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6945发布日期:2020-03-31 16:4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或个人用具,涉及一种泡茶的器具,更具体的,是一种通过按压可使茶瓯升降进而可控制浸泡时间及过滤茶叶的茶壶。



背景技术:

饮茶已是人们一种习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茶水的泡制也从各方各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的茶叶,其泡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泡茶中,浸泡时间的控制对于茶水色泽和口感存在较大的影响。如果泡茶的时间不够,茶色浅且茶水无味;如果泡茶的时间过长,茶色浓且口味也过重;这些情形均不能满足人们饮茶的要求。

传统结构中,壶中渣水分离可通过茶漏来解决,利用直接提起茶漏使茶水分离并保留在壶中,而茶渣则滞留在茶漏中,其缺点是茶漏中残余的茶水无法全部滤干,会洒落到桌子上,造成人们在使用上又产生了麻烦。

以往技术中,人们又试图通过转动螺杆带动茶漏或茶瓯沿螺杆上下移动以便茶漏或茶瓯可没入水中或从水中升至水面上方,实现壶中茶叶与茶水的分离,但这种结构往往又较为复杂,需要为螺杆配置转动的驱动机构。

现有技术中,更多地又采用推杆及弹性部件的机构,由推杆向茶漏或茶瓯提供向下移动的作用力,同时,让弹性部件储备着反方向的弹力,以便随后外力撤去时可向茶漏或茶瓯提供向上移动的作用力,这种结构的泡茶壶,使用上具有更为方便的特点。

中国发明申请201810767562.7公开一种泡茶壶,它由压杆通过克服拉伸胶钉作用茶漏,使茶漏可在内罩中上、下移动,可让茶漏中的茶叶在内罩水中受到浸泡,也可让茶漏在内罩中离开水面使茶水与茶叶分离,但是,该方案中,为了使茶漏能够停留在内罩某处,必须为其设置卡位销及定位导向块,卡位销活动安装在茶漏台阶外侧,并夹持于茶漏台阶外侧与内罩之间,且卡位销的钩处于导向块轨道内,由卡位销的钩勾住轨道内卡位而将茶漏固定,在结构和装配上仍嫌复杂和麻烦。

目前,在由压杆通过克服弹性部件作用茶漏或茶瓯,使茶漏或茶瓯可在内部上、下移动的泡茶壶中,仍未发现茶漏或茶瓯存在简单的定位机构,以致这种类型的泡茶壶其结构仍显复杂,既使其生产装配存在困难,也使产品的价格成本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泡茶壶,其茶瓯的定位机构较为简单,由压杆通过克服弹性部件作用茶瓯,使茶瓯可在内部上、下移动,且可由定位机构通过对压杆的限定而使茶瓯能够停留在低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泡茶壶,包括壶体、壶盖、茶瓯、弹性部件以及压杆,其中,茶瓯位于壶体中,茶瓯受弹性部件作用处于壶体内部的高位置,压杆与茶瓯连接,压杆可克服弹性部件使茶瓯下移;其特点是:压杆上还形成卡位和突部;由一可自由转动的偏重部件作为卡位件,卡位件形成有卡扣和凹部;一可上下自由移动的滑动件,滑动件上形成有凸部;茶瓯处于壶体内部的高位置处,突部作用滑动件可使滑动件上移,且凸部脱离凹部,卡位件可转动而与压杆接触;压杆受到一次按压,卡扣可卡入卡位使压杆受到限定而茶瓯处于壶体内部的低位置处;压杆受到二次按压,凸部可进入凹部,可使卡位件不对压杆产生作用。

这样,当茶瓯处于壶体内部的高位置处,此时,压杆的突部可作用着滑动件,使滑动件升至最高处,滑动件的凸部便离开卡位件的凹部,使卡位件略为转动并与压杆接触,同时,滑动件可受到卡位件顶部的支撑而不下移,若压杆受到一次按压,压杆便可克服过弹性部件的弹力使茶瓯向下移动,当压杆的卡位接近卡位件的卡扣时,由于卡位件偏重的作用,将使卡位件继续转动,并由其卡扣卡入压杆的卡位,使压杆受到限定,于是,即使撤去外力,茶瓯也可停留在壶体中的低位置处。

另外,当茶瓯处于壶体内部的低位置处,若压杆受到二次按压,压杆可克服弹性部件的弹力连同茶瓯继续向下移动,使卡位件受到作用并反向转动,且卡扣脱离卡位,当滑动件的凸部与卡位件的凹部正对时,滑动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下移,并由其凸部插入凹部将卡位件固定,这时,若撤去外力,茶瓯可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移至壶体内部的高位置处。

较好的是,上述方案中,压杆上卡位下部的宽度比卡位上部的宽度更窄。

这样,可保证凸部脱离凹部时,卡位件便可预先转动一个小角度,使卡位件的卡扣可先与压杆下部接触,以便当到达卡位时,能迅速地卡入到卡位中。

上述方案中,弹性部件可以是拉伸胶钉,或者是拉伸弹簧,或者是压缩弹簧。优选的是拉伸胶钉,它可采用硅胶制作,满足食品卫生的要求。

于是,可通过按压压杆来控制茶瓯在壶体中上下移动,泡茶时,茶叶可放入茶瓯中,当壶体中注入热水时,可控制茶瓯下降,让茶叶没入水中,使茶叶受到浸泡,待浸泡后可控制茶瓯向上升起,将茶叶由茶瓯从水中过滤出来并可离开水面,使茶叶滞留在茶瓯中,且仍处于壶体内部,从而茶叶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可受到控制,并能利用茶水的热量来保持茶叶的温度。

由此获得的泡茶壶,由于在按压的过程中,让弹性机构受到拉伸或压缩,于是,当外力撤离之后,弹性机构能够自动地带动茶瓯并让卡扣卡入卡位,使茶瓯停留在壶体中低位置处,因而其操作更为方便。

本发明创造的泡茶壶,通过茶瓯的升降,则可控制茶叶浸泡的时间及实现茶叶与茶水的分离,且整个过程均在壶体内进行,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会造成茶水洒落到桌子上。

本实用新型的泡茶壶,浸泡过的茶叶仍保留在壶体中,壶体内部茶水具有一定热度,可以利用茶水的热量来保持茶叶的温度,使浸泡过的茶叶不致容易受冷而影响下一次浸泡的质量。

本泡茶壶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现茶色淡及茶水无味不能满足人们饮用的要求时,可以通过茶瓯再次下降使茶叶没入茶水中,让茶叶继续释出气味,使茶水色泽及味道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特别的,本泡茶壶中,茶瓯在低位置处的停留系由卡位件通过对压杆的限定来实现,从而有利于泡茶壶结构的简化,以方便生产及降低造价。

文中,所述的茶瓯,其上开有许多细小通孔,可以过滤茶叶;所述的茶是广义的,即除了指茶叶之外,也可指其他植物,如菊花、玫瑰等,还可指各种药材;所述的泡茶壶可代指泡茶杯。

附图说明

图1是泡茶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部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泡茶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泡茶壶一次按压后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泡茶壶再次按压瞬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泡茶壶,包括壶体1、壶盖2、茶瓯3、拉伸胶钉4、压杆5、卡位件6及滑动件7,其中,茶瓯3位于壶体1中,茶瓯3受拉伸胶钉4作用处于壶体1内部的高位置,压杆5与茶瓯3连接,压杆5可克服拉伸胶钉4使茶瓯3下移;压杆5上还形成卡位51和突部52;卡位件6为偏重部件,其上有一偏心孔63,卡位件6通过偏心孔63安装在壶体1的侧壁上,使卡位件6具有可沿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卡位件6还形成有卡扣61和凹部62;滑动件7其一侧上、下分布有两条形孔72,滑动件7通过两条形孔72悬挂在在壶体1的侧壁上,使滑动件7可沿侧壁上下自由移动,滑动件7上还形成有凸部71;滑动件7处于卡位件6的上方;茶瓯3处于壶体1内部的高位置处,突部52作用滑动件7底部可使滑动件7上移,且凸部71脱离凹部62,卡位件6可转动而让卡扣61与压杆5接触;参照图3,压杆5受到第一次按压,卡扣61可卡入卡位51使压杆5受到限定而茶瓯3处于壶体1内部的低位置处;参照图4,压杆5受到第二次按压,凸部71可进入凹部62,可使卡位件6不对压杆5产生作用。另外,压杆5上卡位51下部的宽度比卡位51上部的宽度更窄。

下面介绍泡茶壶使用的工作过程:

参照图2和图3,当茶瓯3处于壶体1内部的高位置处,此时,压杆5的突部52可作用着滑动件7的底部,使滑动件7升至最高处,滑动件7的凸部71便离开卡位件6的凹部62,由于压杆5于卡位51下部更窄,使卡位件6随后可略为转动,其卡扣61将与压杆5接触,同时,滑动件7可受到卡位件6顶部的支撑而不下移,若压杆5受到第一次按压,压杆5便可克服拉伸胶钉4的弹力使茶瓯3向下移动,当压杆5的卡位51接近卡位件6的卡扣61时,由于卡位件6偏重的作用,将使卡位件6继续转动,并由其卡扣61卡入压杆5的卡位51,使压杆5受到限定,于是,即使撤去外力,茶瓯3也可停留在壶体1中的低位置处。

参照图3、图4和图2,当茶瓯3处于壶体1内部的低位置处,若压杆5受到第二次按压,压杆5可克服拉伸胶钉4的弹力连同茶瓯3继续向下移动,使卡位件6受到作用并反向转动,且卡扣61脱离卡位51,当滑动件7的凸部71与卡位件6的凹部62正对时,滑动件7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下移,并由其凸部71插入凹部62将卡位件6固定,这时,若撤去外力,茶瓯3可在拉伸胶钉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移至壶体1内部的高位置处,回到原始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