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7275发布日期:2020-06-30 19: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烤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及消费家电技术功能的不断升级,消费者早已不能满足于传统功能的一般厨电产品了,而是基于其烹制美食的“天职”,期待新一代厨电产品能带来更优异的烹饪效果、更良好的使用体验、更快捷的效率提升、更智能的操控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烤箱应运而生,由于门体打开之后垂直布置于箱体的前侧开口边缘,即整个门体位于使用者与烤箱之间,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挡用户拿取烤箱中的食物,极为不便,需要一种方式来实现开启,因此以上问题如何解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为了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门把手,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包括:箱体、门体、滑道、遮板、把手;

所述箱体为一侧面为开口状中空矩形体,包括:隔板、隔腔,所述隔板设置在箱体内一侧略短箱体的深度,所述隔腔由隔板与箱体一侧板形成的空腔;

所述门体为矩形体,其矩形体是由多个小的矩形体铰链而成,包括: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铰链轴、滚轴,所述第一铰链板为条状矩形板,包括:贯通槽一、第一铰链套、前遮板一、后遮板一,所述贯通槽一为“u”型设置在第一铰链板窄处两侧并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铰链套为矩形多个对称设置在贯通槽一内,第一铰链套211略延伸出贯通槽一,顶端为圆弧状,所述前遮板设置在第一铰链套一侧,前遮板一与第一铰链套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前遮板一为两个对称设置,顶端设为弧角一,前遮板一在运动转角时转入的长度小于前遮板一与第一铰链套之间的距离,所述后遮板一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铰链套另一侧,后遮板一与第一铰链套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后遮板一顶端内侧设为圆弧角二,所述第二铰链板为条状矩形板,包括:贯通槽二、第二铰链套、前遮板二、后遮板二,所述贯通槽二为“u”型设置在第二铰链板窄处两侧并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二铰链套为矩形多个对称设置在贯通槽二内,第二铰链套略延伸出贯通槽二,顶端为圆弧状,所述前遮板二设置在第二铰链套一侧,前遮板二与第二铰链套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前遮板二为两个对称设置,顶端设为弧角二,前遮板二在运动转角时转入的长度小于第二铰链套和前遮板二之间的距离,所述后遮板二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铰链套的另一侧,后遮板二与第二铰链套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后遮板二顶端内侧设为圆弧角二,所述铰链轴为柱状设置在第一铰链套和第二铰链套之间,使第一铰链套和第二铰链套活动连接,所述滚轴为球体设置在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窄处上下端面中心;

所述滑道为“l”形结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其弧形凹槽承载滚轴滚动,滑道一边设置在隔腔内,另一边沿箱体开口端设置在箱体的底板上;

所述遮板为矩形板设置在隔腔的前方,一端与箱体一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横置的上下滑道相对设置且留有一定距离;

所述把手为凹嵌槽口设置在门体的第一个第一铰链板外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腔为两个各自设置在箱体的两侧,门体为对拉式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一内侧壁设有条形凹槽,关门使第一个第一铰链板镶入条形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套和第二铰链套至少为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轴为可拆卸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体设为电动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解决了门体占据的空间,方便拿取烤箱中的食物。

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铰链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铰链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铰链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铰链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包括:箱体1、门体2、滑道3、遮板4、把手5;

所述箱体1为一侧面为开口状中空矩形体,包括:隔板11、隔腔12,所述隔板11设置在箱体1内一侧略短箱体1的深度,所述隔腔12由隔板11与箱体1一侧板形成的空腔;

所述门体2为矩形体,其矩形体是由多个小的矩形体铰链而成,包括:第一铰链板21、第二铰链板22、铰链轴23、滚轴24,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铰链板21为条状矩形板,包括:贯通槽一214、第一铰链套211、前遮板一212、后遮板一213,所述贯通槽一214为“u”型设置在第一铰链板21窄处两侧并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铰链套211为矩形多个对称设置在贯通槽一214内,第一铰链套211略延伸出贯通槽一214,顶端为圆弧状,所述前遮板212设置在第一铰链套211一侧,前遮板一212与第一铰链套21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前遮板一212为两个对称设置,顶端设为弧角一212a,前遮板一212在运动转角时转入的长度小于前遮板一212与第一铰链套211之间的距离,所述后遮板一213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铰链套211另一侧,后遮板一213与第一铰链套21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后遮板一213顶端内侧设为圆弧角一213a,如图5—6所示,所述第二铰链板22为条状矩形板,包括:贯通槽二224、第二铰链套221、前遮板二222、后遮板二223,所述贯通槽二224为“u”型设置在第二铰链板22窄处两侧并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二铰链套221为矩形多个对称设置在贯通槽二224内,第二铰链套221略延伸出贯通槽二224,顶端为圆弧状,所述前遮板二222设置在第二铰链套221一侧,前遮板二222与第二铰链套22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前遮板二222为两个对称设置,顶端设为弧角二222a,前遮板二222在运动转角时转入的长度小于第二铰链套221和前遮板二222之间的距离,所述后遮板二223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铰链套221的另一侧,后遮板二223与第二铰链套22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后遮板二223顶端内侧设为圆弧角二223a,所述铰链轴23为柱状设置在第一铰链套211和第二铰链套221之间,使第一铰链套211和第二铰链套221活动连接,所述滚轴24为球体设置在第一铰链板21和第二铰链板22窄处上下端面中心;

如图7所示,所述滑道3为“l”形结构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其弧形凹槽承载滚轴24滚动,滑道3一边设置在隔腔12内,另一边沿箱体1开口端设置在箱体1的底板上;

所述遮板4为矩形板设置在隔腔12的前方,一端与箱体1一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横置的上下滑道3相对设置且留有一定距离;

所述把手5为凹嵌槽口设置在门体2的第一个第一铰链板21外壁面。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腔12为两个各自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门体2为对拉式结构,满足不同人群。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箱体1一内侧壁设有条形凹槽,关门使第一个第一铰链板21镶入条形凹槽内,增加密封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铰链套211和第二铰链套221至少为一个,即可满足门体2的移动要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铰链轴23为可拆卸式,方便门体2清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门体2设为电动式,通过电机推动实现门体2的关开。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原理如下:

使用时,扣住把手5向一侧拉动,门体2在滚轴24的滚动下向一侧移动,门体2在通过滑道3的拐角处时,第一铰链板21和第二铰链板22通过铰链轴23活动转角进入隔腔12实现开门,反之关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