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754发布日期:2020-04-10 16:0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



背景技术:

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传统,而茶具是饮茶时必不可少的器具。茶具的种类较多,制造茶具的材料也多种多样,而陶瓷由于其较好的可塑性,是目前制造茶具使用最广泛的材料。

茶盘是茶具中的一种,用来承载泡茶过程中所需的各个器具,茶盘在使用时,会不可避免的与茶水接触,茶水与茶盘接触后若不及时清洗,会在茶盘上留下黄褐色的印迹,影响美观。此外,现有的茶盘由于是一体式结构,难以对茶盘进行清洗,尤其难以清洁茶盘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包括底盘、支撑板、穿插板和水槽,所述底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均布的支撑脚,支撑脚的底部设有橡胶垫,底盘的上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有穿插板;所述穿插板上表面靠近左上角的位置设有三个第一放置槽,三个第一放置槽内均设有一个支撑架,穿插板上表面靠近右上角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内均布设有多个第二沥水孔,第二放置槽内设有滤茶碗,滤茶碗的底部设有第四沥水孔,穿插板上表面的前半部分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三放置槽,第三放置槽内均布设有多个第三沥水孔,第三放置槽内设有茶杯;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导水腔,导水腔设置在第一沥水孔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盘、支撑板、穿插板、滤茶碗、支撑架、茶杯和水槽均由陶瓷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穿插板的前后宽度与支撑板一致,穿插板的左右长度设置为支撑板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左半部分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沥水孔,支撑板上表面靠近左上角的位置设有三个安装槽,三个安装槽呈圆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水腔的下表面设置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底盘的左端设有水槽,水槽的右端设有安装块,水槽通过安装块与底盘的右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支撑板和穿插板,支撑板和穿插板均可移动,使用时将穿插板移动至支撑板的右半部分,不使用时将穿插板移动至支撑板的左半部分,防止支撑板上的第一沥水孔被灰尘污染,并且由于支撑板和穿插板均可拆卸,便于使用者对支撑板和穿插板进行拆卸清洗;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导水腔和水槽,使得流出的茶水能够通过导水腔流入水槽中,并且能够将水槽从底盘上拆卸,便于使用者将水槽内的水倒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支撑架和滤茶碗,便于使用者对茶水进行沥水,且支撑架和滤茶碗能够拆装,减少了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状态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的立体结构左前视图。

图2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的立体结构右前视图。

图3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滤茶碗摆放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的俯视图。

图5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11、导水腔;2、支撑板;21、第一沥水孔;22、安装槽;3、穿插板;31、第一放置槽;32、第二放置槽;33、第二沥水孔;34、第三放置槽;35、第三沥水孔;4、滤茶碗;41、第四沥水孔;5、支撑架;6、茶杯;7、水槽;71、安装块;8、支撑脚;8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自带沥水功能的陶瓷茶盘,包括底盘1、支撑板2、穿插板3和水槽7,所述底盘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均布的支撑脚8,支撑脚8的底部设有橡胶垫81,底盘1的上方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上方设有穿插板3,穿插板3的前后宽度与支撑板2一致,穿插板3的左右长度设置为支撑板2一半,支撑板2能够在底盘1的上表面左右移动,并且支撑板2能够由底盘1上取下,穿插板3能够在底盘1的上表面左右移动,并且穿插板3能够由底盘1上取下,支撑板2的左半部分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沥水孔21,支撑板2上表面靠近左上角的位置设有三个安装槽22,三个安装槽22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穿插板3上表面靠近左上角的位置设有三个第一放置槽31,三个第一放置槽31内均设有一个支撑架5,穿插板3上表面靠近右上角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置槽32,第二放置槽32内均布设有多个第二沥水孔33,第二放置槽32内设有滤茶碗4,滤茶碗4的底部设有第四沥水孔41,穿插板3上表面的前半部分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三放置槽34,第三放置槽34内均布设有多个第三沥水孔35,第三放置槽34内设有茶杯6。

所述底盘1的内部设有导水腔11,导水腔11设置在第一沥水孔21的下方,导水腔11的下表面设置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使得第一沥水孔21流下的水能够沿着导水腔11的下表面向左流动,底盘1的左端设有水槽7,水槽7的右端设有安装块71,水槽7通过安装块71与底盘1的右端连接,同时,水槽7也能够通过安装块71与底盘1分离。

所述底盘1、支撑板2、穿插板3、滤茶碗4、支撑架5、茶杯6和水槽7均由陶瓷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三个支撑架5由第一放置槽31内取出并分别插入安装在三个安装槽22内,由第二放置槽32上取出滤茶碗4,将滤茶碗4放置在三个支撑架5的顶端并开口向上,由第三放置槽34上取出茶杯6,将茶杯6放置在滤茶碗4的第四沥水孔41的正下方,向滤茶碗4的开口倒入茶水,茶水会经过第四沥水孔41流入茶杯6中,茶叶残渣会被第四沥水孔41阻挡;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之后,将支撑架5放置在第一放置槽31内,将滤茶碗4开口向下放置在第二放置槽32上,将茶杯6开口向下放置在第三放置槽34内,随后将穿插板3向右推动,使得穿插板3覆盖住支撑板2的第一沥水孔21,滤茶碗4中残留的茶水会通过第二沥水孔33和第一沥水孔21流入导水腔11中,茶杯6中残留的茶水会通过第三沥水孔35和第一沥水孔21流入导水腔11中,茶水在导水腔11中会沿着导水腔11的下表面向左流入水槽7中,取下水槽7,将水槽7内的茶水倒尽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