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996发布日期:2020-08-18 18:5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多功能沙发床,其满足用户多种不同使用状态的需求,比如依靠、坐立休息或者趟卧休息。



背景技术:

沙发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辅助人们休息的座椅类用具,其广泛地被使用在不同的环境场地。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人们对于沙发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沙发主要是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两边具有扶手,其主要目的在于多人的使用。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体验,尤其对于大多数的青年男女更不愿意被传统的观念约束,比如对于传统的、固定结构的沙发则不太喜欢。

参考图1,懒人沙发1p是在当下的需求下产生的一种主要供个人使用的新型沙发。与传统沙发不同,其采用非规则的结构设计,且其中填充泡沫颗粒,当人坐立在上方时,会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坐窝,由此来辅助人们的休息。

懒人沙发1p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固定结构沙发的设计思路,使得沙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个性化,但是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方面。

首先,懒人沙发1p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其实质只能提供一种使用状态,就是人坐立或者依靠于其上休息的一种状态。而对于现代人士,想法总是在不断变化,其需要使用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变化,比如,其更希望在想坐时就可以坐、想躺时就可以躺,并不想被一种状态限制。

其次,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宝贵。在有限的资源中,其希望能在满足多种需求的同时而尽量减少数量,也就是说,其希望一个物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减少空间的占用,换句话说,人们希望生活简约而不简单。类似地,对于懒人沙发1p,其实质属于非规则形状的定态,只能提供一种功能,因此当人们买了这一个沙发时,可能还是需要买另外一件可以舒适趟卧休息用具,只会增加生活的复杂性。

第三,懒人沙发1p是不规则结构设计,其要通过多块布料拼接呈近似锥形的结构,而后在其中填充颗粒,相对于传统的确定形态的沙发来说,其外形制作方面会更加复杂。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具有多种变化状态,供使用者不同的使用姿态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具有一展开状态,在该状态具有一定厚度的沿大致平面延伸,供使用者趟卧姿态使用,即,所述展开状态具有床的使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多功能沙发床的端部能够被任意卷叠,由此形成枕头部位,即,相对于所述多功能沙发的展开平面,所述枕头部位高度增加,从而方便使用者趟卧时枕靠头部,或者依靠坐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具有一结合状态,在所述结合状态,所述多功能沙发床的两相对的端部相互结合形成一高度增加的座椅,供使用者坐立上面或者将其作为依靠的垫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具有一直立状态,在所述直立状态,所述多功能更沙发的两相对端部相互结合且沿竖直方向延伸而直立放置,顶端内侧在外作用力作用在形成一坐窝,供使用者窝坐于其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由一长条形袋体内部填充颗粒材料形成,借助颗粒的移动性,使得不管在哪一种状态使用,在使用部位压力作用下,其都会具有较好的贴附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内部填充颗粒材料,其在直立状态被压时,形成一相对稳定的且贴合身体部位的支撑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由一长方形原料形成长条形袋体,而后在其中填充颗粒材料制成,结构规则,制造工艺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尺寸形状与人体的身高配合,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的填充量满足多个状态不同的支撑需求,并且使得总体重量较轻,方便移动使用。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其包括:

一主体,所述主体平面地延伸,具有一内空间,并且具有至少两结合边;

一填充物,所述填充物被填充于所述内空间以使得所述内空间被撑开;和

一结合组件,所述结合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结合边,其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具有一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主体具有预定厚度地平面延伸,当设置于所述结合边的所述结合组件相互结合时,所述主体被卷起形成闭合卷以提供座椅条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具有一直立状态,在所述直立状态,所述多功能沙发床的两自由边分别形成一顶面和一底面以及一周侧,所述顶面支撑所述多功能沙发床,所述顶面的一侧在受力后向下塌陷形成一坐窝,由此形成沙发椅。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内袋和一外袋,所述内袋形成所述内空间,所述外袋具有一容纳室,所述内袋被容纳于所述容纳室。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内袋具有至少一间隔线,将所述内空间间隔为至少两个子空间,所述填充物分别被填充于所述子空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外袋具有一出入口并且包括一封闭组件,所述出入口连通所述容纳室和外部,供所述内袋出入,所述封闭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出入口,以使得所述内袋可被封闭地容纳于所述容纳室。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封闭组件是一拉链组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间隔线沿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至少一间隔线,将所述内空间间隔为至少两个子空间,所述填充物分别被填充于所述子空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间隔线沿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内袋和所述外袋的形状一致。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内袋和所述外袋都是大致长方形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结合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外袋的侧边。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主体的形状选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填充物是泡沫颗粒。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泡沫颗粒的颗粒重量范围为10~12g,填充总量范围为1450g~1650g。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填充物的填充总量质量范围为1450g~1650g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在展开状态的长度范围是1.7~1.9m。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在所述展开状态的宽度范围是0.7~0.9m。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结合组件是一拉链组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沙发床,其中所述结合组件选自卡扣组件、纽扣组件、按扣组件、魔术贴中的其中一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懒人沙发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方的上述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状态的变形示意图。

图5a-5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受力作用前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受力作用后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状态使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变形状态使用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结合状态使用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使用示意图。

图11a-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一种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2a-1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多个变形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各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示这样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括该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一些实施例可具有对其它实施例的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些、全部或没有这样的特征。

参考附图2-11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被示意,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方的上述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状态的变形示意图。图5a-5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结合状态示意图。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受力作用前示意图。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受力作用后示意图。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形成过程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状态使用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展开变形状态使用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结合状态使用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直立状态使用示意图。图11a-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沙发床的一种制造过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1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多种变形状态,供使用者在不同的使用姿态或者说使用需求下使用。

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主体11和一填充物12,所述主体11具有一内空间1001,所述填充物12被填充于所述内空间1001使得所述内空间1001被填充。

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主体11具有一第一面101和第一面101,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相互面对设置形成所述内空间1001,所述填充物12被容纳于所述第一面101和所第二面102之间的所述内空间1001,使得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之间的空间被撑开,使得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定的厚度。

所述填充物12举例地但不限于聚氨酯材料、记忆棉、泡沫颗粒。优选地,所述填充物12是泡沫颗粒,当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其中一个部位或者面受到身体部位的压力作用时,所述填充物12能够移动,使得被压的位置与使用者的身体部位的形状相互配合,形成适应身体部位的形状,即,使得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贴合身体部位。

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至少两结合边104,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的边缘结合形成两个所述结合边104。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结合的方式可以是缝制、热封结合,也可以是一体地结合,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转折的位置形成所述对边,比如,通过同一平面的原材料折叠之后再缝制形成所述第一面101、所述第二面102以及所述结合边104。

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结合组件13,所述结合组件1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结合边104,使得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或分离,以辅助形成所述多种变形状态。也就是说,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多种变形状态在所述结合边104的结合或打开转变中形成。具体地,所述结合组件13包括一第一结合件131和一第二结合件132,所述第一结合件131和所述第二结合件132分别被设置与两个所述结合边104,以便于将相互分离的两个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

所述结合组件13可以是卡扣组件、纽扣组件、按扣组件、魔术贴、拉链组件等各种能够使得两个相互分离的两个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结合件131和所述第二结合件132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两个部分,比如拉链的两半、按扣的两半、纽扣组件的扣眼和扣子、魔术贴的两半、卡扣件的公扣和母扣。优选地,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是拉链组件,拉链相互结合的两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结合边104,当两个所述结合边104需要相互结合时,所述拉链组件相互结合,由此使得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结合组件13被实施为拉链的方式使得所述结合边104能够连续地结合,因此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拉链方向或者说竖向收到压力作用时,所述结合边104能够稳定的相互结合,从而稳定支撑使用者,即,有助于形成另一变形状态,且只需要一次拉合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两个所述结合边104和一自由边105。所述结合边104相对向设置,所述自由边105相对向设置,由此形成一大致方形的展开平面。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具有两个所述自由边105,两个所述结合边104和两个所述自由边105相互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自由边105的长度大于所述结合边104的长度,由此形成沿所述自由边105延伸的长方形,由此提供适合人体身高的支撑形态。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形成方形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形成对称的结构,即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的形状一致,也就是说,在使用功能方面,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一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区别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比如设置不同的表面材料、或者设置不同的色彩图案,由此来帮助使用者来区别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参考图12a-12c,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第二面102还可以形成其它形状,比如,三角形、四面性或者五边形等,所述结合组件13分别被设置于其中的两个边缘,由此来形成不同的变化形态。所述结合边104和所述自由边105的位置以及数量也相应调整。所述结合组件13可以沿所述结合边104整体设置,也可以在所述结合边104的部分区域设置,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限制。

参照图2,图7,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展开状态100,在所述展开状态1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大致平面地延伸,以便于为使用者u提供大致平面的柔性休息位置。举例地但限于,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所述展开状态100适于供使用者u趟卧姿态使用,即,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所述展开状态100具有床或者平面衬垫的功能,方便使用者u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平躺休息。比如,在居家时,使用者u可以将其放置于任意平坦的地面,如靠近窗户的位置,由此可以方便地享受窗外的风景或者享受美好的阳光。比如在办公室时,使用者u可以在午休时,将其便捷地放置于座位附近的底面,由此即使在办公场所,也可以享受短暂、舒适的午休时光,躺着进行午休。

举例地但不限于,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在所述展开状态100的沿所述结合边104的尺寸或者说沿其宽度尺寸为0.5m-1.1m,沿所述自由边105或者沿其长度尺寸范围为1.5m-2.0m。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在所述展开状态100时沿所述结合边104的尺寸大致为0.8m,沿所述自由边105的长度尺寸大致为1.8m。

参考图4,图8,在所述展开状态1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端部能够被任意卷叠,由此形成枕头部位,即,相对于所述多功能沙发的展开平面,所述枕头部位高度增加,从而方便使用者u趟卧时枕靠头部,或者依靠坐立。

参考图5a-5c,以及图9,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结合状态200,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结合边104通过所述结合组件13相互结合,由此形成一个单层卷。举例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对折后所述结合边104相互靠近,进一步,所述结合边104通过所述结合组件13相互结合形成所述结合状态200。优选地,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结合边104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结合边104的一组拉链相互结合,使得所述结合边104连续地结合。所述拉链组件沿所述结合边104延伸方向布置。

进一步,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形成一顶面201和一底面202以及两侧面203,所述顶面201和底面202即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第一面101或者第二面102卷曲后形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面101或所述第二面102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结构。所述两侧面203由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自由边105卷曲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所述结合状态200的由单层的厚度转变为叠层的厚度。长度边缘由原来较长的延伸状态转变为较短的卷曲状态,而宽度边缘由原来的独立分离状态转变为通过折叠重新形成。

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形成一个单层卷结构,使得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平面的延伸面积减小,而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增加。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适于形成较高的坐垫或者作为背部依靠的垫体。比如,参考图9,使用者u可以将脚放置于底面,而坐立于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结合状态200的顶面,由此可以方便地阅读或者娱乐休闲。也就是说,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所述结合状态200,具有座椅的功能,相对于所述展开状态100,其面积减小,但是其厚度增加,更加适合坐立姿态。

参照图5a-5c,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位于所述顶面201的下方,也就是说,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位于所述底面202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位于所述底面202的上方,也就是说,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位于顶面201的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一组结合组件13位于所述顶面201的侧方或者侧边。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时,使用者u可以根据情况将所述结合组件13移动至不同的位置,比如顶面、底面或者侧边等。换句话说,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结合组件13的被移动的位置并不限制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作为坐垫或者靠垫的基本功能。优选地,所述结合组件13位于结合状态200的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结合状态200的底面202,也就是说,所述结合组件13位于座靠位置的下方,即,所述结合组件13不会直接接触使用者u的身体座靠部位,因此减少由于所述结合组件13可能的不平整带来的不舒适感。

参考图6a-6c,以及图1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直立状态300,在所述直立状态3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结合边104通过所述结合组件13相互结合,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沿宽度方向直立,或者说,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沿所述结合组件13延伸方向直立。换句话说,在所述直立状态300,以所述结合状态200的其中一个侧面为支撑底面,将所述结合状态200的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直立为形成,所述结合状态200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所述直立状态300的顶面。更具体地,在所述直立状态300,两个所述结合边104相互结合,并且位于竖直方向,两个所述自由边105分别形成支撑的底面302和位于上方的顶面301,所述第一面101或所述102围绕形成周侧303。底面302即被放置于地面的一端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是柔性材料,且其中的所述填充物12是泡沫颗粒,具有良好的可移动性,不同位置受到不同的作用力情况下,各自移动形成与身体部位形态相适应的形状。

在所述直立状态3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顶面301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坐窝304,所述坐窝304适于使用者u窝坐于其中。也就是说,在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一沙发的功能。其藉由外力形成的所述坐窝304,使得顶面周边形成一沙发背和沙发扶手。

更具体地,在所述直立状态300,使用者u时在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顶面301的一边施加压力,或者说使用者u的身体部位靠近顶面的一侧向下坐,则其中的填充物12由受力的一侧向不受力或者受力较小的一侧移动,即,向另一侧移动,由此在前侧受力较大位置形成所述坐窝304,在靠近后侧或者侧边的位置逐渐形成所述沙发背和所述沙发扶手。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直立的状态的周侧303实质是一大致圆柱或者圆筒状的结构,因此当其受到压力作用时,其周边的束缚力大小基本一致,因此不会因为在受力大的位置产生过度的塌陷,即不会使得使用者u感觉过度的陷入感。换句话说,在所述直立状态3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具有较好的支撑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柔性材料制成,其能够比较容易地平铺于底面展开使用,但是较难形成立体的状态,由此是在立体转态,其需要通过沙发的功能,需求为使用者提供底面以及周边的支撑力,而所述结合组件13的设置,使得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0需要展开时,所述结合组件13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能够随自由状态展开,而当其需要提供立体支撑时,所述结合组件13将其两个边结合,使其不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散开,而保持立体支撑结构,其并不是自然堆积的立体,而是在所述结合组件13的约束下,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受到压力变形而成的立体形态。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中填充的粒子体积小于所述内空间1001的体积,当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被直立时,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内空间1001内的所述填充物12向下移动,所述内空间1001的上侧部分未被填充可空置,因此当某个部位的颗粒受到压力的作用时就可以向周围的空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填充颗粒为单个重量为9-12g的粗粒子,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填充颗粒为单个重量为11g的粗粒子,直径尺寸4mm左右。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颗粒也可以选择其它重量或者尺寸范围的颗粒,颗粒的尺寸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克重下的填充粒子可以使得所述多功能沙发床整体重量较轻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较好的支撑效果。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1的长度范围是1.7~1.9m,宽度范围是0.7~0.9m,填充克重为10~12g的粗粒子,填充总量质量范围为1450g~1650g,在该比例尺寸以及填充量下,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能够较好的满足在多个状态之间的使用需求,比如展开时具有较好的平面支撑效果,而直立时,可以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换句话说,所述多功能沙发床的尺寸以及填充比例与多个状态的支撑需求相关,填充的重量以及总量需要在尺寸和支撑状态之间平衡。

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主体11包括一内袋111和一外袋112,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外袋112套设于所述内袋111外侧。也就是说,所述内袋111和所述外袋112的整体形状大致一致。

所述内袋111包括一内袋体111并且形成所述内空间1001,所述外袋112包括一外袋体1121,并且具有一容纳室1002,所述内袋体111被容纳与所述容纳室1002。

所述外袋111和所述外袋112都是长条的方形,且各自形成一个所述内空间1001和一容纳室1002。换句话说,所述内袋111和所述外袋112各自行形成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由所述顶面和底面相隔形成所述内空间1001和所述容纳室1002。

所述内袋111具有两内自由边1051,所述外袋112具有两外自由边1052,所述内自由边1051和所述外自由边1052对应,整体形成所述自由边104。所述内袋111具有两内结合边1041,所述外袋112具有两外结合边1042,所述内结合边1041和所述外结合边1042对应,整体形成所述结合边105。

所述结合组件13被设置于所述外袋112的两所述外结合边1042。更进一步,所述结合组件1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外袋112的较短的相对设置的两边。当使用者u需要改变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状态时,可以通过操作所述外袋112的所述结合组件13来调整,比如使得所述外袋112较短的两边相互结合。

所述外袋112具有一出入口1003,供所述内袋111的出入,也就是说,所述出入口1003连通所述外袋112的内空间1001和外部。所述外袋112包括一封闭组件1122,所述封闭组件1122被设置于所述出入口1003,以控制所述出入口1003的打开或关闭。所述封闭组件1122举例地但不限于,拉链、纽扣、粘接扣、按扣等,优选地,所述封闭组件1122为拉链,使得所述出入口1003被完全的封闭,而不会看到内部。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入口103被设置于其中一所述外自由边1052。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袋112与所述内袋111可分离地设置,且所述外袋112和所述内袋111的尺寸形状一致,由此当所述内袋111被填充于所述外袋112时,所述外袋112被整体撑开,当所述外袋112的两个边相互结合时,所述外袋112形成一个闭合环,所述内袋111相应被所述外袋112限位至相应的状态,即,当设置于所述外袋112的所述结合组件13相互结合时,所述外袋112的两边相互结合,所述内袋111的相应的两个对边也相互靠近,虽然没有直接固定结合,但是也形成一个环形,即形成一个与所述外袋112一致的支撑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内袋111具有至少一间隔线1112,所述间隔线1112被设置于所述内袋体1111,比如所述内袋体1111形成所述间隔线1112,所述间隔线1112将所述内空间1001分隔形成多个子空间10011。所述填充物12分别被填充于所述子空间10011。

优选地,所述内袋111设有两条间隔线1112,间隔地设置,将所述内空间1001间隔为三个所述子空间10011,所述填充物12分别被填充于三个所述子空间10011。

所述子空间10011的体积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所述间隔线1112可以大致等分所述内空间1001,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分隔。优选地,所述间隔线1112等分所述内空间1001,以使得所述子空间10011中填充量大致相同,即提供的支撑条件大致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间隔线1112的设置使得所述填充空间由较大的空间分隔为较小的空间,由此使得所述填充颗粒得以在较小的空间内移动,而不会由于大空间的移动而使得所述填充产生严重的堆积,而使得用户的体验变差。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间隔线1112的设置是沿宽度方向设置,其配合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不同变形状态的支撑力度需求,比如,在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展开状态100,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主要需要提供平面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提供尽量平整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平面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考虑在展开使用时,比如随意铺开时,不要因为操作的方式,而使得所述填充物12堆积,由此增加了使用的不便利性;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粒子在每个所述子空间10011内的分布,是否可以使得多个所述子空间10011形成的支撑表面大致平整。在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所述结合状态200,即形成坐垫的状态,其也需要考虑避免堆积的问题,使得使用者u只需要操作所述结合组件13,就可以形成所述结合状态200,而不需要再次对其进行平整性或者所述填充物12的位置调整。在所述直立状态300,即能够提供沙发座椅的状态,其需要考虑在竖直方向提供稳定、平衡的支撑力,也就是说,沿卷的一周在竖直方向尽量布置大致一致量的所述填充物12,另一方面,其需要在高度方向上产生变形,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形成所述坐窝304。而所述展开状态100、所述结合状态200和所述直立状态300都是基于同种形态变化而来,因此需要同时考虑满足这些不同状态下的需求,而沿所述展开状100态的所述宽度方向布置的所述间隔线1112,可以较好地满足上述的不同状态的要求。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内袋111和所述外袋112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内袋111满足主要的支撑需求,而所述外袋112,使得外部整体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间隔,从而增加整体外观的美感,且所述外袋112可以配合各种的个性化设置,比如设置个性鲜明的颜色,比如类似芒果班戟甜品的黄色、清新的绿色,或者可以配合各种的图案,如动漫卡通人物,或者通过定制的方式根据客户需求在所述外套上设置图案。当然,也可以设置其它不同的外观形状,上述仅作为举例,并不是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外袋112设置一些辅助配件,比如在所述外袋112上设置口袋,或者设置一些可以按摩的小凸起,或者在所述外袋112上面附着一层可以调节温度感受的材料,比如温感或者凉感材料。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外袋112,也就是说,使得所述内袋111直接显露,虽然相较于设置所述外袋112的方式,其有一些不利因素,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袋111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间隔线1112,也就是说,所述内袋111的所述内空间1001并没有被间隔形成所述子空间10011,虽然相对于设置所述间隔线1112的实施方式,其存在不利因素,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并不排除这样的实施方式。

参考图11a-11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一多功能沙发床10的制造方法。举例地,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制造过程可以是:

首先,选取预定尺寸、预定形状的一整片原材料1,比如选择长为1.85m,宽度为1.65m的方形布料;其次,在方形布料的宽度边缘的一半位置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所述结合组件13;而后,将所述方形布料的沿长边对称折叠,并且将边缘部分相互结合形成所述填充空间,比如缝制结合,并且在预定位置预留一填充口,以用于填充所述填充物12,或者可以在折叠后的布料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所述间隔线1112,即,将所述填充空间间隔形成多个所述子空间10011;而后向对应的所述填充空间或者所述子空间10011填充预定量的所述填充物12,使得所述填充空间或者所述子空间10011被撑开;而后将预留的所述填充口结合,比如缝制结合,使得所述填充空间或者所述子空间10011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填充物12被封闭于其中,当然,也可以在所述填充口位置设置拉链等封闭结合组件,使得所述填充空间可以被控制地打开或者封闭,由此形成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的内袋111;进一步,可以在所述内袋111外侧设置所述外袋112,比如对应所述内袋111的尺寸,由另一整片原材料2,在部分边缘结合形成方形的袋体1111,并且在预定位置预留出入口1003,以方便放入或者取出所述内袋111,在所述出入口1003的位置可以设置拉链、纽扣、按扣等结合的部件,使得所述出入口1003能够被方便打开或者关闭,而后方便更换所述外袋112进行清洗或者根据个性化需求,在不同的场景搭配不同外观的所述外袋112。

参照图12a-12c,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以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在展开状态100是方形的结构为例来说明其基本结构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图12a的所示的梯形,12b所示的弧形,12c所示的三角形,或者其它形状。在不同形状的所述多功能沙发床10中,可以在主体11的不同边设置所述结合组件13,以形成其它变形状态,比如所述结合状态200、所述直立状态300,两个所述结合边104可以是相对的两边,也可以是相邻的两边,或者是相间隔的两边,所述自由边10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大致平面的支撑垫体,通过边边结合的方式,使其能够形成立体的状态,提供床、垫子或者沙发多种不同的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