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0814发布日期:2020-08-05 00:5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力施工中经常用到直梯对圆柱形电杆进行攀爬并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传统的直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额外的人员对直梯进行扶持,以保证位于直梯上的工作人员的安全;传统的直梯在倾斜靠于圆柱形电杆上时,由于其与电杆之间只有一个作用支撑点,直梯的稳定性较差;加之直梯与电杆之间为硬接触,直梯与电杆之间在些许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相对错动,从而导致直梯发生左右滑动,由于站有工作人员的直梯的整体重心偏高,些许的滑动就可能导致直梯连人一起发生倾倒,从而造成人员的意外伤亡。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用作电力工具的直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梯、抱紧机构、弧形触发板、细钢丝b、解锁机构,其中通过弧形触发板连接的两个抱紧机构对称地安装在直梯两个竖梁的顶端,两个抱紧机构分别通过细钢丝b与安装在直梯下部的解锁机构传动连接。

上述抱紧机构包括外壳、轴b、轴a、圆柱套、限位齿牙、缠线轮a、涡卷弹簧a、传递块b、弧形夹板、涡卷弹簧c、固定块、齿块、弹簧c、弹簧a、卡板a、卡板b、传递块a、卡板c、板簧、弹簧b、细钢丝a,其中与外壳轴承配合的水平轴a上安装有圆柱套,圆柱套位于外壳内;轴a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a;一端位于外壳内的传递块b沿轴a轴向滑动于外壳侧壁上的滑动槽a中,且传递块b位于轴a正下方;传递块b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传递块b上表面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端面沿轴a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滑槽内分别竖直滑动有齿块,齿块的上端具有斜面;若干齿块的斜面端与沿轴a轴向分布的若干限位齿牙配合;每个齿块下端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传递块b外露端与弧形夹板外凸弧面中心处铰接,弧形夹板绕其铰接点水平摆动;弧形夹板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c;安装在轴a上的卡板a与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卡板b配合。

传递块a沿轴a轴向滑动于外壳内底部,传递块a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与传递块a上表面铰接的卡板c绕铰接点摆动于轴a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内;卡板c的上端与上方的传递块b的末端和下表面配合;卡板c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板簧;细钢丝a穿过外壳侧面上的绳孔,细钢丝a一端与传递块a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弧形触发板一端连接;外壳的侧面上安装有平行于轴a的轴b,轴b与直梯竖梁轴承配合;轴a的外露端安装有缠线轮a,缠线轮a通过缠绕于其上的细钢丝b与解锁机构传动连接。

上述解锁机构包括轴c、缠线轮b、棘轮、伸缩板、涡卷弹簧b,其中两端分别安装有缠线轮b的轴c与直梯的两个竖梁轴承配合;轴c上安装有棘轮;直梯竖梁内侧竖直安装有伸缩板,伸缩板的内板板端具有斜面;棘轮上的棘齿与伸缩板的内板斜面端配合;伸缩板内具有连接其内板和外板的压缩弹簧;轴c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b;两个缠线轮b分别通过细钢丝b与两个抱紧机构中的缠线轮a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涡卷弹簧a嵌套在轴a上,且涡卷弹簧a位于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孔内壁上的周向环槽内;涡卷弹簧a一端与轴a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内壁连接;直梯的两个竖梁上与轴c两端轴承配合的孔的内壁上均周向开有环槽;涡卷弹簧b嵌套在轴c两端;涡卷弹簧b一端与轴c连接,另一端与直梯竖梁上的相应环槽内壁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限位齿牙上形成齿尖的两个面分别为斜面和竖直面;限位齿牙上的齿尖斜面平行于齿块上端的斜面且与之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上述抱紧机构中的外壳下方都安装有配重,保证在直梯倾斜状态下,抱紧机构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绕相应轴b相对于直梯摆动,使得抱紧机构中的外壳上端面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保证两个抱紧机构中的弧形夹板在直梯倾斜状态下对圆柱形电线杆形成有效包覆。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涡卷弹簧c嵌套在弧形夹板与传递块b的铰接销上;涡卷弹簧c一端与相应铰接销连接,另一端与相应弧形夹板上铰接孔内壁上的环槽内壁连接;弹簧a和弹簧b均为拉伸弹簧;弹簧a一端与外壳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b的端面连接;弹簧b一端外壳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a的端面连接;弹簧c为压缩弹簧;弹簧c一端与固定块上表面相应的滑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齿块下端面连接;板簧一端与卡板c板件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a的上表面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壳内壁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轨,且两个导轨位于传递块b的两侧;传递块b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梯形导块a,两个梯形导块a分别水平滑动于两个导轨侧面上的梯形导槽a内。梯形导块a与导轨侧面上的梯形导槽a的配合对传递块b沿轴a轴向方向的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传递块a的下表面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沿轴a的轴向方向滑动于相应外壳内底面上的梯形导槽b内。梯形导块b与外壳内底面上的梯形导槽b的配合对传递块a沿轴a轴向方向的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壳外侧面上的绳孔附近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定滑轮;固定座附近安装有引导块,固定座位于引导块与绳孔之间;从绳孔穿出来的细钢丝a绕过定滑轮并穿过引导块上的圆孔与弧形触发板一端连接。定滑轮对从绳孔中穿出的细钢丝a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且消除细钢丝与绳孔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延长细钢丝a的使用寿命;引导块的存在使得两个抱紧机构中的通过弧形触发板连接的两个细钢丝a始终保持缠绕于相应定滑轮上,不会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定滑轮。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缠线轮b的端面边沿处安装有摇把;伸缩板内板上安装有拨板,拨板伸出伸缩板外板侧面上的滑槽外并滑动于伸缩板外板侧面上的滑动槽b内;伸缩板的内板内壁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槽,伸缩板内板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分别竖直滑动于两个导向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形触发板具有弹性,当弧形触发板与圆柱形电线杆相互作用时,弧形触发板可以对圆柱形电线杆形成包覆状态,增大弧形触发板与圆柱形电线杆的接触面积,使得直梯更加稳固。

传递块b沿轴a轴向方向滑动于外壳内,且传递块b位于轴a正下方,保证竖直滑动于固定块中的若干齿块可以有效地与安装在圆柱套上的若干限位齿牙配合。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工具直梯,本实用新型在直梯倾斜靠于圆柱形电杆上时,对称安装在直梯顶端的两个抱紧机构中的弧形触发板在对电杆形成包覆过程中,弧形触发板通过与之两端连接的两个细钢丝a触发两个抱紧机构,使得两个抱紧机构中的弧形夹板同时对位于两者之间的电杆形成夹紧包覆,进而使得倾斜靠于圆柱电杆上的直梯更加稳固且不会发生作用晃动和滑动,避免传统直梯倾斜靠于圆柱电杆上时的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提高直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位于直梯上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使用结束时,只需摇动直梯上安装的解锁机构中的缠线轮b进行解锁,先使得两个抱紧机构中的弧形夹板解除对圆柱电杆的夹紧包覆并自动快速复位,再把倾斜靠于圆柱电杆的直梯搬离即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直梯下面不需要额外的人员对直梯进行扶持来保证直梯的稳定,其人员成本较低,且工作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直梯整体示意图。

图2是直梯与两个抱紧机构配合示意图。

图3是直梯与两个抱紧机构配合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解锁机构与直梯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5是直梯、棘轮、伸缩板、轴c及涡卷弹簧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抱紧机构示意图。

图7是抱紧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外壳、涡卷弹簧a、轴a、卡板a、圆柱套、限位齿牙及齿块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外壳、轴a与涡卷弹簧a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外壳、卡板b、卡板a、轴a、圆柱套、齿块、固定块、传递块b及导轨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传递块b、涡卷弹簧c与弧形夹板配合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外壳、传递块a、细钢丝a、定滑轮及引导块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3是解锁机构示意图。

图14是轴c、棘轮与伸缩板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5是伸缩板示意图。

图16是伸缩板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外壳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导轨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直梯;2、抱紧机构;3、弧形触发板;5、细钢丝b;6、外壳;7、轴孔;10、绳孔;11、滑动槽a;12、轴b;13、配重;14、轴a;15、圆柱套;16、限位齿牙;17、缠线轮a;18、涡卷弹簧a;19、传递块b;20、弧形夹板;21、涡卷弹簧c;22、固定块;23、齿块;24、弹簧c;25、弹簧a;26、梯形导块a;27、导轨;28、卡板a;29、卡板b;30、传递块a;31、梯形导块b;32、卡板c;33、板簧;34、弹簧b;35、细钢丝a;36、定滑轮;37、固定座;38、引导块;39、解锁机构;40、轴c;41、缠线轮b;42、摇把;43、棘轮;44、伸缩板;45、拨板;46、导向槽;47、导向块;48、涡卷弹簧b;49、滑动槽b;50、梯形导槽a;51、梯形导槽b。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7所示,它包括直梯1、抱紧机构2、弧形触发板3、细钢丝b5、解锁机构39,其中如图1、2、3所示,通过弧形触发板3连接的两个抱紧机构2对称地安装在直梯1两个竖梁的顶端,两个抱紧机构2分别通过细钢丝b5与安装在直梯1下部的解锁机构39传动连接。

如图6所示,上述抱紧机构2包括外壳6、轴b12、轴a14、圆柱套15、限位齿牙16、缠线轮a17、涡卷弹簧18、传递块b19、弧形夹板20、涡卷弹簧21、固定块22、齿块23、弹簧c24、弹簧a25、卡板a28、卡板b29、传递块a30、卡板c32、板簧33、弹簧b34、细钢丝a35,其中如图7所示,与外壳6轴承配合的水平轴a14上安装有圆柱套15,圆柱套15位于外壳6内;如图7、8、9所示,轴a14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18;如图7、10所示,一端位于外壳6内的传递块b19沿轴a14轴向滑动于外壳6侧壁上的滑动槽a11中,且传递块b19位于轴a14正下方;传递块b19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25;传递块b19上表面安装有固定块22;如图7、8所示,固定块22上端面沿轴a14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滑槽内分别竖直滑动有齿块23,齿块23的上端具有斜面;若干齿块23的斜面端与沿轴a14轴向分布的若干限位齿牙16配合;每个齿块23下端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24;如图3、7、11所示,传递块b19外露端与弧形夹板20外凸弧面中心处铰接,弧形夹板20绕其铰接点水平摆动;如图7、11所示,弧形夹板20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21;如图7、10所示,安装在轴a14上的卡板a28与安装在外壳6内壁上的卡板b29配合。

如图7、10所示,传递块a30沿轴a14轴向滑动于外壳6内底部,传递块a30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b34;与传递块a30上表面铰接的卡板c32绕铰接点摆动于轴a14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面内;卡板c32的上端与上方的传递块b19的末端和下表面配合;卡板c32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板簧33;如图7、12、17所示,细钢丝a35穿过外壳6侧面上的绳孔10,细钢丝a35一端与传递块a30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弧形触发板3一端连接;如图3、6、7所示,外壳6的侧面上安装有平行于轴a14的轴b12,轴b12与直梯1竖梁轴承配合;轴a14的外露端安装有缠线轮a17;如图2、4所示,缠线轮a17通过缠绕于其上的细钢丝b5与解锁机构39传动连接。

如图13所示,上述解锁机构39包括轴c40、缠线轮b41、棘轮43、伸缩板44、涡卷弹簧b48,其中如图4、13所示,两端分别安装有缠线轮b41的轴c40与直梯1的两个竖梁轴承配合;轴c40上安装有棘轮43;直梯1竖梁内侧竖直安装有伸缩板44;如图14、15、16所示,伸缩板44的内板板端具有斜面;棘轮43上的棘齿与伸缩板44的内板斜面端配合;如图16所示,伸缩板44内具有连接其内板和外板的压缩弹簧;如图5、13所示,轴c40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b48;如图2、4、13所示,两个缠线轮b41分别通过细钢丝b5与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缠线轮a17传动连接。

如图9所示,上述涡卷弹簧18嵌套在轴a14上,且涡卷弹簧18位于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孔7内壁上的周向环槽内;涡卷弹簧18一端与轴a14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环槽内壁连接;如图4、5所示,直梯1的两个竖梁上与轴c40两端轴承配合的孔的内壁上均周向开有环槽;涡卷弹簧b48嵌套在轴c40两端;涡卷弹簧b48一端与轴c40连接,另一端与直梯1竖梁上的相应环槽内壁连接。

如图8所示,上述限位齿牙16上形成齿尖的两个面分别为斜面和竖直面;限位齿牙16上的齿尖斜面平行于齿块23上端的斜面且与之配合。

如图2、6所示,每个上述抱紧机构2中的外壳6下方都安装有配重13,保证在直梯1倾斜状态下,抱紧机构2在配重13的重力作用下绕相应轴b12相对于直梯1摆动,使得抱紧机构2中的外壳6上端面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保证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弧形夹板20在直梯1倾斜状态下对圆柱形电线杆形成有效包覆。

如图11所示,上述涡卷弹簧21嵌套在弧形夹板20与传递块b19的铰接销上;涡卷弹簧21一端与相应铰接销连接,另一端与相应弧形夹板20上铰接孔内壁上的环槽内壁连接;如图7所示,弹簧a25和弹簧b34均为拉伸弹簧;弹簧a25一端与外壳6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b19的端面连接;弹簧b34一端外壳6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a30的端面连接;如图8所示,弹簧c24为压缩弹簧;弹簧c24一端与固定块22上表面相应的滑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齿块23下端面连接;如图7所示,板簧33一端与卡板c32板件连接,另一端与传递块a30的上表面连接。

如图10所示,上述外壳6内壁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轨27,且两个导轨27位于传递块b19的两侧;如图10、18所示,传递块b19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梯形导块a26,两个梯形导块a26分别水平滑动于两个导轨27侧面上的梯形导槽a50内。梯形导块a26与导轨27侧面上的梯形导槽a50的配合对传递块b19沿轴a14轴向方向的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如图7、10所示,上述传递块a30的下表面安装有梯形导块b31,梯形导块b31沿轴a14的轴向方向滑动于相应外壳6内底面上的梯形导槽b51内。梯形导块b31与外壳6内底面上的梯形导槽b51的配合对传递块a30沿轴a14轴向方向的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如图3、6、12所示,上述外壳6外侧面上的绳孔10附近安装有固定座37,固定座37上安装有定滑轮36;固定座37附近安装有引导块38,固定座37位于引导块38与绳孔10之间;从绳孔10穿出来的细钢丝a35绕过定滑轮36并穿过引导块38上的圆孔与弧形触发板3一端连接。定滑轮36对从绳孔10中穿出的细钢丝a35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且消除细钢丝与绳孔10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延长细钢丝a35的使用寿命;引导块38的存在使得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通过弧形触发板3连接的两个细钢丝a35始终保持缠绕于相应定滑轮36上,不会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定滑轮36。

如图13所示,上述缠线轮b41的端面边沿处安装有摇把42;如图15、16所示,伸缩板44内板上安装有拨板45,拨板45伸出伸缩板44外板侧面上的滑槽外并滑动于伸缩板44外板侧面上的滑动槽b49内;如图10所示,伸缩板44的内板内壁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槽46,伸缩板44内板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47;两个导向块47分别竖直滑动于两个导向槽46内。

如图2、3所示,上述弧形触发板3具有弹性,当弧形触发板3与圆柱形电线杆相互作用时,弧形触发板3可以对圆柱形电线杆形成包覆状态,增大弧形触发板3与圆柱形电线杆的接触面积,使得直梯1更加稳固。

如图7、8所示,传递块b19沿轴a14轴向方向滑动于外壳6内,且传递块b19位于轴a14正下方,保证竖直滑动于固定块22中的若干齿块23可以有效地与安装在圆柱套15上的若干限位齿牙16配合。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轴c40位于直梯1中一个踏板的下方附近,安装在轴c40上的棘轮43靠近直梯1竖梁,这种结构安排保证解锁机构39的正常运行同时,轴c40和棘轮43不影响工作人员沿直梯1向上的攀登。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细钢丝b5传动连接的缠线轮a17和缠线轮b41上的细钢丝a35的缠绕方向相同,涡卷弹簧18与涡卷弹簧b48的涡旋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板簧33发生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大于弹簧a25发生形变所产生的弹力。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传递块b19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侧面光滑,消除传递块b19与外壳6上滑动槽a11之间的摩擦,同时消除传递块b19与卡板c32板端之间的摩擦;梯形导块a26与导轨27之间的涂有润滑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两个细钢丝b5均处于绷直状态,两个涡卷弹簧18被压缩并储能;卡板a28与卡板b29接触配合;伸缩板44的内板斜面端与棘轮43的棘齿啮合;若干限位齿牙16位于圆柱套15的最下端,卡板c32的上端倾斜并抵住传递块b19的末端端面;两个细钢丝a35均处于绷直状态;弧形触发板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引导块38侧面接触;末端齿块23上的斜面与首端限位齿牙16上的齿尖斜面接触。

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圆柱形电杆上进行电力施工时,先把本实用新型上端倾斜靠于圆柱形电杆上,使得电杆位于两个弧形夹板20之间;当连接两个抱紧机构2的弧形触发板3与电杆接触并相互作用时,弧形触发板3在电杆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并对圆柱形电杆形成包覆,同时弧形触发板3两端对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细钢丝a35形成拉动;由于此时两个抱紧机构2的运行过程和运行原理完全相同且同步,所以在此仅以一个抱紧机构2的工作流程进行阐述,其工作流程如下:

当弧形触发板3对抱紧机构2中的细钢丝a35形成拉动时,细钢丝a35拉动相应的传递块a30沿轴a14的轴向方向运动,弹簧b34被拉伸并储能;随传递块a30运动的卡板c32的末端推动传递块b19沿轴a14的轴向方向运动,传递块b19带动铰接于其末端的弧形夹板20向圆柱形电杆运动,弹簧a25被拉伸并储能;在卡板c32推动传递块b19运动过程中,在发生形变的弹簧a25的作用下,卡板c32绕其铰接点发生摆动,板簧33被逐渐压缩并储能;传递块b19通过固定块22带动若干齿块23向圆柱套15上的若干限位齿牙16运动;在若干齿块23向若干限位齿牙16运动过程中,齿块23的斜面与限位齿牙16上的齿尖斜面相互作用,所以限位齿牙16使得运动的齿块23沿固定块22上的滑槽收缩运动,与发生收缩运动齿块23对应的压缩弹簧被压缩并储能;当收缩运动的齿块23越过与之作用的限位齿牙16时,在其内部压缩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齿块23瞬间复位并嵌入相邻两个限位齿牙16之间;当弧形夹板20的内凹弧面完全与圆柱形电杆的柱面接触时,弧形夹板20会在电杆的作用下绕铰接点发生自适应摆动,弧形夹板20的内凹弧面逐渐与圆柱形电杆的柱面接触并对电杆进行夹紧;当弧形夹板20的内凹弧面完全与电杆的柱面接触并对电杆进行夹紧时,卡板c32的末端与传递块b19的下表面接触;传递块a30停止运动;若干齿块23中的部分齿块23或全部齿块23分别嵌入相邻两个限位齿牙16之间;嵌入相邻两个限位齿牙16之间的齿块23的竖直面与相依限位齿牙16的齿尖竖直面接触;相互啮合的限位齿牙16和齿块23对传递块b19的反向运动形成限位,使得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弧形夹板20同时对圆柱形电杆两侧形成有效包覆和夹紧,两端连接细钢丝a35的弧形触发板3此时对电杆的前方形成包覆,直梯1被顺利倾斜靠于电杆上且被固定,然后工作人员攀登直梯1进行电力施工即可,整个施工过程不需要额外的人员在直梯1下方对直梯1进行扶持来保证直梯1的稳定。

在卡板c32末端推动传递块b19运动过程中,随着弹簧a25被逐步拉伸,卡板c32绕其铰接点摆动,板簧33被逐渐压缩并储能;当弧形夹板20对电杆夹紧时,弧形夹板20和传递块b19在电杆的阻挡下无法继续向电杆方向移动,被细钢丝a35继续拉动的传递块a30会带动卡板c32从挤压传递块b19的末端面逐渐变为卡板c32的末端与传递块a30的下表面接触,最终卡板c32绕铰接点摆动至极限。

当直梯1使用结束后,工作人员从直梯1上下来,然后摇动摇把42,摇把42带动缠线轮b41和轴c40旋转,两个涡卷弹簧b48被压缩并储能;轴c40带动棘轮43同步旋转,此时伸缩板44的内板斜面端对棘轮43的旋转不形成阻碍;当棘轮43上的棘齿作用于伸缩板44内板板端时,伸缩板44内板收缩运动,其内的压缩弹簧被压缩并储能;当伸缩板44内板斜面端越过棘轮43上的相应棘齿时,在其内部压缩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瞬间复位并重新进入棘轮43上的相邻两个棘齿之间;如此,伸缩板44的内板斜面端在棘轮43棘齿的持续拨动下沿其外板往复运动。与此同时,两个缠线轮b41分别缠绕细钢丝b5,两个细钢丝b5分别拉动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缠线轮a17同向旋转,两个缠线轮a17分别放送缠绕于其上的细钢丝b5;两个缠线轮a17带动轴a14同步旋转;轴a14带动两个涡卷弹簧18进一步压缩并储能,同时轴a14带动圆柱套15同步旋转;卡板a28脱离卡板b29,圆柱套15上的若干限位齿牙16与与之啮合的若干齿块23发生错位并相互脱离,若干限位齿牙16解除对与之啮合的若干齿块23的限制;在弹簧a25的复位作用下,由于传递块b19的上下端面和两个侧面光滑,梯形导块a26与导轨27之间的涂有润滑脂,所以传递块b19不受阻碍地带动固定块22和安装在固定块22中的若干齿块23同步快速复位,卡板c32末端和滑动槽a11对传递块b19的复位不形成阻碍;传递块b19带动与之铰接的弧形夹板20快速复位并解除对圆柱形电杆的夹紧和包覆;在传递块b19复位过程中,由于直梯1仍然倾斜靠于电杆上,弧形触发板3依然对电杆进行包覆,在两个细钢丝a35的继续拉动下,传递块a30保持静止不动无法复位;卡板c32的末端与传递块b19的下表面接触,板簧33依然处于压缩状态。

当两个弧形夹板20解除对圆柱形电杆的夹紧和包覆后,撤去作用于摇把42上的作用力,然后向下拨动拨板45,拨板45带动伸缩板44内板收缩运动并解除对棘轮43的限制,伸缩板44内部的压缩弹簧被压缩并储能;在两个涡卷弹簧b48的复位作用下,轴c40带动棘轮43、两个缠线轮b41快速复位;两个缠线轮b41分别对两个细钢丝b5进行放送;两个细钢丝b5松弛,在两个涡卷弹簧18的复位作用下,轴a14带动圆柱套15、卡板a28和缠线轮a17快速复位,缠线轮a17重新缠绕细钢丝b5,细钢丝b5重新被快速绷直,若干限位齿牙16随圆柱套15重新到达圆柱套15的最下端;卡板a28重新与卡板b29接触,涡卷弹簧18恢复初始状态;接着撤去作用于拨板45上的作用力,在伸缩板44内部压缩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伸缩板44的内板瞬间恢复对棘轮43的限制。

然后手扶直梯1将之搬离圆柱形电杆即可,在把直梯1搬离电杆过程中,电杆逐渐解除对弧形触发板3的作用力,在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弹簧b34的复位作用下,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传递块a30快速复位,两个传递块a30通过相应细钢丝a35重新把弧形触发板3拉伸至初始状态,传递块a30带动与之铰接的卡板c32相对于传递块b19滑动并快速复位;当卡板c32末端脱离传递块b19的下表面时,在板簧33的复位作用下,卡板c32随着传递块b19下表面和末端对卡板c32回摆限制的解除快速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直梯1倾斜靠于圆柱形电杆上时,对称安装在直梯1顶端的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弧形触发板3在对电杆形成包覆过程中,弧形触发板3通过与之两端连接的两个细钢丝a35触发两个抱紧机构2,使得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弧形夹板20同时对位于两者之间的电杆形成夹紧包覆,进而使得倾斜靠于圆柱电杆上的直梯1更加稳固且不会发生作用晃动和滑动,避免传统直梯1倾斜靠于圆柱电杆上时的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提高直梯1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位于直梯1上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使用结束时,只需摇动直梯1上安装的解锁机构39中的缠线轮b41进行解锁,先使得两个抱紧机构2中的弧形夹板20解除对圆柱电杆的夹紧包覆并自动快速复位,再把倾斜靠于圆柱电杆的直梯1搬离即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直梯1下面不需要额外的人员对直梯1进行扶持来保证直梯1的稳定,其人员成本较低,且工作效率较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