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7922发布日期:2020-06-23 21:4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工具,特指一种拖把桶。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10221951.5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挤压平板拖把清洁工具,包括平板拖把、拖把桶和捋口挤压装置,捋口挤压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拖把桶上,将捋口挤压装置从拖把桶上拆卸下来,可对捋口挤压装置和拖把桶进行单独清洗,避免产生卫生死角。

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捋口挤压装置的拆装的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卫生健康的拖把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拖把桶,包括清洗桶,清洗桶上设置有挤水架,挤水架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清洗桶内的挤水桶,挤水架上分别开设有供平板拖把伸入到清洗桶内的清洗口和供平板拖把伸入到挤水桶的挤水口,挤水口内设置有用于对在清洗桶内往复移动的平板拖把形成挤水的挤水器,挤水架上开设有将挤水器挤下来的水流至清洗桶内的水路通道,还包括第一提手杆,第一提手杆的整体结构呈“u”字型,第一提手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挤水架上,转动第一提手杆,第一提手杆可折叠在挤水架上或从挤水架上展开,第一提手杆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卡钩,当第一提手杆折叠在挤水架上时,弹性卡钩可卡接在清洗桶上,从而挤水架固定设置在清洗桶和第一提手杆之间,当第一提手杆从挤水架上展开时,弹性卡钩可脱离清洗桶,从而挤水架和清洗桶可相互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挤水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口,清洗桶上开设有正对于第一限位口的第二限位口,当第一提手杆折叠在挤水架上时,弹性卡钩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口和第二限位口并卡接在清洗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提手杆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当第一提手杆折叠在挤水架上时,定位块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口和第二限位口,弹性卡钩和定位块分别抵接在第二限位口的内壁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一体成形在第一提手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卡钩一体成形在第一提手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提手杆的中部形成有凹槽,当第一提手杆折叠在挤水架上,凹槽位于挤水架和第一提手杆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挤水架上转动设置有滚轮,当平板拖把在清洗桶内往复移动时,滚轮可在平板拖把上滚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提手杆,第二提手杆的整体结构呈“u”字型,第二提手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清洗桶上。

作为优选,所述挤水架上形成有异型插槽,清洗桶的端口与异型插槽相适配,清洗桶的端口可插设在插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挤水器整体结构呈板状,挤水器一体成形在挤水架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使用时,将第一提手杆折叠在挤水架上,弹性卡钩可卡接在清洗桶上,从而挤水架固定设置在清洗桶和第一提手杆之间,配合牢固可靠,避免平板拖把在挤水时挤水架在清洗桶上发生晃动或脱离;使用者可手握在第一提手杆上将第一提手杆从挤水架上展开,弹性卡钩可脱离清洗桶,并可顺势将挤水架和挤水桶从清洗桶上取出,拆装更加便利,也便于单独使用清洗桶,更加方便地对清洗桶进行清洗,避免产生卫生死角,也避免挤水架和挤水桶占用清洗桶内空间导致无法对大体积拖把的清洗,提高清洗桶的使用范围,因此本拖把桶具有拆装方便、卫生健康、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提手杆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提手杆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4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挤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桶、2-挤水桶、3-挤水架、4-第一提手杆、5-第二提手杆、6-防滑垫、7-滚轮、11-第二限位口、31-清洗口、32-挤水口、33-挤水器、34-水路通道、35-异型插槽、36-第一限位口、41-弹性卡钩、42-定位块、4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拖把桶,用于对平板拖把进行清洗和挤水,包括清洗桶1,清洗桶1上设置有挤水架3,挤水架3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清洗桶1内的挤水桶2,挤水架3上分别开设有供平板拖把伸入到清洗桶1内的清洗口31和供平板拖把伸入到挤水桶2的挤水口32,挤水口32内设置有用于对在清洗桶1内往复移动的平板拖把形成挤水的挤水器33,挤水架3上开设有将挤水器33挤下来的水流至清洗桶1内的水路通道34。

使用时,向清洗桶1内注入清水,平板拖把可通过清洗口31伸入到清洗桶1内清洗,清洗后需要挤水时,平板拖把可通过挤水口32伸入到挤水桶2内,往复移动平板拖把,平板拖把在挤水桶2内往复移动,挤水器33对平板拖把进行挤水,并将挤压下来的水通过水路通道34流至清洗桶1内,在多次挤水后,平板拖把和挤水桶2内的水完全进入到清洗桶1内,平板拖把达到挤干和清洗的目的,具有不脏手、清洗省力、方便的优点。

还包括第一提手杆4,第一提手杆4的整体结构呈“u”字型,第一提手杆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挤水架3上,转动第一提手杆4,第一提手杆4可折叠在挤水架3上或从挤水架3上展开。整体结构呈“u”字型的第一提手杆4方便使用者手握在第一提手杆4上,并带动第一提手杆4转动。

第一提手杆4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卡钩41,当第一提手杆4折叠在挤水架3上时,弹性卡钩41可卡接在清洗桶1上,从而挤水架3固定设置在清洗桶1和第一提手杆4之间,当第一提手杆4从挤水架3上展开时,弹性卡钩41可脱离清洗桶1,从而挤水架3和清洗桶1可相互分离。

使用时,将第一提手杆4折叠在挤水架3上,弹性卡钩41可卡接在清洗桶1上,从而挤水架3固定设置在清洗桶1和第一提手杆4之间,配合牢固可靠,避免平板拖把在挤水时挤水架3在清洗桶1上发生晃动或脱离;使用者可手握在第一提手杆4上将第一提手杆4从挤水架3上展开,弹性卡钩41可脱离清洗桶1,并可顺势将挤水架3和挤水桶2从清洗桶1上取出,拆装更加便利,也便于单独使用清洗桶1,更加方便地对清洗桶1进行清洗,避免产生卫生死角,也避免挤水架3和挤水桶2占用清洗桶1内空间导致无法对大体积拖把的清洗,提高清洗桶1的使用范围,因此本拖把桶具有拆装方便、卫生健康、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所述挤水架3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口36,清洗桶1上开设有正对于第一限位口36的第二限位口11,当第一提手杆4折叠在挤水架3上时,弹性卡钩41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口36和第二限位口11并卡接在清洗桶1上,弹性卡钩41内置在挤水架3和清洗桶1内,采用这种隐藏式的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紧凑和美观度。

第一限位口36和第二限位口11均为条形孔,当第一提手杆4折叠在挤水架3的过程中,弹性卡钩41可沿第一限位口36和第二限位口11的长度方向上弯曲。

所述第一提手杆4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42,弹性卡钩41和对应的定位块42沿弹性卡钩41可发生弹性弯曲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在第一提手杆4上,当第一提手杆4折叠在挤水架3上时,定位块42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口36和第二限位口11,弹性卡钩41和定位块42分别抵接在第二限位口11的内壁两侧,定位块42起到避免弹性卡钩41松脱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配合的牢固度。

弹性卡钩41的外端和定位块42的外端均倒有圆角,当第一提手杆4折叠到挤水架3上时,圆角对弹性卡钩41和定位块42穿过第一限位口36和第二限位口11内起到导向作用。

所述第一提手杆4可采用塑料制成,定位块42一体成形在第一提手杆4上,弹性卡钩41也一体成形在第一提手杆4上,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挤水架3上转动设置有滚轮7,当平板拖把在清洗桶1内往复移动时,滚轮7可在平板拖把上滚动,平板拖把在清洗桶1内移动的方向和滚轮7的滚动方向一致。滚轮7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提高了平板拖把移动的平顺性。

还包括第二提手杆5,第二提手杆5的整体结构呈“u”字型,第二提手杆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清洗桶1上,使用者手握在第二提手杆5上,将清洗桶1提起,方便携带。

所述挤水架3上形成有异型插槽35,清洗桶1的端口与异型插槽35相适配,清洗桶1的端口可插设在异型插槽35内,异型插槽35的整体结构呈口字型。

挤水架3以一定角度安装在清洗桶1上,方便第一限位口36正对于第二限位口11,便于组装和配合。

所述挤水器33整体结构呈板状,挤水器33倾斜设置在水路通道34的一侧,挤水器33一体成形在挤水架3上。

清洗桶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防滑垫6,防滑垫6采用橡胶制成,防滑垫6起到防滑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