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416发布日期:2020-08-14 19:1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回收及清洗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各业均涉及到餐盘回收,尤其是大学食堂、企事业单位,在用餐后,针对餐盘回收始终是一个难题,要么采用传统机械回收,要么采用人工回收,而人工回收存在工作环境较差,人工回收效率较慢,当大量用餐后的餐盘堆叠在一起时,难以及时进行清理;而采用传统机械,存在针对餐盘残渣清洗不干净,无法准确及时回收,回收效率有待提高。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收清洗装置不具备有效清洗的功能,在多个工作环节中均需要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清洗后无法实现自动堆叠,导致取用不方便,针对目前市面上的餐具回收机构自动化程度低,清洗程度较低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餐盘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可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低、清洗不彻底、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包括控制器和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初次清洗系统、二次清洗系统、消毒及冷却系统、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连接初次清洗系统,其中二次清洗系统与初次清洗系统并列设置,其餐盘传输带运动方向相反设置,消毒及冷却系统与二次清洗系统并列设置,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连接于消毒及冷却系统;

进一步,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包括餐盘回收机构、残渣处理输送线及餐盘过渡输送线一,餐盘回收机构连接残渣处理输送线,残渣处理输送线连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所述餐盘回收机构包括机架、气缸、滑道、光电开关,在机架一侧固定设置气缸,气缸通过轴销连接滑道,该滑道一侧通过扭簧固定连接于固定板,气缸可控制该滑道沿扭簧转动,光电开关设置在滑道左上方;所述残渣处理输送线包括隔板、带附件链条、主动力转轴、振动导条、气动振动器、残渣接料槽、高频振动器和光电开关,隔板位于带附件链条上方且均匀分布,光电开关设置在进料处隔板下方,餐盘过渡输送线一包括导向块和导向隔板,用于对隔板的形态进行调整,使餐盘保持倒扣姿态;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还包括气缸,用于将餐盘从残渣处理输送线推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

残渣处理输送线还包括在该带附件链条内侧上部设置有振动导条,振动导条下端设置有气动振动器。

进一步,初次清洗系统包括初次清洗槽、餐盘传输带、餐盘过渡输送线二、超声波发射器、电机及转轴,超声波发射器设置在初次清洗槽内壁,初次清洗槽内横向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条餐盘传输带,用于传输餐盘,当清洗完成后,餐盘被传输到餐盘过渡输送线二,在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一侧设置有光电开关。

进一步,二次清洗系统包括二次清洗槽、餐盘传输带、餐盘过渡输送线三、超声波发射器、电机及转轴以及餐盘暂存输送机构,超声波发射器设置在二次清洗槽内壁,二次清洗槽内横向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条餐盘传输带,用于传输餐盘,当清洗完成后,餐盘传输运动至餐盘暂存输送机构。

所述餐盘过渡输送线二与餐盘过渡输送线三并联设置,且在餐盘过渡输送线三上方设置有气缸,用于将餐盘由初次清洗系统推入二次清洗系统。

所述餐盘暂存输送机构由具有边缘凸起的平面构成,其一端通过连接轴连接二次清洗槽,且可绕该连接轴转动,餐盘可通过自重完成姿态整理,且在该餐盘暂存输送机构一侧设置光电开关,当监测到餐盘变换至倾斜状态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气缸,将餐盘送入消毒及冷却系统。

进一步的,消毒及冷却系统包括红外加热灯管、隔板、风扇、传输链条和保温隔热箱体,红外加热灯管和风扇固定在该保温隔热箱体内顶面,隔板位于传送链条上方且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包括导向柱一、导向柱二、限位块、t型丝杆、机架、调节块、直线轴承和传感器;导向柱一位于机架中间位置,导向柱一内侧设置有限位块,在两个导向柱一中间位置设置有t型丝杆和调节块,在其一侧设置有导向柱二和直线轴承。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放入待清洗的餐盘,当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中的光电开关检测到餐盘后,输送控制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控制气缸收缩,向下拉动滑道,餐盘顺势沿滑道下落,实现餐盘形态自行修正,满足入料姿态,进入残渣处理输送线;

(2)餐盘落入相邻隔板间隙并实现固定,通过带附件链条的转动带动餐盘运动,并通过振动导条的振动,实现餐盘内残渣的振动脱落,在该链条中间位置处设置光电开关,当餐盘移动至光电开关处,被光电开关检测到餐盘,则启动固定于餐盘过渡输送线一上方的气缸,通过气缸一端设置的横条刮槽将餐盘推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

(3)当餐盘推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后,通过设置在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上的导向块和导向隔板完成形态变化,使餐盘保持倒扣姿态,进入初次清洗系统;

(4)在初次清洗系统中,通过超声波发射器产生超声波和洗涤剂的作用下,在初次清洗槽内实现初次清洗,随即进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

(5)在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一侧设置有光电开关,当检测到餐盘进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后,启动设置在二次清洗系统一侧的餐盘过渡输送线三上的气缸,通过气缸一端设置的横条刮槽以及气缸收缩将餐盘刮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三,进入二次清洗系统;

(6)通过设置在槽内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对餐盘进行二次清洗,当清洗完成后,餐盘运动至餐盘暂存输送机构,当餐盘运动至该暂存机构上方时,可通过餐盘自重完成姿态整理,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倾斜状态;当监测到餐盘变换至倾斜状态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气缸,将餐盘送入消毒及冷却系统;

(7)当餐盘进入消毒及冷却系统后,由相邻隔板间隙将餐盘固定,利用红外加热灯管对餐盘进行高温消毒和烘干,同时餐盘的残留水通过风扇由通风口排出,经过消毒烘干处理的餐盘在传输链条的带动下进入餐盘堆叠发放机构;

(8)当餐盘移动至该堆叠发放机构时,固定餐盘的固定装置松开,餐盘自动脱落,在传送带的作用下,餐盘运动至导向柱一内侧,由限位块的定位作用完成对餐盘的定位,其一侧设置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餐盘后,控制器控制该t型丝杆运动向上推动餐盘,餐盘同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不能向下运动,完成对餐盘的堆叠,并送至取盘口,供用户取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和优点:

(1)各系统密切配合,具有较高的自动化,避免人工干预。

(2)通过两次清洗,能够较好的清除残渣,清洗效率较高。

(3)将两个清洗系统和消毒及冷却系统并列设置,有效减少了该装置的占地空间,空间利用率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示意图;

图2: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俯视图;

图3:餐盘回收机构(1)示意图;

图4:残渣处理输送线(2)示意图;

图5:初次清洗槽和二次清洗槽示意图;

图6: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餐盘回收机构,2、残渣处理输送线,3、餐盘过渡输送线一,4、初次清洗槽,5、餐盘过渡输送线二,6、餐盘过渡输送线三,7、二次清洗槽,8、餐盘暂存输送机构,9、消毒及冷却系统,10、散热系统,11、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

a1:机架,a2:滑道,a3:气缸,a4:铰链,a5:扭簧,a6:轴销,a7:光电开关;

b1:机架,b2:主动力转轴,b3:轴承,b4:链轮,b5:带附件链条,b6:隔板,b7:光电开关,b8:振动导条,b9:气动振动器,b10:残渣接料槽,b11:高频振动器,b12:残渣存放槽;

d1:轴承座,d2:轴承,d3:主动力传动轴,d4:餐盘传输带,d5:压轮,d6:槽体,d7:导向条,d8:张紧器,d9:从动力传动轴;

c1:餐盘,c2:导向柱1,c3:限位块,c4:t型丝杆,c5:丝杆螺母,c6:调节块,c7:导向柱二,c8:直线轴承,c9: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餐盘回收及多次清洗装置,其包括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初次清洗系统、二次清洗系统、消毒及冷却系统、餐盘堆叠及存放系统、控制器及空压机。其中,餐盘回收及残渣处理系统包括餐盘回收机构(1)、残渣处理输送线(2),该餐盘回收机构(1)如图3所述,其包括机架a1、气缸a3、滑道a2、光电开关a7,在机架a1一侧固定设置气缸a3,气缸a3通过轴销a6连接滑道a2,该滑道a2一侧通过扭簧a5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图中未示出),气缸a1可控制该滑道a2沿扭簧a5转动,光电开关a7设置在滑道a2左上方,当光电开关a7检测到餐盘后,输送控制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空压机上方,当控制器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控制气缸a3收缩,向下拉动滑道a2,餐盘顺势沿滑道a2下落,实现餐盘形态自行修正,满足入料姿态,进入残渣处理输送线(2),残渣处理输送线(2)如图4所示,包括隔板b6,带附件链条b5,主动力转轴b2,振动导条b8,气动振动器b9,残渣接料槽b10,高频振动器b11和光电开关b7,光电开关b7设置在进料处隔板b6下方,当该光电开关b7检测到餐盘落入时,则启动电机转动,带动链条b5移动一个隔板的距离,餐盘落入相邻隔板间隙并实现固定(固定装置未示出),同时,在该传输链条内侧上部设置有振动导条b8,振动导条b8下端设置有气动振动器b9,该气动振动器b9连接空压机,当链条b5带动餐盘移动时,启动气动振动器b9,通过气动振动器b9的振动带动振动导条b8的振动,实现餐盘内残渣的振动脱落,在该链条b5中间位置处设置光电开关,当餐盘移动至光电开关处,被光电开关检测到餐盘,则启动固定于餐盘过渡输送线一(3)上方的气缸,通过气缸一端设置的横条刮槽将餐盘刮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3),在该过程中,气动振动器一直保持振动,当脱落于传输链条的残渣运动至链条下方时,残渣落入残渣接料槽b10,在残渣接料槽一端设置高频振动器b11,残渣自动汇集到该残渣接料槽的最低端,实现残渣的收集;如图1所示,当餐盘刮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3)后,通过设置在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一(3)上的导向块和导向隔板完成形态变化,使餐盘保持倒扣姿态,进入初次清洗系统;初次清洗系统包括初次清洗槽(4)、餐盘传输带d4、餐盘过渡输送线二、超声波发射器、电机及转轴(超声波发射器、转轴和电机在图中未示出),超声波发射器设置在初次清洗槽内壁,初次清洗槽内横向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条餐盘传输带d4,用于传输餐盘,餐盘在餐盘传输带d4的带动下,通过超声波发射器产生超声波和洗涤剂的作用下,在初次清洗槽(4)内实现初次清洗,随即进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5),在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一侧设置有光电开关,当检测到餐盘进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二后,启动设置在二次清洗系统一侧的餐盘过渡输送线三上的气缸,餐盘过渡输送线二与餐盘过渡输送线三并联设置,可实现餐盘的自由通过,当气缸启动后,通过气缸一端设置的横条刮槽以及气缸收缩将餐盘刮入餐盘过渡输送线三,在餐盘传输带的带动下进入二次清洗系统,二次清洗系统包括二次清洗槽、餐盘传输带、餐盘过渡输送线三、超声波发射器、电机及转轴(超声波发射器、转轴和电机在图中未示出)以及餐盘暂存输送机构,其中,二次清洗槽采用与初次清洗槽相同的结构设置,区别在于槽内餐盘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餐盘在餐盘传输带的传输下自动进入二次清洗槽,通过设置在槽内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对餐盘进行二次清洗,当清洗完成后,餐盘运动至餐盘暂存输送机构(8),餐盘暂存输送机构可绕其连接轴转动,当餐盘运动至该暂存机构上方时,可通过餐盘自重完成形态整理,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倾斜状态,该餐盘暂存输送机构一侧设置有光电开关,当监测到餐盘变换至倾斜状态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气缸,通过气缸一端设置的横条刮槽以及气缸收缩将餐盘送入消毒及冷却系统,其中各气缸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消毒及冷却系统(9)包括红外加热灯管、隔板、风扇、传输链条和保温隔热箱体,当餐盘进入消毒及冷却系统后,由相邻隔板间隙将餐盘固定,其固定方式与在残渣处理输送线上的固定方式相同,利用红外加热灯管对餐盘进行高温消毒和烘干,同时餐盘的残留水通过风扇由通风口排出,保温隔热箱体设置在传输链条外部,避免热辐射损失和由于热传递导热机械部件造成烫伤,通风口开口设置在该箱体一侧,经过消毒烘干处理的餐盘在传输链条的带动下进入餐盘堆叠发放机构(6),如图6所示,餐盘堆叠发放机构位于消毒及冷却系统一侧,其包括导向柱一c2、导向柱一c7、限位块c3、t型丝杆c4、机架c9、调节块c6、直线轴承c8和传感器;导向柱一位于机架中间位置,导向柱一内侧设置有限位块c3,在两个导向柱一中间位置设置有t型丝杆和调节块,在其一侧设置有导向柱二和直线轴承,当餐盘移动至该堆叠发放机构时,固定餐盘的固定装置松开,在传送带的作用下,餐盘移动至导向柱一内侧,由限位块的定位作用完成对餐盘的定位,其一侧设置有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餐盘后,控制器控制该t型丝杆运动向上推动餐盘,餐盘同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不能向下运动,完成对餐盘的堆叠,并送至取盘口,供用户取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