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7002发布日期:2020-08-28 16:0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蒸制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蒸箱、蒸烤一体机以及微蒸烤一体机等具有蒸制功能的烹饪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充满内胆的蒸汽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和蒸熟。部分蒸制烹饪装置采用外置蒸汽发生器的方式以实现对蒸汽的供给,另一部分则采用内置蒸汽发生器的的方式来实现对蒸汽的供给。

烹饪结束后,部分蒸汽会残留在内胆中,这样不仅开门时,内胆中的蒸汽会直冲用户,从而造成不好的用户使用体验,而且蒸汽冷凝后,冷凝水会积聚在内胆中,若长期未使用,不仅会导致相关部件被腐蚀,影响使用寿命,而且会大量滋生细菌,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目前有采用将蒸汽从内胆中抽离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1810025623.2(公开号为cn11002522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排湿烘干功能的烤箱,其包括有烹饪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装置,设置在所述烹饪室的外侧壁上,该除湿装置包括有转动件和驱动该转动件转动的驱动结构;通孔,开设在所述烹饪室的外侧壁上,容纳所述的转动件在其中;并且转动件在该通孔的转动过程中,将其局部表面轮换地暴露在所述烹饪室之内或之外;储水盒,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下方。该专利中通过将烹饪室中的冷凝水外抽,从而实现对烹饪室中的冷凝水的烘干处理,但是该种方式需要先将蒸汽冷凝再将其抽离烹饪室,烘干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烘干效率高且使用安全的具有上述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蒸制烹饪装置,具有蒸制功能,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各所述加热装置均为加热膜。与普通的加热管相比,加热膜的加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加热装置的形状分别与其所在的内胆外侧面的形状相匹配并分别贴合在对应的内胆外侧面上。这样能使各加热装置更加均匀地加热其所在的内胆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顶壁上的加热装置的功率为p1,而内胆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的功率为p2。内胆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的功率相等,从而能使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均匀地加热左右侧壁附近的空气,与设置在顶壁的加热装置配合作用,使得内胆中的热气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各所述加热装置均包括基板、发热丝以及绝缘保护膜,其中发热丝设置在基板上,而绝缘保护膜覆盖在发热丝上。

烹饪装置中用于加热的蒸汽可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目前一般采用外置蒸汽发生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该内胆上开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泵连接的进水管,且该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该进水管的电磁阀。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装置还包括电源板,该电源板与上述底部加热盘、进水泵以及电磁阀分别连接,各上述加热装置分别并联后与上述电源板连接,且该电源板与各加热装置的连接总路上连接有第一热断路器,而加热盘的连接支路上连接有第二热断路器。通过设置第一热断路器和第二热断路器能对整个烹饪装置进行保护,从而提高烘干过程中烹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断路器的上限温度为150℃。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盘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该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与上述电源板连接,且该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连接支路上分别连接有第三热断路器和第四热断路器。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设置在上述灶具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加热装置,烹饪装置的蒸制工序结束后,内胆的侧壁上会残留冷凝水滴,因此在内胆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上分别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各加热装置对内胆侧壁进行加热,从而能有效提高对内胆的烘干效率,有效防止蒸制结束后内胆的侧壁残留冷凝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灶具102和设置在该灶具102底部的烹饪装置101,该烹饪装置101包括内胆1,该内胆1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加热装置20。烹饪装置101的蒸制工序结束后,内胆1的侧壁上会残留冷凝水滴,因此在内胆1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上分别设置加热装置20,利用各加热装置20对内胆1侧壁进行加热,从而能有效提高对内胆1的烘干效率,有效防止蒸制结束后内胆1的侧壁残留冷凝水。

进一步,设置在上述内胆1的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均为加热膜,与普通的加热管相比,加热膜的加热更加均匀。优选地,各加热装置20的形状分别与其所在的内胆1外侧面的形状相匹配并分别贴合在对应的内胆1外侧面上,这样能使各加热装置20更加均匀地加热其所在的内胆1侧壁。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内胆1顶壁上的加热装置20的功率为p1,而内胆1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的功率为p2,p1和p2可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内胆1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的功率相等,从而能使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均匀地加热左、右侧壁附近的空气,与设置在顶壁的加热装置20配合作用,使得内胆1中的热气均匀分布。

再进一步,各加热装置20均包括基板201、发热丝以及绝缘保护膜203,其中发热丝设置在基板201上,而绝缘保护膜203覆盖在发热丝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基板201为不锈钢基板201,将上述发热丝202以丝网印刷技术印在该不锈钢基板201表面,再在表面覆盖一层绝缘保护膜203,即得上述加热膜,该加热膜的厚度为0.5mm。

烹饪装置101中用于加热的蒸汽可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目前一般采用外置蒸汽发生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上述内胆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4,该内胆1上开设有进水口(未示出),该进水口上连接有与进水泵61连接的进水管(未示出),且该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启闭该进水管的电磁阀62。进水管与水箱63的出水口连接,水箱63中的水进入进水管中,而进水管中的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内胆1中,加热盘4加热内胆1中的水而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用于对食物进行加热。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装置101还包括电源板5,该电源板5与上述加热盘4、进水泵61以及电磁阀62分别连接,各上述加热装置20分别并联后与上述电源板5连接,且该电源板5与各加热装置20的连接总路上连接有第一热断路器71,而加热盘4的连接支路上连接有第二热断路器72。通过设置第一热断路器71和第二热断路器72能对整个烹饪装置101进行保护。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热断路器的上限温度为150℃。此外,上述加热盘4包括第一加热管41和第二加热管42,该第一加热管41和第二加热管42分别与上述电源板5连接,且该第一加热管41和第二加热管42的连接支路上分别连接有第三热断路器73和第四热断路器74。

上述集成灶的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蒸制功能完成前10min,关闭上述进水泵61和电磁阀62,内胆1停止进水,加热盘4继续工作,开启内胆1各壁上的加热装置20。这样通过加热盘4与内胆1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的配合作用能快速加热内胆1中的水。

s2:上述加热盘4干烧一次,上述第二热断路器72断开,加热盘4停止工作。从而通过第二热断路器72对加热盘4进行保护。

s3:内胆1各壁上的加热装置20干烧一次,上述第一热断路器71断开,各加热装置20停止工作,烘干工序完成。从而通过第一热断路器71对内胆1顶壁以及左右侧壁上的加热装置20进行保护。

优先地,烘干工序中,上述各加热装置20和加热盘4的工作时间均为9~11min(优选为10min)。即烘干过程中,各加热装置20和加热盘4的工作时间接近并均为10min,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内胆1的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11,这样经加热汽化后的水汽能通过该排气口11外排,并且该排气口11可启闭:当蒸制时,该排气口11关闭,从而能避免过多蒸汽外排而影响蒸制效果;烘干时,该排气口11开启,从而能使加热汽化后的水汽能快速地通过排气口11排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