设置为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斜面3041结构,有利于对米汤的引导压缩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优选的,设置多个斜面3041,斜面3041均匀分布在进米汤柱304的侧面位置上,且每个斜面3041上均设置有进米汤口301。

可选的,本方案第一子胆2的内侧面和第二子胆3的外侧面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进米汤通道4,使得第一子胆2的内侧面和第二子胆3的外侧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隙,该距离间隙可以为进米汤通道4,能实现第二子胆3收集米汤的效果;第二子胆3放置到第一子胆2内时,在第二子胆3外沿设置多个间隔的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二子胆3的上部边沿端面上,多个间隔的限位部之间设置避空位,使得避空位与进米汤通道4相通,母胆1内的米汤向上进入到进米汤通道4内时并通过避空位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实现第二子胆3对米汤的收集效果;或者直接在第二子胆3上设置两个可活动的把手挂钩,将第二子胆3挂在第一子胆2的外沿端面上即可。

一种饭煲,包括煲体5,还包括前述的内胆组件,内胆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煲体5内,在煲体5内设置放置内胆组件的凹槽,内胆组件直接放置在凹槽内即可,还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件,当母胆1内的米汤沸腾时,母胆1内的米汤至少部分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且至少部分米汤留在母胆1底部。

其中,饭煲制作低糖米饭的过程,饭煲启动工作,米位于第一子胆2的底部或者位于第一子胆2内的蒸煮件202上,水位于母胆1内,此时水淹没米,加热件加热使得水和米充分熬煮,在熬煮的过程中米中的部分淀粉分离出到米汤中形成米汤,在熬煮的过程中可轻微沸腾,沸腾的米汤泡较小,不会出现大量的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在熬煮一定的时间后,米中的部分淀粉充分分离出到水中后,米汤的浓度较高后,加热件持续加热或增大功率加热使得母胆1内的米汤剧烈沸腾,米汤集中快速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使得母胆1的一部分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此时母胆1底部内还留一部分米汤,该部分米汤的水位低于蒸煮件202的底面,整个过程实现米汤和米饭的快速完全分离,蒸煮件202上盛放低糖米饭,水带走米中的部分淀粉形成的米汤分别盛放在第二子胆3内和母胆1底部的区域内,蒸煮件202上的米饭完全与米汤隔离开,实现低糖米饭的制作;解决了现有部分饭煲在内胆上安装电磁阀来进行排米汤的问题,且母胆1、第一子胆2、第二子胆3的结构简单、易清洗。

针对制作低糖米饭,水和米在充分熬煮的过程中米中的部分淀粉分离出到米汤中形成米汤,米汤为浓稠的黏糊状态,米汤的浓度越高越容易向上涌起,且涌起的效果越好,米汤中合有较多的淀粉,米汤在加热加热件持续加热的情况下充分涌起,因米汤的浓度大,米汤向上涌起的速度更快,且更容易向上涌起;同时容易形成米汤泡向上涌起,米汤一部分形成米汤泡向上涌起,米汤泡可带走大量的米汤一起向上涌起,使得较多的米汤能够快速的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通过控制加热件的加热时间或功率的大小,可确保母胆1内的大部分米汤能够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使得母胆1底部内留下的米汤不会淹没蒸煮件202上的米饭,米汤和米饭快速完全分离;因此本方案的饭煲能更好的适用到制作低糖米饭中。

本方案的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可直接对母胆1加热,加热件可以为发热管或电磁线盘,只需实现对母胆1的加热即可,可采用加热件对母胆1直接加热,也可采用加热件对母胆1间接加热。

本方案的饭煲还包括煲盖,煲盖可旋转地安装在煲体5的上部来实现内胆组件上部的开闭,当煲盖向下旋转盖合在煲体5上时,煲盖端面上的密封件实现对内胆组件的上部密封,防止内胆组件外沿位置溢出蒸汽。且还包括电路控制,煲体5内安装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电源单元、控制单元、计时单元,电路板与加热件、温度传感器电性相连;电源单元用于供电,计时单元用于时间检测与设定,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母胆1的温度,一般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母胆1的底面,和/或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煲盖上,煲盖向下盖合煲体5时使得温度传感器位于母胆1上部,此时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母胆1内的温度;控制单元控制加热件的加热,内置工作程序即可,主要控制加热件执行开始加热、停止加热、加热时间、加热功率大小,整个电路可实现对饭煲的控制方法的电路控制,主要为控制加热件的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功率的大小的配合即可实现将米汤向上涌入到第二子胆3内。

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内的母胆1、第一子胆2、第二子胆3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母胆1内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不需要严格限制用户向母胆1内添加的水的水位高度以及水位与米的匹配高度,均可实现母胆1底部和第二子胆3内均有米汤,米饭独立的位于第一子胆2的蒸煮件202上,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

本方案的饭煲相对现有饭煲在内部设置蓄水盒并通过严格限制蓄水盒和内胆底面的高度来实现在饭煲工作的过程中内胆内少量的米汤通过在狭窄的空间内以溢出的方式进入到蓄水盒内来制作低糖米饭的方式具有的优点:可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不会出现母胆1底部米汤和米饭一起煮熟制作出的米饭中米汤和米饭没有完全分离的问题,本方案实现米汤和米饭快速完全分离,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效果更好,且米饭口感更好;且不需要严格限制内胆水位的高低;本方案相对现有饭煲在内部设置蒸笼并通过持续加热熬煮的过程来使得内胆内的水位逐渐降低制作低糖米饭的方式具有的优点:可实现米饭和米汤快速完全分离,不会出现利用加热来使得水位缓慢下降的问题,不会出现米饭在米汤中较长时间熬煮导致米饭过软、口感差的问题,且不需要严格限制母胆1的水位高度,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效果更好,且米饭口感更好。

针对本方案的饭煲,当不放置内胆组件时,可当普通的饭煲正常使用,如正常的饭煲使用,只需直接采用在母胆1内加水和米进行做饭,制作不降淀粉的正常米饭等,如现有的饭煲的基础上增加本方案的内胆组件即可实现将母胆1内米汤和米饭进行快速完全分离的结构,极大的降低了可制作低糖米饭的饭煲的成本,本方案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制作低糖米饭的饭煲的普及,以及有利于普及人们食用低糖米饭的健康饮食。

本方案内胆组件的结构和饭煲的结构还可以运用到需要降低食材中的淀粉含量的环境中,食材可以为米,也可以为其他含淀粉较高的食材,可以利用本方案的饭煲来制作低糖食物,食材不单一地限定为米,含淀粉较高的食材在水中熬煮后,会形成黏糊状态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汤液,该汤液在受热沸腾的情况下很容易向上涌起,因此可利用本方案饭煲来制作低糖食物。

工作原理:本方案通过在内胆组件,设置母胆1、第一子胆2、第二子胆3,第一种子胆上设置沥米汤孔201,第二子胆3上设置进米汤口301,母胆1内的米汤沸腾时能使得母胆1内的米汤向上涌起进入到第二子胆3内,实现第二子胆3收集米汤的效果;其中,内胆组件安装到饭煲内,可实现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米汤在被收集到第二子胆3内的过程中带走了米饭中的淀粉一起被收集到第二子胆3内;可实现母胆1内米饭和米汤的快速完全分离,米汤位于第二子胆3内和母胆1底部内,米饭独立地位于第一子胆2内,或主要位于第一子胆2的蒸煮件202上,能更好的实现降淀粉的效果,且米饭被蒸熟,有利于提升米饭的口感。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